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曾經被焚燬康熙34年遇到了很大的難題是什麼

2021-10-13 20:02:41 字數 4354 閱讀 8697

1樓:新左右

李自成確實放火了,那整個紫禁城受到什麼損壞了,這實際上清代人自己有一個定位。乾隆朝修訂的《日下舊聞考》就明確說過紫禁城宮殿是因勝朝之舊而斟酌損益之。意思是什麼呢。

就是說我對紫禁城的修繕都是在明代建築的基礎上來進行的。這就反過來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呢,就是說紫禁城宮殿沒像傳說的那樣因為李自成而受到那麼大規模的破壞。

據《清實錄》記載,六歲的順治皇帝是在皇極門也就是現在的太和門登的極。

順治二年,中軸線上的宮殿被一一修復,重新命名。這是改朝換代在建築上最直接的體現。皇極殿改名為太和殿,中極殿改名為中和殿,建極殿改名為保和殿,對於當時尚不穩固的新政權來說,一個和字,包含了他們對天下和平、君民和諧的未來,最迫切的期盼。

從此,紫禁城的匾額上出現了滿文。

順治皇帝沒能等到他所盼望的和平盛世的到來,就在二十四歲時離開了人世。這一年是公元2023年。

十八年之後,一個寒冷的冬夜。太和殿西側的御膳房突然燃起了火光,大火一路蔓延,兩小時後燒著了太和殿。幾天後,引起這次火災的六名太監被處以絞刑。

此後太和殿在長達十八年的時間裡卻始終是廢墟一片。

在這段時間裡,年輕的康熙皇帝,在殘缺的紫禁城中忙於指揮各地征戰、穩定統治。十六年間,他相繼平定了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叛亂,收復了臺灣,還打敗了入侵的沙俄,簽訂了清王朝對外的惟一一個平等條約《中俄尼布楚條約》。

直到康熙三十四年,天下太平。此時的康熙皇帝終於可以騰出手來重建太和殿了。

但是這次修復卻遇到了最大的難題。太和殿上一次重建是在明朝天啟年間,此時已經過去六十九年,人們不知道太和殿確切的建築比例與資料。當時,愛讀書的康熙皇帝親自查遍書籍,結果令他非常失望。

一位叫樑九的人令這件事情有了重大轉機。當時已年逾古稀的樑九,從明朝崇禎年間進入工部,已經在工部工作了四十多年。

根據《樑九傳》記載,當時樑九按照十比一的比例,做了一個太和殿的木模型,就靠對這座模型元件的放大製作,完成了太和殿的結構搭建。令人稱奇的是放大出來的每一個木件安裝上去都能嚴絲合縫,分毫不差。

讓後人感到幸運的是,康熙三十四年這次重建太和殿的所有材料以及尺寸被詳細記載在《太和殿紀事》這本書當中,這是關於太和殿修建的惟一一份詳細紀錄。對於今天即將進行的太和殿大修,這本書仍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康熙三十六年,太和殿落成,盛大的落成儀式正在進行。這不僅是一座宮殿的慶典,更昭示著一個新的盛世的開端。

2樓:

準備分手,康熙34年遇到了很大的難題,我就記得應該是。大玉兒,他的皇族。沒有下葬的問題。

3樓:真誠無怨無悔

缺乏建造房樑的木材,因此挖墳掘墓用了明朝王室的棺材。

4樓:

太和殿是故宮的三大殿之一,非常的雄偉,但是在歷史上屢遭磨難,在康熙年間這次修復卻遇到了最大的難題。太和殿上一次重建是在明朝天啟年間,此時已經過去六十九年,人們不知道太和殿確切的建築比例與資料。

5樓:殳念桃

太和殿離上一次修建有69年,人們不知道它的確切資料和比例

太和殿的歷史故事。

6樓:大國小民

太和殿,俗稱“金鑾bai殿”,是明清古代宮殿建du築,為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之精華zhi,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dao大殿之一,位於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太和殿是皇權的象徵,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此舉行盛大典禮。

