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風雲事件,甲午風雲的歷史背景和故事便概

2025-02-22 03:25:21 字數 2046 閱讀 6778

甲午風雲的歷史背景和故事便概

1樓:康康楹

1894年9月17日,日本艦隊突然襲擊中國艦隊,一場海戰打響了,這就是黃海大戰。戰中,擔任指揮的旗艦被擊傷,大旗被擊落,鄧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艦上公升起旗幟,吸引住敵艦。他指揮的致遠號在戰鬥中最英勇,前後火炮一齊**,連連擊中日艦。

日艦包圍過來,致遠號受了重傷,開始傾斜,炮彈也打光了。鄧世昌感到最後時刻到了,對部下說:「我們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國海軍的威風,報國的時刻到了!

他下令開足馬力向日艦吉野號衝過去,要和它同歸於盡,這大無畏的氣概把日本人嚇呆了。

這時,一發炮彈不幸擊中「致遠」艦的魚雷發射管,使管內魚雷發生**導致「致遠」艦沉沒。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犧牲。鄧世昌墜身入海,隨從拋給他救生圈,他執意不接,愛犬「太陽」飛速游來,銜住他的衣服,使他無法下沉。

可他見部下都沒有生還,狠了狠心,將愛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碧波,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享年45歲。

鄧世昌犧牲後舉國震動,光緒帝垂淚撰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並賜予鄧世昌「壯節公」諡號,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師昭忠祠,御筆親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鴻章在《奏請優恤大東溝海軍陣亡各員折》中為其表功,說:「…而鄧世昌、劉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沒者也」。

清廷還賜給鄧母一塊用公斤**製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撥給鄧家**10萬兩以示撫卹。鄧家用此款在原籍廣東番禺為鄧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鄧氏宗祠。威海衛百姓感其忠烈,也於1899年在成山上為鄧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

1996年12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命名新式遠洋綜合訓練艦為「世昌」艦,以示紀念。

但在甲午戰爭中,因為清**的腐敗和不抵抗,使得威海衛戰役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只能使他空遺千古恨。

甲午風雲。的歷史事件。原因。經過。。結果影響

2樓:我起名字很隨意

中日甲午戰爭為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甲午戰爭以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的爆發為開端,至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字結束。

原因:日本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和他的軍國主義傾向。

結果: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

影響: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得以躋身列強。

甲午風雲影片反映的歷史背景

3樓:網友

歷史背景:

中日甲午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而日本稱日清戰爭,西方國家稱第一次中日戰爭(sino-japanese war)。

明治維新的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外積極侵略擴張,確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而此時的清朝是乙個通過洋務運動迴光返照的老大帝國,政治十分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乾,紀律鬆弛;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向帝國主義過渡,日本的侵略行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援。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軍節節敗退,被迫向宗主國清朝乞援,日本乘機也派兵到朝鮮,蓄意挑起戰爭。

1894年(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的爆發,甲午戰爭開始,由於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朝確實倉皇迎戰,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得以躋身列強。

看完甲午風雲你有什麼感受

4樓:勞動在租

甲午風雲取材於。

bai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du

戰,知本論認zhi為甲午海戰。

dao是洋務運動的破產版,說明不改革落後的生產權關係與政治經濟制度,就不可能改革剩餘價值,創造協新價值,說明單純的技術救國行不通,要想將勞動量轉化為有附加值的勞動租,就必須全面改革政治經濟制度。

關於甲午風雲的歷史故事!!急啊,電影甲午風雲的歷史背景

1894年9月17日,日本艦隊突然襲擊中國艦隊,一場海戰打響了,這就是黃海大戰。戰中,擔任指揮的旗艦被擊傷,大旗被擊落,鄧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艦上公升起旗幟,吸引住敵艦。他指揮的致遠號在戰鬥中最英勇,前後火炮一齊 連連擊中日艦。日艦包圍過來,致遠號受了重傷,開始傾斜,炮彈也打光了。鄧世昌感到最後時刻...

求簡要概括影片林則徐 甲午風雲 火燒圓明園中涉及到的歷史事件

林則徐 19世紀上半葉,英帝國主義將大批鴉片輸入中國,百姓深受其害,清道光皇帝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去廣州禁菸 反對派頭目穆彰阿和琦善暗中將此事告之英國大鴉片販子顛地。林則徐到廣州後,立刻採取行動,聯合兩廣總督,加強海防,並通知外國商人在三天內將所存鴉片煙土全部繳出,同時扣留可疑英國商船,收繳大量鴉片煙...

黃海海戰的海戰背景,甲午戰爭的背景

1904年2月8日日本聯合艦隊的魚雷艇偷襲駐旅順口外錨地的 太平洋艦隊,日俄戰爭爆發。雙方在旅順港外都制定了相應的水雷封鎖戰術,雙方有多艘戰艦觸雷沉沒。4月18日俄太平洋艦隊的旗艦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觸雷沉沒,艦隊司令斯捷潘 奧西波維 馬卡洛夫遇難,從此俄軍喪失了爭取黃海制海權的自信心。6月日軍從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