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此日閒居
這是白居易的詩,全詩為: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辯才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總體意思是說:看人不要看一時,而要看一世。任何人好人都有被誤會,被誣陷的時候,而任何壞人都有矇蔽人們的時候。
主要是教導人們「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的意思。
求問一句古詩句子,有關王莽這個人物
2樓:網友
唐代白居易在《放言五首》之三中詩云:「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禮賢下士時」是誰的詩
3樓:千秋不與
出自白居易 的《放言五首》其三,流傳最廣,以通俗的語言說明了乙個道理:若想對人、事得到全面的認識,都要經過時間的考驗,從整個歷史去衡量、判斷,而不能只根據一時一事的現象下結論。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下士)時。
向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xx王莽未篡時"那首詩原句是什麼?謝謝!
4樓:中昂然
出自白居易 《放言》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王莽和周公那個是忠臣?為什麼?
5樓:網友
這還用問,當然是周公了。最起碼他考慮了人民大眾的意思。而王莽則不顧全天下的反對堅持改制,陷天下百姓與戰亂的水深火熱之中。
說好人和壞人的古詩 有王莽等典故的是哪個?
6樓:芭基趣玩
應該是白居易的詩,全詩為: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辯才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不幫你翻譯了,自己查吧。(*
7樓:網友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辯才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我是在電視劇集 倚天屠龍記 裡看到這首詩的。
8樓:匿名使用者
試玉要燒三日滿 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 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時身便死 一生真偽復誰知。
誰能完整解釋一下「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這句話 ?
9樓:淡默
這四句詩是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中的後四句。
白居易的《放言五首》,是一組政治抒情詩。詩前有序:「元九在江陵時,有《放言》長句詩五首,韻高而體律,意古而詞新。
予每詠之,甚覺有味。雖前輩深於詩者,未有此作。唯李頎有云:
濟水自清河自濁,周公大聖接輿狂,」斯句近之矣。予出佐潯陽,未屆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獨吟,因綴五篇,以續其意耳。」據序文可知,元稹被貶官時,寫了五首《放言》贈白居易,過了五年,也就是憲宗元和十年(815),詩人被貶赴江州途中也寫了五首《放言》回贈。
當年六月,詩人因為上書請求朝廷追捕殺害宰相武元衡的**,觸怒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詩題「放言」,那就是放開懷抱,無所顧忌,暢所欲言。組詩就社會人生的真偽、禍福、貴賤、貧富、生死等問題及古往今來的歷史真相、真真假假的世事紛紜直抒己見,以表達對當時朝政的抨擊並告誡世人。
此詩為第三首,意思是說我送給你乙個鑑別事物真假的辦法,既不需要鑽鑿灼燒龜甲產生裂紋去做**,也不用拿起蓍草占卜來問天地,什麼方法呢?那就是寶玉也好,優秀的材質也好,都必須得經過一定的時間考驗才能識別出來。因此,當年周公忠心耿耿輔佐成王的時候,有多少流言說他懷有篡位的陰謀?
但最終人們還是看出了周公的忠心赤膽,高尚品格;又比如當年王莽輔佐也不過九歲的西漢平帝,表現得多麼謙恭敦厚,禮賢下士。可又有誰知道他後來居然會篡位自立呢?看起來,乙個人的為人還真是猜不透啊,大家想想,如果周公和王莽都在大家沒弄清楚真相的時候就去世了,那麼他們真正的為人處世的品格就沒人能夠知道了。
註釋:①君:指元稹。
狐疑:狐性多疑,故稱遇事猶豫不定為狐疑。
鑽龜、祝蓍(shī):古代迷信活動,鑽龜殼後,看其裂紋以卜吉兇。或拿蓍草的莖占卜。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意思是說堅貞之士必能經受長期磨練;棟樑之材也不是短時間就能認出來的。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弟,成王之叔,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攝政,管、蔡、霍三叔陷害,製造流言,誣衊周公要篡位。
周公於是避居於東,不問政事。後成王悔悟,迎回周公,三叔懼而叛變,成王命周公徵之,遂定東南。王莽在未篡漢以前曾謙恭下士。
此二句是用周公、王莽故事,說明真偽邪正,日久當驗。
向使:假如當初。復:又。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禮賢下士時」是誰的詩?
10樓:雪兒巫師
放言五首(其三)白居易。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禮賢下士時,若是當時身便死,自古忠佞有誰知
11樓:天上游客
唐·白居易。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用對比寫一句話,用比較的方法寫一句話
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裡.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顆顆寶石綴在湖面之上.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不久便掛滿了枝頭.走近看,彷彿是乙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這一朵朵菊花,遠看像乙個個色彩鮮豔的繡球,近撫好似一匹匹細膩的絲綢.天上的雲像連綿的峰巒,像湍急的河...
運用對比的修辭手法,寫一句話,用「對比」的修辭手法寫一句話
這種手法可以突出好與壞 善與惡 美與醜的對立,給人極鮮明的形象和強烈的感受。如 例子 1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 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管子 牧民篇 例子 2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出師表 諸葛亮 例子 3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例子 4 有缺點的戰士終...
寫西湖春夏秋冬的詩各一句
春天錢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貿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歌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陽裡白沙堤。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 蘇軾 水光瀲灩睛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花港觀魚 清 許承祖 水上新紅漾碧虛,盧園景物盡邱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