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雲兮
三國時期可謂是英雄輩出,曹操,諸葛亮,孫權,劉備等。不得不說,時勢造英雄,這句話是非常正確的,秦亡之後,項羽,劉邦在眾多反秦者中脫穎而出。劉邦自不必說,是漢朝的建立者,手下有善戰者韓信等人才。
那麼,我們不僅要疑惑了,如果韓信來到三國代替諸葛亮,進行北伐,韓信能贏嗎?
恐怕不行。首先韓信所在的劉邦一夥,既有可屈可伸,心機頗深,懂得作出禮賢下士的劉邦;又有蕭何在後方統籌兼備糧草以及戰爭用器械,使得他沒有後顧之憂;還有統籌全域性,智計無雙的張良,且韓信手下可用之將也頗多。而諸葛亮時期呢,劉禪重用小人致使朝中眾臣離心離德,朝中風氣如此,良臣良將自然也極少,可以說整個蜀漢,全憑諸葛亮一人支撐。
所以,這是韓信即使來到三國代替諸葛亮,也很難北伐成功的原因之一。
其次,劉邦的對手是項羽,兩者的綜合實力不分上下,而項羽手下可用的人卻不多,唯有范增一人,遠比不上劉邦手下人才濟濟。局勢已然如此,項羽依舊不聽范增的計策,且項羽其人有一種豪邁義氣的江湖兒女氣概 ,他是乙個好的將軍, 卻很難登上帝位。因為他沒有劉邦狡詐,自古君王無一不是心思深沉之輩,所以他不是劉邦對手。
而諸葛亮所在的蜀漢,外有曹操,孫權,無一不是當時豪傑。故而即使即使韓信北伐,也很難成功。
在內,蜀漢無可用之人,且朝中眾臣大多不思進取,貪圖享樂;劉禪又偏聽偏信,重用宦官,不信忠臣,使得朝中大臣心灰意冷,而且朝中奸佞之輩時刻想著把諸葛亮拉下來,國內局勢可謂一團散沙;國外曹操幾乎佔據當時中原地區一半國土,整個北方都在他掌控中;孫權手下也是人才濟濟,很難對付。地利人和蜀漢都並不佔,故而即使韓信代替諸葛亮北伐,北伐也很難贏。
2樓:
蜀國敗不是戰術指揮,而是實力不足,戰略上出錯。所以即便是韓信來指揮,蜀國依然會失敗。
3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是韓信帶兵,諸葛亮管內政,北伐絕對沒有問題,一次就能出祁山。要是沒有諸葛亮,全憑韓信一人,那絕對贏不了。韓信這個人用兵如神,「多多益善」。
但是他不懂政治啊,在政治上實屬小白。
4樓:活在瓜里的籽
一樣的結局。韓信雖然功勞比諸葛亮大,但是從史記看他對面不少都是菜比,毆打小學生也說不上能有多吊吧。
5樓:陌漾雨
大概不能吧。韓信帶兵作戰一般都是講究的是出奇兵以制勝的方法,但是諸葛亮一般都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再就是韓信能夠充分利用外交能夠來乙個合縱連橫,但是諸葛亮卻不能讓外交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優勢。
最後一點就是韓信急功近利。
6樓:丸子閒談文化
這種事情無法假設的,諸葛亮北伐失敗固然有自己軍事能力不足的原因。但是更主要的是雙方國力的巨大差距所導致的。
7樓:
就算把諸葛亮換成韓信,北伐最終也是難以獲勝的,因為韓信帶兵作戰一般都是講究的是出奇兵以制勝的方法,但是諸葛亮一般都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而且當時環境都不一樣。
8樓:王子欒川
不一定能贏,諸葛亮北伐失敗其一是因為國力差距,曹魏地處北方,農業發達,軍民身體素質好;其二是因為北伐路途遙遠,蜀軍糧草不濟,就算是韓信來了他也沒辦法解決這些問題。
9樓:史論縱橫
或許,諸葛亮心中早已知曉,自己的北伐大業並不能像漢高祖劉邦那樣,出關中,進中原,一統天下;他更明白,自己缺的並不是如「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這樣頂尖的謀臣將帥,他缺的是「天時」,一種可以給「漢室復興」帶來機會的天時。然而這樣的天時在諸葛亮北伐期間越發的渺茫了。即使換做韓信,也是無法挽救的。
為何?因為時局並沒有按照諸葛亮的預期發展。
當初劉備三次拜見諸葛亮請求其出山輔佐時,諸葛亮給劉備展示了乙份「專案計畫書」——《隆中對》。其中最後一段是這樣描述:
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這是諸葛亮給劉備提出的復漢戰略。雖是文章的最後一句,但其實是點睛之筆。前面所有要做的只是為了劉備能夠生存延續,發展壯大,而奪得天下的根本就是「天時」的出現——待天下有變。
為何諸葛亮深信「天時」的重要性?
