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這話聽起來不太通順,而且恐怕也不太合乎佛理,
如果是哪位大俠當作順口溜編出來的,我還是可以理解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出處不是目的,目的是懂得真諦
這句話出自哪部經典?
3樓:南屏晚鐘
淘盡了貪嗔痴愛的煩惱便是"能淨";
平直:灑掃心地,平整菩提場。拔苦與樂. 並願一切眾生心中的嫉妒、吝嗇,以真誠隨喜之心得消除。
這句話出自六祖壇經《決疑品第三》:
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
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
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
平直即彌陀。 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
煩惱是...
阿彌陀佛,善願合十!
4樓:水色空萌
慈悲即是觀音 喜捨名為勢至 能淨即釋迦 平直即彌陀在對抗你最強大敵人(我執和我愛)的戰爭中,再沒有比慈悲更好的盟友了。
就是慈悲,把我們奉獻給別人,不追求自己的享樂卻去承擔他人的痛苦;就是慈悲與無我智慧型的聯手,徹底摧毀讓我們生生世世流浪輪迴苦海的虛幻執著。所以,我們的傳統把慈悲視為覺悟的**和要素,及覺悟行為的核心。
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
六祖慧能說:「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
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嗔是地獄,愚痴是畜生。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
除人我,須彌倒。去邪心,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
毒害忘,魚龍絕。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淨,能破六慾諸天。
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
佛教公案:蘇東坡與佛印禪師同遊杭州某寺。東坡見大殿上的觀世音菩薩手持數珠,覺得奇怪,便問道:「彼自是觀音,自誦其號,未審何謂?」佛印答道:「求人不如求己。」
5樓:羅中秋
六祖壇經
師言。大眾。世人自色身是城。
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
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
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
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
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
大意是;
別舉出幾位佛菩薩,做為表法的代表。觀音菩薩代表『自性慈悲』,自性慈悲就是觀世音。勢至菩薩代表『自性喜捨』,喜捨就是大勢至。
『勢』是勢力,『至』是講這個勢力達到頂點,達到最圓滿、最高的境界。唯有智慧型究竟徹底圓滿,才能真正做到離相的喜捨,這是大勢至菩薩的意思。釋迦牟尼佛代表『能淨』。
『釋迦』是梵語,中文意思是『能仁』,就是能夠仁慈、慈悲一切;『牟尼』譯作寂靜。彌陀即是『平直』,平是平等,直是正直。
6樓:泥頌
六祖壇經決疑品第三
你可以看看註釋。
cn/ 般若文海http://hi.baidu.
網路上的佛教資源 供你學習
有四位法師的講經** 深入經藏 智慧型如海
南無阿彌陀佛
7樓:清鼎
表面就好理解了
但是深入不是很好解釋的
還需要多聞思修學
8樓:實料
..不知道..阿彌陀佛不好意思...你多看些佛陀的故事吧...
下面這句話出於哪部經?
9樓:匿名使用者
《妙色王求法偈抄》
佛曰:bai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du於愛zhi者,無憂亦無怖。伽葉:
如何能為離dao於愛者?佛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即為離於愛者。
伽葉:釋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如何無我無相,無欲無求?
佛曰: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伽葉:釋尊,世人業力無為,何易?佛曰:
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伽葉:世人心裡如何能及?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伽葉:
有業必有相,相亂人心,如何?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10樓:灬韋陀灬
佛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即為離於愛者
伽葉:釋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如何無我無相,無欲無求?
---金剛經
11樓:匿名使用者
金剛經 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
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
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
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
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何以故?
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
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
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
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須菩提!
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
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型,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12樓:海印放光
這不是佛經上的原文。
這是一篇談論佛法的文章,裡面引用了《金剛經》、《阿含經》等佛經中的句子。
佛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話出自哪部佛經?什麼意思?
這句話什麼意思?? 願眾生有一顆永恆菩提心,一心向佛,走出患難患失的狀態,宇宙萬物皆為空,對於空我
13樓:腦細胞的腦
講這種話,對自己的要求太少,反而要求大家相信佛,持這種觀點的人,難以成佛啊。。我記得觀音說過 願眾生有一顆永恆菩提心,一心向佛,否則誓不成佛。你把後面的話改了,結果是大家是好人,你自己在胡鬧,只是怨恨人間,不要求自己,乙個自私的境界。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型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出自那部經典?