其於明永樂十八年(2023年)建成,稱奉天殿;清順治二年(2023年)改今名。建成後屢遭焚燬,經歷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2023年)重建後的形制。該建築上承重簷廡殿頂,下坐3層漢白玉臺階,屋頂仙人走獸多達11件,開間11間,均採用最高形制。

中國古代皇家拿什麼來鎮殿?太和殿的房樑之上,到底隱藏著怎樣的鎮殿之寶?在太和殿300年大修之際,故宮近日披露了太和殿中隱藏的五座神祕符牌。

這五座符牌的供奉極有規律,以太和殿正中懸軒轅鏡正上方的藻井平臺**所供符牌為中心,東西南北四方分別朝向正中各供奉一座。符牌由於雕刻著鎮殿神符,故又稱

為“符板”。正**的一塊符牌高約37.5釐米,寬23釐米,以產於東北的高麗木所制,前置香爐、蠟臺、靈芝五供。

符牌正面由上而下共分為四層,由佛教護持真言、神明和北斗七星圖組成,背面由鎮殿七十二符組成,可謂是一道鎮殿靈符。

清宮《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中記載,雍正九年八月十二日(2023年),雍正降旨在養心殿安黃銅符板一塊,太和殿和乾清宮分別安木符板各一塊。據此可知,此處符牌至少有一塊應是雍正九年供奉在太和殿上的。故宮專家介紹,雍正九年,正是雍正帝被病魔纏身,讓道士為其治病之時。

此牌上的佛教經咒中既有漢傳佛教經典的經咒,又有藏傳佛教的心咒和咒牌,顯然是漢藏合一的形式。

7樓:何經藝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明清古代宮殿建築,為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之精華,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之一,位於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太和殿是皇權的象徵,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此舉行盛大典禮。

其於明永樂十八年(2023年)建成,稱奉天殿;清順治二年(2023年)改今名。建成後屢遭焚燬,經歷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2023年)重建後的形制。該建築上承重簷廡殿頂,下坐3層漢白玉臺階,屋頂仙人走獸多達11件,開間11間,均採用最高形制。

中國古代皇家拿什麼來鎮殿?太和殿的房樑之上,到底隱藏著怎樣的鎮殿之寶?在太和殿300年大修之際,故宮近日披露了太和殿中隱藏的五座神祕符牌。

這五座符牌的供奉極有規律,以太和殿正中懸軒轅鏡正上方的藻井平臺**所供符牌為中心,東西南北四方分別朝向正中各供奉一座。符牌由於雕刻著鎮殿神符,故又稱

為“符板”。正**的一塊符牌高約37.5釐米,寬23釐米,以產於東北的高麗木所制,前置香爐、蠟臺、靈芝五供。

符牌正面由上而下共分為四層,由佛教護持真言、神明和北斗七星圖組成,背面由鎮殿七十二符組成,可謂是一道鎮殿靈符。

清宮《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中記載,雍正九年八月十二日(2023年),雍正降旨在養心殿安黃銅符板一塊,太和殿和乾清宮分別安木符板各一塊。據此可知,此處符牌至少有一塊應是雍正九年供奉在太和殿上的。故宮專家介紹,雍正九年,正是雍正帝被病魔纏身,讓道士為其治病之時。

此牌上的佛教經咒中既有漢傳佛教經典的經咒,又有藏傳佛教的心咒和咒牌,顯然是漢藏合一的形式。

關於太和殿的歷史故事

8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現在在故宮太和殿看到的寶座是明代的雕龍髹金大椅,它在幾百年風風雨雨裡曾是最高皇權的象徵,但在上世紀前半葉,隨著朝政的動盪衰敗,它曾被遺棄,失蹤了近半個世紀。

那是2023年,袁世凱篡權稱帝,他把太和殿內乾隆御題的匾額對聯拆去,把這張寶座也不知挪到何處去了。椅後的雕龍髹金屏風還保留,卻安設了一張特製的不倫不類的大椅,椅背特別高,而座面卻很矮。據說袁世凱因腿短,但又想表現帝王的氣派,就採用了矮面襯西式高背大椅的樣式。

椅背上還有一個袁世凱的帝國國徽,這是一個由白緞製成的直徑約兩尺的圓形開光,上面用綵線繡成古代十二章的圖案。沒想到這塊白緞因年久漸漸裂開,裡面露出的填充物卻原來是稻草。

2023年,故宮博物院把這個袁世凱的“繡花草包大椅”撤掉,打算換上清代的龍椅,選了幾個,都尺寸太小,與後面的雕龍髹金屏風不協調,與太和殿的巨集偉氣派不相稱。太和殿原來的寶座到底什麼樣?原物還存在嗎?

