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文言文翻譯,山水訓原文及翻譯

2025-03-29 13:50:10 字數 2403 閱讀 6282

1樓:傻乎乎的金子

水經》上說:「鄱陽湖的湖口有石鐘山。」酈道元認為它下面對著很深的湖水,微風蕩起波浪,湖水擊拍山石,發出聲音好像大鐘一樣。

這個說法,人們常常懷疑它。如果把鐘磬放在水陪迅腔裡,即使有大風浪也不會發出聲音,何況石頭呢!到了唐代,李渤才開始訪問那地方,在湖邊上找到兩塊石頭,敲一敲,聽它的聲音,南邊的那塊聲音厚重而模糊,北邊的那塊聲音清脆而響亮,鼓槌停止了敲擊,聲音還昌螞在傳播,餘音慢慢地才消失。

他自以為已經找到這石鐘山得名的原因了。但是對這種說法,我更加懷疑了。石頭敲了能夠響亮地發出聲音,到處都是這樣,但獨有這座山用鍾來命名,為什麼呢?

元豐七年六月初九日,我從齊安縣坐船到臨汝去,我的大兒子蘇邁要去就任饒州德興縣的縣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夠觀察那個人們所說的石鍾。佛寺的和尚,叫乙個小孩拿了斧頭,在亂石中選了一二塊石頭敲打它,石頭硿硿地發出聲響,我姑且笑笑,不相信。到了晚上,月亮很亮,我獨自同蘇邁坐小船到石鐘山下那筆陡的山崖下面。

那絕壁側著矗立,有千尺之高,好像猛獸,又像奇鬼,陰森森地要向人撲過來;山上寄巢的鶻鳥聽到人的聲音,也驚得飛了起來,在雲霄間喳喳地叫;又有一種巨集亮的聲音從水上傳來,嗡嗡地像敲鐘的聲音響個不停。船伕大驚起來。我慢慢地探察這個聲音,原來山下都是石洞石縫,也不知道那石洞石縫有多少深淺,微波湧蘆衫入洞裡,水波盪漾因而產生這種聲音。

我們的船回到兩座山的中間,將要進入港口,有一塊大石頭擋在水流的中間,那石上可以坐百來個人,石頭中間是空的,有很多窟窿,窟窿吞進吐出江風湖水,發出窾坎鏜鞳的聲音,同剛才的噌吰聲音相呼應,好像**在演奏。我於是就笑著對蘇邁說:「你知道這聲音嗎?

噌噌吰吰的是周景王的無射鍾,窾坎鏜鞳的是魏莊子的歌鐘呀。古代的人稱這山為石鐘山,沒有欺騙我啊。」

事情沒有親眼看見親耳聽到,就主觀臆斷它有或者沒有,可以嗎?酈道元的所見所聞,大概與我一樣,但是他說得不詳細;當官的人又總不肯駕著小船黑夜停泊在絕壁下面,所以不能瞭解石鐘山得名的原因;漁人和船工雖然知道情況,卻不能用文字表達出來。這就是世上沒有流傳下來石鐘山得名由來的緣故啊。

而淺薄無知的竟然用斧頭敲打石頭的辦法來尋求石鐘山得名的原因,還自以為探得了事情的真相。我所以記下這件事,嘆惜酈道元的說明太簡單,並且笑話李渤的知識淺薄。

2樓:愛蘭奇

譯文] 水經》上說:「鄱陽湖口有座石鐘山。」酈道元認為,這山下面臨深潭,微風掀起波浪時,水和石互相撞擊,發出的聲音象大鐘一樣。

這種說法,人們常常懷疑它。現在把鍾和磬放在水裡,即使大風浪也不能使它發出聲音,何況石頭呢。到了唐代,李渤才尋訪了它的遺蹟,在潭邊上找到兩座山石,敲著聽聽它的聲音,南邊的山石聲音重濁而模糊,北邊的山石聲音清脆而響亮。

鼓槌的敲擊停止以後,聲音還在傳播,餘音慢慢消失。他自己認為找到了石鐘山命名的原因了。然而這種說法,我更加懷疑。

能敲得發出鏗鏘作響的山石。到處都有,可是唯獨這座山用鍾來命名,這是為什麼呢?

