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 仁學 譚嗣同《仁學》的主要內容特點是什麼

2025-03-28 18:55:16 字數 1897 閱讀 7185

譚嗣同簡介

1樓:永不去思念

1898年參加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於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英勇就義。為「戊戌六君子」之一。當他們被殺時,刑場上**者上萬人。

他神色不變,臨終時還大聲說:「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充分表現了一位愛國志士捨身報國的英雄氣概。

譚嗣同簡介

2樓:史鉞

譚嗣同字復生,號壯飛。

生於清穆宗同治四年,即西元1865年。清德宗光緒二十四年,即西元1898年去世。

清湖南瀏陽,即今湖南長沙人。

清資產階級政治家、思想家,維新志士。

參加領導戊戌變法,主張發展民族工商業,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提出變法維新主張,世稱「戊戌六君子」之一。

代表作品:《仁學》、《有感》。

希望對你有幫助。

譚嗣同《仁學》的主要內容特點是什麼?

3樓:漢匠文化

中國近代思想家譚嗣同的哲學著作。

1894~1895年發生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慘遭失敗,對譚嗣同的思想震動極大。

仁學》是在這種背景下,於1896~1897年間陸續寫成的。

仁學》反封建的激進思想,對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產生過積極的影響。

仁學》是譚嗣同三十二歲到三十三歲在南京候補知府時著作的,是他最重要的著作。

上一年,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中日戰爭,清朝的海陸軍潰敗,屈辱求和,割臺滲清灣,賠償軍費銀二百兆兩,他悲憤到極點。

因稱次年所著《仁學》為「臺灣人所著書」。

1896年夏天,他聽說康有為在北京創辦強學會,就到北京去,沒有看到康有為,認識了梁啟超。

梁向他介紹了康的大同學說。

他在南京又曾向楊文鏈慶會學佛學,又廣泛地閱讀了有關西學的著作。

因此,《仁學》裡融貫儒釋耶三教,通貫中外古今為聞見博雜之學。

這年,強學會被解散,梁啟超在上海主編《時務報》。

他在南京著作《仁學》,經常到上海去和梁商討叢喚前。

梁在《清議報第一百冊祝辭》說:「其思想為吾人所不能達,其言論為吾人所不敢言。

在維新派著作中,《仁學》是最激進的。

譚嗣同賦予仁哪些新內涵?

4樓:小謝老師

譚嗣同是我們大家初中和高中時候在歷史課本里面所瞭解的乙個清朝有名的政治家,譚嗣同有一部仁學書籍,仁學的書籍裡面寫的是什麼呢,有很多的朋友估計不瞭解這本書的內容,也許很多朋友可能沒有看過。

譚嗣同遺像。

譚嗣同的仁學主要寫的是當時歷史的環境下,在1895年發生了甲午海戰,當時清**北洋艦隊號稱亞洲最強的艦隊,是中國洋務運動時期所成立的,可謂是咱們當時中國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后的航空母艦。相信當時中國老百姓也覺得很自豪,可是一夜之間,亞洲最強大的北洋水師被彈丸島國的日本給擊垮了。讓全國民眾都難以相信。

北洋艦隊是耗費中國舉國之力所建造的艦隊,也是當時讓慈禧老佛爺最自豪的艦隊,怎麼會在一夜之間被名不見經傳的日本打敗,而且這一戰打敗後,我們還割讓了臺灣,賠償了很多錢糧。

瞭解當時的歷史背景之後,我們就知道了譚嗣同當時寫仁學這本書,主要的目的就是對於當時中國的一些問題所進行的乙個闡述,其實我們被日本打敗也是有一定原因的,比如當時中國政治體制的落後,比如**的腐敗,當時的明治維新日本天皇自己捐錢給軍隊,而我們慈禧太后卻將軍隊的軍餉剋扣下來過自己的所謂的大壽。

譚嗣同的仁學主要是介紹了在當時歷史時期下中國的處境,中國如何能夠走向復興,中國如何能夠團結起來,自強不惜,譚嗣同仁學裡面提出來了,依靠變法使國家和人民民智,民富,民強的關鍵理論,可惜譚嗣同的變法只持續了100天就失敗了,譚嗣同的仁學也隨著他的就義而淡出了歷史的舞臺。

5樓:卷掩殘陽

反對君主制,提倡民主自由。

譚嗣同 領悟生命意義的名言,求解答過程 譚嗣同的絕命詞 「有

譚嗣同的絕命詩是 手擲歐刀仰天笑,留將公罪後人論。梁啟超把它改為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有心殺賊,無力回維新派要殺的當然是以慈禧為首的 堅決反對維新變法的封建頑固派啊!維新派的理想雖然遠大,但一定程度上脫離了中國的實際 中國廣大民眾的思想還未開化,依舊處於封建夢寐狀態,因此維新變法缺乏一定...

梁啟超和譚嗣同說過的名言或者作的古詩

譚嗣同我自磨兄巨集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梁啟超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公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 一瀉汪洋 潛龍騰淵,鱗爪飛揚 乳虎嘯...

戊戌變法譚嗣同嚴復的維新變法主張有何異同

戊戌變法譚嗣同.嚴復copy的維新變法主張有何異同 共同點 都反對封建 制度與封建思想,主張維新變法。不同點 譚嗣同側重抨擊 君為臣綱 具有民主革命的思想色彩 嚴復借用達爾文的演化論,闡明維新變法的重要性與必然性。康有為和譚嗣同 嚴復的維新變法的主張有何異同 都主張 君主立憲制。只是激進與漸進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