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怪獸科普
近日學術界兩位巨星隕落,100歲的何兆武先生,95歲的章開沅先生在同日仙逝。這兩位先生的去世對於學術界來說是乙個重大的損失。何兆武先生既是著名的歷史學家,同時也是知名的翻譯家,他翻譯的很多西方哲學類的書目是學習哲學的必讀書目。
章開沅先生也是著名的歷史學家,同時還是教育家。這兩位先生為學術界所作出的貢獻是十分巨大的,何兆武先生的哲學研究成果影響了中國一代的哲學人,而章開沅先生。不僅在學問方面令人折服,更是有著老一代學者的風骨。
有人說,如果想要了解中國在歷史哲學方面研究的程序,就一定要去拜讀何老先生的著作。也許有人不能理解為什麼對於何兆武先生的評價如此之高。這是因為研究哲學相關的必讀書目都是何兆武先生翻譯的,包括:
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康德的《歷史理性批判文集》羅素的《西方哲學史》(上卷)。而有何老先生口述的歷史作品《上學記》,更是被稱為濃縮了中國20世紀知識分子的心靈史。不僅讓人們瞭解到,在那個時代學子求學而時的心理狀態,更能引人深思,面對現如今社會教育所遇到的種種困境該如何解決。
章先生是我國辭去人文社科資深教授第一人,風骨令人敬佩。如果說何兆武先生的成果影響了一代哲學人,那麼章開沅先生在教育界的所做的一切則是影響到無數的學子。章先生。
看透了如今高校中所存在的種種弊端,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善。他自己也辭去資深教授這一身份給年輕人讓路。因此有人評價先生是心中真正有學生,先生的逝世對於學術界來說是重大的損失。
兩位先生的逝世也警醒著我們,時代責任的接力棒已經開始傳遞到了新一代學者們手中,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要奮發努力,不要辜負了先輩們的期待。
2樓:網友
何兆武,歷史學家、翻譯家,1921年生於北京(祖籍湖南),1939年考入西南聯大,先後就讀於土木、歷史、哲學、外文系。何兆武1956年至1986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員,1986年後任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歷史研究著作有《中國思想發展史》等,譯著代表作有羅素的《西方哲學史》、盧梭的《社會契約論》等。2006年,何兆武推出口述史《上學記》。
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華中師範大學前校長、人文社科資深教授,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建立人,章開沅先生於2021年5月28日8時15分在武漢仙逝,享年95歲。
章開沅,祖籍浙江湖州,1926年7月生於安徽蕪湖。早年就讀於金陵大學歷史系,曾任教中原大學,後來一直在華中師範大學任教,是中國辛亥革命史研究會、華中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現改名為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和中國教會大學史研究中心的創辦人和領導人。章開沅曾任華中師範大學校長(1984~1990年)、***學位委員會歷史學科第。
一、二屆評議組成員、召集人。2010年11月入選首批荊楚社科名家,2018年12月獲頒第七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
3樓:2014你在嗎
何兆武先生他的《中國思想發展史》對哲學、政治、農民革命等思想都作了系統的闡述分析,被多所大學選為教科書;章開沅先生是中國辛亥革命史研究會、華中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現改名為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和中國教會大學史研究中心的創辦人和領導者。
4樓:刺蝟
中國史學界痛失雙星,何兆武先生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漢譯了很多西方著作,讓中國更好的瞭解了世界。章開沅教授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對我國高等教育的針砭廣為人知。
5樓:在人間打工的日子
這兩位先生對學術界的貢獻是巨大的,他們的去世對於學術界來說是乙個重大的損失,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力。兩位先生的逝世,也警示著我們時代的責任接力棒已經開始傳遞到新一代學者手上。
6樓:周**強強
他們都是非常優秀的人士,為我國都做出了許多貢獻,雙方在各自的領域裡做出的成就是非常大的,而且都獲得了許多榮譽,有很多人們都非常敬佩他們。
著名歷史學家何兆武、章開沅逝世,他們的去世對我國造成了多大的損失?
7樓:丹丹學姐吶
他們的去世對我國造成了很大的損失,要意味著乙個時代的落幕,老一代的脊樑都在慢慢的離去。
8樓:每日話題心說
非常大的損失。因為這些人給我們國家有巨大的貢獻,他們的逝世令人非常惋惜。
9樓:撒的謊
其實已經造成了很多的損失,因為這些全是元老級別的人物,對於中國的發展貢獻了很多的力量。
10樓:史蒂芬斯
他們的去世對我國造成了非常大的損失,因為他們對我國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而且也是非常偉大的人。
著名學者何兆武、章開沅相繼辭世,他們曾獲得過哪些獎項?
