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道本是很微妙的,我理解的道是世間萬物最原始的狀態,若人得道,就該是回歸於最原始狀態,當然時指人的心態回歸於原始狀態。得道就是人看萬物的心態歸於最原始心態。我是這樣理解的,呵呵
2樓:觀當下心
這樣做了,才能得道,才能合道!不是得道了才這樣,你顛倒過來了。這一段描述的是佛性(也就是「道」),這樣做才能見性,才能不失去「道」,所謂「不盈」,於佛所說「空」「不住於相」道理一樣。
3樓:匿名使用者
問的好。值得一答。
注意,你看到的得道者的樣子,是老子勉強描述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對,同樓上, 這是老子勉強描述的,
「不取於象」 不是外表就可以決定事物的,老子不過勉強描述一下方向和區別而已。
古之善為道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識。什麼意思(老子)
5樓:冀穎卿緒雨
古之善為士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不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②;豫焉③若冬涉川④;猶兮⑤若畏四鄰⑥;儼兮⑦其若客⑧;渙兮若冰之將釋⑨;敦兮其若樸⑩;曠兮其若谷⑾;混兮其若濁⑿;孰能濁⒀以靜之徐清?孰能安⒁以久動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⒂。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⒃。
古時候善於行道的人,微妙通達,深刻玄遠,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為不能認識他,所以只能勉強地形容他說:他小心謹慎啊,好像冬天踩著水過河;他警覺戒備啊,好像防備著鄰國的進攻;他恭敬鄭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動灑脫啊,好像冰塊緩緩消融;他純樸厚道啊,好像沒有經過加工的原料;他曠遠豁達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渾厚寬容,好像不清的濁水。
誰能使渾濁安靜下來,慢慢澄清?誰能使安靜變動起來,慢慢顯出生機?保持這個「道」的人不會自滿。
正因為他從不自滿,所以能夠去故更新。
古之善為道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識.什麼意思
6樓:miss蔣
古之善為士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不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②;豫焉③若冬涉川④;猶兮⑤若畏四鄰⑥;儼兮⑦其若客⑧;渙兮若冰之將釋⑨;敦兮其若樸⑩;曠兮其若谷⑾;混兮其若濁⑿;孰能濁⒀以靜之徐清?孰能安⒁以久動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⒂。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⒃。
古時候善於行道的人,微妙通達,深刻玄遠,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為不能認識他,所以只能勉強地形容他說:他小心謹慎啊,好像冬天踩著水過河;他警覺戒備啊,好像防備著鄰國的進攻;他恭敬鄭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動灑脫啊,好像冰塊緩緩消融;他純樸厚道啊,好像沒有經過加工的原料;他曠遠豁達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渾厚寬容,好像不清的濁水。
誰能使渾濁安靜下來,慢慢澄清?誰能使安靜變動起來,慢慢顯出生機?保持這個「道」的人不會自滿。
正因為他從不自滿,所以能夠去故更新。
古之善為道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識。什麼意思(老子)
7樓:匿名使用者
古之善為士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不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②;豫焉③若冬涉川④;猶兮⑤若畏四鄰⑥;儼兮⑦其若客⑧;渙兮若冰之將釋⑨;敦兮其若樸⑩;曠兮其若谷⑾;混兮其若濁⑿;孰能濁⒀以靜之徐清?孰能安⒁以久動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⒂。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⒃。
古時候善於行道的人,微妙通達,深刻玄遠,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為不能認識他,所以只能勉強地形容他說:他小心謹慎啊,好像冬天踩著水過河;他警覺戒備啊,好像防備著鄰國的進攻;他恭敬鄭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動灑脫啊,好像冰塊緩緩消融;他純樸厚道啊,好像沒有經過加工的原料;他曠遠豁達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渾厚寬容,好像不清的濁水。
誰能使渾濁安靜下來,慢慢澄清?誰能使安靜變動起來,慢慢顯出生機?保持這個「道」的人不會自滿。
正因為他從不自滿,所以能夠去故更新。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可識,故強為之容。」這段話出自**?
8樓:
出自《老子》第十五章
原文為: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
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澄?靜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譯文:古來善於當士的人們,微妙、幽深而通達權變,深邃得令人難以測識。正因為難以測識,所以要勉強作形容:
有時候,他們遲疑審慎得像是在冬天裡涉足江河,警覺戒備得像是隨處都有強敵環俟,恭謹自持得像是一直都在做客;有時候,他們又像冰塊就要崩解融化一樣松跨散漫,敦敦朴朴的,看不出什麼突出的能耐,曠放豁達得就像虛空一樣;他們的那些似乎不相調諧的多面目表現使他們顯得很渾濁。
哪些人能在混濁中保持本心的澄明?能注意守靜就能漸趨本心的澄明;哪些人能使安穩得到長久的維持?懂得靈動權變就能漸得長久的安穩。
保持這種生存方式的基本點就是不去追求"無不具足"。正因為沒有"無不具足",所以能歷久而常新。
作者簡介: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音讀:dān),一字或曰諡伯陽。
華夏族,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國苦縣,約出生於西元前571年,逝世於西元前471年。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
主要著作:《道德經》、《易經》、《論語》。
9樓:去偽存真辨紅塵
老子道德經第十五章。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
10樓:慕容紫呈
豫兮若冬涉川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濁而靜之,徐清。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道德經》第15章
講解摘要:「豫」者,謹慎之意。「豫兮若冬涉川」是說:
人在處世接物時,應當謹慎行事,三思而後行。好象冬天履薄冰過河一般,時時小心,步步謹慎,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唯恐一失足而遭禍殃。.....
