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這與書法的性質定義有關
書法藝術是用毛筆書寫漢字並具有審美慣性的藝術形式。
其中除了工具毛筆。漢字是很重要的因素。漢字是書法的根本。因為漢字為象形文字它本身就具有美的特徵。漢字文化圈的國家都有書法比如日本他們稱書法為書道。
中國的書法藝術興始於漢字的產生階段,"聲不能傳於異地,留於異時,於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因此,產生了文字。
書法藝術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畫符號--象形文字或圖畫文字。漢字的刻畫符號,首先出現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畫符號只表示一個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沒有確切的含義。
漢字書法為漢族文化的獨特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
書法堪稱中國的“第四宗教”,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儀式感和大眾參與性,故有五千多年來,各時期代表人物燦若星河,最重要的人物有王羲之、顏真卿、黃庭堅、米芾、趙孟頫、祝允明、王鐸、柳公權、 蘇軾、於博、歐陽詢、虞世南、禇遂良等。技法上講究執筆、用筆、點畫、結構、墨法、章法等,與中國傳統繪畫、篆刻關係密切。
2樓:
農耕民族的安定性
與遊牧民族的動盪性
決定了農耕民族有更多的時間用於疆域的內部建設與治理人口基數那麼大,傳達的事情又多
自然會從一般的象形文字向一字多義轉變
到秦皇統一文字,造成了圖形文字的出現
人類開始進入讀圖時代
畫畫誰不想畫的更漂亮點
其實答案就一句話 時間比你多 我愛咋的 咋的
中國書法的發展史
3樓:
中國書法的演變過程可簡單歸納為:
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隸書、草書、行書(漢)→楷書(魏晉)
中國書法發展史詳細介紹如下:
1、先秦書法
為學術界公認的中國最早的古漢字資料,是商代中後期(約前14至前11世紀)的甲骨文和金文。
2、秦代書法
秦統一後的文字稱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刪繁就簡而來。
3、漢代書法
漢代分為西漢和東漢,兩漢三百餘年間,書法由籀篆變隸分,由隸分變為章草、真書、行書,至漢末,中國漢字書體已基本齊備。隸書是漢代普遍使用的書體。
4、魏晉書法
魏晉是完成書體演變的承上啟下的重要歷史階段。是篆隸真行草諸體鹹備俱臻完善的一代。漢隸定型化了迄今為止的方塊漢字的基本形態。
隸書產生、發展、成熟的過程就孕育著真書(楷書),而行草書幾乎是在隸書產生的同時就已經萌芽了。真書、行書、草書的定型是在魏晉二百年間。
5、南北朝書法
南北朝時期的書法進入北碑南帖時代。此時書法以魏碑最勝。魏碑,是北魏以及與北魏書風相近的南北朝碑誌石刻書法的泛稱,是漢代隸書向唐代楷書發展的過渡時期書法。
6、唐代書法
整個唐代書法,對前代既有繼承又有革新。楷書、行書、草書發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個新的境地,時代特點十分突出,對後代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以前任何一個時代。
6、五代書法
**混亂的局面持續五十四年,其間兵戈迭起。書法藝術雖承唐末之餘續,但因兵火戰亂的影響,形成了凋落衰敗的總趨向。
7、宋代書法
從公元960年至 2023年,三百多年間,書法發展比較緩慢。
8、元代書法
