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舜水是明宗室嗎?
1樓:網友
不是。 朱之瑜(1600~1682)明清之際的學者和教育家。字楚嶼,又作魯嶼,號舜水,漢族,浙江餘姚人,明末貢生。
因在明末和南明曾二次奉詔特徵,未就,人稱徵君。清兵入關後,流亡在外參加抗清復明活動。南明亡後,東渡定居日本,在長崎、江戶(今東京)授徒講學,傳播儒家思想,很受日本朝野人士推重。
著有《朱舜水集》。其學特點是提倡「實理實學、學以致用」,認為「學問之道,貴在實行,聖賢之學,俱在踐履」,他的思想在日本有一定影響。朱之瑜和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顏元一起被稱為明末清初中國五大學者。
朱之瑜生於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卒於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曾祖名詔,號守愚。祖父名孔孟,號惠翁,一生曾三讓皇恩不受。
父親朱正,字存之,號定寰,皇明詔贈光祿 朱之瑜彩像大夫,上柱國,並授總督漕運軍門,但未任。母親金氏,生三子:長兄啟明,一名之琦;次兄重林,一名之瑾;之瑜排行第三。
朱之瑜8 歲喪父後,家道中落,生活清貧,甚至影響其讀書為學。長兄朱啟明,天啟五年(1625年)中武進士,後公升任至南京神武營總兵,總督漕運軍門。朱之瑜就隨任長兄寄籍於松江府,為松江府儒學生,拜松江府學者吏部左侍郎朱永佑、東閣大學士兼吏戶工三部尚書張肯堂和武進學者禮部尚書吳鍾巒等為師,研究古學,尤擅長《詩》、《書》。
崇禎十一年(1638年)以「型敬文武全才第一」薦於禮部,而朱之瑜見「世道日壞、國是日非」、「官為錢得,政以賄成」,朝政紊亂,自己不能為流俗所容,就放棄仕途,專注於學問。他曾對妻子說:「我若第一進士,作一縣令,初年必逮繫;次年三年,百姓誦德,上官稱譽,必得科道。
由此建言,必獲大罪,身家不保。自揣淺衷激烈,不能隱忍含弘,故絕志於上進耳。」朱舜水不求功名利祿,而熱衷於關心社會民生,並經常對人講:
世俗叢畢之人以加官進祿為悅,賢人君子以得行其言為悅。言行,道自行也。蓋世俗之情,智周一身及其子孫。
官高則身榮,祿厚則為子孫數世之利,其願如是滲租芹止矣。大人君子包天下以為量。在天下則憂天下,在一邦則憂一邦,惟恐民生之不遂。
至於一身之榮瘁,祿食之厚薄,則漠不關心,故惟以得行其道為悅。」
明末清初教育家朱舜水和明宗室有何關係?
2樓:bd小葵
朱舜水是明末時期出生的人,是一位十分偉大的教育家,在後來清兵進入中原之後,他一直從事著反清復明的行動,對清朝十分的抗拒,在復國變得困難重重的時候他到了日本地區生活,並且在江戶地區開始了講學,而當時收留他的人就是德川光圀,德川光圀還將朱舜水當做了國師。面對德川光圀朱舜水表現的不卑不亢,而光圀對他卻十分的尊重,認為他年紀很高而且學識淵博,聲稱不敢直接叫他的名字,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介紹自己為舜水先生,從此他被人們稱為了朱舜水。<>
朱祁鈺為何會被明英宗奪位復辟,他究竟是哪裡沒做好
不該軟禁英宗,廢英宗的兒子太子之位 什麼都好,唯一的不好就是沒弄死英宗皇帝 把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的太子廢了,改立自己兒子朱見濟,沒做好。唯一沒有做好的一點便是太過善良,不夠狠毒。當得知朱祁鎮回歸後他的第一反應不是一山不容二虎將朱祁鎮殺死,反倒只是將朱祁鎮軟禁起來,這就給了後者足夠的時間進行復辟計畫。...
時間和空間究竟是不是有限的
這個問題太複雜了吧,誰又真的知道呢?甚至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認識的不斷提高,關於時間和空間的定義也許都會發生改變呢。有興趣可以去看看霍金的時間簡史,裡面會有你感興趣的東西。至少自己的時間和空間是有限的 時間和空間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應該是有限的。時間肯定是有起點,有起點就有終點,但是人類不知道時間的...
「木匠君王」的桂冠人物其實不是朱由校,那究竟是誰
木匠君王估計就是朱由校,天生聰穎勤奮好學,而且天賦異稟,所以木匠君王應該就是他 木匠君王 桂冠人物應該是元順帝孛兒只斤 妥懽帖睦爾,他還被稱為 魯班天子 木匠君王朱由校其實是個勵精圖治的鐵腕明君,木匠之王應該是魯班 元順帝可以稱得起這個木匠君王了,畢竟他對於這一方面天賦非常的高,也非常的痴迷 歷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