11樓:法律顧問張三
著名歷史學家、思想文化史學家、翻譯家何兆武先生於2021年5月28日在京逝世,享年99歲 。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建立人章開沅先生於2021年5月28日8時15分在武漢仙逝,享年95歲。
5月份真的不知道怎麼回事,好多名人相繼逝世,讓人非常難受。
何兆武獲得的主要榮譽獎項是「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
而章開沅獲得的主要獎項是第七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
兩個大師基本上都是屬於那種著作等身的人了,學貫中西,是中國文化界有名的大師級人物。
可能在我們普通人眼中,對這兩個人並不熟悉,但他們在自己的領域當中,可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人物,開創了無數的先河,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無法望其項背的。
何兆武先生畢業於西南聯大,那個人才輩出的時代,鑄就了何兆武先生堅毅的性格。<>
在那種學習氛圍之下,何兆武做學問的能力進步非常迅速。
在他一生當中,一直致力於思想文化史的研究,並出版了許許多多的文化著作,這些著作都成為高校學生必備的讀物。
甚至有人說,如果你想學習中國的思想文化史,那麼你就離不開何兆武先生。
章開沅先生則是學貫中西,擁有著博士的學位,他致力於研究辛亥革命的歷史,並因此出版了相關的著作,成為中國歷史著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了在學術上有很高的成就之外,章開沅先生還是乙個頗具文人風骨的大師,他以前是華中師範大學的名譽教授,享受著「資深教授」的名譽和稱號。
但是他為了能夠潛心研究,毅然請辭,並且放棄了每年的十萬塊錢津貼,這才是真正的大師。<>
12樓:江湖人稱家父
何兆武獲得以下獎項。1中國翻譯協會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2.他人合著中國思想發展史,歷史理論批判散論等學術專著。 章開沅獲得過第七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
13樓:愛吃西瓜的熊
何兆武獲得的主要榮譽獎項是「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章開沅獲得的主要獎項是第七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
14樓:等月亮發光
1986年後何兆武任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歷史研究著作有《中國思想發展史》等,譯著代表作有羅素的《西方哲學史》,盧俊的《社會契約論》等,章開沅先生是美國奧古斯坦那學院榮譽法學博士,日本創價大學與關西大學名譽博士,是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華中師範大學原校長。
15樓:江順子
何兆武先生獲授中國翻譯協會「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曾翻譯羅素《西方哲學史》(合譯)、盧梭《社會契約論》、帕斯卡爾《思想錄》及康德的《歷史理性批判文集》等西方經典著作。章開沅是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美國奧古斯坦那學院(augustana college)榮譽法學博士、日本創價大學與關西大學名譽博士。
華中師範大學前校長、人文社科資深教授,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建立人。
16樓:網友
何兆武(,1921年9月生於北京,1943年畢業於西南聯大歷史系。1986年至今,任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兼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教授和德國馬堡大學客座教授。何兆武先生長期從事歷史理論、歷史哲學及思想史的研究和西方經典著作的翻譯工作;譯作有盧梭《社會契約論》、帕斯卡爾《思想錄》、康德《歷史理性批判文集》、羅素《西方哲學史》等,著有《歷史理性批判散論》、《歷史與哲學》等。
如果要頒發一項西方學術著作漢譯特殊貢獻獎,這一具有無限殊榮的獎項應該毫不猶豫地送給他。
章開沅長期在華中師範大學任教,是中國辛亥革命史研究會、華中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現改名為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和中國教會大學史研究中心的創辦人和領導人。1984年至1990年間,他擔任華中師範大學校長。2018年12月,他獲頒第七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
17樓:刺蝟
何兆武先生獲得了中國翻譯協會頒發了「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是我國著名歷史學家、思想文化史學家、翻譯家,翻譯了很多西方著作。章開沅教授獲得了由武漢廣播電視臺舉辦的「感動江城」人物之一,獲得了第七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
18樓:網友
何兆武是著名歷史學家、思想文化史學家、翻譯家,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何兆武先生獲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而章開沅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華中師範大學前校長、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建立人,獲得的主要獎項是第七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他擁護院士制度改革、希望打破學術頭銜終身制,他在2014年成為了中國人文社科界第乙個辭去資深教授的人。
我國95歲院士向101歲院士賀生辰,這兩位院士的身體情況如何?
張履謙院士已經歲了,但是他仍然穿得非常的整潔,在給陸元九院士慶祝生日的時候,他穿著一身黑西裝。張院士是航天領域的專家,他是我國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在 中,兩位院士雖然都已經頭髮花白,張院士已經戴上了助聽器,他說他的眼睛看的也不太清楚,但是到食堂吃個飯還是沒有問題的。兩位院士在談笑風生。陸院士已經坐上了...
80歲90歲100歲分別是什麼年
80歲是1936年,90歲1926年100歲1916年 70歲叫古稀,80歲,90歲叫什麼?70歲叫古稀,80歲叫仗朝,90歲叫鮐背,其中80與90又可統稱為耄耋之年。古稀 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古稀之年 懸車之年 杖圍之年 均指70歲。仗朝又作杖朝 八十歲可拄杖出入朝廷,後用作八十歲的...
95歲老人追隨妻子捐獻遺體,捐獻遺體的人有多偉大?
歲老人追隨妻子捐贈遺體這件事情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他們的精神令我們佩服,他們敢於突破傳統,敢於去奉獻,可能他們的貢獻能夠挽救乙個人的生命,甚至多個人的生命,這對於其他人來說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他們這種捨棄小我,追求大我的精神,令我們佩服。選擇捐贈遺體,這不只是乙個簽名的證明這麼簡單,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