縱觀元代書法,其成就大者還在真行草書方面。至於篆隸,雖有幾位名家,但並不怎麼出色。這種以真、行、草書為主流的書法,發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變。
9、明代書法
明代象宋代一樣也是帖學大盛的一代。法帖傳刻十分活躍。整個明代書體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漢北朝,篆、隸、八分及魏體作品幾乎絕跡,而楷書皆以纖巧秀麗為美。
10、清代書法
是書法發展史上的又一箇中興期,上與大唐時代遙相呼應。清代的書法發展,按時間大致可分三段。早期(約順治、康熙、雍正時)是明季書風的延續,屬帖學期;中期(約乾隆、嘉慶、道光時),帖學由盛轉衰,碑學逐漸興起;晚期(約咸豐、同治、光緒、宣統時),是碑學的中興期。
11、近代書法
在書壇走向多元化的今天,書法藝術昇華到觀念變革的高層次,這無疑是邁了一大步。書法現代性並不是簡單地取決於書法藝術的形式、結構、線條等外在面貌,而是取決於內在精神的現代化。書法現代性的精神是指當代書法藝術所體現、傳導的現代社會的價值趨向。
4樓:霽雨若初
1、甲骨文是目前所見到的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其中已蘊含了書法藝術的基本要素,筆法、結體、章法無不備至。筆法有粗細、 輕重、徐疾的變化,結構隨體異形,任其自然,章法錯落多姿而又和諧統一。
2、西周金文書法筆畫厚重,結體謹嚴方整,章法錯落自然,書風渾厚雄健,充滿質樸凝重的氣息,顯示周王朝雄強蓬勃的時代風貌。
3、小篆是秦統一六國後確定的標準文字,經李斯等人整理簡化,其筆畫停勻,圓健遒勁,結體平穩,上密下疏,沉著舒展,既體現了秦王朝一統天下的精整、威嚴的總體風貌,又反映了前儒所宣揚的剋制、理性的仁和中庸之道的審美心態。
4、隸書的出現是書法發展史的一大關捩,它完全改變了篆書線條的整齊劃一。隸書的波磔運筆意味明顯加強,使人們心裡久久積蘊的情感運動節律得以痛快淋漓地展示出來,滲透了書家的意興,有了更為豐富鮮明的生命意態的內涵之美。
5、從漢代文化的時空背景看,漢代書法受到時代精神的輻射,反映了漢民族對於雄強豪放氣勢的崇尚,是人的力量物件化的體現。正是在這樣的文化心理時空中,我們看到了鋪採 文、氣度恢巨集的漢賦,霍去病墓前那氣勢古拙、渾穆質樸的獸雕群。
6、南北朝時期,南朝社會相對穩定,書壇為“二王”書風籠罩,以繼承“二王”為能事,成就不高。北朝書法主要反映在碑刻上,此時書法是漢代隸書向唐代楷書發展的過渡時期,鍾致帥稱之為“上可窺漢秦舊範,下能察隋唐習風”,這是北朝書法的一大特點,故總的風貌與南方迥然不同。
7、“唐人尚法”。有唐一代, 楷書名家輩出,群星璀璨。尤其是顏真卿的楷書端莊雄偉、渾厚朴茂,凜凜然有大丈夫氣,遂成為中國書法史上陽剛之美的典型代表。
顏字豪邁恢巨集、法度嚴謹風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是盛唐政治理性與活力的寫照。
此時,各個藝術領域都一改初唐含蓄妍媚的時尚,把它們各自所涵蘊的審美追求集中在美學精神這個聚焦點上,既充滿著現實主義精神,又瀰漫著浪漫主義氣息,表現了唐人那種健康豐滿的文化心態與豪放豐華的藝術情趣。
8、“明清尚態”。明代時,由於資本主義因素的萌芽、市民意識的覺醒,導致了明代文化藝術以反映市民生活為主流的創作審美傾向,因此在形式美感上似乎更趨於自由通俗,接近現實,表達人情,真正開拓了文化藝術美學的社會容量,從而也更顯示了藝術反映生活的積極效應。
5樓:水瓶臨風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文字的產生是社會進入文明時期的重要標誌。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先秦時期的文字,為了記載史實,把長篇文字用刀刻在甲骨上,儲存下來。
