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論語十則課後全解。
1.古漢語特殊句式:
判斷句:例:是知也。(「也」表示判斷語氣。句意:這就是聰明的。)
省略句:例一: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前省略了動詞「擇」。句意:選擇他們的優點學習,看到自己存在他們那些缺點時就應該及時改正。)
例二:可以為師矣。(「以為」是「以為之」的省略,譯為:把他當作。之,代表溫故而知新的人。句意:就可以把他當做老師了。)
2.通假字:
不亦說乎(或型「說」,通「悅」,愉快。句意:不也高興嗎?)
學而不思則罔(「罔」,通「惘」,迷惑而無所得。句意:學習書本知識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得。)
誨女知之乎(「女」,通擾缺「汝」,你。句意:教給你知與不知的態度吧!)
是知也(「知」,通「智」,明智。句意:這就是聰明的。)
3.古今異義詞:
吾日三省吾身(三:多次,文言文中「三」「九」諸字皆有「多」的意思。今做數詞。句意: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
是知也(是,代詞,當「這」講。今義為肯定判斷詞。句意:這就是聰明的。)
4.一詞多義:
學而時習之(順接連詞)
而{思而不學則緩團辯殆**折連詞)
不知而不慍(知道,瞭解)
知{是知也(通「智」,明智)
可以為師矣(動詞,做)
為{ 為人謀而不忠乎(介詞,替)
知之為知之(動詞,是)
見不賢而自內省也(自己,我)
自{有朋自遠方來(從)
擇其善者而從之(他們的)
其{ 其恕乎(大概,也許)
5.主要內容與中心思想:
孔子很重視學習態度,強調要終身「學而不厭」,特別提倡互相學習的態度。最可貴的是孔子提倡「不恥下問」的精神,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三人」當然不會都是強於自己的人,這裡指出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文章用簡約的語言表達精深的道理,論述言簡意深,富有哲理。
2樓:出色還堅定的彩霞
補衡困充一下吧咐蠢念………
詞類活用:新(溫故而知新):形容詞用作名詞,新檔賣的知識。
其他的另一位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了。
文言文閱讀論語》十則,文言文閱讀。《論語》十則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1 1 同 悅 高興,愉快 2 大概,也許 3 生氣,發怒2 只讀書而不肯動腦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精神倦怠而無所得。3 略 4 對待知識,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要實事求是,不能隱瞞,不能不懂裝懂。5 重 表現在 任以為己任 遠 表現在 死而後已 意對即可 閱讀下...
論語十則重點翻譯,論語十則翻譯
1.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1.孔子說 學習了 知識 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 溫習 它,不也高興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 到這裡 來,不也快樂嗎 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曾子曰 吾日三省 x ng 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
論語十則翻譯,論語十則原文及翻譯
1.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1.孔子說 學習了 知識 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 溫習 它,不也高興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 到這裡 來,不也快樂嗎 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曾子曰 吾日三省 x ng 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