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中英歷史有關
1樓:歷史小達人
維多利亞女王通過自身努力,大力扶植資本主義和殖民主義,使英國國力反展強大,形成當時世界頭號強國。說明資本主義,殖民主義,或是帝國主義適應當時發展趨勢。
慈禧努力維持封建制度,進行的洋務運動也是竭力維護和發展封建統治的,至於內亂太平天國,外患中法戰爭等,究其根本還是封建主義統治已經危機四伏,已經違背生產力發展的趨勢,需要的是從根本上改變改變生產關係。
關於英語的歷史
2樓:遠景教育
英語的歷史從1500多年前的北歐開始。
在西元5世紀左右,稱為天使、撒克遜和黃麻的人們的部落從德國和丹麥旅行向西過北海。
他們遷入英國,並且在7世紀末以前,他們講早期的形式英語。
在8世紀末,斯堪的那維亞人攻佔英國。
戰爭持續了將近200年。
在這個時期,很多拉丁語、丹麥和古斯堪的那維亞的單詞融入英語。
象炊具和杯子與生活息息相關一樣,拉丁語給了英語很多單詞。
從丹麥語和古斯堪的那維亞語中,英國人借鑑過來了**、腿、以及各種詞格的代詞「他們」、「他們的」。
來自古斯堪的那維亞語的很多同義詞統一到英語中,例如,憤怒(英語的wrath和古斯堪的那維亞語的anger);生病(英語的sick和古斯堪的那維亞語的ill),都在英語中進行了統一。
1066年,諾曼人征服英國。
法語成為富人的語言和強有力的象徵,但窮人主要講英語。
在14世紀末,英語再次成為第一語言。
到這時,英國人使用的很多詞彙來自法語或者拉丁語,並且許多早期的詞彙已經不復存在。
到了第16和17世紀,人們對古典作品感興趣。
在這個時期,來自拉丁語和希臘語的詞彙被歸入英語。
許多詞彙或者單詞的組成部分,從那些語言被用現代英語引進使用。
今天,英語有來自大多數世界性語言的泊來單詞。
你或許能找到英語使用的某個詞彙是最先來自你的母語。
歷史上中英關係
3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英國發動的侵華戰爭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英國侵佔的中國的領土香港。
香港問題模吵的由來:1841年,英國強佔香港島;1842年,英國強迫清**簽訂《南京條約》,割佔香港島;1860年,英國通過《北京條約》割佔九龍司;1898年,在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派型潮中,英國強租新界。香港的迴歸:
20世紀80年代,中英簽訂了《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宣告》;1997年7月1日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回到祖國懷抱。香港迴歸的意義:香港的迴歸祖國,中國人民洗刷了百年恥辱,標誌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香港失去的原因:清**的腐敗、落後;英國的侵略;香港迴歸的原因: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塵碼猜成立了新中國;改革開放後,中國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提出,為香港的迴歸開闢了途徑;統一是全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不懈的外交談判。
英語歷史
4樓:學海語言教育
古英語時期從棗團公元五世紀中葉開始,到公元十二世紀中葉為止(450-1150)[449-1066]。
中古英語時期從公元十二世紀中葉開始,到公元十五世紀中葉為止(1150-1450)。
現代英語時期約從公元十五世紀中葉開始(1450年以後)。
現代英語時期又分為早期現代英語時期(約1450年開始-大約1700年為止)和現代英語時期(約從1700年開始-當前)。
古英語在發音、詞彙和語法等方面與現代英語有巨大的區別。
從形態上看,完全是另一門語言,更接近現代德語。
英國人與德國人是同祖同宗的關係。
二戰期間,希特拉轟炸倫敦實則為手足相殘。
與德國人的矛盾,使英國人減少了對盎格魯-撒克遜文明研究的關注,阿爾弗烈德大帝也逐漸遭到普通英國人的忘卻。
而實際上,沒有阿爾弗烈德大帝,很可能就沒有英語語言和後來的大英帝國。
英國人對古英語文字枝巖辯(如《貝奧武甫》)的關注晚於瑞典、德國和丹麥學者。
十九世紀,語言學專家亨利·斯威特(henry sweet, 1845-1912)在古英語語言文學研究基礎上,對英語語音學等研究領猛缺域做出了劃時代性的貢獻。
有關西湖的歷史和傳說,跟杭州西湖有關的歷史人物故事(真實的)
西湖歷史 五代吳越國,西湖多年不修,為葑草蔓蔽。宋景德間,錢氏歸宋後,廢湖兵,西湖又復湮塞。湖面一半為僧民所佔。宋慶曆間,葑土日塞,多為豪族佔據,湖水益狹。宋熙寧間,六井及沈公井俱廢。宋元祐間,湖上葑田約二十五萬餘丈 約四千一百多畝 幾近半個西湖被塞。江河行船不通,六井亦幾於廢。南宋乾道元年以後,臨...
歷史上有哪些與南京有關的古詩詞,跟歷史有關的古詩詞
當塗一帶。商女不知亡國恨,潮打空城寂寞回,是何等不易。同是長幹人,鍾山何處有龍盤。三百年間同曉夢,飛入尋常百姓家,自小不相識,依舊煙籠十里堤,正故國晚秋。逶迤帶綠水,不禁浮想聯翩,半開萱草已先翻 泛指長江水系 詩人韋莊的 台城 也是歷來公認的佳作 逗玄武湖中玉漏催,直至長風沙,寫下了七律 登賞心亭 ...
日本的歷史真的跟徐福有關嗎,日本由來與徐福的關係
嗯嗯 俗語道 做了皇帝想成仙 秦始皇正是這樣的人物。清人丘瓊山 綱鑑合編 曾云 始皇既平六國,凡平生志欲無不遂,唯不可必得志者,壽耳。一些方士投其所好,編織神仙之說,聲稱海上有仙人仙藥,吃了仙藥便可長生不死。齊人徐福就是這種情況下航行入海的。西元前219年 秦始皇二十八年 秦始皇第二次出巡,大隊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