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則分別適用於什麼環境

2025-03-15 10:30:36 字數 3644 閱讀 3403

論語十則分類

1樓:網友

學習方法。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個人修養。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學習態度。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學習方法。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後,能有新體會,新發現,憑藉這一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個人修養。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溫習)它,不也高興嗎 ?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到這裡) 來,不也快樂嗎? 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 第一句可看作是談學習方法的。

第二句談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係。

第三句說學習態度,也可看作是談個人修養的,即要誠實,不能不懂裝懂。

2樓:匿名使用者

①用於學習態度:不恥下問 三人行必有我師學而不厭 敏而好學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用於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 溫故而知新 默而識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用於思想修養:人不知而不慍 三人行必有我師④用於思想方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⑤用於人生感悟: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用於日常生活: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4.「難句翻譯」類練習: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3樓:介碧菡

一則,就是《論語》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則見於《學而》篇,第。

三、四、五則見於《為政》篇,第六則見於《里仁》篇,第七則見於《述而》篇,第八則見於《泰伯》,第九則見於《子罕》,第十則為《衛靈公》

4樓:我是小樣

學習方法:第則。

學習態度:第則。

品德修養:第則。

論語中有哪六則?

5樓:網友

第一則:孔子說:「能夠常常溫習學過的知識,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嗎?有同門師兄弟從遠方來不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嗎?別人不瞭解你,你又不生氣,不也是君子的作為嗎?」

第二則: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並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就可以憑藉於此當老師了。」

第三則:孔子說:「光學習不思考,就會(因為不思甚解而)迷惑不解;光思考不學習,就會(因為思路狹窄而)危險。」

第四則:孔子說:「懂得學習的人比不上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樂趣的人。」

第五則: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為我的教師的人在中間;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他們的短處,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第六則: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歲確立自己的理想,四十歲面對任何事都能從容面對不疑惑,五十歲的時候我懂得自然的規律和法則,六十歲時無論聽到什麼,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領會其中慶敗神的意思,並明辨是非。

七十歲隨自己心意,想怎樣就怎樣,而不逾越法度規矩。」

原文:第一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第二則: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第三則: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枯鬧」(《為政》)

第四譽虧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雍也第六》)

第五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六則: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論語十則

6樓:飛渡天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畢扒子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斗數核矩。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曰:唯女子與空掘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7樓:樊敏琪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學而》)

2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為(wèi)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銀基信乎?傳(chuán)不習乎?」(學而》)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yǐ) 為政》)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為政》)

5子曰:「由,誨女(rǔ)【通假字:同「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磨搏談》)

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罕》)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瞎碰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8樓:網友

人教版原文脊漏。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咐頌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衡野鄭後已,不亦遠乎?」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十則重點翻譯,論語十則翻譯

1.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1.孔子說 學習了 知識 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 溫習 它,不也高興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 到這裡 來,不也快樂嗎 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曾子曰 吾日三省 x ng 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

論語十則中出現的成語分別是什麼,論語十則中出現的九個成語分別是什麼

見賢思齊 三人行必有我師 溫故而知新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任重道遠 三人行,必有我師 不亦樂乎 死而後已 溫故知新 見賢思齊 擇善而從 任重道遠 就這些了 不亦樂乎 三省吾身 溫故知新 見賢思齊 擇善從之 任重道遠 死而後已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任重道遠 不亦說乎 溫故知新 敏而好學 不恥下問 見賢...

論語十則翻譯,論語十則原文及翻譯

1.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1.孔子說 學習了 知識 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 溫習 它,不也高興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 到這裡 來,不也快樂嗎 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曾子曰 吾日三省 x ng 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