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蓮相關的神話故事

2021-05-02 09:08:53 字數 5668 閱讀 5665

1樓:匿名使用者

蓮與佛教

蓮與佛教的關係十分密切,可以說「蓮」就是「佛」的象徵。

當我們走進佛教寺廟時,便可到處看到蓮花的形象。大雄寶殿中的佛祖釋迦牟尼,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慈眉善目,蓮眼低垂;稱為「西方三聖」之首的阿彌陀佛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也都是坐在蓮花之上。其餘的菩薩,有的手執蓮花,有的腳踏蓮花,或作蓮花手勢,或向人間拋灑蓮花(如天女)。

寺廟牆壁、藻井、欄杆、神賬、桌圍、香袋、拜墊之上,也到處雕刻、繪製或縫繡各種各色的蓮花圖案。可見蓮花與佛教的關係何等的密切。

蓮花與佛教的密切關係,還表現在佛教將許多美好聖潔的事物,以蓮花作比喻,以蓮花為代表。在佛教故事中,佛祖釋迦牟尼的母親,長著一雙蓮花般的美麗清亮的大眼睛。佛祖降生時,皇宮御苑中出現了八種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種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長出大如車輪的白蓮花。

佛祖降生時,在他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葉白蓮,每朵蓮花之中坐著一位盤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薩。

佛教以蓮為喻的詞語,更是數不勝數。佛座稱為「蓮花座」或「蓮台」;結跏跌坐的姿勢,即兩腿交叉、雙腳放在相對的大腿上,足心向上的姿勢,稱為蓮花坐勢;佛教宣傳的西方極樂世界,比作清淨不染的蓮花境界,故稱「蓮邦」;《阿彌陀經》描寫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情景是:「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池中蓮花大如車輪。

」故稱佛國為「蓮花國」;佛教廟宇稱為「蓮剎」。「剎」為梵語,即西方淨土,以蓮花為往生之所託,故稱「蓮剎」;唸佛之人稱「蓮胎」,比喻住在蓮花之內,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稱為「蓮眼」,以青蓮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葉心蓮花稱為「蓮宮」,即心中的蓮花般的境界;釋迦牟尼的手稱為「蓮花手」;僧尼受戒稱「蓮花戒」;僧尼之袈裟稱「蓮花衣,謂清淨無雜之義;五智中的妙觀察智稱為」「蓮花智」;稱善於說法者為「舌上生蓮」;謂苦行而得樂為「歸宅生蓮」;佛經《妙法蓮花經》簡稱《法華經》,都是以蓮花為喻,象徵教義的純潔高雅;東晉東林寺慧遠大師創立的我國最早的佛教結社稱為「蓮社」;佛教淨土宗主張以修行來達到西方的蓮花淨土,故又稱「蓮宗」。總之,蓮與佛教結了不解之緣,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蓮為代表,可以說蓮即是佛,佛即是蓮。

佛教為什麼如此推崇蓮花呢?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佛教產生於印度,印度地方氣候炎熱。荷花盛開於夏,給人們帶來涼爽和美的享受。人們對於這種夏季暑熱時盛開的美豔之花,自然十分喜愛,因此在印度的文學作品特別是民間流傳的民間文學作品中,蓮花都是美好、善良、聖潔、寬容大度的象徵。

這類故事非常之多,影響很深,如《蓮花王子的故事》,便將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為王十法(布施、持戒、慷慨、正直、和藹、自製、忌怒、忌殺、寬容和大度)的好國花比作蓮花。《蓮花王的故事》說蓮花王為了拯救百姓的飢荒,他跳進恆河之中,變成一條大赤魚,告訴百姓割他的肉吃,他的肉割了以後又生起來,這樣堅持了十二年,他用自己的肉供養全國百姓,度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災荒。《鹿母蓮花夫人》的故事,說鹿母蓮花夫人每走一步,腳後立即現出一朵美麗的蓮花,她一胎生下五百個童男,個個都是俊美的大力士,均是保衛國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蓮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徵。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主張廢除古印度等級森嚴的制度,實行種姓平等,以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為了弘揚佛法,使廣大群眾能夠理解和接受佛教教義,便以俗語傳道。又迎合民眾的愛蓮心理,將蓮喻佛,使得佛教能夠迅速傳播開來,信眾廣泛。

