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愛吃貓的魚
鐸是一種漢族古樂器,大鈴,形如鐃、鉦而有舌,古代宣佈政教法令用的。盛行於中國春秋至漢代。木鐸。
鈴鐸。鐸舞。漢族古代銅製打擊樂器。
多用於軍旅。其形制略近於甬鍾,但比鍾小。柄短而呈方形。
體腔內有舌或無舌。有舌者可搖擊發聲。舌分銅製與木製兩種。
銅舌者為金鐸,木舌者為木鐸。《左傳·襄公十四年》:“故《夏書》曰:
‘遒人以木鐸徇於路’”。注:“遒人,行令之官也。
木鐸,木舌金鈴”。
既可以作為名詞,也可以作為動詞使用。
1、〈名〉
(形聲。本義:大鈴)
同本義 [big bell]
鐸,大鈴也。軍法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兩司馬執鐸。——《說文》
徇以木鐸。——《周禮·小宰》
告寡人以事者,擊鐸是也。——《淮南子·泛論》
又如:鐸語(祭祀神靈時,用鐸聲節歌舞以祭);鐸頭瘟(呆瘟神)掛在牛馬頸下或屋簷下的小鈴 [small bell]寶鐸含風,響出天外。——《洛陽伽藍記》
2、〈動〉
刺;啄 [stick;peck]
你還把熱舌頭鐸我!——《西遊記》
2樓:匿名使用者
鐸是一種大鈴,形如鐃、鉦而有舌,古代宣佈政教法令用的,亦為古代樂器。盛行於中國春秋至漢代:木鐸。
鈴鐸。鐸舞。古代銅製打擊樂器。
多用於軍旅。其形制略近於甬鍾,但比鍾小。柄短而呈方形。
體腔內有舌或無舌。有舌者可搖擊發聲。舌分銅製與木製兩種。
銅舌者為金鐸,木舌者為木鐸。《左傳·襄公十四年》:“故《夏書》曰:
‘遒人以木鐸徇於路’”。注:“遒人,行令之官也。
木鐸,木舌金鈴”。
另外,在古文中也可名詞作動詞,有刺、啄的意思,西遊記中就有一句:你還把熱舌頭鐸我。
3樓:來自桃花澗熱情奔放的羊脂玉
duó 大鈴,形如鐃、鉦而有舌,古代宣佈政教法令用的,亦為古代樂器。【動】
刺;啄〖stick;peck〗
你還把熱舌頭鐸我!——《西遊記》
【名】(形聲。本義:大鈴)
同本義〖bigbell〗
鐸,大鈴也。軍法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兩司馬執鐸。——《說文》
徇以木鐸。——《周禮·小宰》
告寡人以事者,擊鐸是也。——《淮南子·泛論》
又如:鐸語(祭祀神靈時,用鐸聲節歌舞以祭);鐸頭瘟(呆瘟神)掛在牛馬頸下或屋簷下的小鈴〖smallbell〗寶鐸含風,響出天外。——《洛陽伽藍記》
古文解釋
4樓:雲歸月獨白
běn《名》草木的根
《諫太宗十思疏》:“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
《名》樹木的幹
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搖其~以觀其疏密。”
《名》根本;基礎
《齊桓晉文之事》:“王欲行之,刎盍反其~矣。”
《名》指農業
《論積貯疏》:“今背~而趨末,食者甚眾。”
《名》本源;根源
《原毀》:“為是者有~有原,怠與忌之謂也。”
《動》依照;依據
《圖畫》:“雖理想派之作,亦先有~,乃增損而潤色之。”
《動》堆原,考察
《伶官傳序》:“抑~其成敗之跡,而皆自於人歟?”
《形》本來的,原來的
《孟子•魚我所欲也》:“此之謂失其~心。”
《副》本來;原來
《愚公移山》:“~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孔雀東南飛》:“~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
《名》本錢
韓愈《柳子厚墓誌銘》:“子~相侔,則沒為奴婢。”
《形》這裡的;自己的
《採草藥》:“用芽者自從~說。”
《名》版本;底本
《活板》:“已後典籍皆為板~。”
《名》臣下給皇帝的奏章或書信
《獄中雜記》:“是無難,別具~章。”
《量》株;棵
《漢書•龔遂傳》:“令口種一樹榆,百~薤五十~蔥,一畦韭。”
《量》書籍的一冊
《活板》:“若止印三二~,未為簡易。”
5樓:匿名使用者
擁有辭讓林慮長的美德,決不置身不合乎禮儀的地方。
鍾皓字季明,潁川郡長社縣人。是郡裡的大姓,世世代代精通法律。鍾皓年輕時以敦厚篤實為人稱道,公府連續徵召,因為二兄沒有出仕做官,他就隱居密山,講作詩格律教授學生一千多人。
同郡陳寔,比鍾皓年紀小,鍾皓與他結為朋友。鍾皓任郡功曹,遇上徵召司徒府,臨走時,太守問他:“哪一個可以代替您?
