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南開中學語文期末考試題呀,我也不老麼明白的
《蜀相》頷聯中哪兩個字用的比較好?試作簡要分析。尾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0
2樓:月下小青蛙
「自」「空」二字用的好。是說碧草映階,不過自為春色;黃鸝隔葉,亦不過空作好音,他並無心賞玩、傾聽。因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見,再美的景色也入不了作者的心。
尾聯則表現出詩人對諸葛亮獻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對他事業未竟的痛惜心情。
《蜀相》這首詩頷聯中的「自」、「空」用得好在**? 詩人在頸聯中贊諸葛亮的傑出才能有何作用? 「出
3樓:匿名使用者
1:一是感嘆碧草嬌鶯無人賞玩,顯出英雄長逝,遺跡荒落;二是惋惜連與英靈作伴的草木禽鳥不解人事代謝,不會憑弔那位偉大的古人。
2生動地表達出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報國苦衷和生平業績,也生動地表現出他忠貞不渝、堅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時還鄭重地道出詩人所以景仰諸葛武侯的緣由。
3表現出詩人對諸葛亮獻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對他事業未竟的痛惜心情。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9--20題。 《蜀相》 請指出詩中頷聯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 全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
4樓:艾菲爾
表達了作者對諸葛亮的痛心、追念和敬仰之情,概括了古今英雄包括詩人自己,在國危時艱之際,有心無力,壯志未酬的悲慨
杜甫《蜀相》簡析!
5樓:_小鴨子
題解這首詩是上元元年(760)春天,杜甫初到成都遊武侯祠所作。當時安史之亂未平,作者仕途失意,棄官入蜀。他在詩中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推崇備至,有著深刻的寓意。
「蜀相」,指三國時蜀國丞相諸葛亮,東漢建安二十六年(221),劉備在蜀稱帝,國號為漢(後人稱蜀漢),以諸葛亮為丞相。
句解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諸葛丞相的祠堂到什麼地方找尋?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高大的地方。首聯點出祠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丞相祠堂」,即武侯祠,西晉末年李雄為紀念蜀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而建,在今成都市內,與劉備合廟而祀。「尋」字,使得一問一答、一開一合巧相連屬,寫出了初至成都的詩人急切瞻仰的心情。杜甫在巴蜀地區尋訪過多處諸葛亮的遺跡,留下了多首詩篇。
「森森」,形容柏樹的茂密高大,是祠堂所在的標誌,也是歷代人民愛戴諸葛亮的見證。《古柏行》說:「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
」「錦官城」,指今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以產錦著名,三國蜀漢時在此設官專理此事,故曰錦官城。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掩映台階的碧草空自展現著一派春色,藏在密葉間的黃鸝徒勞地婉囀鳴唱。頷聯寫詩人步入諸葛亮祠堂的所見所聞,情感卻起了急劇的變化,「尋」的結果是祠堂寂寥冷落,悄無人跡,這就形成了一種情感上的落差。「自」、「空」二字極為傳情:
碧草映階,不過自為春色——因遊人行蹤難至;黃鸝隔葉,不過空作好音——因詩人無心傾聽。一片詩心,全凝於二字。自然之恆久,與世事之多變、人生之不永暗相對照。
黃鸝:也稱黃鶯,是一種鳴聲動聽的小鳥。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當年劉備三顧茅廬,頻頻諮以天下大計,你為先主開創基業,又為後主匡濟救危,獻出老臣的一腔忠誠。頸聯由頷聯的感物轉為思人,上句寫智識才能,見出其匡時雄略;下句寫勤勉忠誠,見出其報國之忱;兩句正好包括了他的事業自三顧茅廬始,而以輔佐劉禪終的全過程。「頻煩」,再三勞煩。
