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底叉尊桌美巴娃
首先要弄清楚的是,觀自在行的是「般若波羅蜜」,「般若」就是觀照的智慧型。因此,心經中的「行深般若波羅蜜」也可以直接說成「觀照」。觀自在照見五蘊皆空,並非是結果,行深般若波羅蜜也並非是原因,這兩者其實是一件事。
如果用現代白話說一遍,就是這樣說的:觀自在菩薩在進行深度觀照,進入了五蘊皆空的境界。
是不是不觀照就不知道五蘊皆空呢?從事相上講,是這樣的。不觀就不照,不照就不現。空是乙個境界相嘛,畢竟是有相的。
但是,從理體上講,就不是這樣了。理體本來就是空的,照不照都如此,觀自在菩薩早就住在理體境界了,何必再用觀照?
如果還要深入了解觀照與事相、理體的關係,請參閱《大乘起信論》關於止觀的論述。
2樓:匿名使用者
照得見五蘊皆空又如何?
歷代皇帝求長生沒有乙個成功的
歷代信佛的人信了一輩子還是該死的死該病的病心理安慰是它唯一的好處
3樓:匿名使用者
【觀自在菩薩。】
即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鳩摩羅什譯本作觀世音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此處說「深般若波羅蜜多」而不直說「般若波羅蜜多」,意在讚嘆般若波羅蜜甚深難解,如《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成辦品第五十》雲:「爾時欲界色界諸天子白佛言。世尊。
是般若波羅蜜甚深難見難解。不可思惟比類知。微妙善巧智慧型寂滅者可知。
能信是般若波羅蜜者。當知是菩薩多供養諸佛多種善根。與善知識相隨能信解深般若波羅蜜。
」觀自在菩薩位超不動地,故時時皆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心密三祖母音法師《心經抉隱》,將「時」字歸下句。本意是好的,如果說「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似乎有「不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所以斷句為「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如此彷彿可以強調觀自在菩薩每時每刻皆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卻不知如此斷句,實有三誤:
首先,遍查般若部經典,以罽賓國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最為相近且**完整,可作參考。《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習應品第三》亦有類似文字,但論相似不及般若共利言譯《心經》。
般若共利言譯《心經》,此處作「若善男子善女人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時。應觀五蘊性空。」彼經因為後有「應」字,「時」字歸後,文理不通。
推及此本,當以「時」字歸前為正。
其次,從字義來說,若將「時」歸後,可作兩**:或作「常常、經常」,或作「有時,偶爾」(《高階漢語詞典》),也就是說,可以解釋為often或sometimes,但即使是often,和always還是有差別的。
所以「時」字歸後,反有害義之嫌。
第三,歷來標點此經,多是「時」字歸前,還應歸前為是。)【照見五蘊皆空。】
學人須依智不依識,如觀自在菩薩以般若觀照,方能明徹內外諸法實相。 中觀說「一切法空」者,意為一切法了無自性,如幻如化,非是實有,所以說諸法皆空,彈斥有無二邊見,而不是說諸法實有空性,也不是說實有空法,因此空亦不可得。如《中論 觀行品》所說:
「 大聖說空法 為離諸見故
若復見有空 諸佛所不化」
如此方是畢竟空義,若有愚人說實有空法,則是「但空」(但住於空),既印光法師說的「世間法之空義」,非畢竟空義。 此經如何就空義破偏顯正,下文分解。
【度一切苦厄。】
自度度人,皆是度也,如此是菩薩行。何故?菩薩者,覺有情也。
上求覺悟,下化有情眾生。
何以觀自在菩薩行深此法,能度一切苦厄?
凡夫因有漏五陰愛染生死,名為受陰。由妄想分別則著受陰,著受陰則生種種苦,故受陰是眾苦之本。若通達五蘊(五陰異名)皆空,苦從何生?
豈非妄見。妄想是迷,無妄想是悟;妄想是染,無妄想是淨。
如此由迷轉悟,由染轉淨,以般若智破一切妄想,如船載人出生死輪迴,名為度。故名般若波羅蜜多。
4樓:匿名使用者
從理論上來說,即使不是大乘修行,小乘的阿羅漢也是可以做到五蘊皆空的,
畢竟人家已經做到了: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不過小乘仍在輪迴之中
求助誤將普賢菩薩當觀間菩薩供奉參拜怎麼辦
釋迦牟尼佛必須正中。彌勒菩薩可以擺放在釋迦牟尼佛之前,釋迦牟尼佛的倆旁為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然後彌勒菩薩的兩旁為觀音菩薩和地藏王菩薩。如此比較合適,供你參考定奪。觀音菩薩和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一起供奉如何擺放 在大乘佛法中,觀音菩薩表大悲,殊菩薩表大智 普賢菩薩表大行,同為大菩薩,地位是相同的。一起供...
途觀空調不工作電子扇不轉,途觀空調工作的風扇不轉
途觀開空調風扇不轉壓縮機工作5秒就不工作了什麼問題。大眾途觀高溫風扇不轉是什麼原因,開空調風扇也不轉 如果路況較好開空調也不需要風扇轉,但是確實高溫了,水溫都高了,風扇還不轉,要麼水溫感測器故障,要麼風扇插頭掉了,或者風扇壞了。途觀空調工作的風扇不轉 汽車空調風扇不轉是什麼原因 1 主控開關接觸不良...
如果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扭曲了怎麼辦
必須糾正,不然萬劫不復 這就要看你是如何定義扭曲的,精神病人都不認為自己有精神病的 如果乙個人世界觀 人生觀 價值觀扭曲了怎麼辦?不要這樣 因為你的價值觀人生觀趨向冷漠 所以導致你對人性充滿懷疑 你要試著換位思考 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只能是你想的結果 你要試著把自己和別人對換,試想自己要是他會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