許多文字刻在一片甲骨上,大大小小,錯落有致,不僅能看出並理解文字表達的意思,也能看出文字的排列組合之美,此即為書法藝術的萌芽階段。書法藝術是將書寫放入了審美範疇,不僅僅侷限於文字的實用性,更追求書寫的美觀度。
比甲骨文稍晚出現的是金文,金文也叫鐘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所以,金文即為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較之於甲骨文的纖細,金文稍粗,古樸,有金石氣。
後來又產生了石鼓文。石鼓文是我國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稱“石刻之祖”。文字多了,有了較一致的造字原則和風格,書寫也更加講究美觀,逐漸形成大篆體。
秦朝時期,秦始皇統一文字,改進大篆體,統一為小篆體。後來,從篆體又發展出隸體,也得到秦始皇的肯定和讚賞,從而得到廣泛地採用。
漢朝是隸書大盛的時代,更是漢字書法發展史上關鍵性的一代。漢代四百多年間社會穩定繁榮,文化藝術得到空前發展,於是兩漢時期成為了書法史上繼往開來的關鍵時期,朝著使用簡便、字型美觀方面發展,書體流派紛呈、風格多樣。在隸書成熟的同時,又出現了破體的隸變,發展而成為章草,行書,真書也已萌芽。
到了三國時期則是隸楷並存。魏晉時期楷、行、草三書盛行,奠定了現代書體的格局。晉代後書法理論發展起來,推動了書法藝術水平的提高。
被稱為書聖的王羲之是魏晉時期書家的代表人物。王羲之完善了楷、行、草的今體書法,被歷代奉為楷書的楷模,“天下第一行書”。他的代表作有楷書《黃庭經》、行書《蘭亭序》、草書《十七帖》等。
王羲之的書法在當時便為人所珍愛。《晉書·王羲之傳》上載,某日王羲之在蕺山遇見一位老嫗兜售六角扇,他在老嫗的每把扇子上題了五個字,交代但言出自王羲之手筆,可得一百錢,老嫗依言而行,一時眾人競相購之。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後來也成為了著名的書法家,與父齊名,史稱為“二王”。
唐朝建立後,有一百多年的社會安定繁榮。唐太宗李世民愛好書法,對王羲之書法的推崇,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贊其書法是“盡善盡美”、“古今第一”。唐太宗以重金向民間收購王羲之的書法達三千六百幅,又設立了“書學”,成為科舉考試中的科目之一。
唐代也是書法藝術得到空前發展的時期。當時的代表人物有歐陽詢,以楷書見長,被譽為“翰墨之冠”,行、草體亦很有建樹,他學習王羲之各種字型,建立出自己的藝術風格。其代表作以楷書《九成宮醴泉銘》、行書《夢奠帖》、《張翰帖》等最為著名。
到了中唐時期,書法的發展出現了高潮。以顏真卿和柳公權為代表的書法家開創了端莊豐滿、遒勁雄偉的新局面。
顏真卿的書法被評為“納古法於新意中,生新法於古意之外”,他開創了一派新書風,被稱為“顏體書風”。安史之亂中,顏氏家族有30多人被殺,他含淚為年少慘死的侄兒季明寫了一篇《祭侄文稿》,神采飛動,筆勢雄奇,姿態橫生,得自然之妙,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
柳公權受顏真卿書體的影響很大,筆筆有神、字字有骨,後人以“顏柳”並提,且有“顏筋柳骨”之說,此二體也成為了初習書法者的範體。柳公權的書法以精於點畫、謹於間架、法度森嚴而著稱,歷代書論者對柳體評價很高,論之為“廟唐氣象”。柳的傳世書跡很多,傳世墨跡有《送梨帖題跋》,碑刻有《金剛經碑》、《玄祕塔碑》等。
到了宋朝,宋太祖並不十分重視書法藝術。宋太宗即位後,徵購前朝帝王名臣的墨帖並加以編輯拓印,賜給大臣。編輯拓印的質量本不高,宋人學帖的水平更不高,加上科舉制度興盛,寫字力求勻稱工整,書法藝術的個性遂被淹沒。
