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手機使用者
1、第二跑了8000公尺,第三跑了6000公尺.所以他離終點還有10000-6000=4000(公尺). 2、第乙個猴子取走了一半,說明桃子還剩下一半,就是原數除以2,這是第一次變化,變化成第二個方框圖。
又零乙個,即是在新的變化後又減去1……,最後猴子取完後恰好取盡,說明最後剩0,畫出過程圖如下 再從0出發,逐步分步列式為 第6個猴子剩桃子數為(0+1)×2=2(個) 第5個猴子剩桃子數為(2+1)×2=6(個) 第4個猴子剩桃子數為(6+1)×2=14(個) 第3個猴子剩桃子數為(14+1)×2=30(個) 第2個猴子剩桃子數為(30+1)×2=62(個) 第1個猴子剩桃子數為(62+1)×2=126(個) 原有桃子數為(126+1)×2=254(個)滿意
2樓:神水盟
1、2500m 第二名比第三名速度比是8000:6000(即4:3) 所以當第二名跑完2000公尺時,第三名跑了1500公尺..
所以第三名距終點2500公尺 2、254個 再從0出發,逐步分步列式為 第6個猴子剩桃子數為(0+1)×2=2(個) 第5個猴子剩桃子數為(2+1)×2=6(個) 第4個猴子剩桃子數為(6+1)×2=14(個) 第3個猴子剩桃子數為(14+1)×2=30(個) 第2個猴子剩桃子數為(30+1)×2=62(個) 第1個猴子剩桃子數為(62+1)×2=126(個) 原有桃子數為(126+1)×2=254(個)
2道6年級的數學題
3樓:清兒飄飄
1釐公尺=50千公尺, 那麼圖上距離是12釐公尺
4樓:兲潶孒兲潶孒
時間相同的時候
速度和總路程成正比
所以汽車和自行車的速度比是0.5/0.4=5/4【 0 50 100 150千公尺】這個看不來哎,你是不是打錯了?
5樓:小蓮恩
第二題;
圖上一釐公尺應該是50千公尺吧,你這個線段比例尺要量的。既數字比例尺:1:5000000
如果兩地實際距離600千公尺,即圖上距離:
600千公尺=60000000釐公尺
60000000除於5000000等於12釐公尺。
至於第一題就幫不了你了。
6樓:匿名使用者
1.汽車經過兩地中點時就是全程的二分之一,汽車經過兩地中點時自行車走了全程的五分之二.用二分之一比五分之二得出結果.約分後是5:4.
2.1cm=50km.那麼這幅圖的數字比例尺是1:
5000000.把600km化成60000000cm,再用60000000/5000000=12(cm).那麼圖上距離是(12 )釐公尺。
2道數學題(6年級)急死了!!!!!!!!!!!!!!!
7樓:翠雨黃山
1.a,b速度比=12:8=3:2
相遇時a車行了240千公尺
則全程=240*(3+2)/3=600千公尺2.1/(1/4+1/6)=12/5小時
ab同時幹12/5小時可以做完
完成時a比b多收24公頃
則a每小時比b多收24/(12/5)=10公頃假設a每小時收x公頃,b每小時收x-10公頃4x=6(x-10)
x=30
所以麥田一共30*4=120公頃
8樓:匿名使用者
不怪啊,距離比就等於是速度比也就等於總時間的反比所以相遇的時候b走了160千公尺
共400千公尺
a速度為1/4 b為1/6 平均速度是5/24他們一共需要24/5小時
a比b快1/12每小時,多收5公頃每小時
所以a速度為15
所以共有60
9樓:舞麗曇笙
朋友,第一題二樓算對了,一樓的解法不好理解,再加上又計算錯誤;第二題是一樓的算對了,求兩個完成的所用時間不應該除以平均速度,要用速度和來算,所以二樓的做錯了
求解2道數學題,六年級的,30分鐘內,越快分越多
10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題:π(10÷2)² ×500 ×7.8÷1000=306.15
第二題:80÷10=8
π(10÷2)² ×10=785
