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的來歷
1樓:網友
1) 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必經階段和必要前提。佔有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徑是參加實踐,就個人而言,也可以使用他人提供的資料。他人提供的資料可以是對事物的如實反映。因此,耳聽未必為虛。
2) 感性認識是對現象的認識,可以憑人們的感官直接感知。事物的現象有真象與假象之分,假象不是對事物本質的如實體現。所以,眼見不一定為實。
高中二年級哲學期中考試。
現象包括真象和假象的哲學道理。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它是說聽別人講和自己看到是不同的,看到的可以是真實情況,而聽人講往往是虛假的,道聽途說,沒有親眼所見就不要相信。但眼見是不是一定為實呢?其實不一定。
因為事物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如果眼睛看到的是假象,把假象誤認為是真象,就會把虛誤認為實了。
2000年全國高考試題解析。
1)感性認識是人們在實踐中通過感覺器官與客觀事物相接觸,形成的對事物現象的認識。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和必經階段,但感性認識所認識的事物現象中有大量的還是零亂、片面、乃至虛假的東西,因此感覺器官所感到包括見到的不一定都是真實的。同時,現象有真象和假象,假象以否定的方式歪曲表現本質,並掩蓋本質。
僅憑感性認識或被假象所迷惑是不能正確認識事物的。所以「眼見未必實」
2)人們的認識活動有兩類,其中學習性認識活動,是學習別人總結出來的東西,雖然是聽來的,但也可能是真實的。所以「耳聽未必為虛」
3)對於見與聽、實與虛應作具體分析,眼見的可能是實,也可能不實;耳聽的可能為虛,也可能不虛。不能籠統地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2樓:天涯在客
謂親眼看見的比聽說的要真實可靠。出處: 京劇《串龍珠》第十場:「有道是耳聽是虛,眼見是實。千歲莫要屈賴好人。」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的意思是,什麼?
3樓:旅彩靜
謂親眼看見的比聽說的要真實可靠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的名言,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的類似名言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紙裡包不住火,沒有不透風的牆。小時偷針,大時偷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的類似名言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紙裡包不住火,沒有不透風的牆。小時偷針,大時偷金。有關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的名言警句怎麼寫?1.真相來自探尋,來自我們自身對世界的認...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作者是誰,「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是出自哪本書或哪個人寫的
出處 漢 劉向 說苑 政理 夫耳聞之,不如目見之 目見之,不如足踐之。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是出自哪本書或哪個人寫的 出處 漢書 趙充 國傳 大意 聽別人說一百次,不如自己親眼看一次。提示 雖然 耳聞 與 目睹 都是人類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但在許多情況下耳聞的真實性卻值得懷疑,因為經常會被傳言所蒙蔽,...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造句,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造句?
造 句 俗話說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可俗話又說 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聽不一定為虛。從單方面很難明辨是非,要明辨是非就要多方面分析。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可是眼見的就一定是實的嗎?耳聞為虛,眼見為實,不能以耳代目,要以目正耳。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聽人說的靠不住啊 耳聽是虛,眼見為實,去現場看看也好。眼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