「兩朝」,蜀漢皇帝劉備、劉禪父子兩朝。「開濟」,即開創基業,匡濟時危,指諸葛亮輔佐劉備開國,又幫助劉禪撐持危局。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可惜啊,出師伐魏,還沒取得勝利,你便病亡軍中,永遠讓後代英雄們對此淚滿衣襟!這兩句是最感人的名句。「出師句」,諸葛亮為了伐魏,曾六出祁山。
蜀漢建興十二年(234),諸葛亮率師伐魏,據武功五丈原(在今陝西岐山縣渭河南岸),與魏軍隔渭水相持百餘日,勝負未決而病死於軍中,年僅五十四歲。這一事實本來就使人痛惜,更何況他那死而後已的精神留下了無可估量的影響。
壯志難酬抱憾而終者,不僅是諸葛亮的遺恨,也是古往今來無數失意英雄的共有心境。因此,尾聯在沉摯悲壯中,不僅表達對諸葛亮的痛惜、追念和景仰之情,同時也概括了古今英雄(包括詩人自己)在國危時艱之際有才無命、壯志未酬的悲慨。
評解一千四百五十首杜詩中,稱頌或提到諸葛亮的,有幾十首之多,以這一首名氣最大。詩題不作「武侯祠」,而作「蜀相」,是有深意的;意在臧否人物,而非清代方東樹《昭昧詹言》所說的「吟懷古蹟」。
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轉,自然緊湊。前兩聯記行寫景,灑灑脫脫;後兩聯議事論人,忽變沉鬱。自始至終,一生功業心事,只用四語括盡,不愧是如椽巨筆。
全篇由景到人,由尋找瞻仰到追述回顧,由感嘆緬懷到淚流滿襟,頓挫豪邁,幾度層折。首聯「何處尋」三字為全詩讚頌、痛惜之辭預留伏筆,此為第一折。頷聯以碧草、黃鸝兩個特寫鏡頭,反襯英雄悲情,此為第二折。
頸聯胸臆直瀉,以凝練精警之語,概括諸葛武侯的千秋功業,此為第三折。經此三折,詩人方揭出末句的點睛之筆。全篇所懷者大,所感者深,凡讀此篇者,莫不有雄渾沉鬱之感。
6樓:匿名使用者
【簡析】
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自安史之亂
以來就一直顛沛流離的詩人杜甫到了成都。第二年春天,他滿懷時事興衰之感和對三國時諸葛武侯的景仰之情,到「錦官城」(成都)西北郊拜謁了始建於晉代的武侯祠廟。祠廟前那株相傳為「孔明手植」的巨柏,歷經滄桑,遒勁挺拔;綠樹叢中的黃鸝百轉千啼,自鳴得意。
詩人面對年久失修,頹圮破敗的祠堂,追念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可貴精神和赫赫業績,不由得觸景生情,熱淚滿襟,於是寫下了這樣一首流傳千古的七律《蜀相》。
律詩由「起」、「頷」、「頸」、「結」四聯組成。這首詩的「起聯」兩句一問一答,貌似平常,實則不然。這裡,詩人以近乎口語化的詩句點出了武侯祠堂的地理位置和古柏森森的自然環境,其間乙個「尋」字妙筆天成,使得一問一答兩相連屬,恰如其分地道出了詩人急欲瞻仰武侯祠堂的情不可耐的心緒,這一方面暗示出杜甫與諸葛亮雖不同世卻思想相通,另一方面也替後面的讚頌、痛惜之辭預為伏筆,使得全詩和諧統一,首尾相銜。
李重華《貞一齋詩話》說:「作詩善用賦筆,惟杜老為然。其間微婉頓挫,總非平直。
」杜甫的這首《蜀相》的開頭,可以說是比較典型地體現了詩人善用賦筆而又切忌平直的特點。
如果說,「起聯」兩句還是從總領通篇的角度由全貌著筆作概括敘寫的話,那麼,「頷聯」兩句則進而把「鏡頭」轉向武侯祠廟周圍景物的細部。「映階碧草」、「隔葉黃鵬」彷彿是兩個特寫鏡頭,一在渲染「春色」之怡目,一在強調「好音」之悅耳。然而,詩人用了乙個「自」字,乙個「空」字,含蓄地表達了他對這些景物的與眾不同的特殊感受——盎然春意固然是美好誘人的,可是,丞相祠廟卻是如此寂寥冷清,悄然而無人跡,只有詩人形隻影單而來,孤寂傷懷而返。
難道說,武侯已經被世人遺忘了嗎?不難看出,在「頷聯」兩句裡,詩人句句寫景,卻字字含情,詩行中寓靜於動,寄情於景,婉轉地流露出因國家**而悲愴傷懷以及亟盼早日平叛實現統一的情緒。真可謂「情融乎內而深且長,景耀於外而遠且大」(謝榛《四溟詩話》)。
「頸聯」兩句,詩人筆鋒一轉,胸臆直洩,以高度凝鍊、警策的語言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生活際遇、政治理想和輔國功業。諸葛亮隱居隆中(今湖北襄樊城西)時,劉備三顧茅廬,於公元207年,同他商討天下大計。出山後,諸葛亮先是輔佐劉備開創基業;劉備死後,他又匡濟危難,扶佐後主劉禪。
這就是所謂「兩朝開濟」。諸葛亮可以說是殫精竭慮,忠貞不渝,盡了「老臣」之心。當然,藝術的概括是不能同科學的、歷史的評價相提並論的。
但是,透過詩人的飽含深情的詩句,我們不僅可以了解諸葛亮這位「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的丞相的一生的事業,以及他對後人的感召力量,而且能夠感知詩人對他的欽羨仰慕之情。這一聯與前一聯一樣,屬對工致,沉鬱頓挫。遣辭雖不藻麗,卻行文壯闊,瀟灑飄逸,可與詩人另一首寫諸葛亮的詩《八陣圖》中的「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二句聯璧生輝。
