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與盾說明了什麼道理,《矛和盾》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麼?

2025-03-25 18:00:12 字數 2671 閱讀 1648

1樓:令巔峰

告訴我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能言過其實,自相牴觸。

《矛和盾》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麼?

2樓:王者驢傲天

戰國時期韓非子的《矛與盾》這則寓意是說話辦事要一致,不能違背了事物的客觀規律,自己也說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矛盾或牴觸。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

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譯文:有乙個楚國人,既賣盾又賣矛。他誇耀自己的盾,說:

我的盾堅固無比,沒有什麼東西能夠穿透它。」又誇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鋒利極了,任何堅固的東西都穿得透。

有人問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結果會怎麼樣呢?」那人張口結舌,一句話也不上來。

什麼都不能刺穿的盾與什麼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時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自相矛盾帶來的啟示:

做人不要誇過頭,免得喧賓奪主。乙個人在同一判斷中,對同一問題,是不能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斷來的。若是這樣做了,那就是犯了邏輯上的錯誤。

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不管是物質的客觀世界,或是思維的主觀世界,都有矛盾問題。有矛盾不見得是壞事。有矛盾才有事物的進步與發展。

關鍵是我們要認識矛盾,分析矛盾,研究矛盾,解決矛盾。只有這樣才能讓事物得到發展。

自相矛盾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什麼?

3樓:小香蕉學姐

自相矛盾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無論是說話還是做事,我們都要實事求是,三思而後行,不能過於講事實誇張化。自相矛盾也是乙個四字成語,比喻說話或做事前後邏輯不通,它的出處是《韓非子·難一》。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無堅不摧的矛,這個楚國。

人片面地誇大了矛與盾的作用,結果出現無法自圓其說的局面。比喻說話做事前後牴觸,不能自圓其說。

故事。在戰國時期,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他先誇耀自己的盾很堅硬,說:「無論用什麼東西都無法破壞它!

然後,他又誇耀自己的矛很銳利,說:「無論什麼東西都能被它破壞!」,市場上的人質問他:

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們將怎麼樣?」,那個人無法。眾人嘲笑他。

無法被刺穿的盾牌和能刺破所有盾的長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4樓:網友

自相矛盾的道理:無論是說話還是做事,我們都應該實事求是,三思而後行 。

5樓:宇行圈

自相矛盾選自韓非子乃爺自相矛盾告訴我們的道理是 說話做事必須實事求是 不要故意誇大 要三思而後行 也不能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 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牴觸 不能自圓其說。

6樓:shen笙雨

道理:我們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能前後矛盾,不可以超出事物的實際情況來誇下海口要做乙個誠實、不自大的人。

7樓:網友

自相矛盾告訴我們說話、做事都要考慮周到,不要自相矛盾,也不要言過其實。

8樓:網友

自相矛盾的道理是,無論是說話還是做事,我們都要實事求是。

9樓:班路

無論無論是說話還是做事,我們都要實事求是,三思而後行,不能過於講事實誇張化。

10樓:鐵誠冷切鋸

不能誇誇其談,否則就會鬧出笑話。

11樓:葦子

它告訴了我們要三思而後行。

12樓:菱兒妞

說話做事要實事求是,要三思而後行。講究科學,不能過於誇張.

13樓:閎聽

說話不能太絕 如果太久會產生牴觸。

14樓:網友

一千加兩百零食,268萬元等於多少?你知道的呢?嗯。

矛和盾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矛和盾的故事告訴我們啥道理

15樓:童心童趣

1、《矛與盾》說的是乙個人同時誇耀自己所賣的矛與盾,因為互相牴觸而不能自圓其說,告誡人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

2、矛盾:指的是為了保護某方面的利益而失去了其他的利益,造成的嫌隙、隔閡。《矛與盾》的意思是說話辦事要說實話,辦實事,不要違背了事物的客觀規律,自己先說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矛盾或牴觸。

矛和盾的寓言故事說明了什麼道理?

16樓:大愚若智

自相矛盾文言文改成白話文:楚國有個賣矛又賣盾的人,他首先誇耀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很堅固,無論用什麼矛都無法穿破它!

信手盯」然後,他又誇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很銳利,無論用什麼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問他:

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會怎麼樣?」,那個人被問得啞口無言。什麼矛都無法穿破的盾與什麼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時出現在一起。

原文如下:楚人有鬻矛與盾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薯兄也。

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滑和,不可同世而立。

17樓:網友

說明了話別說的太滿,總要給自己留有餘地。

《矛與盾》古文和意思,矛與盾古文的意思

矛與盾 譯文 有一個楚國人,賣盾又賣矛。他誇耀自己的盾,說 我的盾堅固無比,任何鋒利的東西都穿不透它。又誇耀自己的矛,說 我的矛鋒利極了,什麼堅固的東西都能刺穿。有人問他 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結果會怎麼樣呢?那人張口結舌,一句話也答不上來。矛與盾 說的是一個人同時誇耀自己所賣的矛和盾,因自相牴觸而...

《矛和盾》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麼?

戰國時期韓非子的 矛與盾 這則寓意是說話辦事要一致,不能違背了事物的客觀規律,自己也說服不了自己 也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矛盾或牴觸。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 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 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矛和盾的最終是什麼?矛和盾到底哪個厲害?

矛和盾到底哪個厲害?矛和盾矛厲害。在避開 矛刺盾盾防矛 的悖論時,矛可以攻擊持盾者,掌握主動權,具有 我選擇攻擊時機 這一優勢,盾只有招架的選項。這實際上是個大的戰略性問題。所謂對立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屬性,趨勢,所謂統一是指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趨勢,它有兩種情形,矛盾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