”鍾皓說“:太守如果一定要得適當的人,西門亭長陳寔可以。”陳寔聽說了,說“:
鍾君似乎沒有認真考察人,不知為什麼獨看起了我?”鍾皓沒過多久自請辭職。前後九次被公府徵召,徵為廷尉正、博士、林慮長,都不就。
當時鍾皓與荀淑都為士大夫所向往崇拜的人。李膺曾經嘆息說“:荀君清識不易同他比量,鍾君至德可為師法。
”鍾皓的侄子鍾瑾的母親是李膺的姑姑。鍾瑾好學慕古道,謙虛退讓,與李膺同年,都有名氣。李膺的祖父太尉李修曾說“:
鍾瑾像我家人的氣質,國家有道能用其才,國家無道可以免於刑戮。”又把李膺的妹妹嫁給了他。鍾瑾徵召州府,沒有俯屈過自己的意志。
李膺對他說“:孟子認為‘人無是非之心,就不能算人’。你為什麼不與孟軻所說的相同呢?
”鍾瑾曾將李膺這話告訴鍾皓。鍾皓說“:從前齊國的大夫國武子喜歡揭發別人的罪過,以致招來怨恨。
最終保全身家,還是你的謙虛退讓為貴。”
他體認古人教訓不尚教條,惟求行之適當。多屬這種情形。年六十九,死在家裡。
諸儒歌頌他:“林慮懿德,非禮不處。悅此詩書,絃琴樂古。
五就州招,九應臺輔。逡巡王命,卒歲容與”鍾皓孫子鍾繇,建安中任司隸校尉。
謝謝在古文裡是什麼意思
6樓:匿名使用者
基本解釋
[thank] 感謝的表示。感謝,尤指對接受別人給予的或提供的恩惠說些感激的話 一種發自內心用言語表達的感謝,也常用於受到別人幫助、得到別人寬容等場面。
編輯本段詳細解釋
1. 猶遠去。 唐 韓愈 《譴虐鬼》詩:
“屑屑水帝魂,謝謝無餘輝。”方世舉 注:“《說文》:
‘謝,辭去也。’重言之者,言其去之久遠也。” 2.
對別人表示感謝。 清 周亮工 《與何省齋書》:“謝謝先生,一巵亦不忘不肖弟,有情人哉!
”《官場現形記》第三二回:“ 趙大架子 回稱:‘謝謝。
’” 冰心 《追念振鐸》:“更請你多多替我們謝謝老太太,她的手藝真是高明!”
7樓:匿名使用者
謝,在古代是道歉、謝罪的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感謝啊?古代好像沒有這種詞吧?
文言文裡有"只""事情"意思的字 以及文言文常用字 急
9樓:一中理科班
唯,但一般沒有和事情相對應的詞語,一般文言中都選擇比較精確的詞彙,是什麼事,就說什麼事。
10樓:匿名使用者
兩小兒辯日《列子》目錄
題目注音
原文 註釋
譯文 讀法
科學解釋
作者介紹
人物 人物介紹主旨
文言文中的稱謂語有自稱、他稱、一般他稱、愛稱、敬稱還有什麼
11樓:匿名使用者
【直稱姓名】
大致有三種情況:自稱姓名或名、用於介紹或作傳、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
【稱字】
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絡。字是為了便於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於禮貌和尊敬。
【稱號】
號又叫別號、表號。名、字與號的根本區別是:前者由父親或尊長取定,後者由自己取定。號,一般只用於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
【稱諡號】
古代王侯將相、高階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後被追加的稱號叫諡號。
【稱齋名】
指用齋號或室號來稱呼。如南宋詩人楊萬里的齋名為誠齋,人們稱其為楊誠齋
【稱籍貫】
如唐代詩人孟浩然是襄陽人,故而人稱孟襄陽;張九齡是曲江人,故而人稱張曲江
【稱郡望】
韓愈雖系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但因昌黎(今遼寧義縣)韓氏為唐代望族,故韓愈常以“昌黎韓愈”自稱,世人遂稱其為韓昌黎。
【稱官名】
如“孫討虜聰明仁惠”,“孫討虜”即孫權,因他曾被授討虜將軍的官職,故稱。
【稱爵名】
《訓儉示康》“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寇準的爵號是萊國公,萊公是省稱。
【稱官地】
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來稱呼。
【兼稱】
如《遊褒禪山記》“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餘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前兩人兼稱籍貫、姓名及字,後兩人先寫與作者關係,再稱名和字
【謙稱】
表示謙遜的態度,用於自稱
【敬稱】
表示尊敬客氣的態度,也叫“尊稱”。
【賤稱】
表示輕慢斥罵的態度。如《荊軻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豎子也”。《毛遂自薦》“白起,小豎子耳”。《鴻門宴》“豎子不足與謀!”《孔雀東南飛》“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