佛教以蓮喻佛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蓮花的品格和特性與佛教教義相吻合。佛教是著重尋求解脫人生苦難的宗教,將人生視作苦海,希望人們能從苦海中擺脫出來,其解脫的途徑是:此岸(人生苦海)——濟渡(學佛修行)——彼岸(極樂淨土)。

即從塵世到淨界,從諸惡到盡善,從凡俗到成佛。這和蓮花生長在汙泥濁水中而超凡脫俗,不為汙泥所染,最後開出無比鮮美的花朵一樣。

佛教的重要信條之一,是廣愛博施。施予一切有生命者以慈悲。所謂慈悲,是指希望和幫助他人解脫苦難,獲得快樂。

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樂,慈行是幫助他人得到快樂;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幫助他人解除痛苦。佛教要求對於有生命者,不計善惡,不分人畜,都應施予慈悲。對種種惡行,都要容忍和寬宥,用慈悲心去幫助他們,感化他們,使之向善,成為善良之輩,結出善果。

但嚴戒同流合汙,要身處汙濁的塵世而不為其汙染,保持自己的潔淨清芬。用來表達這種思想觀念的最好不過的是蓮花。

蓮生在汙泥之中,猶如人生在濁塵的世界,這自然要與汙濁相處在一起,受許多**汙穢事物的侵擾,佛教稱這些**力量為「魔」。佛教要求人們不要受世間**汙穢(即魔)的侵擾和影響。蓮花「出汙泥而不染」,開出潔美的鮮花,確是最好的象徵,因此佛經常常將蓮性比佛性。

《大智度論·釋初品中戶羅波羅蜜下》說:「比如蓮花,出自汙泥,色雖鮮好,出處不淨。」《從四十二章經》說:

「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花,不為汙染。」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葉金色妙寶蓮花上出生的。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都是坐在蓮花之上,或手執蓮花,表示佛是出自塵世而潔淨不染的境界。

人要做到出自塵濁而不為汙染的境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相當高的覺悟和定力,這就需要修持和守戒,開發佛性,消除魔性。佛性增強了就能抵住魔的干擾,還能降魔成佛,就能解脫生、老、病、死之苦。這聽起來似乎很玄,宗教意味很濃,其實只是較高的一種思想境界層次。

一切事理通達了,參透了,自然凡事都看得開,不再貪婪、恐嚇、焦慮、痴心、嗔怒,在精神上自然擺脫了苦境,變得輕鬆愉快。所以佛教中的蓮花,代表一種智慧型的境界,即所謂「開悟」。《無量壽軌》說:

「是菩薩(觀音菩薩)作是思維,一切有情身中,具有此覺悟蓮花,清淨世界不染煩惱。」《大藏經影象》第六卷載《白寶口抄》雲:「論凡夫心如合蓮花,聖人心似開蓮花……問:

『何故眾生心性譬蓮花乎?』答:『《秘藏記》雲:

蓮花部吾自身中,有淨菩提心清淨之理,此理雖經六道四生界死泥中流轉,而不染不垢,乃名蓮花部。』《疏十二》雲:『觀蓮花不觀餘花耶?

』此亦有意,如世蓮花處汙泥之中,生處雖說惡,而蓮花體性清淨,妙色無比,不為諸垢所染。凡夫變復如是,雖種種不盡三毒過患無量無邊,亦此蓮花三昧甚深,果實皆生其中,即是如來平等大慧之光也。」

