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二十四史」,是指什麼?

2025-02-20 11:10:29 字數 2563 閱讀 2899

1樓:賈伯斯之眼

隋書》後漢書》漢書=史記=三國志=新元史=宋書》晉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其他餘下的》元史。總之最垃圾的就是明朝亂寫的元史。明朝汙衊元朝等於倒打自己一耳光。

2樓:創作者

史記 ,後漢書, 漢書 ,三國志 ,晉書、南齊書、宋書,梁書、魏書、陳書、北齊書、隋書、周書、南史、新唐書、北史、新五代史 ,舊五代史,遼史、宋史、金史、明史 ,元史 ,舊唐書。

3樓:劉心安兒

指的就是24部史書,分別包括《史記》,《三國志》,《宋書》,《周書》,《舊五代史》,《明史》,《金史》,《隋書》等等。

4樓:春季的風啊

說的是中國24部史書的總稱,國家的書籍有很多,而且這些歷史文物非常有研究價值。

什麼是「二十四史」?

5樓:壬竹青冷詩

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即:《史記》(漢·司馬遷)、《漢書》(漢·班固)、《後漢書》(南朝宋·范曄)、《三國志》(晉·陳壽)、《晉書》(唐·房玄齡等)、《宋書》(南朝梁·沈約)、《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梁書》(唐·姚思廉)、《陳書》(唐·姚思廉)、《魏書》(北齊·魏收)、《北齊書》(唐·李百藥)、《周書》(唐·令狐德棻等)、《隋書》(唐·魏徵等)、《南史》(唐·李延壽)、《北史》(唐·李延壽)、《舊唐書》(後晉·劉昫等)、《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歐陽修)、《宋史》(元·

脫脫。脫脫(1314年~1355年)

亦作托克托,蒙古族,字大用,蔑裡乞氏。幼養於伯顏家,從浦江吳直方學。元朝元統二年(1334年),任同知宣政院事,遷中政使、同知樞密院事、御史大夫、中書右丞相。

等)、《遼史》(元·脫脫等)、《金史》(元·脫脫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張廷玉等)。

什麼是「二十四史」?

6樓:承吉凌

所謂「二十四史」,是指中國歷史是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的統稱,起於漢武帝時誕生的《史記》,終於清乾隆時刊行的《明史》,前後相隔一千八百多年。

二十四史」的概念亦是逐步形成的。唐以前往往將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范曄的《後漢書》合稱為「三史」。後來又加入了陳壽的《三國志》,稱為「四史」或「前四史」。

到北宋,又加入《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十三部書,合稱「十七史」。明代又增入《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合稱「二十一史」。清乾隆時再增入《明史》,合稱「二十二史」。

不久又增入《舊唐書》、《舊五代史》,經乾隆皇帝欽定為「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不含清代歷史,近人趙爾巽主編的《清史稿》書成後,併入「二十四史」,合稱「二十五史」。其後又添入近人柯劭忞撰寫的《新元史》,終成「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被尊為「正史」。《隋書·經籍志》曰:「自是世有著述,皆擬班(班固)、馬(司馬遷),以為『正史』。」遂有「正史」之說。

二十四史」皆屬紀傳體史書,即以人物為中心,著重記述有關人物的'生平事蹟,歷史事件附見於人物紀傳中。紀傳體主要有「紀」、「表」、「志」、「傳」四種體例:「紀」(或曰「本紀」)逐年記載帝王在位的國家大事;「表」扼要臚列紛紜複雜的的大小史實;「志」(或曰「書」、「考」)專項記錄各項典章制度;「傳」(或曰「列傳」)集中描摹歷史人物生平;《史記》和《新五代史》中又多出一種「世家」,系紀和傳的結合體。

四種體例相輔相承,互為補充,共同展現出一幅恢巨集壯闊的歷史長卷。

什麼是「二十四史」?

7樓:教你生活新知識

除了以下所列史書外均不屬於二十四史書。

「二十四史」是合在一起的中國古代二十四部史書的統稱,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

所記內容,起自傳說中的黃帝(約西元前30世紀初),止於明代的崇禎十七年(1644年);編寫工作始自西漢,止於清代,編寫時間跨度長達一千八百多年。

這二十四部史書,得到了清代乾隆皇帝的欽定,是得到統治者認可的「正統」史書,也就是「正史」—「二十四史」的名字,正是由此而來的。

二十四史現代點校本。

由中華書局組織全國百餘位文史專家,全國學術界、出版界通力合作,歷時二十年完成的新中國最巨集大的古籍整理出版工程,是代表新中國古籍整理出版事業最高成就的標誌性成果。

二十四史」點校工作的探索和實踐,為傳統文獻的整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確立了現代意義上的古籍整理的基本正規化和標準,為古籍整理學科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乾隆時代武英殿本「二十四史」在當時是標準本,但是武英殿本仍有不足之處,近代商務印書館搜求各時代的善本,編成「百衲本二十四史」,當時可謂「二十四史」的最佳版本。

但是傳統的「二十四史」沒有標點,沒有斷句,讀起來仍有一定困難。五十年代,由國家領導建議,集中當時全國史家,對「二十四史」進行校訂,加上標點,是為標點本「二十四史」,實為「二十四史」的最佳版本。

中國的二十四史分別是,中國二十四史是哪些?

清史稿 不屬於二十四史,但是屬於二十六史!序號 書名 作者 卷數 1 史記 西漢 司馬遷 130 2 漢書東漢 班固 100 3 後漢書 南朝宋 范曄 120 4 三國志 西晉 陳壽 65 5 晉書 唐 房玄齡等 130 6 宋書 南朝梁 沈約 100 7 南齊書 南朝梁 蕭子顯 59 8 梁書 唐...

「二十四史」的最後一部是什麼,「二十四史」的第一史是什麼 最後一史是什麼?

二十四史的最後一部是 明史 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二十四史總共3229卷,約有4700萬字。它記敘的時間,從第一部 史記 記敘傳說中的黃帝起,到最後一部 明史 記敘到明崇禎17年止,前後歷時4000多年,用統一的本紀 列傳的紀傳體編寫。二十四史的內容非常豐富,記載了歷代經濟 政治 文...

《二十四史》和《資治通鑑》哪個更有閱讀價值

資治通鑑 與 史記 並稱史學之雙璧。曾十七次批註過 資治通鑑 對司馬光及 資治通鑑 給予了極高評價。欲瞭解中國歷史,不可不讀 二十四史 亦不可不讀 資治通鑑 近段時間武漢大學要開一門名為歷史文化與領導韜略的高階研修班 近段時間武漢大學要開一門名為歷史文化與領導韜略的高階研修班,這個班是精講 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