假若詩意僅此而已,或許還難以收到激動人心的藝術效果和取得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前人說,「詩貴有眼」。「結聯」兩句是全詩的點睛之筆,可謂《蜀相》的「詩眼」。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豈止是一般的憑弔和拜謁之辭啊!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載:諸葛亮於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春,出兵伐魏,在渭水南五丈原(今陝西郿縣西南)與魏軍相持百餘日後,於當年八月在軍中抱憾病逝。
武侯壯志未酬而身先亡,詩人飽經喪亂而屢失意,經歷雖各有不同,可是就未能實現自己的抱負這一點來說,他們個人的命運是頗有相似之處的。正因為如此。詩人落筆沉摯,力透紙背,寫得蒼涼悲壯,催人下淚。
可見,千百年來,人們習慣於用這警句一般的詩行對齎志而歿的仁人志士寄予痛惜與同情是不無道理的。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之一,對於壯志未酬者,它既是頌辭,又是輓歌。唐代詩人劉禹錫說:「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馳可以役萬里,工於詩者能之。
」《蜀相》一詩囊括歷史,融匯古今,語言凝鍊而內涵豐富。如果把劉禹錫的話用來評《蜀相》,杜甫是當之無愧的。
7樓:匿名使用者
杜詩《蜀相》賞識
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蜀相》的頷聯用了什麼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40
8樓:匿名使用者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
鸝空好音」所描繪的這些景物,色彩鮮明,音韻瀏亮,靜動相襯,恬淡自然,無限美妙地表現出武侯祠內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來了,祖國中興的希望卻非常渺茫。想到這裡,詩人不免又產生了一種哀愁惆悵的感覺,因此說是「自春色」、「空好音」。
「自」和「空」互文,刻畫出一種靜態和靜境。詩人將自己的主觀情意滲進了客觀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內心的憂傷從景物描寫中傳達出來,反映出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透過這種愛國思想的折射,詩人眼中的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登樓杜甫詩歌首聯的出句採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反襯 首聯提挈全篇,萬方多難 是全詩寫景抒情的出發點.在這樣乙個萬方多難的時候,流離他鄉的詩人愁思滿腹,登上此樓,雖然繁花觸目,詩人卻為國家的災難重重而憂愁,傷感,更加黯然心傷.花傷客心,以樂景寫哀情,和 感時花濺淚 春望 一樣,同是反襯手法.這是一首感時撫事的詩.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
辛棄疾的《永遇樂》和《南鄉子》兩首詩,採用了哪些相同的表現手
他們手法的相同點都引用了孫權 的故事,想當年 金戈鐵馬,氣吞萬版裡如虎 而孫權權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體現了孫權非凡的膽識和氣魄,辛棄疾熱情歌頌孫權蓋世武功,不畏強敵,反襯當朝文武之輩的庸祿無能 懦怯苟安。表達了一種懷念英雄和收復失地的理想.都體現了他的愛國主義精神。結構上均為 地點 懷古 ...
首聯和頷聯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境,日長簡仲威
首句 日長 點題,籠罩全篇,說明寫信原因,意在微露全詩之旨。此句也是情語,刻畫了詩人 寂寞恨更長 的苦悶心情。次句 閒 字,聚全詩精神,為一篇眼目。詩人口中說閒,正是心中不肯閒之故。他為官清正,有志改革,然而991年 淳化二年 因為徐鉉誣陷,抗疏論道而獲罪,因而貶謫商州。故一 閒 字,凝聚著作者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