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勸學解中的成語,出自勸學的成語

2025-02-18 22:05:14 字數 2837 閱讀 3369

1樓:網友

動輒得咎。讀音: dòng zhé dé jiù

釋義: 輒:即;咎:過失,罪責。動不動就受到指摘或責難。

出自: 唐·韓愈《進學解》:「跋前躓後,動輒得咎。」

造句: 小廝因動輒得咎,只得說道:「請問主人:前引也不好,後隨也不好,並行也不好,究竟怎樣才好呢?」(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八回)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指做事往往獲罪。

近義詞: 跋前躓後。

焚膏繼晷。讀音: fén gāo jì guǐ

釋義: 膏:油脂,指燈燭;繼:繼續,接替;晷:日光。點上油燈,接續日光。形容勤奮地工作或讀書。

出自: 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造句: 相傳文人目多眚,歸咎讀書,焚膏繼晷,以致損明。(清·張潮《虞初新志·三儂贅人廣自序》)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狀語、分句;含褒義。

近義詞: 夜以繼日 通宵達旦。

反義詞: 飽食終日 無所事事。

鉤玄提要。讀音: gōu xuán tí yào

釋義: 鉤:探索;玄:精微之處;提:舉出;要:綱要。探取精微,摘出綱要。

出自: 唐·韓愈《進學解》:「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指探取精微,摘出綱要。

近義詞: 鉤元提要。

刮垢磨光。讀音: guā gòu mó guāng

釋義: 颳去汙垢,磨出光亮。比喻使事物重顯光輝。也比喻仔細琢磨。

出自:唐·韓愈《勸學解》:「爬羅剔抉,刮垢磨光。

2樓:自家喵

業精於勤,行成於思。

爬羅剔抉,刮垢磨光,口不絕吟;

貪多務得,細大不捐;

補苴罅漏,張皇幽眇。

含英咀華。同工異曲。

跋前疐後,動輒得咎。

冗不見治。頭童齒豁。

滿意望。

出自勸學的成語

3樓:夢之緣文化

青出於藍:比喻學生超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

鍥而不捨:鍥:鏤刻;舍:停止。不斷地鏤刻。比喻有恆心,有毅吵行扮力。

積善成德: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長期行善,就會形成一種高尚的品德。

積水成淵:淵:深水潭。點點滴滴的水聚積起來,就能形成乙個深潭。比喻積小成多。

駑馬十駕帶枝:原意是駿馬一天的路程,駑馬雖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公升灶天也可以到達。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追上資質高的人。

出自勸學的成語

4樓:哲哥聊歷史

青出於藍:比喻學生超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

鍥而不捨:鍥:鏤刻;舍:停止。不斷地鏤刻。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積善成德: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長期行善,就會形成一種高尚的品德。

積水成淵:淵:深水潭。點點滴滴的水聚積起來,就能形成乙個深潭。比喻積小成多。

駑馬十駕:原意是駿馬一天的路程,衡逗慎駑馬雖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達。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指餘刻苦學習,也能追上資質高的咐敬人。

有哪些勸學的成語?

5樓:網友

1、青出於藍。

拼音】: qīng chū yú lán

解釋】: 青:靛青;藍:蓼藍之類可作染料的草。青是從藍草裡提煉出來的,但顏色比藍更深。比喻學生超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

舉例造句】: 愈變愈妙,可謂青出於藍矣。

2、 鍥而不捨。

拼音】: qiè ér bù shě

解釋】: 鍥:鏤刻;舍:停止。不斷地鏤刻。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舉例造句】: 夫固謂一人鍥而不捨,則行美於本性矣。

3、積善成德。

拼音】: jī shàn chéng dé

解釋】: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長期行善,就會形成一種高尚的品德。

舉例造句】: 惟考我祖,積善成德,宜享其隆。

4、 積水成淵。

拼音】: jī shuǐ chéng yuān

解釋】: 淵:深水潭。點點滴滴的水聚積起來,就能形成乙個深潭。比喻積小成多。

5、 駑馬十駕。

拼音】: nú mǎ shí jià

解釋】: 原意是駿馬一天的路程,駑馬雖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達。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追上資質高的人。

舉例造句】: 學習上要有駑馬十駕的精神。

韓愈勸學詩原文及翻譯

6樓:成大文化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

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

讀書怕讀得不多,思考道理怕不明白。

怕自以為足夠了不再學,既然學了又怕不實行。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敗舉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橋迅史。後因論事而被貶陽山,歷都**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

其後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故稱「韓文公」。

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並從祀孔廟。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察消碧「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

有《韓昌黎集》傳世。

《孫權勸學》中的成語有哪些,出自《孫權勸學》的成語有哪些?

出自孫權勸學中的成語 1 吳下阿蒙 比喻學識尚淺 出自孫權勸學中的成語 2 刮目相看 用新的眼光來看待 出自孫權勸學中的成語 3 士別三日 形容人分別的時間很短 出自孫權勸學中的成語 刮目相看和吳下阿蒙 1 刮目相看 成語解釋 拼音 gu m xi ng k n 釋義 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

孫權勸學中的成語有哪些,《孫權勸學》中有幾個成語

出自孫權勸學中的成語 1 吳下阿蒙 比喻學識尚淺 出自孫權勸學中的成語 2 刮目相看 用新的眼光來看待 出自孫權勸學中的成語 3 士別三日 形容人分別的時間很短 出自孫權勸學中的成語 孫權勸學中的成語一共有兩個,分別是吳下阿蒙和刮目相看。1 吳下阿蒙 成語拼音 w xi m ng 成語出處 晉 虞溥...

孫權勸學的作者介紹,孫權勸學出自於哪本書

司馬光 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陝州夏縣 今山西夏縣 涑水鄉人,生於光州光山 現在河南光山 世稱涑水先生。寶元進士。北宋政治家 史學家 文學家。仁宗末年任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知諫院。他立志編撰 通志 作為封建統治的借鑑。治平三年 撰成戰國迄秦的八卷。英宗命設局續修。神宗時賜書名 資治通鑑 王安石行新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