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悲傷局習佔刂
其實,食物不能完全解決養生問題。陰陽的含義是多重的:寒為陰,熱為陽;氣入肺為陽,水谷飲食入胃為陰;宣發為陽,收斂為陰;忙為陽,閒為陰……所以,養陰、養陽都須全面考慮,落實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春夏養陽,首要的就是春夏不要貪涼。因為熱為陽,涼為陰嘛。春天暖、夏天熱,都是有其道理的。
人在秋冬養陰時,毛孔閉合,身體在積聚能量的同時,也積聚了一些汙垢、毒素,到了春天和夏天,毛孔張開,人體的能量要向外宣發,因此體內的汙垢和毒素要借助這個宣發之勢而排出。春天,收斂了一冬的身體尚有餘寒,寒則溫之,而後方利於宣發,所以,春天需要多穿點衣服,捂一捂,把汗捂出來,這就是「春捂秋凍」中的「春捂」。夏天就不用捂也能出汗了。
我們可能注意過,夏天出的汗,又黏又膩,這就是體內存積的濕濁邪氣。南方農人夏天有「雙搶」,割完早稻有得馬上把晚稻秧插下去,搶割搶插,揮汗如雨,忙得不亦樂乎。別看這麼累,其實也是在養生。
雙搶後,秋風漸至,人們身清氣爽,因為他們通身的邪毒濕氣都排盡了。如果我們夏天一天到晚都貪涼,天天吹空調,毛孔閉塞,很少出汗,那就無異於閉門留寇了。
《黃帝內經》說,夏三月,當「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夏日綿長,晚上可以睡晚一點,早晨要盡量早起,切勿生倦怠之感,連午睡都要盡量避免。春天、秋天和冬天都可以午睡,夏天最好別午睡,因為夏季屬火,心旺於夏季,午睡又是補心的,所以,很多人夏季午睡起來後,發現眼睛紅了,這就是補心補過了的緣故。
這麼老長的一天,我們用來幹嗎呢?用來充分把自己的內在能量發揮出來,使其成氣候。這段時間,我們可以努力工作,多多加班,可以去追求功名利祿,可以去追求異性……總之,要把精力放在外面。
春天和夏天你就使勁折騰吧!
總之,不要貪涼,不要犯睏,努力工作,使勁折騰,這就是春夏養陽。到了秋天,你事業上會有累累碩果,身體上也會有清爽通透之感,到那時候,就得收斂起來,安心養陰了。(補充:
到冬天的時候,人體的氣血完全到裡面去了,這時冬氣與腎氣相通。
綜上所述,按照中醫學的觀點,秋冬兩季對應肺腎兩個臟器,這兩個臟器和秋冬兩季是直接相關的。中醫上的養生要遵從四季變化。
秋氣與肺氣相通,秋天是氣血往裡走的季節,中醫講肺主治節,可以幫助你的氣血從外往裡收。到秋天的時候,我勸大家方便的時候就吃點秋梨膏,它有什麼作用呢?大家都知道,梨的金氣最重,梨的秋氣也是最重的,你看梨花開出是白的,中醫講"白色入肺"。
梨有潤肺、止渴的作用,可以入肺經,有助於氣血速降,幫助人們的氣血從外面向裡面走。
到冬天的時候,大雪封山,氣血都到裡面去了,這時正好是補養的好時節,好比樹要冬灌,就是因為營養都在裡面,給點水就可以迅速吸收。中醫說冬天重在補腎,男同志以精氣為主,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吃點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對於女同志來說,特別是在更年期以前的女同志,則重在補血,我建議這些女同志吃一點阿膠、大棗、核桃仁、冰糖,把它們做成膏狀服用;過了更年期的女同志,就可以用點六味地黃丸來補腎,因為這時候氣血都到裡面去了,吃完這些有營養的東西,它就能夠充分的運化,補充氣血,為來年的春天做準備。
我們中醫學把這個養生方法叫做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是在我們身體機能正常情況下的滋養方法。如果你說夏天我感冒了,或者是冬天我感冒了,這時候這樣的調養藥物就要少用了,因為人體發熱的時候,肌體能量都起來和疾病作鬥爭,這時候如果你吃進去很多營養以後,在體內不好運化。中醫講的忌口主要是在這兩季節,在忌口的時候,就不要吃那麼多滋補藥了,等感冒過去了,咳嗽過去了,你再接著吃。
如果我們按照中醫說的這種法則來進行養生的話,我想恐怕得病的機率就小得多了。
老百姓常說:"冬天不冷,夏天不熱,早晚要坐病。"冬天由於氣血閉藏,儲存營養,為明年的生髮做好準備。
"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冬天不很好地儲存陰精,春天的時候容易得熱性疾病。冬天冷的時候毛孔處於閉塞狀態,有助於氣血內收,夏天熱的時候毛孔開放,有助於氣血往外走。人們現在夏天惟恐不冷,冬天惟恐不熱.