佛教有「花開見佛性」之說,這裡的花即指蓮花,也就是蓮的智慧型和境界。人有了蓮的心境,就出現了佛性。

2樓:匿名使用者

蓮是最常用來作為宗教和哲學象徵的植物,曾代表過神聖、女性的美麗純潔、復活、高雅和太陽。

〖印度教〗

一位印度古代詩人用古梵文描寫他的愛人道:「卿眼如蓮苞,手如蓮花,譬如蓮藕。」在婆羅門教的神話中,創造之神據說是在毗濕奴入定時,從其肚臍中生出的蓮花中鑽出來的。

居住在印度次大陸中部的比羅爾族在解釋世界起源時也有相似的說法:「最初,天下皆水,有蓮生出水面。是時巨神居於陰間,經蓮莖出至水上,以蓮花為座。

」已知的最早與蓮有關的藝術品,也是把蓮與神結合在一起的,是一尊頭上戴著蓮花的**女神像,在印度的恆河流域出土,是西元前2023年的遺物。文獻中有關印度蓮花女神的記載,最早見於印度的吠陀文獻,說蓮神生於蓮花,站在蓮花上,戴著蓮花的花環。

〖佛教〗

在佛教問世後,佛教徒也採取了以蓮花為佛教的主要象徵。據說後來成為佛祖的悉達多太子出世後,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蓮。所以蓮就成了他誕生的象徵。

從公元一世紀左右開始,佛祖的塑像便已常常是在蓮台上的坐像了,他的坐姿,或為蓮花坐或為吉祥坐,成為佛教僧人打坐時的典型坐法。按照大日經的解釋,「左足先著右上,右足次著左上,名為蓮花坐;單足著右上,名為吉祥坐。」佛教徒相信蓮能反應修行程度,認為高僧誠心唸佛,則西方七寶池中即生蓮花一朵,若能精進,則其花漸大,倘或退惰,則其花萎落。

又相信:「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往生阿彌陀佛剎者,皆於七寶池蓮花中化生。」

蓮隨著佛教,流傳到亞洲的每個角落。在爪哇的婆羅浮圖佛壇上,在緬甸的蒲日古城,泰國的素可泰市和高棉的吳哥窟等地的大廟裡,在斯里蘭卡的鐘形塔里,巴厘島的葬藍上和**的符籙上,都可以看到蓮的圖畫,**的喇嘛教佛教著名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彌吽」中,其中的「叭彌」的意思便是蓮花。

蓮花在中國有深邃的文化淵藪。唐代將佛教立為國教後,蓮花備受人們敬愛。佛祖釋迦牟尼的家鄉盛產荷花,因此佛教常以蓮花自喻。

《本草綱目》載:「釋氏用為引譬,妙理俱存」。佛國也指蓮花所居之處。

也稱「蓮界」。佛經稱「蓮經」,佛座稱「蓮座」或「蓮台」,佛寺稱「蓮宇」,僧舍稱「蓮房」,架裟稱「蓮衣」等等。蓮花圖案也成為佛教的標誌。

佛教的建築、裝修、器物也都有蓮花圖案。

編輯本段【文學意義和象徵】

〖中國文學與民俗中的蓮花〗

蓮與文化關係最深的是中國,在中國蓮花被崇為君子,自古以來,中國人便喜愛這種植物,認為它是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汙的高尚品德的象徵,因此詩人有「蓮生淤泥中,不與泥同調」之讚。在中國文學裡,與蓮有關的詩詞歌賦不計其數。

《群芳譜》中說,「凡物先華而後實,獨此華實齊生。百節疏通,萬竅玲瓏,亭亭物華,出於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後有周敦頤的《愛蓮說》,把蓮和各種型別的人物聯絡起來,「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影響深遠。《本草綱目》說:「夫蓮生卑汙,而潔白自若;南柔而實堅,居下而有節。

孔竅玲瓏,紗綸內隱,生於嫩弱,而發為莖葉花實;又復生芽,以續生生之脈。四時可食,令人心歡,可謂靈根矣!」

北京故宮附近的北海公園本來是御花園,園中有人工湖,湖面大部分為蓮葉所覆,蓮葉有時候高出水面將近兩公尺,開著千萬朵清雅芳香的花。蓮葉下可以行駛小船。

在民俗中,中國有許多與蓮有關的話語,蓮有一蒂二花者稱並蒂蓮,以象男女好合,夫妻恩愛。喜聯常有「比翼鳥永棲常青樹,並蒂花久開勤儉家」等等。又如藕斷絲連,用於指男女雖然分手,但情意未絕。

