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山村情懷
夏秋時節,江南水鄉,日暖花香,荷花盛開,女主人公在江中澤畔採集了鮮豔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蘭草。詩歌就這樣在愉快歡樂的氣氛中起筆,芙蓉、蘭澤、芳草等語,將畫面裝飾的絢麗燦爛,讓人頓感主人公形象雅潔,心情愉快美好。
採了花要送給誰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遠在天邊。這兩句自問自答,感情陡然一轉,由歡樂轉為悲哀,一腔熱忱,遭到兜頭一盆冷水潑來,一霎時天地為之變色,草木為之含悲,心中無限的淒涼寂寞,傷心失望。
這是一句深沉的疑問,一聲無奈的嘆息。
讀者似乎看到男主人公孤單、憂愁、悵惘地佇立在路邊,徒勞地向故鄉方向張望,他看到的道路漫漫浩浩,綿延不盡。故鄉在哪兒?所思的人在哪兒?
詩中的另一主人公,乙個漂泊異鄉的遊子感情痛苦到極點。
涉江採芙蓉。
佚名 〔兩漢〕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
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譯文。我踏過江水去採荷花,生有蘭草的水澤中長滿了香草。
採了荷花要送給誰呢?我想要送給遠方的愛人。
回頭看那一起生活過的故鄉,長路漫漫遙望無邊無際。
兩心相愛卻要分隔兩地不能在一起,愁苦憂傷以至終老異鄉。
註釋。芙蓉:荷花的別名。
蘭澤:生有蘭草的沼澤地。
遺(wèi):贈。
遠道:猶言「遠方」。
還顧:回顧,回頭看。
舊鄉:故鄉。
2樓:從容依舊走四方
兩漢】佚名。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譯文。我踏過江水去採荷花,生有蘭草的水澤中長滿了香草。可是我採了荷花要送給誰呢?
我想要送給遠方的愛人。回頭看那一起生活過的故鄉,路途顯得那麼無邊無際。兩心相愛卻不能在一起。
於是我們要各在一方,愁苦憂傷以至終老異鄉。
賞析。涉江採芙蓉》初讀時十分單純,而這」單純「其實寓於頗微妙的婉曲表現中。初看起來,似乎無須多加解說,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現遠方遊子的思鄉之情。
詩中的「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正把遊子對「舊鄉」的望而難歸之思,抒寫得極為悽惋。那麼,開篇之「涉江採芙蓉」者,也當是離鄉遊子了。不過,遊子之求宦京師,是在洛陽一帶,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採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諧音雙關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關著「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當不可徑指其為「遊子」。
連主人公的身分都在兩可之間,可見此詩並不單純。
不妨先從女子口吻,體味一下它的妙處。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開的美好季節。在風和日麗中,蕩一葉小舟,穿行在「蓮葉何田田」、「蓮花過人頭」的湖澤之上,開始一年一度的採蓮活動,可是江南農家女子的樂事。
採蓮之際,摘幾枝紅瑩可愛的蓮花,歸去送給各自的心上人,難說就不是妻子、姑娘們真摯情意的表露。何況在湖岸澤畔,還有著數不清的蘭、蕙芳草,一併摘置袖中、插上髮際、幽香襲人,更教人心醉。——這就是「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兩句吟歎,所展示的如畫之境。
倘若傾耳細聽,讀者想必還能聽到湖面上、「蘭澤」間傳來的陣陣戲謔、歡笑之聲。
《涉江採芙蓉》的主要意象是什麼?對全詩意境的營造有什麼作用?
3樓:乾萊資訊諮詢
主要意象是:藉助他鄉遊子和家鄉思婦採集芙蓉來表達相互之間的思念之情。
作用:深刻反映遊子思婦的現實生活與精神生活的痛苦。
涉江採芙蓉》【作者】佚名 【朝代】漢。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
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白話釋義:我踏過江水去採荷花,生有蘭草的水澤中長滿了香草。
可是我採了荷花要送給誰呢?我想要送給遠方的愛人。
回頭看那一起生活過的故鄉,路途顯得那麼無邊無際。
兩心相愛卻不能在一起,於是我們要各在一方,愁苦憂傷以至終老異鄉。
涉江採芙蓉採用對寫法的詩句
4樓:風入松是大俠
涉江採歷頃芙蓉採用對寫法的詩句為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所謂「對寫法」,也即從對面寫來,也叫對面落筆,主客移位。詩人或者抒情主人公思鄉或者懷人,不直抒胸臆,傾訴衷情,而是落筆對方,將自己深摯的思念之情委婉含蓄地表達出來。
其中的《涉江採芙蓉》便採用「對寫法」來寫相思之苦。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詩歌以首句為題目,寫男女之間的相隔兩地但互相思念的情感。
前四句寫乙個女孩子渡江採集荷花,散發中山著蘭草香氣的沼澤地裡長著很多芳香的草。可是這個女孩子採了荷花要送給誰呢?她所思念的人在遙遠的地方。
五六句則從女子思念的遊子角度寫,想著此刻遊子一定也望著故鄉的方向,感慨長路漫漫無法還鄉。
最後兩句抒情,為什麼心意相通的兩人要分離,讓人在憂傷中終老。
全詩是以女孩子的口吻抒寫對遠在他鄉的遊子的思念,五六句是虛寫,從對面落筆,寫女子想象丈夫也在盼望著回家與妻子相聚。最後的「同心」二字將身處異地的兩人彼此相思結合起來,表達了相愛而不能相聚的憂傷惆悵。
張玉谷在《古詩賞析》中評價這首詩「從對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鄉而嘆長途」的「懸想」方式,從而造出了「賣爛中詩從對面飛來」的絕妙虛境。
《涉江採芙蓉》的主要意象是什麼?對全詩意境的營造有什麼作用?