補充:中醫認為,人的氣血執行狀態和五臟是直接相關的。
春天的時候,氣血從裡面向外走,裡面的氣血相對的不足了,這個時候人常常會有肝陰不足的狀況。中醫認為,春氣與肝氣相通,中醫說的肝,就是把人的氣血從裡面向外調動的主要臟器,而春天正是氣血生髮的過程,所以說春氣與肝氣相通。
綜上所述,按照中醫學的觀點,春夏兩季對應肝心兩個臟器,這兩個臟器和春夏兩季是直接相關的。因此,我們中醫上的養生要遵從四季變化。
春天的時候,氣血從裡面往外調動,那麼在這時候,我們就應該注意養肝。有很多人一到春天的時候就經常半夜醒來或者睡不著覺,這是因為人的陽氣白天行於外,晚上歸於內,歸於內歸到哪呢?就是歸於肝。
如果肝血非常充盈,陰陽調和就能睡著,如果肝血不足,陽氣就回不去,你就老睜著眼睛,睡不著覺,即使回去了,1點到3點是肝經旺盛的時候,如果肝陰不足,肝經有熱,就把陽氣給頂回來了,你就醒了,到5點多鐘,肺氣旺了,你就又能睡著了。還有就是有些女同志在月經前後睡眠不好,這就是因為血行於下,氣浮於上,且女性以肝為先天,肝血不足,陰不斂陽的時候就不想睡,也睡不著。我常常跟很多同志說,無論男女,春天的時候最好吃點烏雞白鳳丸。
這是乙個非常好的方子,起碼經過了上百年的實踐。這時有些男同志就問我,吃什麼烏雞白鳳丸啊,那不是**聖藥嗎?男同志為什麼吃啊?
其實不是,因為女同志是以肝為先天,以血為主,所以烏雞白鳳丸更多的是使用在女同志的身上。可是男同志在春天的時候,由於你的氣血向外走了,這正是肝血不足的時候,你每天早上吃上一粒烏雞白鳳丸,就會覺得身上一點都不疲勞了,春睏的感覺就沒有了。
到夏天的時候,天氣特別熱,氣血都到外面來了,這時也要特別注意。,人們尤其是中老年同志,應該吃一點生脈飲,因為夏天你的陽氣都到外面來了,裡面的陽氣不足,所以你才會出現胸悶、氣短、多汗這樣的症狀。那麼在這時候怎麼辦呢?
你就可以喝一點生脈飲。生脈飲裡面只有三味藥:人參、麥冬、五味子,人參是補氣的,五味子是收斂心氣的,讓你別出那麼多汗,麥冬有清肺熱的作用。
浩瀚海洋的感言:
2樓:健十**官方客服
改變作息習慣:中醫講夜間屬陰,百想要養陰,那夜間的睡眠比化妝品更重要,這也與「美容覺」的說法度不謀而合。
改變飲食習慣:所謂吃藥不如吃飯,想要改變陰虛,女性需要避免飲酒、吸菸、燒烤、油膩食物等飲食習慣。這也與大家所說的燒烤吃多對知**不好的觀念吻合。
按摩養陰:人體的四大養陰穴位分別是足三里穴、血海穴、太溪穴、神門穴等道,通過按摩這些穴位也能起到滋陰潤燥等作用。專
吃西洋參,西洋參具有補氣養血、滋陰補腎、健脾養胃、延緩衰老及養顏等功效。
值得選擇注意:1看有效成分含量,是否有屬不良新增劑;2看平台,資質是否齊全、是否有追溯機制,售後有保障。
3樓:歷史很有趣吖
醫生開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怎樣理解「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4樓:平仁小白學中醫
對人來講,白天就相當於春夏,晚上相當於秋冬。一年一月一日都是一樣的。白天的時候活動比較好一些,晚上就是睡覺!
