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是十四億中國人的依靠,這一說法對嗎?

2025-02-17 15:10:05 字數 2082 閱讀 1439

1樓:雜談趣事

農民是14億中國人的依靠,自己覺得這個說法一點都沒錯,因為無論經濟發展到什麼樣的程度,無論工業科技到了什麼樣的程度,最基本的只要人想要生存吃得飽穿得暖,這是你最基本的物質需要吧,享受其他之類的技術,那都是建立在你能夠生存的價值基礎上。<>

公民這個工作並不複雜,說通俗一點就是種地在有限的土地上創造出更大的經濟產出,從糧食那個角度出發的話,就是種出更多的糧食,這樣你們才能吃得飽飯,我們所有人都是這樣的,可能很多北方地區種的是玉公尺,你覺得這東西沒有那麼重要,因為大家平常也不吃,但是這玉公尺是畜牧業發展非常重要的乙個飼料,無論是養牛養羊還是養豬都離不開,如果沒有那麼多人那麼多面積去種植玉公尺的話,大家吃那些豬肉的那些牛羊肉都是怎麼來的呢?<>

更不要說是南方地區種的水稻了,可能你吃的這個水稻它不見得都是南方地區產的,有的是東北那邊的,然後也有一部分是北方的,但南方的水稻它的產量是非常高的,因為氣候的原因,一年可以生產三季水稻,也就是說一塊土地可以種三次,那水稻的產量自然很高,所以就能夠滿足大部分人的這個基本飲食需要,因為單畝地產出更高了,所以公尺飯在南方並不是乙個特別貴的東西。<>

科技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越來越多的生活上的享受,比如說你可以通過手機很方便的和千里之外的朋友千里之外的家人自行聯絡,你可以通過家裡的汽車很方便的從乙個地方到很遠的乙個地方,但這一切的前提都是你能夠吃的飽飯。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這句話永遠出不了吧,所以任何乙個國家它經濟想要發展,綜合國力想要強大,都是建立在糧食安全能保證的基礎上。

2樓:肖艾斯的旅行日誌

我覺得是對的,因為中國是農業大國,而且很多經濟都靠著農業來推動,所以這一說法對。

3樓:神級小玩家

這一說法是對的,因為民以食為天,我們每個人都要吃飯,而糧食的**就是這些農民辛苦耕種出來的,所以農民就是我們十四億中國人的依靠。

4樓:努力搬磚的小紀

我覺得這個說法是正確的。因為農民是我們糧食的創造者,每個人都離不開糧食。

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民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農民地位卻很不理想

5樓:圈聊科技事

農民在新中國的建設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為什麼農民的地位卻越來越低了呢?

(7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中國廣大的農村是中國社會的基礎,從古到今,誰能夠解決農民問題,誰

6樓:手機使用者

(1)中國共產黨(或***)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或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方式最終打敗國民黨反動派,建立新中國。(2分)

2)正:土地改革,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新中國經濟恢復和發展。或農業生產合作社,提高抵抗自然災害和生產困難的能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提高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反:農村大躍進,使國民經濟嚴重受挫;或人民公社化運動,損害勞動積極性,最終導致減產。

4分)(3)適用,推動政策改革或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提高農業科技含量等。(1分)

試題分析:(1)結合所學可知,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失敗之後,***認識到進攻大城市不符合中國的國情,轉而進攻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地區,開闢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由此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的革命道路,星星之火,最終形成燎原之勢,最終打敗國民黨反動派,建立了新中國。

2)本題的時間範圍是建國之後,結合建國之後的我國的農村政策,再根據其影響進一步將其分為正反兩方面。正:土地改革,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新中國經濟恢復和發展。

或農業生產合作社,提高抵抗自然災害和生產困難的能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提高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反:

農村大躍進,使國民經濟嚴重受挫;或人民公社化運動,損害勞動積極性,最終導致減產。

3)我國是個農業大國,雖然建國後加大了對工業的投資,我國工業化發展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根據現今我國國情可以看出,我國農業人口仍然佔大多數,農村政策仍關係著國家的發展。故以上政策仍適用於現在的中國,我們應該推動政策改革或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減輕農民負擔,改善農民生活水平,提高農業科技含量。

中國人創辦的最早的一所女學是,中國人最早的姓氏是什麼

中國自辦bai的第一所女子學堂du,是上海桂墅裡女學zhi堂,由維新派於1 898年創辦dao。1984年7月,西安 培華回女答子大學在西安成立。這所大學以培養女經理 女廠長 女工程師為目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創辦的第一所女子大學。梁啟超等人在1897年在上海設立女學堂,經正女學,又叫中國女學堂,是近...

登上南極的中國人是誰,第乙個登上南極的中國人是誰

是安徽省歙縣人張逢鏗。1958年11月至1960年3月,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張逢鏗在南極探險科考達十五個月,南極有以他姓氏命名的張氏峰。張逢鏗出生於1922年2月12日,2019年9月10日仙逝,享年97歲。宋耀如當年僅僅是看到了冰山,就誤以為是南極,此事已有專家進行了考證,學術界已經公認第1個登上南極...

中國有一句古話形容中國人不愛打官司的,是什麼話

無訟以求 息訟止爭 世人惟不平則嗚,聖人以無訟為貴。美國人為什麼比中國人愛打官司 美國人打官司不花錢,中國誰輸了誰掏錢!就這麼簡單 中國法律不夠完善 沒人願意打!另外有錢官司就可以贏!送禮 腐敗 大家對法律逐漸失去信心 至少我這個90後對法律完全的喪失信心!我曾經看到一張 正在 陪審員在用電腦打撲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