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意思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
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
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
所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正確釋義是:不孝的表現有很多種,但以不盡做後輩的本分為最。
其實還有乙個說法是說「不孝有三」中「三」只是個虛數,並不是指只有三件。
按照孟子的《離婁章句下》解釋,「不孝有三」其實有五件:
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
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
好貨財,私妻子(只顧老婆孩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
從耳目之慾(放縱**享樂),以為父母戮(讓父母受到恥辱),四不孝也;
好勇鬥狠,以危父母,**孝也。
可見,古人認為要做乙個孝順的兒女,進入仕途或者娶妻生子才是正道。
這是古代的一種觀念,在現行社會當然不是唯一的途徑。
當然,孟子的說法也好,趙岐的解釋也罷,其所宣揚的孝道,是中國歷來所宣揚的崇高思想品德之一。
2樓:
一不孝是不能事親,就是說不能孝養父母,不愛護家人;二不孝是不能事君,就是說自身不能做到恪守本分,忠義行事;三不孝是不能立身行道,就是說自身不能成為有道德的賢人君子。
但一直被大眾熟知的一句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普遍地被認為是沒有生育後代是最大的不孝。但這句話是孟子在評價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其本意並不是這個意思,而是說舜沒有告知父母就自行結婚了。
3樓:
1、阿意曲從,陷親不義
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
2、家貧親老,不為祿仕
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
3、不娶無子,絕先祖祀
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也就是三不孝中的最大不孝。
古代對「不孝」也有很多規範:
1、詛咒父母、祖父母的
中國人好罵娘、罵祖宗,就是把別人置於不孝之地,應該就是從這裡來的。
2、父母、祖父母在世,卻別立戶頭,另有財產的。
3、不贍養父母的。
4、父母去世,守喪期內(三年)進行婚嫁的,不穿「孝衣」的。
5、父母、祖父母去世,密不發喪的。
6、詐稱父母、祖父母去世的。
7、和父親的妻妾有姦情的。
4樓:藝述史
在《說文解字》當中的是這樣說的:「孝,善事父母者」。父母在,人生尚有歸途」。所以呢,古人們也總結了乙個說法,「不孝有三」,那麼到底是哪三個「不孝」呢?
5樓:無邊無際的草原
不孝有三是孟子在評價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話。即不能事親(孝養父母、愛護家人),是一不孝;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義行事),是二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成為有道德的賢人君子,是三不孝。這是古人思想中的三不孝!
那麼,現在社會中不孝就是單指不孝順父母親,並沒有其他深層的意思了,也沒有古時候的忠君思想,做乙個愛國、孝敬父母的人就可以了!
6樓:匿名使用者
《孟子 離婁篇》:「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趙岐注:「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孟子根據古代當時社會背景談到,不孝有三件,其中以不傳子嗣為最嚴重的事。
趙岐補充:1.若不懂得順從父母的意思,違背父母的心意,陷害父母於不義,是為一不孝。
2.當父母親年老,為人子,若因家裡沒錢,無法侍奉父母親,使其三餐無法溫飽、生病無錢看醫,或者無功名,不能考秀才進士求得一官半職,為家揚名吐氣,是為二不孝。
3.孟子以為,為人子,若不娶媳婦,傳宗接代,沿襲家火,過年過節,無後代為祖先掃墓、祭拜是為三不孝。
其中第三點,又延續到現代,父母親看到孩子長大,到適婚年紀,或者兒女結婚多年,卻沒有子嗣,就開始著急,常常會念叨:「孩子不孝。」這也就是為何中國人一向重男輕女的原因。
古人說 人有三不孝是那三不孝
7樓:匿名使用者
聽書講古,經常能聽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上》篇,原話即是如此,並沒有解釋此「三」究竟是哪些。
雖然孟子沒有明示,但是漢朝的經學家趙岐在註釋這一篇的時候,給出了起碼是他自己認為合理的答案:
「於禮有不孝者三者,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趙岐,東漢經學家。字邠卿,初名嘉,字壹卿。京兆長陵人。曾任幷州刺史,因黨錮被免職。後任議郎、太常等職。著有《孟子章句》。
雖然孔孟是一道,但是孟子時代的儒家思想,已經較孔子時代的有一些進步了。從不孝的第一條「阿意曲從,陷親不義」就可以看出:在孔子時代,孝和忠的表現,就是表面上的順從、唯唯諾諾,哪怕明知道長輩有錯,也要認可,不能指出。
孔子《孝經》上說:「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于父。」而到了孟子時代,儒家思想已經開始反思,對於這種情況,孟子的儒家思想認為這就是「阿意曲從,陷親不義」,即不孝。
對於第二條,也是與孔子時代的思想相背道。孔子的思想是認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如此看來,「無後」反而排在第三位,並不是什麼真正的「為大」。我們可以通過孔、孟儒家思想的發展,看出「不孝」定義的發展。當然,孟子的《離婁上》也好,孔子的《孝經》也好,其所宣揚的孝道,是中國歷來所宣揚的崇高思想品德之一。
8樓:藝述史
在《說文解字》當中的是這樣說的:「孝,善事父母者」。父母在,人生尚有歸途」。所以呢,古人們也總結了乙個說法,「不孝有三」,那麼到底是哪三個「不孝」呢?
9樓:匿名使用者
不孝有三」為哪三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十三經註疏》中在「無後為大」下面有注云:「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用白話文來解釋就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10樓:匿名使用者
孟子根據古代當時社會背景談到,不孝有三件,其中以不傳子嗣為最嚴重的事:
1.若不懂得順從父母的意思,違背父母的心意,陷害父母於不義,是為一不孝。
2.當父母親年老,為人子,若因家裡沒錢,無法侍奉父母親,使其過三餐無法溫飽、生病無錢看醫,或著無功名,考秀才進士求得一官半職,為家揚名吐氣,是為二不孝。
3.孟子以為,為人子,若不娶媳婦,傳宗接代,沿襲家火,過年過節,無後代為祖先掃墓、祭拜是為三不孝。
其中第三點,又延續現代,父母親看到孩子長大,到適婚年紀,或者兒媳婦結婚多年,沒子嗣,開始著急,常會念:「孩子不孝。」這也就是為何中國人一 向重男輕女的原因嚕!
熊貓眼怎麼辦?,有哪些呢,那人世間的大愛無疆大道無垠何必在意
你不應該這樣,不可病急亂投醫。首先保證充足的睡眠,改正不良的飲食習慣,勿攝入過鹹的食物和刺激性過大的食物,勿過多抽菸 喝酒。晚上睡前兩小時盡量不喝水,清晨起床後喝一大杯白開水。眯眼運動 上下眼瞼要有意識做閉合運動,每日堅持在100次以上,使眼瞼肌有收縮與放鬆的感覺,其目的是改善和消除眼瞼下垂。洗面時...
什麼是十大不文明,十大不文明行為有哪些
十大不文明行為 排序是 1 亂扔垃圾 亂扔菸頭 隨地吐痰 2 行人不走斑馬線,隨意橫穿馬路 3 闖紅燈 4 故意遮擋號牌或使用套牌 假牌 5 在公共汽車上不為老 幼 孕及病殘者讓座 6 亂養亂放寵物 家禽 7 開車時打 抽菸或做其他影響安全行車的行為 8 辦事不自覺排隊 9 踐踏草坪 攀折花木 10...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孟子 離婁篇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趙岐注 於禮有不孝者三事 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孟子根據古代當時社會背景談到,不孝有三件,其中以不傳子嗣為最嚴重的事。趙岐補充 1.若不懂得順從父母的意思,違背父母的心意,陷害父母於不義,是為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