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以 1、因為,由於:例:
⑴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無請也。
⑶惟三保勇而多藝,推為長。
⑷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⑹而安陵以五十裡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⑺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⑻卒以吾郡這發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
⑼不賂者以賂者喪。
⑽以心中有足樂者。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
2、而。例:
⑴有好事者船認入。
⑵留五百人鎮之,以斷洄曲及諸道橋梁。(以:以便)⑶吾騎馬挾矢以助戰。
⑷卷石底以出。
⑸而托於柑以諷耶?
⑹以齧人,無御之者。(以:這裡有如果的意思)⑺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⑻屬予作文以記之。
⑼殺之以應陳涉。
⑽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12)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13)餘與四人擁火以入。
(14)夫夷以近,則遊者眾。
(15)操悉浮以沿江。
(16)樊噲側其盾以撞。
(17)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
(18)忽魂悸以魄動。
(19)淫侈之俗日日以長。
(20)各各竦立以聽。
(21)以致天下之士。
(22)然而隱忍以行。
(23)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
(24)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25)遂拔以擊荊河。
(26)遂自投汨羅以死。
(27)其責已也重以周。
(28)以一物以與物物爭。
3、把,拿,用。例:
(1)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以」後省略介詞賓語。)⑵以錢覆其口。
⑶屠懼,投以骨。
⑷具以情告。
⑸以縛即爐火,燒絕之。
⑹ 以檻車送元濟詣京師。
⑺何以為計?
⑻將以攻宋。
⑼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
⑽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1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12)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
(13)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14)操當以肅還付鄉黨。
(15)具告以事。
(16)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璧之下。
(17)以我應他人。
(18)以虞待不虞者勝。
(19)國胡以相恤。
(20)將以釁鐘。
(21)悉以心誠之話倚托,千萬無渝。
4、以為,認為。例:
⑴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2)臣以王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
⑶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
(4)皆以美於徐公。
⑸而小儒規規焉以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
5、憑,靠。例:
⑴以我酌油知之。
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⑷而安陵以五十裡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⑸以勇氣聞於諸侯。
⑹以攻則取。
⑺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⑻皆好辭而以賦見稱。
6、按照,依照。例: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今以實校之。
⑶餘船以次俱進。
⑷何必更以多寡為差?
⑸蓋以律非故殺。
⑹以次進。
⑺則又 法從事。
7、根據。例:
⑴今以蔣氏觀之,猶信。(以:一說拿。)
⑵貴以近知遠。
8、通「已」,已經。例:
⑴固以怪之矣。
⑵日以盡矣。
9、作語助,表示時間、方位和範圍。例:
⑴受命以來,夙夜憂嘆。(以:表時間)
⑵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以:方位)
⑶自王侯以下莫不踰侈。(以:表範圍)
10、在。例:
⑴餘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
⑵以八月十三斬於市。
⑶以崇禎十七年夏,自京師徒步入華山為黃冠。
⑷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
11、作語助,起調整音節作用。例:
逆以煎我懷。
12、為。例:
⑴如或知爾,則何以哉?(以:做)
⑵要以不能免。(以:是)
13、通「已」,止。例:
無以,則王乎?
14、任用。例:
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15、此,這。例:
以一物體與物物爭。(本義項指前乙個「以」。)
2樓:匿名使用者
用來達到...的目的
「有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有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有道理,有規律,有所作為,有什麼。表示具有某種條件、原因等。
基本字義:
有1、存在:~關。~方(得法)。~案可稽。~備無患。~目共睹。
2、表示所屬:他~一本書。
3、表示發生、出現:~病。情況~變化。
4、表示估量或比較:水~一丈多深。
5、表示大、多:~學問。
6、用在某些動詞前面表示客氣:~勞。~請。
7、無定指,與「某」相近:~一天。
8、詞綴,用在某些朝代名稱的前面:~夏。~宋一代。
以1、用,拿,把,將:~一當十。~苦為樂。~身作則。~鄰為壑。~訛傳訛。~往鑑來。
2、依然,順,按照:~時啟閉。物~類聚。
3、因為:~人廢言。勿~善小而不為。不~物喜,不~己悲。
4、在,於(指時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目的在於:~待時機。~儆效尤。
6、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夢寐~求。
7、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量的界限:~前。~內。
8、用在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可~。得~。
9、古同「已」,已經。
擴充套件資料
字形演變
字源解說
文言版《說文解字》:以,用也,從反巳。賈侍中說,巳,意巳實也。象形。
白話版《說文解字》:以,使用。字形採取反寫「已」的方法來造字。賈侍中說,已,表示想法已落實。是個象形字。
近義詞:有因、有為、有何
1、有因:有緣故。
《醒世恆言·薛錄事魚服證仙》:「﹝ 顧夫人 ﹞請了幾個有因的道士,在 青城山 老君廟 裡建醮,祈求仙方,保護少府回生。」
白話釋義:[顧夫人]請了幾個有根據的道士,在青城山老君廟裡建醮,祈求仙方,保護少府起死回生。
2、有為:有作為。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七:「他羨慕 東陽 與 瑞豐 的官運,同時也羨慕他們的年輕有為。」
3、有何:有什麼。
《水滸傳》第五三回:「風過處,一尊黃巾力士出現,躬身稟覆:『我師有何法旨?』」如:有何不可;有何難哉。
4樓:匿名使用者
以 1、因為,由於:例:
⑴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無請也。
⑶惟三保勇而多藝,推為長。
⑷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⑹而安陵以五十裡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⑺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⑻卒以吾郡這發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
⑼不賂者以賂者喪。
⑽以心中有足樂者。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
2、而。例:
⑴有好事者船認入。
⑵留五百人鎮之,以斷洄曲及諸道橋梁。(以:以便)⑶吾騎馬挾矢以助戰。
⑷卷石底以出。
⑸而托於柑以諷耶?