到2023年,朱家氵晉先生髮現了線索。他在一張光緒二十六年(2023年)的舊**上,看到從前太和殿的原狀。根據這張**,終於在一處放殘破傢俱的庫房裡,發現了一張殘破的雕龍髹金大椅。

這張龍椅從髹漆的方法和雕龍的造型看,應是明代的製作,很可能是明嘉靖重修皇極殿的遺物,清康熙重修太和殿時,經修理後繼續使用。直到袁世凱時代才被丟出,以致破爛不堪。

2023年,故宮決定修復這件龍椅。寧壽宮有件龍椅是乾隆年間太和殿龍椅的仿製品,只有龍頭是清代的風格。另外還發現一幅康熙帝的朝服像,所坐的正是太和殿這張龍椅。

於是這兩件實物成為修復工作者重要的參考資料。在整整一年裡,木活、雕活、銅活共用了766個工作日,到夏天潮溼季節,由油工名手做完油漆後,粘金葉。2023年9月,全部完工,共用934個工作日。

在新中國,這件寶座終於迴歸到人民的手中。修復後的明代龍椅非常美觀,椅背兩柱蟠龍十分生動,背圈由三條龍組成,既服從背圈的用途,又不影響龍蜿蜒凌空的姿態。座面以下不用椅腿的形式,而完全用須彌座的造型,兼顧了龍形的飛舞和座位堅實穩重之風。

陳列在太和殿的木臺階上,便與雕龍髹金屏風渾然一體。

9樓:小小的愛娜

現在見到的太和門,是清末光緒15年(1889)重修的。光緒14年12月15日深夜,太和門西的貞度門失火,後東延燒太和門、昭德門以及整個太和殿南廡。由於當時消防器材不全及滅火水源不足,大火燒了兩天才被撲滅。

**原因是偵度門值夜班的富山、雙奎把舊洋油燈掛在貞度門東山牆後簷柱上睡了覺。時間一久,油燈燒著柱子,四更火起,藉著大風,燒個不停。之後這二人都比處了絞刑。

10樓:匿名使用者

很開心ヽ(○^㉨^)ノ♪

11樓:匿名使用者

自己去看看,哈哈哈哈哈?

太和殿曾經是幹什麼的,故宮 太和殿是幹什麼用的?

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bai太和殿舉du行盛大典禮,如zhi皇帝登極即位 皇帝dao大婚 冊立皇后 專命將出征,此外每年萬壽屬節 元旦 冬至三大節,皇帝在此接受文武 的朝賀,並向王公大臣賜宴。清初,還曾在太和殿舉行新進士的殿試,乾隆五十四年 1789年 始,改在保和殿舉行,傳臚 仍在太和殿舉行。關於...

什麼是太和殿呢,故宮太和殿的由來是什麼?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故宮內最大的宮殿。明代時,它名為奉天殿 皇極殿 到了清代改稱為太和殿。太和殿經歷過三次火災和一次兵災,現在可見的是清朝所建的宮殿。太和殿面積為2377平方公尺 從地面到脊吻的起架最高,達35.5公尺。太和殿面闊十一間,進深五間,共有72根大柱支撐其全部重量,其中頂樑大柱最粗最高,...

北京故宮太和殿的形式分析,太和殿的建築特點

太和殿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 等級最高的建築物。它面闊十一間,進深五間,長64公尺,寬37公尺,建築面積2377.00 高26.92m,連同台基通高35.05m,為紫禁城內規模最龐大也是等級最高,體量最大的建築。殿前有寬闊的平台,稱為丹陛,俗稱月台。月台上陳設日晷 嘉量各一,銅龜 銅鶴各一對,銅鼎18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