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來歷是什麼?

2023-06-12 05:40:02 字數 2398 閱讀 5483

1樓:來自凌雲山得體的曹仁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習俗的形成有乙個較長的過程,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開燈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開始"試燈",十五日夜為'"正燈',民間要點燈盞,又稱"送燈盞",以進行祭神祈福活動。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習俗也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漢明帝永平年間,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後來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來。南北朝時,元宵張燈漸成風氣。梁武帝篤信佛教,其宮中正月十五大張燈火。

唐朝時,中外文化交流更為密切,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布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

2樓:來自寶山風秀眸惺忪的諸葛瑾

來於民間開燈祈福的古俗。

3樓:走路到廣州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元宵節的形成有乙個較長的過程,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全國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正月十五燃燈習俗的興起也與佛教東傳有關,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布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

4眾人聽說了這個訊息,有如頭上響了乙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

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親!希望我的答案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4樓:匿名使用者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

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建立「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元宵節美食——元宵節要燃燈。 又說元宵節起源於「火把節」,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穀場跳舞。

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5樓:愚人侃體育

在古代,有一位神界天鵝闖入人間被獵手誤殺。天界最高的神玉皇大帝因此發誓為這只天鵝報仇。他開始制定計畫,派出一支天兵天將於農曆正月十五來到人間,命令他們火燒所有的人和動物。

但是其他神仙並不贊同這一計畫,他們冒著生命危險提醒人間的人們。

結果,在正月十五這一天前後,每乙個家庭在門外掛程式起燈籠,並燃放煙花爆竹,給天兵天將造成各家各戶**的假象。通過這種方式,人們成功騙過了玉皇大帝,人類也因此逃過滅絕的危險。

元宵節是農曆正月的第十五天,這是新年的第一次滿月,象徵著和睦和團圓。元宵節是春節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也象徵著春節長假的正式結束。

6樓:匿名使用者

傳說是為了紀念上元天官的誕辰。

元宵節簡介。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元宵節,亦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時間是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這是春節之後的第乙個重要節日。錢塘瞿佑《雙頭牡丹燈記》:「每歲元夕,於明州張燈五夜。傾城士女,皆得縱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的來歷和習俗分別是什麼,元宵節的來歷 意義 習俗分別是什麼?

元宵bai節的來歷 元宵,原意為 du上元節zhi 的晚dao上 因正月十五 上元節 主要專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屬日名稱也演化為 元宵節 漢族傳統的元宵節始於2000多年前的秦朝。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 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元宵節的習俗 1 吃元宵 這種食品...

元宵節的來歷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 上元節 the lantern festival 春燈節,是中國民俗傳統節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其為 宵 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 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乙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 元宵節吃湯圓的來歷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我國各地元宵佳節的共同風俗,早在漢朝就存在了,和春節 中秋節被稱專之為我國屬三大傳統佳節。每當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都會吃元宵,象徵團圓吉利,闔家團圓,湯圓和團圓的音相近,因此吃湯圓也代表了人們對家人的思念,以及嚮往團聚,以及對未來生活寄予的美好期望。元宵 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