11樓:桓姮卯赫
《老子》第十五章
【原文】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
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澄?靜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譯文】
古來善於當士的人們,微妙、幽深而通達權變,深邃得令人難以測識。正因為難以測識,所以要勉強作形容:有時候,他們遲疑審慎得像是在冬天裡涉足江河,警覺戒備得像是隨處都有強敵環俟,恭謹自持得像是一直都在做客;有時候,他們又像冰塊就要崩解融化一樣松跨散漫,敦敦朴朴的,看不出什麼突出的能耐,曠放豁達得就像虛空一樣;他們的那些似乎不相調諧的多面目表現使他們顯得很渾濁。
哪些人能在混濁中保持本心的澄明?能注意守靜就能漸趨本心的澄明;哪些人能使安穩得到長久的維持?懂得靈動權變就能漸得長久的安穩。
保持這種生存方式的基本點就是不去追求"無不具足"。正因為沒有"無不具足",所以能歷久而常新。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什麼意思(老子)
12樓:國學哲學大師無為
原文:古之善為道①者,微妙玄通②,深不可識。
【注】①道:道德;王本原作「士」,據帛書乙本改。為道:修道,即減損慾望,使德行更為符合中庸之道。
②玄通:即通曉陰陽。
【譯】古時善於修道的人,精微玄妙、通曉陰陽,深邃高遠而不可洞悉。
(順便附帶後文的翻譯)
正因為他們不可洞悉,所以只能勉強加以描述:遲疑不決,彷彿寒冬渡涉江河;警覺戒備,彷彿害怕四方強國;恭敬莊重,好似在外為客;氣若霜雪,好似冰凌消融;厚重篤實,如同純正的樸木;心境開闊,如同空曠的山谷;清濁交融,如同渾汙的泥水。
誰能濁如渾水,卻可使內心安定而漸漸澄澈清明?誰能靜若止水,卻可使思緒噴湧而慢慢顯露生機?擁有如此道品的人,不會追求盈滿。唯有不追求盈滿,才能衰落後重歸興盛。
13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理解,僅供參考:
自古以來能夠按照道來行事的人,即使是很小的事物也能夠巧妙並且神奇的搞透徹搞明白,對事物深刻的認識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14樓:wzb文武雙全
古時候善於研究道的人,深邃玄妙,深不可測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是什麼意思
15樓:孫芳鍾離運珧
古時善於為士者——無為之上士,微妙不可見聞之玄已經通達。他們懂得玄深到不可用意去擬度揣測.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什麼意思(老子)
16樓:匿名使用者
古之善為士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不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②;豫焉③若冬涉川④;猶兮⑤若畏四鄰⑥;儼兮⑦其若客⑧;渙兮若冰之將釋⑨;敦兮其若樸⑩;曠兮其若谷⑾;混兮其若濁⑿;孰能濁⒀以靜之徐清?孰能安⒁以久動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⒂。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⒃。
古時候善於行道的人,微妙通達,深刻玄遠,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為不能認識他,所以只能勉強地形容他說:他小心謹慎啊,好像冬天踩著水過河;他警覺戒備啊,好像防備著鄰國的進攻;他恭敬鄭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動灑脫啊,好像冰塊緩緩消融;他純樸厚道啊,好像沒有經過加工的原料;他曠遠豁達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渾厚寬容,好像不清的濁水。
誰能使渾濁安靜下來,慢慢澄清?誰能使安靜變動起來,慢慢顯出生機?保持這個「道」的人不會自滿。
正因為他從不自滿,所以能夠去故更新。
《道德經》的疑惑?道德經講的是什麼問題?
終於看到乙個在思考問題的人。乙個真正有感受思考能力的人會發現,道德經一書中老子的各種話語背後的隱藏資訊。你確實會有一種玄之又玄的感覺。至少我讀此書時,是有一大堆問題。而且,至今我都不認為自己把他讀懂了。甚至已不打算讀懂它。我引用該書的詞句多是按照我自己的理解。而絕不敢說這是老子的原意。我不像某些人那...
道德經中的「善建者不拔」到底是什麼意思
道德經 所說的 善建者不拔,善抱著不脫 翻譯成現在的流行語言就是 好的建築者,他修建的建築物不會因為基礎不牢固而倒塌,善於抱定東西的人,是不會讓他抱住的東西脫離自己的。其隱含,意指的就是 善於為自身制定合乎的道德規範的人,是堅決不會動搖 善於秉持自己所認識到的道德準則而行事的人,是不會氣餒,喪失自信...
道德經的道和德,分別是什麼意思,道德經中道和德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
道 是老子勉強對宇宙最本質的一種稱呼,有點像是一種源動力和法則 德 是老子把這種法則運用到人類身上的規則,人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通常 德 會跟 道 一起使用,就是宇宙的法則需要我們必須做的事情,合稱為 道德 道德經 中,道 和 德 分別是什麼意思?道德經中道和德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 我們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