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三國時期被稱為「第一猛將」,雖然領兵不行,但能夠以一敵六

2022-01-10 10:44:35 字數 5094 閱讀 8382

1樓:好姑娘不善良

「第一猛將」非呂布莫屬,這幾乎是對三國有點認知的所有人達成的乙個共識。至於為什麼實在再簡單不過了,那就是當年他曾經乙個人與曹操手下的六個大將共戰,最終還能全身而退。只憑人家這點功夫,就足以笑傲江湖了,曹操這樣乙個不服輸的主兒,對呂布也是怵得厲害呢。

不過事實雖然如此,但呂布其人只有自己的一些小能力,真讓他帶個兵,為個首,那就有些難為他了。當然,他是很想稱王稱霸的,可他真的沒有這個能力,這與他的性格和胸懷是分不開的。縱觀整部三國志,他所打的勝仗都找不出幾處經典來,大概除了轅門射戟這件事讓他風光無限之外,其他方面就再難以一提了。

首先,呂布在袁紹手下時打過幾次勝仗,比如參加蒙特內哥羅戰役,也就是與袁紹一起會戰張燕時,戰事一度獨領上風。但與袁紹合作沒多少時間,只能另起鍋灶。後來便是與曹操爭奪兗州,就是在這一戰事中他乙個人與六個人合戰,結局只能是失敗而走,最後投了劉備。

可惜呂布是個夜郎自大的人,認為誰都不如他,所以與劉備搞得很不開心,再加之見利忘義本色,直接就在徐州一戰中獨立了。

獨立沒多久,又朝廷招安,之後參加了平叛郝萌的戰事以及江淮之戰,雖然都是以勝局結束,卻完全不是因為他的指揮得當,而是他聯手者或者「東家」的成績。呂布為人在三國中被稱為三姓家奴,其反覆無常讓他難以有實質性的成績,因此他所打過的仗或者說戰役多為受人指揮之下得到的結果,如此也就將他自己真實的能力給覆蓋了。

2樓:

這位以一敵六的三國「第一猛將」,說的就是呂布。呂布當年曾經一人單挑曹操手下六名大將,並且最終全身而退,可見他有多厲害。

3樓:梔梔推文

這個人是呂布,公認的三國第一高手,曾和曹操手下六名大將交戰卻全身而退,但是他的確不會帶兵。

4樓:娜說其言

三國第一猛將說的是人中赤兔呂布。呂布殺董卓就很有名呀。呂布在濮陽與曹操打了兩年。在徐州打贏了袁術。

5樓:錢多多

第一猛將應該是孫策 呂布那什麼虎牢關都是假的 趙雲百萬軍中過也是假的 孫策可是真的單人過十萬大軍的 雖然受了不小的傷

三國時期誰是第一猛將

6樓:設計部的強哥

要是論誰是《三國演義》的第二武將,那或許會有很大的爭議,但是如果說誰是三國的第一猛將,那毫無疑問一定是呂布無疑了。

我們常常聽到形容乙個人很優秀的時候會說道「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意思就是說在武將之中,最厲害的是呂布,在寶馬之中,最快的是赤兔。

呂布為什麼這麼厲害?他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乙個人擋在虎牢關下,當時河內名將方悅上前挑戰他,還不過五個回合就被他殺死。張楊的部將穆順也想挑戰呂布,只乙個回合就被他刺於馬下。

孔融的部將武安國出陣,被呂布斬斷一條手臂,狼狽逃回。

後來,是張飛、關羽、劉備三人聯手,在虎牢關下「三英戰呂布」,才將他打退。就憑這一點就足以說明呂布的武力了。

後來,呂布在徐州的時候,袁術想要攻打劉備,於是派遣大將紀靈帶兵與劉備交戰。紀靈能與關羽大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但呂布一把拽住紀靈的時候,卻「如提孩稚」,說明了呂布要比紀靈厲害太多太多了。

而在三國的武將裡,凡是武藝高強的將軍,通常都有一手好箭法。論三國的神射手,呂布絕對排得上名次。他在勸解紀靈和劉備的時候,就想出了一手「轅門射戟」的妙著。

他先是邀請紀靈和劉備同時赴宴,然後在帳外一百步的地方插了一根方天畫戟,對紀靈與劉備說,我如果能在這裡射中戟上小支,你們就罷兵。說完之後,他拈弓搭箭,果然一箭射中畫戟小支。紀靈不敢不聽從,只好撤兵。

7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可能是我國最家喻戶曉的一本**了。其實早在羅貫中寫《三國演義》之前,三國故事就已經廣為流傳。羅貫中在史書、雜記和平話、戲曲的基礎上寫成了《三國演義》之後,三國故事和人物更是在中國民間家喻戶曉,並對周邊的日本、朝鮮、南韓以及東南亞諸國產生巨大影響。