如果到了晚上不睡覺,秋冬不養陰,一天可以,兩天可以,但是時間一長,尤其到了年齡大的時候,晚上熬夜,即便年輕人熬上三兩天基本上也就廢了。
養陽養陰,乙個養的是生髮之氣,乙個養的是沉降之氣。一棵樹到了春夏枝葉長得很繁盛,到了秋冬就落葉,到了冬天甚至就完全處於停止生長的狀態。對於人來講,夏天運動沒什麼事,不太容易受寒;秋冬的時候如果還是像夏天那樣運動就容易受寒了,這點需要注意。
但人和樹畢竟不同,人有個能動性。再回到睡覺的例子上,在緊急的情況下人可以晚上不睡覺,晚上安靜的時候,思維能力有時候更強。晚上靜靜地讀書學習反而吸收地能力更強,靜定地能力也更強。
所以和那個樹木稍有不同。也只能說約略是這個樣子,就像白天活動晚上睡覺,到了秋冬我們的身體基本上都需要休整。除非像運動員,有冬訓,那是沒辦法,職業如此。
在中國北方,一到冬天農民基本都不幹活,一方面氣候條件不具備,另一方面冬天幹活對人的消耗比較大。
春夏的時候盡量的生髮,當身體需要時緊急調運生髮功用的時候,這時如果沒有生髮的能力就沒有運動的能力。舉個例子,我們很容易觀察到運動員的生髮能力非常強,需要彈跳、起跑的時候,運動員的爆發力就很強。沒有鍛鍊的人他的肌肉就不行。
五臟要讓整個氣血壯旺起來,身體才可以隨時呼叫氣血。春夏養的越好,氣血呼叫的情況就越好。經常鍛鍊的人,到需要有足夠的氣血來支撐的時候,心臟、肝臟等可以支撐這個運動。
否則的話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再說說秋冬就手腳冰涼的情況。春夏養的陽功用在**?在秋冬。
春夏沒有養好陽,到秋冬就做不好。秋冬的氣沉到**?不是在頭部、心臟這些地方,而是在肢節的末端,保持手腳的溫熱。
從這個角度來講,氣的沉降尤為重要。夏天沉降能力很強,是沒必要的。因為整個夏天我們的氣是浮在表的,所以裡面會出現寒。
最後總結一下,白天活動晚上睡覺是乙個自然的規律,遵循自然規律身體能好一些,熬夜的話就可能會出現問題。
摘自平仁學社李國棟老師課程摘要
5樓:姬運寧悅喜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我見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一語,出自《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原文是:
「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
」對於文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一語,歷代醫家認識不一。其主要觀點有四:一是馬蒔、高世栻為代表,認為春夏順其生長之氣即養陽,秋冬順其收藏之氣即養陰。
二是以王冰為代表,認為養即制也,春夏陽盛,故宜食寒涼以製其亢陽;秋冬陰盛,故宜食溫熱以抑其盛陰。三是以張介賓為代表,認為陽為陰之根,養春夏之陽是為了養秋冬之陰;陰為陽之基,養秋冬之陰是為了養春夏之陽。四是以張志聰明為代表,認為春夏陽盛於外而虛於內,故當養其內虛之陽;秋冬陰盛於外而虛於內,故當養其內虛之陰。
以上四種解釋,從不同角度闡發了原文精神,擴大了養生的思路.但每一種解釋都未能真正道出經旨.首先是馬蒔、高世栻的說法,「春夏順其生長之氣即養陽,秋冬順其收藏之氣即養陰」那麼,這裡的所謂養陽養陰更抽象化了,還不如說春養生、夏養長、秋養收、冬養藏更具體.
而且,未從文理上講透此語.其
二、王冰認為,「養,制也」。遍查古漢語工具書,「養」,沒有「制」的意思。與文理不通.
「春夏陽盛,宜食寒涼以製其亢陽。」春是春,夏是夏。寒涼食品只適宜於夏天,而不宜於春天。
同樣,「秋冬陰盛,故宜食溫熱以抑其盛陰」。溫熱食品,冬天用之,固然適宜,而秋燥之時,未必妥當。春與夏、秋與冬不能相提並論。
其三、張介賓「養春夏之陽是為了養秋冬之陰;養秋冬之陰是為了養春夏之陽」更是讓人難以琢磨。他是感覺春夏陽盛之時養陽不妥,於是說,「是為了秋冬養陰」,而養陽對春夏有什麼影響?卻避之不答;也沒回答春夏為什麼養陽?