11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題,5的平方x3.14x500x7.8=306150克=306.15千克
第二題,底面半徑80/2/10/2=2cm
2的平方x3.14x10=125.6立方厘公尺
12樓:黃土高源
1:25*派*500/7.8=(我沒計算器,自己算)
2:16*派*10答案自己算
13樓:匿名使用者
底面積乘高算體積 然後轉換成立方厘公尺 再乘以7.8 就ok
第二個問題:截開增加80 因為多了兩個圓的面積,由此可以知道底面積為40 再底面積成高就ok
2道6年級數學練習
14樓:
第乙個可以看做是1/5是首項,1/2是末項的等差數列,所以根據求和公式
和=(首項+末項)*項數/2=(1/5+1/2)*10/2=7/2=3.5
第二個因為倆車的距離相等,而乙每秒走的路程是等差數列,而要讓他們走的路程相等,則要乙的平均速度也為5
則5=路程/時間,路程=時間*(開始速度+最後速度)/2
兩個式子代入一下,可以得到(開始速度+最後速度)/2=5
而開始速度是1所以最後速度是5*2-1=9,時間為9
所以路程為5*9=45(釐公尺)
等差數列
等差數列是常見數列的一種,如果乙個數列從第二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等於同乙個常數,這個數列就叫做等差數列,而這個常數叫做等差數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例如:1,3,5,7,9……2n-1。
通項公式為:an=a1+(n-1)*d。首項a1=1,公差d=2。
前n項和公式為:sn=a1*n+[n*(n-1)*d]/2或sn=[n*(a1+an)]/2。
注意:以上n均屬於正整數。
15樓:匿名使用者
同意樓上的,自己的功課該自己完成,不要動不動就上網找答案。
16樓:
現在小學6年級有沒有學等差數列啊???我上小學二時候好象沒學。
採取方程式來算吧!
設第二項為x 第九項為y
依據相鄰兩個數的差相同可以知道:
1/2-x=y-1/5 即:x+y=7/10根據第一項加第十項=第二項加第九項推論得出:此10個數可分5組這樣的和。 即:7/10x5=7/2=3.5
答.和為3.5
第二題設相遇時的時間為x
依據乙的速度為第1秒為1cm、路程就是1x1 ,第二秒為2cm、路程為2x2,以此類推 行了x秒的 路程為 x*x
5x=x*x 即:x=5
所以路程為5x5=25
他們行的路程相同,所以總路程為 25+25=50cm
17樓:麥當苗兒
這簡單問題還問 , 學過數學沒有啊!
18樓:匿名使用者
練習呢?至少要說出問題啊
19樓:彭禮季
堅決同意一樓,大家不要告答案,不像上樓那位
2道數學題5年級的,2道數學題(五年級)
1.8分公尺 0.8公尺 上面的面積 1.5 0.8 1.2 公尺 前面的面積 1.5 1.2 1.8 公尺 左面和右面的面積 2 0.8 1.2 1.92 公尺 所以至少刷的面積為1.2 1.8 1.92 4.92 平方公尺 2.65平方厘公尺 0.0065平方公尺 體積為0.0065 0.2 0...
小學6年級數學問題
數學不好。是不是10.75cm?正方體浸入後v abh 40cm 20cm 12cm 9600立方厘公尺 正方體體積 10cm 10cm 10cm 1000立方厘公尺原來缸中水的體積 9600 1000 8600立方厘公尺原來水深h v ab,ab 40 20 800平方厘公尺h 8600立方厘公尺...
初中2年級數學問題。。。初中數學問題
這是解法和圖形,lz如果有問題可以向我提問。用角角角 60來證明即可,或者三邊相等,利用中位線定理,同位角,內錯角相等來證明,很好證明的,具體方法就不說了!同意三味學堂的解法。初中數學問題2 1.與原點相距3分之2的點表示的數是什麼?2 3,2 3 2.與 3相距3分之2的點表示的數是什麼?1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