⑹以齧人,無御之者。(以:這裡有如果的意思)⑺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⑻屬予作文以記之。
⑼殺之以應陳涉。
⑽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12)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13)餘與四人擁火以入。
(14)夫夷以近,則遊者眾。
(15)操悉浮以沿江。
(16)樊噲側其盾以撞。
(17)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
(18)忽魂悸以魄動。
(19)淫侈之俗日日以長。
(20)各各竦立以聽。
(21)以致天下之士。
(22)然而隱忍以行。
(23)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
(24)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25)遂拔以擊荊河。
(26)遂自投汨羅以死。
(27)其責已也重以周。
(28)以一物以與物物爭。
3、把,拿,用。例:
(1)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以」後省略介詞賓語。)⑵以錢覆其口。
⑶屠懼,投以骨。
⑷具以情告。
⑸以縛即爐火,燒絕之。
⑹ 以檻車送元濟詣京師。
⑺何以為計?
⑻將以攻宋。
⑼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
⑽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1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12)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
(13)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14)操當以肅還付鄉黨。
(15)具告以事。
(16)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璧之下。
(17)以我應他人。
(18)以虞待不虞者勝。
(19)國胡以相恤。
(20)將以釁鐘。
(21)悉以心誠之話倚托,千萬無渝。
4、以為,認為。例:
⑴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2)臣以王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
⑶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
(4)皆以美於徐公。
⑸而小儒規規焉以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
5、憑,靠。例:
⑴以我酌油知之。
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⑷而安陵以五十裡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⑸以勇氣聞於諸侯。
⑹以攻則取。
⑺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⑻皆好辭而以賦見稱。
6、按照,依照。例: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今以實校之。
⑶餘船以次俱進。
⑷何必更以多寡為差?
⑸蓋以律非故殺。
⑹以次進。
⑺則又 法從事。
7、根據。例:
⑴今以蔣氏觀之,猶信。(以:一說拿。)
⑵貴以近知遠。
8、通「已」,已經。例:
⑴固以怪之矣。
⑵日以盡矣。
9、作語助,表示時間、方位和範圍。例:
⑴受命以來,夙夜憂嘆。(以:表時間)
⑵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以:方位)
⑶自王侯以下莫不踰侈。(以:表範圍)
10、在。例:
⑴餘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
⑵以八月十三斬於市。
⑶以崇禎十七年夏,自京師徒步入華山為黃冠。
⑷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
11、作語助,起調整音節作用。例:
逆以煎我懷。
12、為。例:
⑴如或知爾,則何以哉?(以:做)
⑵要以不能免。(以:是)
13、通「已」,止。例:
無以,則王乎?
14、任用。例:
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15、此,這。例:
以一物體與物物爭。(本義項指前乙個「以」。)
「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5樓:文以立仁
"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1、動詞:
a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b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c認為。《鄒忌諷齊王納諫》:「皆以美於徐公。」
d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藉的工具、方法,可視情況譯為「拿」、「用」、「憑」、「把」等。《廉頗藺相如列傳》:「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2、介詞:
a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廉頗藺相如列傳》:「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b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於」等。《捕蛇者說》:「而吾以捕蛇獨存。」《廉頗藺相如列傳》:「且以強秦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c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可譯為「在」、「從」。《蘇武傳》:「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d表示動作、行為的物件,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戰國策·周策》:「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
」《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
3、連詞:
a表示並列或遞進關係,可譯為「而」、「又」、「並且」等,也可省去。《遊褒禪山記》:「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b表示承接關係,「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行為的手段和方式,可譯為「而」,也可省去。《遊褒禪山記》:「予與四人擁火以入。」
c表示因果關係,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由於」。《廉頗藺相如列傳》:「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d表修飾和被修飾關係。《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e表目的關係,可譯為「而」「來」「用來」等。《師說》:「作《師說》以貽之。」
f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或範圍,用法同現代漢語。《張衡傳》:「自王侯以下,莫不踰侈。」
g表示在敘述某件事時又轉到另一件事上,可譯為「至於」。《柳毅傳》:「然自約其心者,達君之冤,餘無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豈有意哉!」
4、副詞:
通「已」。已經。《陳涉世家》:「座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文言文中「圖」的意思,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設法對付。圖的意思古代和現代差不多吧!康熙字典 古文 唐韻 集韻 韻會 正韻 同都切,音徒。說文 計畫難也。從囗啚。啚,難意也。徐鍇曰 圖畫必先規畫之也,故從囗。啚者吝嗇難之意也。又 爾雅 釋詁 謀也。書 太甲 愼乃儉德,惟懷永圖。又 君牙 思其艱,以圖其易,民乃寧。又 周禮 秋官 大行人 春朝諸侯...
「文」在古代文言文中的意思,在古代文言文中「引」有幾種意思?
1 事物錯綜複雜所造成的紋理或形象 燦若 錦。2.刺畫花紋 身。3 記錄語言的符號 字 盲 以 害辭。4 用文字記下來以及與之有關的 憑。藝。體。典。苑。獻 指有歷史價值和參考價值的圖書資料 採 a 文辭 文藝方面的才華 b 錯雜艷麗的色彩 5 人類勞動成果的總結 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現象 天 ...
文言文中再字用法,以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表第二次 如 一鼓作氣,再而衰 數 第二次。滕王閣序 勝地不常,盛筵難 曹劌論戰 一鼓作氣,而衰,三而竭。數 兩次。送東陽馬生序 日 食。促織 問者爇香於鼎,拜。副 連線兩個動作,表示先後關係。活板 用訖 火令藥熔。注 在古代漢語中。再 不是 再一次 的意思。如 三年再會 是說 三年之內會面兩次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