5樓:賀小亠
《涉江採芙蓉》的主要意象是芙蓉,即荷花,為全詩營造了高潔,清幽的意境。
涉江採芙蓉》
東漢 無名氏。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
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譯文踏過江水去採荷花,到蘭草生長的沼澤地採蘭花。
採了花要送給誰呢?想要送給那遠在故鄉的愛人。
回想起故鄉的愛妻,卻又長路漫漫遙望無邊無際。
漂泊異鄉兩地相思,懷念愛妻愁苦憂傷以至終老。
6樓:中國打標機網
《涉江採芙蓉》的主要意象是芙蓉,也就是蓮花。
對全詩意境的營造的作用一是在於芙蓉花屬於非常美好的東西,在含義上,「芙蓉」雙關為「夫容」,「蓮」諧音「憐」,在古代為象徵愛情的花,採了但無法送給遠方的心上人,美好的東西無法與心上人共享,實則是一種痛苦;二是在於以美好的願望開始,以沒有希望的嘆息結尾,先揚後抑,營造了一種很茫然的意境。
《涉江採芙蓉》這首詩的表達技巧有哪些
7樓:網友
全詩運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寫漂泊異地失意者的離別相思之情;從遊子和思婦兩個角度交錯敘寫,表現遊子思婦的強烈情感;運用懸想手法,在虛實結合中強化了夫妻之愛以及妻子對丈夫的深情。
此詩藉助他鄉遊子和家鄉思婦採集芙蓉來表達相互之間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遊子思婦的現實生活與精神生活的痛苦。
全詩運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寫漂泊異地失意者的離別相思之情;從遊子和思婦兩個角度交錯敘寫,表現遊子思婦的強烈情感;運用懸想手法,在敗陪虛實結合中強化了夫妻之愛以及妻子對丈夫的深情。
涉江採芙蓉中交代主人公憂思的緣故的詩句
8樓:
同心而離居 憂傷以終老這是反映遊子思婦的相思之詩,是《古詩十九首》之一。兩漢時期,經學成為棚巨集士人躋身朝堂、謀求功名的重要資本。於是千千萬萬的學子離鄉遊學求宦。
但是對於如此眾多的士人而言,譁滲官僚機構的容納能力實在太有限了,這必然形成一亂和脊種得機倖進者少、失意向隅者多的局面。
涉江採芙蓉原文及翻譯
原文 涉江採芙蓉 佚名 兩漢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翻譯 我踏過江水去採荷花,生有蘭草的水澤中長滿了香草。採了荷花要送給誰呢?我想要送給遠方的愛人。回頭看那一起生活過的故鄉,長路漫漫遙望無邊無際。兩心相愛卻要分隔兩地不能在一起...
古詩「涉江採芙蓉」出自哪裡,作者是誰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從這兩句來看應該是描寫女子思念情人吧。相愛的人卻不能在一起,只能鬱鬱而終了。涉江採芙蓉抒情主人公是誰,什麼身份 涉江採芙蓉 的主人公是思婦。是離鄉的遊子在江南家鄉的思婦 即妻子 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諧音雙關手法,詩歌中的 芙蓉 荷花 往往諧 夫容 之音,即丈夫的面容。原詩 涉江...
涉江採芙蓉中與遊子望鄉的感人情景對應的是什麼詩句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一句。拓展 古詩十九首 涉江採芙蓉 東漢時期作,被南朝蕭統編在 昭明文選 中的 古詩十九首 中的一首五言古體詩。此詩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寫了婦思遊子相思離別之情。作品原文 涉江採芙蓉涉江採芙蓉1,蘭澤2多芳草。採之慾遺3誰,所思在遠道4。還顧5望舊鄉6,長路漫浩浩7。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