因為《隆中對》就是參考劉邦建漢而擬定的。
人和當初劉邦被封漢王進入地廣人稀的巴蜀後,跟隨他的一干人等有蕭何、韓信、張良和一眾將帥,這在人才方面幾乎已達頂配,而此時要做的就是在巴蜀修養發展,同時麻痺項羽等一眾諸侯——燒毀棧道,永不出川。
當然,這是人和的內在,而外在則是天下初定並沒有給百姓帶來安定,反而是群雄(諸侯割據)並起。
地利巴蜀雖看上去罕瘠,但只要有人便可成天府之國。在蕭何這樣的治國能臣手裡,迅速能將兵馬錢糧進行「無限複製」,打仗打的就是錢糧,巴蜀的沃土為劉邦的出川奠定了物質基礎。(諸葛亮同樣為劉備擬定了入川的計畫,為的就是能如劉邦一樣先壯大其實力)
天時天時是決定諸葛亮和韓信能否出川成功的根本所在。
韓信準備進入關中時的時局是啥?秦朝這個統一政權,被以項王為首的各路諸侯推翻,百姓剛剛從戰亂的環境中安靜下來,然而不幸的是,項羽根本無一統天下的格局,而是「以我為主」的諸侯王並立時代。這種局面雖然表面上安定,其實暗藏危機,各諸侯之間都是暗流湧動,明裡暗裡都在你掙我奪,這會使得各諸侯其實成為相互獨立的個體,天下百姓對這樣的格局是保持觀望的。
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韓信能充分發揮他的作戰才能,當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誘騙戰術使韓信迅速奪得漢中地時,諸侯都在觀望,希望其他諸侯能和漢王打個兩敗俱傷後坐收漁利,而韓信也充分利用了這點,對諸侯進行各個擊破,最終將項羽打入垓下,直接奠定了漢王劉邦統一天下的格局。
此時的諸葛亮也是這樣想的,三國鼎力局面形成後,蜀國要進入發展階段,同時等待他所出現的局面——北方曹魏同東吳作戰消耗,其他小勢力蠶食魏國實力,待中原大地的百姓被戰爭摧殘不已之時,正是蜀國出兵統一天下之機。這就有了《隆中對》結尾處為何百姓會「簞食壺漿」的迎接蜀軍。
然而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曹操可不是項羽,孫權更不是眼界狹隘的諸侯。曹操自統一北方後所展現出的統一政治能力讓北方迅速恢復生產力,百姓自黃巾起義後終於過上了安定的日子,百姓安定將意味著政權的牢固,更意味著人們對前漢統治的淡忘,這是最可怕的「釜底抽薪」。
統一的北方政權也將意味著蜀國出川面對的不是乙個個諸侯,而是乙個整體,乙個兵馬錢糧富足,將帥雲集,謀臣林立,百姓支援的整體。更何況,曹操這樣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對蜀國的重視,在漢中部署以重兵,在東吳配合以強將,更明白吳蜀兩國的面和心不和,他要做的就是維穩。
這樣的乙個北方政權是諸葛亮萬萬想不到的,他所參照的建漢格局同當下來說是截然不同的。而之所以北伐,或許只是當初對劉備的承諾而已——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的無奈實踐。
倘若只細說韓信的作戰能力同諸葛亮比較誰更厲害?或許韓信更勝一籌。只不過,諸葛亮已知道結局;而韓信,只是白折騰一氣。
10樓:匿名使用者
論軍事才能韓信比諸葛亮強不少,但政治才能韓信接近0分(諸葛亮政治才能很高,玩政治的好手),很可能還沒打下江山就在蜀國內部的爭鬥中被乾掉!
11樓:匿名使用者
百分之百贏。單從軍事上,韓信是兵仙。諸葛亮差遠了
12樓:189女神
讓誰來都不行,曹操實際上已平定大半江山的內亂,諸葛亮所謂的天下有變,他自己沒活到,而且曹魏後期人才太多了,即使司馬和曹家打起來外面也是防守嚴密,根本沒機會
13樓:高哥
韓信能成功,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韓信能做到這一點,但是諸葛亮做不到。
14樓:張瀚
蜀國北伐不缺軍事,缺少的是劉備,如果劉備多活20年才有可能北伐成功,三國無限誇大諸葛亮的作用了,劉備才是蜀國的核心人物,少了誰都沒問題,唯獨不能沒有劉備。
15樓:q與海
韓信指揮百分之百贏,韓信的招式魏國永遠都想不到
16樓:遠方巧之鶴
不一定,韓信帶兵作戰一般都是講究的是出奇兵以制勝的方法,但是諸葛亮一般都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
要是韓信代替諸葛亮北伐,有勝算嗎?