怎麼養陽?秋冬為什麼養陰?怎麼養陰?
其四、張志聰「春夏陽盛於外而虛於內,故當養其內虛之陽;」陽盛於外,應該滋陰斂陽。而對於「陽盛於外」,又「養其內虛之陽」是什麼意思?「秋冬陰盛於外而虛於內,故當養其內虛之陰。
」「陰盛於外」,還要「養其內虛之陰」?陽盛養陽,陰盛養陰,這不是犯虛虛實實之戒嗎?醫理難通!
其實,「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乙個互文。所謂互文,即上下文各言一語,其義互備。如《七法》:
「越女侍前,齊姬奉後,往來遊醼」。上文言「越女」,下文說「齊姬」,而上下文皆有「越女」、「齊姬」之意。即為越女齊姬侍奉前後。
而絕非「越女侍前」不「奉後」,「齊姬奉後」不「侍前」。如《標幽賦》說針灸:「可平五臟之寒熱,能調六腑之虛實」。
楊繼洲說:「言針能調臟腑之疾,有寒則溫之,熱則清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椐此,以上兩句當意為,可平五臟六腑之寒熱,能調五臟六腑之虛實。
上句只講「五臟」,下句唯舉「六腑」,而「五臟」與「六腑」之意上下皆備。如果理解為針灸「可平五臟之寒熱」,不平六腑之寒熱,「能調六腑之虛實」,不調五臟之虛實,那就太可笑了!又如,《素問.
生氣通天論》:「因於溼,首如裹,濕熱不攘,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軟短為拘,弛長為痿」。高等醫藥院校第五版《內經講義》注:
「此句為互文。意為大筋、小筋或者收縮變短,或者鬆弛變長」。又是乙個互文的例證。
再如,「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處方」這一保健諺語,也是乙個互文.意思是,一年四季,多吃點蘿蔔、生薑有利於健康。一九九六年,某省青年中醫知識競賽答案,把「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處方」這一保健諺語,作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依據。
謂生薑性熱可以養陽,蘿蔔性涼可以養陰。其實是忽略了互文知識導致的誤解.難道夏天就不能吃蘿蔔,冬天就不能吃姜?
春秋季節就不能吃點蘿蔔和生薑?同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乙個互文。上文言春夏,下文說秋冬,春夏秋冬皆備;上文言養陽,下文說養陰,養陽養陰皆備。
並非春夏養陽不養陰,秋冬養陰不養陽。把春夏強並,秋冬強合,把春夏與秋冬割裂或對立的理解,都是錯誤的。它就是說,春養生,夏養長,秋養收,冬養藏。
更具體一點:「春三月……夜臥早起,廣步於庭,……養生之道也;」「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於日,養長之道也」;「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養收之道也」;「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養藏之道也」。它只涉及起居,沒涉及吃什麼,或**原則的養陽、養陰問題!。
簡言之,「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就是說,聖人根據四時調理陰陽!正如《靈樞.本神論》所言:
「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
如何理解《黃帝內經》中所謂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正所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也是遵從於人與自然界統一的一種情形。夏天的時候陽氣足,氣血流通會更加的旺盛,此時藥物也很容易被身體所吸收,所以冬天的病,就會得到一些緩解,像體內的一些禦寒就會消散。所以最符合天然的養生之道,而且在夏天最容易把冬病消除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保健預防疾病的思想,可以使人們...
佛學上如何解釋宇宙萬物佛教如何解釋宇宙萬物一切的起源?
簡單的說,佛將這個世界分為物質世界 佛教稱為 器世間 或 無情眾生 和生命世界 佛教稱為 有情眾生 然後,佛祖又將有情眾生這些生命根據所處的不同維度的空間分為十個等級,稱為 十法界 其中由於能量的限制,十法界中有六個法界是迴圈的,就是我們熟知的六道,因為能量不夠,不能擺脫情緒的控制,所以在每乙個空間...
女生眉如何解釋命運,女生八字眉如何解釋命運?
通常凡屬八字眉的人表面上不易接近,但實質和藹可親,八字眉的人心胸廣闊,有英雄豪俠的氣概,是傾談的好物件。八字眉有什麼說法 八字眉眉形分析 表面上不易接近,實質和藹可親,品德也好。八字眉的人心胸廣闊,有英雄豪俠的氣概,是傾談的好物件。八字眉古代婦女眉式名。據 事物紀原 說,漢武帝曾令官人畫八字眉,後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