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aaa**王
一念不行啊!必須先發願求生極樂世界!每天唸誦佛號!一聲不行的!阿彌陀佛的願力說十聲乃至百聲!一心稱念佛號者 就接引去極樂世界!!
2樓:匿名使用者
不一定的。只是臨終一念比重大些。平時所修善業的比重也是非常重要的。
而要提起來這個臨終一念,需要平時持久的用功。好比說即使白天一直在想一個人,但晚上夢見他的概率還是很小的。如果日復一日,思念成為習慣,那夢見的概率就很大。
3樓:8萬4千法門
淨空法師---往生是著重最後的一念,最後一念是真信、真願、真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沒有妄想雜念、分別執著,決定得生
我們今天修淨土,這是個特別法門,這個法門主張要抓住這一句佛號,信、願、持名,不許有雜念,不許有分別、有執著,這叫真唸佛人。如果唸佛裡面還有執著、還有雜念、還有分別,這個功夫不純。能不能往生?
很難講,多半不能往生。因為往生是著重最後的一念,最後一念是真信、真願、真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沒有妄想雜念、分別執著,決定得生;如果最後一念還夾雜著妄念在裡頭,就不能往生,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關係太大了。所以經上這四句話要牢牢的記住,經不會背沒有關係,這句話能記住就好,就是「知一切法悉皆空寂」。
*************************===
淨空法師---要具足這三個條件,臨終十念、一念都能往生。千萬不要有僥倖的心理,
只要一心念佛,乃至十念成功的,這個十念是講臨終的十念,不是講平常,臨終十念都可以往生。但是臨終十念要有條件的,確實不是人人能夠做得到的。
第一個,他在臨終的時候神智清楚,不迷惑顛倒,這個條件最重要;第二個條件,臨終的時候有人提醒他,有善知識提醒他;第三個條件,他經別人一提醒,他真的能放下,真的能求願往生。要具足這三個條件,臨終十念、一念都能往生。但是這三個條件,說實在的話是相當不容易,三個條件都難。
因此我們遇到這個法門,一定要珍惜,一定要在平時努力,千萬不要有僥倖的心理,這點非常重要。
臨終神智清楚這是最大的福報,我們俗話也講“好死好生”。人會墮落到三惡道,他怎麼去的?他是迷惑顛倒去的,也就是說糊里糊塗去的;如果他很清楚、很明白,絕對不會去三惡道。
可見得臨終神智清楚是人生最大的福報,他來生不墮惡道,來生不受苦。這個福報一定要這一生修,人不修福,福從**來?一定要知道修福。
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存心為善、常常存心利益眾生,這就是福德的根基。
平時沒念佛,到了臨終才念,而且臨終一定念阿彌陀佛而且臨終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4樓:慶州小號
平時沒有善根福德因緣,你臨終那句佛號也肯定提不起來
5樓:匿名使用者
唸佛的意思首先是依教奉行,信佛才能唸佛。平時不念佛,怎麼會知道什麼時候是臨終? 知道也是念佛的結果。
往生極樂世界是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憶佛唸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平時不念臨終想提起唸佛是險道,一要頭腦清醒,二要有人提醒,三要放下身心世界。
平時就是念佛修戒定慧,學看得破,放得下。心淨則佛土淨,不能等臨終。阿彌陀佛!
6樓:匿名使用者
有點機率,機率大到比這個世界上最小的細菌的個頭還小的位置。
一念之什麼的成語,帶有一念的成語
一念之誤 y ni n zh w 基本釋義 乙個念頭的差錯。同 一念之差 出 處宋 曾慥 類說 卷四十七引 遁齋閒覽 口中芙蕖花香 此人前身為尼,誦 法華經 二十年,一念之誤,乃至於此。一念之差 y ni n zh ch 基本釋義 念 念頭 主意 差 錯誤。乙個念頭的差錯 造成嚴重後果 出 處宋 蘇...
一念之間的善良,一念之間的善良
1.一念之間的善良是當眾承認自己是偷文具盒的小女孩的媽媽,在她承認之後,周圍的人肯定會以鄙視的眼光來看著她,是她的女兒在頭東西,她這麼做是因為她內心的善良,她不願意看到那個小女孩被保安打,看到小女孩孤立無援 2.一個文具盒的 才10元,而你在偷東西這一刻,而你丟失的道德卻遠遠大於10元,你想一下,你...
一念相應,一唸佛念念相應,念唸佛
月內廿九日得尊札,備悉一切,欣慰無量。讀札內有唸佛期過三七,尚未見相好云云。觀此用心之切,立行之猛,此百日內,當必有大不思議之成就。但此時不可預存期效之心。存之則增躁動,而翻為障礙矣。此係修行門中微細心病,不可不知。直須深信諦了,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全心即佛,全佛即心。一念現前,即一念相應。念念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