17樓:匿名使用者
這種事情無法假設的,諸葛亮北伐失敗固然有自己軍事能力不足的原因。但是更主要的是雙方國力的巨大差距所導致的。
韓信雖然和諸葛北伐的路線有點相似,但是當時項羽試行分封制,把三秦分給了不招秦人待見的秦國三將領,給了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機會,而諸葛亮時期,魏國基礎已牢,全國大權掌握在曹魏**手中。此時,就算是韓信復生,也難以搞出什麼大名堂。除非曹魏自己犯下致命錯誤
18樓:至邪魔尊王
一樣的結局。
這兩個人之間既沒直接聯絡,也沒間接聯絡,沒法直接比較。
諸葛亮北伐也從陳倉走過,結果對面知道韓信用過的這招,給他堵上了,諸葛亮也無計可施。韓信雖然功勞比諸葛亮大,但是從史記看他對面不少都是菜比,毆打小學生也說不上能有多吊吧。劉邦最後和項羽決戰時,韓信手上兵力比項羽多很多,剛正面還是被擊退了。
我個人認為韓信吹牛逼的成分很大。如果他真是軍神的話,不至於被劉邦反覆羞辱都不敢反抗,最後死於婦人之手。像韓信那樣用兵動不動就喜歡開大招,不是一波帶走別人,就是被別人一波帶走,這樣的用兵方式到後世都是逗比,如果對面是練家子會被揍的媽都不認識。
北伐是諸葛亮的失敗?為何說如果換成韓信,結局肯定會不一樣?
19樓:職場達人陶陶
蜀國北伐雖然是在諸葛亮的手裡失敗的,但是不能說諸葛亮換成韓信就會讓蜀國打勝北伐這一仗。這是因為一己之力並不能改變事情的結局。因為決定事情的勝利是由天時地利人和決定的,這跟蜀漢的國力和兵力都有關係。
諸葛亮已經非常盡力了,還要他怎樣呢。
諸葛亮的北伐之所以失敗,是因為蜀漢的家底本來就不大,他不能跟疆域遼闊的魏國相抗衡,魏國耗的起,蜀國耗不起。蜀國當時的兵力只有十萬,還是在蜀國來**動的,蜀國不可能只顧著北伐這一件事情。而韓信之所以北伐成功,除了因為韓信的計謀之外,還有因為韓信的兵馬多,量變產生質變。
諸葛亮在劉備死後,真的是殫精竭慮了,他除了處理北伐的事情,他還兼顧這蜀國的朝政,攤上劉禪這個扶不起的阿斗。他有什麼辦法呢?諸葛亮難道不想讓自己輕鬆一些嗎?
而且諸葛亮領兵打仗靠的是人心,諸葛亮在穩定軍心這一方面比韓信暴躁的性格好太多了。
而且韓信和諸葛亮所生的時代不同,三國時期人們打仗的**確實粗糙,而到了韓信那個時候,打仗肯定比三國時期順利很多吧。所以說,這些事情很難判斷,因為牽扯到的方面太多了,不是說換乙個人就能成功的。對於一件事情的結果也不要歸結於乙個人身上,都是許多人在背後共同的努力造成的,我們要理性客觀的看待。
觀《三國演義》之諸葛亮 《三國演義》之諸葛亮
吾 言亮者 帥才也!怎奈劉備早逝,後繼者,不可扶之阿斗也。大業未成身先死,逆天行事不可成。孔明未出茅廬而已知三分天下,足見此人洞悉天下,並無終其一生於阡陌之願也。故後者劉備三顧,其雖無意而終許之。此人智異超群,不甘於平庸,雖未能輔佐劉備匡扶漢室,然終成其忠義之名也。劉氏父子欲成大業,勞孔明以致其鞠躬...
觀《三國演義》之諸葛亮,《三國演義》諸葛亮的資料
請問你想問的是什麼?還是說你想和大夥一起談論諸葛丞相?如果是這樣的話,你直接發到三國吧或者諸葛亮吧就好了,這裡是提問題解決困難的地方,understand?應該發到貼吧裡去!呵呵 三國演義 諸葛亮的資料 三國演義諸葛亮故事 三國演義諸葛亮的形象分析 不得不說諸葛亮是 三國演義 中最重要的人物,沒有諸...
三國裡面的諸葛亮真的那麼神嗎,諸葛亮在真實的歷史中真的有那麼神嗎?
樓上的,好好多讀書吧。諸葛亮不是神也差不多了。諸葛,不只是政治家,還是軍事家,文學家,發明家。政治軍事 諸葛治蜀,以一州之地同中原抗衡,而能一直處於進攻方文學 出師表以及各種留世書籍 發明 饅頭,孔明燈,木牛流馬,諸葛弩。神都被司馬懿拖死了,那司馬懿豈不是死神?玩內政,外交,治軍 確實是三國第一。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