元豐七年農曆六月丁丑那天,我從齊安乘船到臨汝去,正好大兒子蘇邁將要到饒州德興縣做縣尉,送他到湖口,因此能夠看到這座叫做「石鍾」的山。廟裡的和尚叫小童拿一柄斧頭,在雜亂滲銷的石壁中間選擇一兩處敲打它,發出硿硿的響聲,我仍舊笑笑,並不相信。到了晚上,月色明亮,我單獨和邁兒坐小船,到絕壁下面。

大石壁在旁邊斜立著,高達千尺,活象兇猛的野獸、奇怪的鬼物,陰森森的想要撲過來抓人似的;山上棲息的鶻鳥,聽到人聲也受驚飛起,在高空叢薯遊中磔磔地叫著;還有象老頭子在山谷中咳著笑著的聲音,有的人說:「這就是鸛鶴。」我正心中驚恐想要回去。

忽然,巨大的聲音從水上發出,噌吰的聲音象擊鼓敲鐘一樣不停。船伕非常害怕。我仔細地觀察,原來山下都是石頭的洞穴和裂縫手衝,不知它的深淺,微微的水波進入裡面,衝蕩撞擊,便形成這種聲音。

山水訓原文及翻譯

3樓:網友

原文: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顛,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

高遠之色清明,深遠之色重晦,平遠之色有明有晦。高遠之勢突兀,深遠之意重疊,平遠之意衝融而嫖生票緲緲。其人物之在三遠也,高遠者明瞭,深遠者細碎,平遠者沖淡。

明瞭者不短,細碎者不長,沖淡者不大,此三遠也。

翻譯:山有三遠:從山下仰望山頂,是高遠(《芥子園畫譜》中所說高遠,就是從下面向上仰視,即為高遠);從山前窺視山後,是深遠(《芥子園畫譜》中所說深遠,就是在畫面中加強雲氣,即可有深遠之感);從近山遙望遠山,是為平遠(《芥子園畫譜》中所說平遠,同樣也是強調加強煙雲之氣,增加平遠之感,和前面所講深遠有異曲同工之妙)。

高遠色調清晰明朗,深遠色調濃重幽暗,平遠色調則是二者皆有,既明朗又幽暗。這方面的對比,大家可以結合看下面的三幅作品。

高遠氣勢突兀,山鋒矯健,山勢逼人;深遠有重巒疊嶂之意態,山重水複,深邃莫測;平遠則空靈縹緲,有種視野開闊,心曠神怡之感。人物處在三遠中有如何呢?在高遠中顯得明瞭,在深遠中顯得細碎,在平遠中顯得淡泊平和。

畫面如果想要顯得明瞭,則不能畫的太小激或;畫面如果想要顯得細碎蠢好,則不能畫的太長;畫面想要淡泊平和,則不能畫的明檔伍太大。這就是三遠。

洪諮夔文言文翻譯,夔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夔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夔 在 山海經 中就是乙隻足的怪獸而已,而到了 書 堯典 裡,才變成了舜的樂官。下面就隨我一起去閱讀夔文言文原文及翻譯,相信能帶給大家幫助。夔文言文原文 哀公問於孔子曰 吾聞夔一足,信乎?曰 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無他異,而獨通於聲。堯曰 夔一而足矣。使為樂正。故君子曰 夔有一足...

鹿也有智的文言文及翻譯,《鹿照水》文言文翻譯

博山有個姓李的人,憑藉砍柴謀生。一天,他在山坳裡撿到乙隻幼鹿,就帶回家餵養。鹿漸漸長大,十分馴良,見到人就呦呦地叫。他們家周圍都是大山,鹿每次出去,到傍晚必然回來。到了秋祭的時候,照例要用鹿 祭祀 由官府監督,獵戶很著急,因為限期到了就要送上 鹿 那個獵戶一連十天都沒有打到鹿,就向這個姓李的人請求 ...

《強項令》原文翻譯,強項令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光武帝召任董宣為洛陽令。當時湖陽公主的僕人白天殺了人,因為躲進公主府,官吏無 法逮捕。等到公主外出的時候,又叫這個僕人陪乘。董宣就在夏門亭等候,他見到公主的乘 車走過來,就勒住馬紐叫車停下來,用刀畫地不准再走,大聲責備公主的過錯,喝令僕人下 車,當場殺死。公主立即回宮向光武帝告狀。光武帝大怒,召見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