拓展資料
稱呼對方的:
令尊——尊稱對方的父親; 令嬡——尊稱對方的女兒; 令堂——尊稱對方的母親;
令親——尊稱對方的親戚; 令郎——尊稱對方的兒子; 令高足——尊稱對方的學生。
妻父稱——丈人、岳父、泰山。 別人家庭稱——府上、尊府。
父去世稱——先父、先嚴、先考。 母去世稱——先母、先慈、先妣。
同輩去世稱——亡兄、亡弟、亡妹、亡妻。
稱呼自己的:
家父——謙辭,對人稱自己的父親;家母——謙辭,對人稱自己的母親;
家兄——謙辭,對人稱自己的哥哥; 自己家庭稱——寒舍。
尊稱:也叫敬稱,是對對方表示尊敬的稱呼。針對不同的物件,稱呼可有多種。
稱呼帝王時,一般有“陛下、大王、王、上、君、天子、萬乘、聖主、主上、元首、九重天”等等。對一般人,則有“公、君、足下、子、先生、夫子、丈人、閣下、長者、臺端、孺人、大人、兄臺”等等至於古代對對方的父親稱令尊、尊公、尊大人。
對對方母親稱令堂、太君,對對方的妻子稱令正,對對方妻父稱泰山、冰翁,對對方兄弟稱昆仲、昆玉、令兄(弟),對對方的兒子稱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對對方的女兒稱千金、玉女、令愛等等,因多見於口語。
12樓:匿名使用者
【直稱姓名】大致有三種情況:
(1)自稱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
(2)用於介紹或作傳。如“遂與魯肅俱詣孫權”,“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3)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如“不幸呂師孟構惡於前,賈餘慶獻諂於後”。
【稱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絡。字是為了便於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於禮貌和尊敬。如稱屈平為屈原,司馬遷為司馬子長,陶淵明為陶元亮,李白為李太白,杜甫為杜子美,韓愈為韓退之,柳宗元為柳子厚,歐陽修為歐陽永叔,司馬光為司馬君實,蘇軾為蘇子瞻,蘇轍為蘇子由等。
【稱號】號又叫別號、表號。名、字與號的根本區別是:前者由父親或尊長取定,後者由自己取定。
號,一般只用於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如:陶潛號五柳先生,李白號青蓮居士,杜甫號少陵野老,白居易號香山居士,李商隱號玉溪生,賀知章晚年自號四明狂客。
拓展資料
文言文中代表你的稱呼
【爾】如“爾曹”——你們大家
【汝】如“汝父為楚王作劍”你的父親體楚王造劍。
【君】如“君不見黃之水天上來”
【卿】如“卿言多務”——你的話多為緊要的事情
【汝】如“吾與汝畢力平險”——我與你用盡全力平定險情
【女】同“汝”,如“三歲貫女”——
【若】如“若肯發兵助我乎?”——你肯發兵給我助戰嗎
【乃】如“家祭無忘告乃翁”
忿慧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在文言文裡慧的意思是什麼?
古文沒有 忿慧 這個詞語。檢查是否取詞有誤。在文言文裡 慧 的意思是什麼?釋義 形 聰明 有才智。左傳 成公十八年 周子有兄而無 不能辨菽麥。形 狡黠。三國志 蜀書 董允傳 皓便辟佞 欲自容入。慧根 佛教用語。破除迷惑 認識真理為慧。慧能生道,故名根。慧劍 佛教喻智慧型如利劍,能斬斷一切煩惱。拼音 ...
憩在文言文裡是什麼意思,在文言文中什麼字代表想念,思念,愛慕的意思?
憩在文言文裡的意思是 休息 例如 策扶老以流憩。晉 陶淵明 歸去來兮辭 1。休息 小 息,少 小 片刻 2。動 休息 rest have a rest 憩,息也。爾雅 召伯所憩。詩 召南 甘棠 策扶老以流憩。晉 陶淵明 歸去來兮辭 憩書齋。清 袁枚 祭妹文 又如 小憩 同作同憩 憩止 歇息,休息 憩...
使在文言文裡是什麼意思,使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動詞 1.出使 2.派遣 名詞 使臣 出使的人 使 1 用 2 派,差譴 3 讓,令,叫 4 假若 5 奉命辦事的人 一 給二 讓 1 派遣 2,出使 三 使用 1 名詞。使臣,奉命的人。2 動詞,派遣。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 使 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使在文言文中含義很多,不過都以動詞為主。使 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