14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大方廣佛華嚴經》卷51。
復次,佛子!如來智慧型無處不至。何以故?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型,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
爾時,如來以無障礙清淨智眼,普觀法界一切眾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
此諸眾生云何具有如來智慧型,愚痴迷惑,不知不見?我當教以聖道,令其永離妄想執著,自于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型與佛無異。』
大意:是說每個眾生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但是因為被妄想執著蒙蔽,所以不能恢復佛性。恢復佛性就成佛,放下妄想執著,就恢復佛性就成佛了。
拓展資料
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 (梵文 महावैपुल्यबुद्धावतंसकसूत्र mahāvaipulya buddhāvataṃsaka sūtra),大乘佛教主要經典,華嚴宗的立宗之經。學術界一般認為,《華嚴經》的編集,經歷了很長的時間,大約在公元2~4世紀中葉之間,最早流傳於南印度,以後傳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
《華嚴經》,具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釋迦牟尼成道之後,於菩提樹下為文殊、普賢等大菩薩所宣說,經中記佛陀之因行果德,並開顯重重無盡、事事無礙之妙旨。
15樓:cy辭言
出自《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五十一。原文段如下:
復次,佛子!如來智慧型無處不至。何以故?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型,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
......
爾時,如來以無障礙清淨智眼,普觀法界一切眾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
此諸眾生云何具有如來智慧型,愚痴迷惑,不知不見?我當教以聖道,令其永離妄想執著,自于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型與佛無異。』
擴充套件內容: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梵名,或稱《雜華經》。中國華嚴宗即依據本經,立法界緣起、事事無礙等妙義為宗旨。
經題釋義
茲就本經之經題而論,《大方廣佛華嚴經》系『法喻因果』並舉,『理智人法』兼備之名稱,一經之要旨,皆在此中。大,即包含之義;方,即軌範之義;廣,即周遍之義。亦即總說一心法界之體用,廣大而無邊,稱為大方廣。
佛,即證入大方廣無盡法界者;華,即成就萬德圓備之果體的因行譬喻;故開演因位之萬行,以嚴飾佛果之深義,則稱為佛華嚴。總之,大方廣佛華嚴系所詮之義理,而『經』則為能詮之言教。
16樓:埃德爾齊托安東尼奧馬塞多洛佩斯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五十一
復次,佛子!如來智慧型無處不至。何以故?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型,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
......
爾時,如來以無障礙清淨智眼,普觀法界一切眾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
此諸眾生云何具有如來智慧型,愚痴迷惑,不知不見?我當教以聖道,令其永離妄想執著,自于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型與佛無異。』
17樓:朱加輝
《華嚴經》傳入我國的有三個本子,分別為40華嚴(罽[jì]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漢朝)、60華嚴(東晉天竺三藏佛馱跋陀羅譯)和80華嚴(唐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其中有此語句的分別為60華嚴和80華嚴,而40華嚴經中無有此語句,因為其不完整。
樓上的所說《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五十一即出自80華嚴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之二。
而60華嚴經中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五
寶王如來性起品第三十二之三
「如來智慧型無處不至。何以故。無有眾生無眾生身。如來智慧型不具足者。但眾生顛倒不知如來智。遠離顛倒。起一切智無師智無礙智。」
......
「奇哉奇哉。雲何如來具足智慧型在於身中。而不知見。我當教彼眾生。覺悟聖道。悉令永離妄想顛倒垢縛。具見如來智慧型在其身內。與佛無異。」
佛說萬物皆空為什麼唯有因果不空
可能樓主還是沒明白什麼是 空 佛陀說的空,並不是特定的什麼都不存在的 頑空 心經說的好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是什麼,就是我們身邊的萬事萬物,包括我們的色身,但因為一切法皆剎那滅,所以一切實有的也就是空。最後,因為真正的 空 的狀態稱為 真空妙有 這個 有 並不是實有,而是 妙有 我說的很淺顯和簡單,...
詞語什麼什麼萬物詞語,形容「萬物」的詞語
傲睨萬物 o n w n w 生詞本基本釋義 睨 斜視。斜著眼看一切事物。形容目空一切,什麼都瞧不起。貶義出 處 宋 黃庭堅 豫章文集 跋俞秀老清老詩頌 第26卷 清老往與餘共學於漣水,其傲睨萬物,滑稽以玩世,白首不衰。例 句 益自尊大,寶自有而 傲睨萬物 睨 斜視。斜著眼看一切事物。形容目空一切,...
為什麼佛教主張吃素,佛教主張 眾生平等,萬物皆有靈性。主張吃素,難道植物就沒有靈性,吃素不也算是殺生麼?
是一種慈悲心的體現!漢傳佛教向有 吃齋 的飲食習俗,吃齋就是素食,這是漢地佛教中特有的制度。印度佛教徒是禁葷不禁肉,葷即蔥 薤 蒜 韭 興渠等五種有強烈氣味和刺激作用的蔬菜,被稱作 五辛 或 五葷 十誦律 規定,出家人嚴禁食葷,但可以食用 不見 不聞 不疑 的 三淨肉 佛教東傳時期,中國僧人守持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