1樓:左和悅亥韶
一般三炷香即可:主表——戒、定、慧三學,(幾柱香)其實都是形式,佛說:」重實質不重形式「。只要恭敬誠心,一炷香也可。——合十禮。
2樓:墨色青衫溼
一般三炷香即可:主表——戒、定、慧三學,(幾柱香)其實都是形式,佛說:」重實質不重形式「。只要恭敬誠心,一炷香也可。——合十禮。
西方三聖怎麼上香
3樓:晨非染
夏壩仁波切:上香,如果上兩支香的話,就想智慧和方便;如果有三支香的話,就把它當成身、口、意供養給佛、法、僧三寶;如果上四支香的話,就想供養上師、佛寶、法寶、僧寶;如果有五支的話,就作五尊如來想;如果有六支香,就作六波羅蜜之想;如果有七支香來燒,就作七菩提分法想;如果有八支香,就作八正道想;如果有九支或者十支,一一都可以想,沒有問題,都可以。如果有三十二支香,就想佛的三十二相;如果供八十支的話,就想佛的八十種好,如果供八萬四千支的話,就想八萬四千法門。
其實佛像代表著佛陀,是我們眾生積累功德的資糧田。我們做供養、做禮拜是為自己的利益而做,不是為了佛而做,佛陀是圓滿的覺悟者,不會需要我們凡夫的飲食或花香等供品,也絕不會因為我們不去供養或是因為下午供養而生氣,這是以凡夫俗子之心揣度佛陀。我們供養是為利益一切有情眾生而供養,因為眾生的數目是無量的,所以我們的功德也是無量的。
只要以清淨及正確的發心來供養,即使只供短短的一支香,也能積無量的功德;如果只為自己現世利益做供養,供上再多的香,利益也不會很大。
雖然如此,早上起來的時候供養比較好,過午之後不供的規矩可能因為過去印度人過午不食,由於這樣的原因下午很少上供,這是一種習慣。但是供佛,晚上也行、下午也行,因為這不是佛吃不吃的問題,而是你信仰有多虔誠的問題。有人說天黑了以後拜佛不行,佛要睡覺(眾笑)我頭一次聽說這樣的話,哈哈…。
這人想的蠻周到的啊(眾笑),很關心佛,呵呵…。
4樓:敏正志
每天早起洗漱後,供水供香即可。
供西方三聖晚上幾點上香
5樓:網友
上香沒有時間上的講究。幾點都可以。
供奉佛菩薩,供品可以是:花,燈,香,水,果,或自己的珍愛之物。不可用肉類,切不可因上供而殺生
另外,我們信佛,學佛,欲求好運,福氣,還有乙個非常需要講究的地方, 就是要能在生活中,實踐佛菩薩對我們的教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重點),你能改正過失,並行善積德,做佛菩薩的好學生,佛菩薩知道了,會非常高興,你因此也會有很好的福報的!
朋友如果你對佛法有興趣的話,我再為你詳細解說一下。
在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上,有一大惡,一大善,很能決定我們將來的福氣,運氣。
此一大惡,是我們容易忽視的,即是殺生,上天有好生之德,而生靈最為愛惜的,就是自己的性命,我們殺生奪命,生靈的痛苦很深,怨恨也很深,佛法告訴我們,殺生是大惡行,是有惡報的,我們求福求運,此一條不可不戒之。
另外,有一種極大之善行,也是我們容易忽視的,就是孝順父母,孔子說過,孝順父母最難的是「色難」,就是難以對父母和顏悅色,(朋友你回想一下,是不是這樣?)所以我們要對父母以柔心對待,講話輕聲細語,語氣不要兇。
最後,朋友你可以請一些佛學書籍來看下,我們信佛,學佛,不僅僅是去燒個香,磕個頭就了事了,我們的福氣,運氣,一方面可以靠菩薩保佑,更重要的,是靠自己去學習佛法,實踐佛法(比如誦經,吃素,放生),去行善積德修來的。
佛學書籍寺廟裡有請,新華書店也有售的。很多經書都很難懂,初學可以看一些佛法普及,佛法入門的書。
佛法中談到的人生的歸宿,我們現在是人,那有沒有來世呢,來世會變成什麼?有沒有永恆的生命?另外,來世能幸福嗎?
還是痛苦?有沒有既讓自己幸福,又讓所有的眾生能感到幸福的辦法呢?這一點,佛法有詳細的談論)
補充一點,有的時候,行善積德卻遇到一些小災小難,這裡有兩個原因,一是大事化小,二是災難的**是往昔(包括前世)的惡業。往昔(包括前世)的惡業在此時成熟,故要受報。
6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時間限制,幾點都可以。
家中可否供奉西方三聖,家中供奉西方三聖有什麼講究
西方三聖是由阿彌陀佛 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組成 的。家中是可以供養西方三聖的。另外燒香供奉,燒香供奉,其實香也是很重要的,好講究的話,你可以考慮在無相銅爐官方 一對一專門預訂幾盒適合你的九法無相祈福香品,個人平時燒的就是這個香感覺很不錯。不講究,就算了,路邊隨便買點化學香。無相銅爐的物品雖然不好訂...
家裡能供養西方三聖嗎,家裡可以供西方三聖嗎
請問施主想知道供養西方三聖的哪些知識呢?一般來說,只要是虔心的信徒,家中都是可以供養西方三聖的,但是要注意擺放的順序和方法。供養西方三聖可以是掛畫,也可以是佛龕的形式。一般的順序是中間是阿彌陀佛,左邊觀世音菩薩,右邊大勢至菩薩組成 此處的左和右是按照阿彌陀佛的左手邊和右手邊 這個要記清,千萬別擺錯了...
東方三聖的佛教三聖,佛教中的東方三聖,西方三聖,華嚴三聖都是哪些
簡介藥師琉璃光佛也叫 飲光如來 據佛教傳說,藥師佛行菩薩道時,發了十二個大願,每願都為了滿眾生願,拔眾生苦,醫眾生病.成佛後,他始終實踐著大願,一般人都稱念他為 消災延壽藥師佛 他的思想跟佛門的主張頗為徑庭,佛門主張活著守苦行,死了享極樂,他卻要讓人健康長壽,且活得快樂。東方琉璃世界是怎樣的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