但是《三國演義》畢竟只是**,有很多誇張的描寫。那麼在演義中驍勇無敵的三國武將,在正史的記載中到底有什麼戰績呢?我們這就來盤點下正史中的三國猛將武力到底如何。

《三國演義》中武力第一的當屬呂布。在正史中,對呂布的武力評價也不低,《三國志》中記載呂布「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這說明呂布個人武力還是相當不錯的。

《後漢書》呂布傳更是記載:「有頃,布得走投袁紹,紹與布擊張燕於常山。燕精兵萬餘,騎數千匹。

布常御良馬,號曰赤菟,能馳城飛塹,與其健將成廉、魏越等數十騎馳突燕陣,一日或至三四,皆斬首而出。」這個戰績已經相當厲害了,呂布帶幾十騎就敢衝突張燕的軍陣,還每天衝

三、四次,不能不說確實厲害,但是此外再沒有什麼別的搶眼戰績了。

再看趙雲,《三國志》中這麼評價的:「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騰之徒歟?」意思是黃忠和趙雲強壯勇猛,如同漢朝灌嬰跟滕公夏侯嬰這樣猛將。

這個評價也不算低。《雲別傳》中記載「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一尺約合現代的

24 釐公尺,八尺是 192cm。當然這個八尺肯定是四捨五入的約數,不會正好一公尺九二,但是趙雲身材高大肯定是沒錯的。

趙雲《雲別傳》中還記載這麼乙個戰績:建安二十四年夏侯淵敗於定軍山後,曹操自領二十萬大軍來戰。劉備據險避戰,堅守不出。

曹操運糧北山,黃忠前去劫糧過期未還,趙雲領數十騎出營巡視,突然遭遇曹操大軍。趙雲領著數十騎兵和對方前鋒剛交手,曹操大軍就趕到了,趙雲殺入敵陣衝亂曹操大軍力戰而退。趙雲殺出重圍時,發覺副將張著受創陷入敵軍,趙雲不拋棄不放棄,面對曹操大軍又殺進去把張著救出撤退回大營。

魏兵追至營前,趙雲開啟營門,偃旗息鼓,魏軍疑有伏兵,於是後退;趙雲又「雷鼓震天,惟以勁弩於後射魏兵」、「魏兵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劉備第二天視察時,來到趙雲昨天戰鬥的地方稱讚他「子龍一身都為膽也!」

軍中號雲為虎威將軍。趙雲率領幾十名騎兵就能擊破曹軍先鋒,衝出重圍後還能搭救自己的部署,殺進重圍救出部下,足見他是一名極其勇武的騎兵指揮官,而且之後的「空城計」更是頗具智謀,可以說得上智勇雙全了。但演義中,長阪坡單槍匹馬,殺得七進七出的戰績則是虛構的。

再看看武聖關二爺。《三國志》這麼評價關羽和張飛的:「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

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這個評價就很高了,不但是萬人敵,而且「為世虎臣」,還有「國士之風」。在演義中,關羽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醜,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

但是歷史中,關羽沒有斬過華雄,也沒誅過文醜,但是顏良確實是關羽單人匹馬於萬軍之中乾掉的。《三國志》是這麼記載的:「紹遣大將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

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正史中,關羽並沒有赤兔馬,也沒有青龍偃月刀這等宋代才出現的**,也就不存在演義中因為馬快衝上去砍一刀就跑的情況。所以這場戰績比演義中的含金量還高。

過五關斬六將自然是演義中虛構的,但是水淹七軍,確實是關羽實打實的戰績。

《三國志》中這麼記載的:「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

曹公遣於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

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原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

曹公從之。」這個評價也是高的沒邊了,關羽都「威震華夏」了。于禁、龐德都是曹軍大將,一下折了兩個,連曹操都想遷都跑路,無怪乎關羽被封為武聖,到現在大家還在拜關二爺。

《三國志》中對張飛評價也一樣是萬人敵,「為世虎臣」,「並有國士之風」。但是「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也就是評價張飛雖然也是萬人敵,但是比關羽還是差了一點。

說起來張飛歷史上的戰績也確實比不上關羽。當陽橋嚇跑曹軍是《三國志》真有記載的:「表卒,曹公入荊州,先主奔江南。

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

「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但只能說勇氣可嘉,但畢竟沒真動手。

生擒嚴顏也是史書有記載的,但只是記載怎麼說降嚴顏。張飛真實打實的戰例,只有擊敗過張合,《三國志》是這麼記載的:「合別督諸軍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漢中,進軍宕渠、蒙頭、蕩石,與飛相拒五十餘日。