直至宋仁宗到宋神宗之間(1021-2023年),出現了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四位書法家,他們提出“上學六朝,不守唐人窠臼”,主張摒除帖學,形成宋書“尚意”的獨特風格,亦令當時的書法藝術界為之一振。
宋朝名將岳飛雖一生顛沛流離、於戎馬倥傯中度日,但他文武雙全,能詩善詞,書法以行、草為主,暢快淋漓,龍騰虎躍,氣韻生動,章法嚴謹,意態精密,纖濃符中,剛勁不柔。宋紹興八年(2023年)八月,攻打金兵的岳飛路過南陽,謁武侯祠,“遇雨,遂宿於祠內”。因更深難眠,岳飛秉燭“細觀壁間昔賢所贊先生文祠、詩賦”,深有感慨,在看到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時,他觸景生情,“不覺淚下如雨”。
他對牛皋說:“先生出祁山,連連告捷,但後主一道聖旨,錯過良機,豈非千古恨事!”道士拿來紙筆請岳飛寫詩,他說:
“千言萬語,難抒胸臆”,於是抄寫起《出師表》來,邊哭邊寫,寫完後,又寫了“還我河山”四個大字。他的書法氣勢磅礴,氣壯山河,足顯其忠義之風與淳正之氣。
在多年戰亂之後,六朝的書法藝術處於衰微狀態。就在這個改朝換代的時期,誕生了著名的書法家趙孟?#92;。
趙一改宋朝帖學不求真跡之風,主張嚴守古法,一絲不苟,推動了復古潮流,使沉積多時的書法藝術界重顯活力,因此有人把他比作晉之王羲之、唐之顏真卿。其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賦》等。然而獨木難成林,當時的書法藝術終難成氣候,元朝的書法藝術並未得到多大的發展。
明朝的皇帝多愛書法,規定凡朝廷詔敕都要讓擅長書法者抄寫,凡能為朝廷寫內製、外製者可得官職。當時流行於館閣及科舉考場的“館閣體”,雖方正光潔但拘謹刻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書法藝術的發展。
清朝仍舊學帖之風盛行,書法處於止步不前的狀態。到清中晚期,大興碑學,許多書法家碑帖並習,參以己意,寫出了個人風格,篆、隸、行、楷等諸體書法藝術都得到空前的發展,還發展了與書法藝術緊密結合的篆刻藝術。一幅書法作品加上開頭的起首章和結尾的名號章,黑色的書法加紅色印章的點綴,顯得更加美觀,這也是書法藝術的特殊成就之一。
我談書法藝術的本質是什麼,什麼是書法藝術的本質?
介於,每個人接受的文化背景及愛好偏向 人們形成截然不同的觀點是可以理解的。但,一些不究竟的思想直接影響到乙個人的一生。因為,人生的成就。首先,應該建立在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基礎上形成的。人類社會代表了宇宙中普遍存在的規律性一種為人們認識到的形式。它的實質簡單到可以用 數 與 象 來解釋,...
什麼是書法藝術得種類和特點中國書法藝術的種類有哪幾種?
書法的分類按字型可分為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隸書 楷書 行書 行草 草書等等,他們的特點是越來越 簡 離 象形文本 越來越遠。書法也可按 大家 來分類,如,楷書四大家 柳公權的書法叫柳體,瘦硬 顏真卿的書法叫顏體,肥碩 歐陽詢的叫歐體,森嚴 趙孟頫的叫趙體,嫵媚,等等不一而足。篆書可分為大篆 ...
書法的藝術特徵是什麼,書法藝術的基本特徵?
書法百科名片 書法,是世界上少數幾種文字所有的藝術形式,包括漢字書法 蒙古文書法 阿拉伯文書法等。其中 中國書法 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從廣義講,書法是指語言符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涵義,以其書體筆法 結構和章法寫字,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漢字書法為漢族獨創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