蓮諧音「廉」(潔)、「連」(生),民俗有「一品清廉」,「連生貴子」等諧音取意。

又如金蓮,據說在公元五世紀,南齊東昏候「鑿金為蓮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花也!」因而後人稱美人之步為蓮步,又稱女子之纖足為金蓮。

〖日本民俗中的蓮花〗

但有的國家、地區的民俗文化不同,也不可忽視,如日本民俗對蓮花並不認為「出淤泥而不染」那麼貞潔,而視蓮花為「下賤」之花。日本人主要把蓮與死亡以及幽靈世界連在一起。日本花道的典型辦法是:

用半枯的蓮葉和蓮蓬、新開的蓮葉和蓮花、以及未開的蓮葉和蓮苞,分別代表過去、現在和未來。

編輯本段弘揚中華"和"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直十分注重倡導和平、和諧。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孔子的兩句話,一是說"和而不同";一是說"和為貴"。中華文化所說的"和",絕不是不講差異和矛盾的調和。

而是指存在著差異性和多樣性後的貫通融合。這種貫通融合才是最為可貴的。我國有56個民族、34個行政區域,其中存在著差異和矛盾。

面對這種差異和矛盾,始終堅持民族的團結和祖國的統一,堅持這種"和"的立場,是最為可貴的。而背棄了這種"和"的立場,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背棄。

中國人一直認為"和"是解決國與國之間衝突的原則,主張"協和萬邦"。(《尚書·堯典》)"協和萬邦"表現了中華民族愛好和平的優良傳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貴和"思想在民族、國家、文化層面上的重要體現。"協和萬邦",體現著古代先賢的政治理念、道德準則,是一種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融合和大一統國家的建立和繁榮。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最廣泛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的任務。弘揚中華民族的"貴和"思想,對於我們整合社會力量,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減少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一方面,"貴和"思想能生財,"和"能致祥,"和"能聚力。

在觀念層面,"和"意味著對不同意見的承認和寬容;在社會結構層面,"和"則是指不同的個體、集團之間建立協調的社會交往關係。所以說,"貴和"就是在承認事物本來矛盾和必要鬥爭的前提下,在諸多因素的對立統

一、相互依存中,求同存異、化解矛盾,從而在"存異"的基礎上"求同"而不"苟同",達到總體上的平衡、和諧狀態,進而擇優汰劣,促進新事物的產生和發展。另一方面,"貴和"思想不排異,"和"不畏惡。強調"和",並不意味著怯懦和無原則的退讓、妥協。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弘揚"貴和"思想,有利於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妥善處理不同階層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增強妥善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

關於神話故事,民間神話故事大全

有關嫦娥和吳剛的故事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這裡講述的是吳剛折桂的故事 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乙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 個砍...

比目魚的神話故事,哪些神話故事影響文學

比目魚魚國裡沒有秩序,魚們早已不滿意了。沒有一條魚關懷別的魚,它們左右游泳,想怎樣就怎樣,有些魚想聚在一起,它從中間闖過去,或者擋住它們的路,力氣大的魚用尾巴打擊力氣小的魚,要它遊開,或者把它打傷。它們說 如果我們有個魚王,在我們這裡執行法律,那就好了。於是大家商量。選那個在潮水裡游得最快,能夠幫助...

的花生神話故事,100字的花生神話故事

花生有乙個神話故事,說在很早以前,花生也跟扁豆一樣懸吊在秧子上。有乙個性駱的孩子 每天都要到花生地里大驅趕烏鴉。他非常勤奮好學。但是為了保護花生不受烏鴉的啄食。只好終日在花生地里來回奔忙 根本無法讀書。他的認真精神感動了山神,就給了他一塊寶石並叫他埋在地里。他用手在地里挖了乙個坑,將寶石埋了下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