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合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合。合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餘人從問道退,引軍還南鄭,巴土獲安。」張飛依靠地形優勢擊敗張合,打的張合只剩十幾人逃脫。

曹操手下著名猛將典韋,《三國志》這麼評價的:「典韋,陳留己吾人也。形貌魁梧,膂力過人。

」評價也只是膂力過人,並且還有詳細描述:「韋好持大雙戟與長刀等,軍中為之語曰:『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

』」,三國時一斤要輕點,但八十斤的雙戟,乙隻戟怎麼也有十多公斤。乙個人能兩手各拿十幾公斤的**揮舞,很可怕了。

典韋戰績最出名的也就是演義中戰死那場了,三國志這麼記載的:「韋戰于門中,賊不得入。兵遂散從他門併入。

時韋校尚有十餘人,皆殊死戰,無不一當十。賊前後至稍多,韋以長戟左右擊之,一叉入,輒十餘矛摧。左右死傷者略盡。

韋被數十創,短兵接戰,賊前搏之。韋雙挾兩賊擊殺之,餘賊不敢前。韋復前突賊,殺數人,創重發,瞋目大罵而死。

」同時抓起兩個人擊殺掉,真是非同一般的蠻力。

典韋但是正史中有演義裡被忽略的猛將,也就是在敵軍中殺得七進七出的真實原型,這個人就是三國末期的武將文鴦。在演義中,文鴦只是和鄧艾大戰五十合不分勝負,最後手下還被殺散了,自己乙個人殺出去。但是在正史中,文鴦才是敵軍之中七進七出的猛將,甚至間接要了司馬師的命。

《資治通鑑》裡這麼記載的:「欽子鴦,年十八,勇力絕人,……鴦帥壯士先至鼓譟,軍中震擾。(司馬)師驚駭,所病目突出,恐眾知之,齧被皆破。

……乃與驍騎十餘摧鋒陷陳,所向皆披靡,遂引去。師使左長史司馬班率驍騎八千翼而追之,鴦以匹馬入數千騎中,輒殺傷百餘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騎莫敢逼。」乙個人匹馬單槍衝進八千騎兵之中,殺傷了百餘騎兵衝出去,然後來回殺進殺出六七次,乙個人殺的八千騎兵不敢追擊。

這是乙個什麼概念?就算羅貫中寫《三國演義》,也只是寫趙雲單槍拍馬在長阪坡救阿斗,也是靠著曹軍沒有放箭。但是文鴦乙個人殺退八千騎兵,這個戰績實在是太可怕了。

要知道當時能混到騎馬的都不是臨時拉的壯丁級別,所以自古騎兵都是精銳。文鴦此戰比起關羽萬軍之中取上將之首級感覺難度還大,完爆呂布帶著幾員大將,衝土匪級別的張燕大軍。其實文鴦才是正史中的三國第一猛將!

上將軍潘鳳真的是三國時期的第一猛將嗎?

上將軍潘鳳不是三國時期的第一猛將。因為潘鳳英年早逝了,他的事蹟鮮為人知。據歷史記載,潘鳳 高九尺,腰大十二圍,使一百八十斤開山大斧。自幼熟讀詩書,暢曉兵法。有經天緯地之才,包藏宇宙之志。我們都知道三國裡面的猛將是非常多的,在後世三國的武將故事也非常的出名,在金戈鐵馬的戰爭中,在那樣的亂世下,出現了很...

三國時期,柘城實際上是在三國三雄之一誰的控制下

柘城是河南省商丘市下轄縣,三國時期在曹操的控制下。查了下,就是商丘,長江以北那肯定是曹操控制了 三國裡有三雄,分別是哪三雄?英雄孫權 梟雄劉備 奸雄曹操 奸雄 曹操 梟雄 劉備 英雄 孫權 曹操是奸雄,諸葛亮是智雄,關羽是義雄 三國演義裡的三雄 三國演義中三雄分別是 曹操 奸雄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

呂布是三國第一猛將,曹操為何要把他先勒死再砍頭

因為曹操害怕呂布在被砍頭的時候掙脫開來搶到兵器,對他造成傷害。怕呂布反抗,呂布的戰鬥力太強曹操無法收服他,如果直接砍頭曹操怕呂布會奮起反抗從而造成 因為曹操認為這樣才能發洩自己的心頭之恨,呂布壞了他太多好事了,所以這樣做。沒事的,將軍挺好看的,他們演的電視非常好 曹操殺呂布時,為何要先勒死再砍頭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