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孔子所強調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應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現。
「恕」道是「仁」的消極表現,而其積極表現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所闡釋的仁以「愛人」為中心,而愛人這種行為當然就包括著寬恕待人這一方面。《論語》中提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
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巨集大量,寬恕待人。倘若自己所討厭的事物,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係,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
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於人。
2樓:匿名使用者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這句話在藉機階級矛盾尖銳激烈的時期是不可能做到的。今天,在建設和諧社會的大前提下,人與人之間多些寬容,少些計較,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多為他人著想,是可以做到的。
這還能促進團結,使社會安定。
3樓:匿名使用者
早在2023年前,孔子就說了一句老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道出了做人的真實意義。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想到別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自己不願意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自己希望在社會上能站得住,能通達,就也幫助別人站得住,通達。總之,從自己的內心出發,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對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簡單地說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國民間常說的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別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乙個意思。
為什麼有人會如此友善地考慮到其他人呢? 真正的原因是:你種下什麼,收穫的就是什麼。
播種乙個行動,你會收到乙個習慣;播種乙個習慣,你會收到乙個個性;播種乙個個性,你會收到乙個命運;播種乙個善行,你會收到乙個善果;播種乙個惡行,你會收到乙個惡果。 你有權利非公平地對待其他人,但你這種非公平的態度,將會使你「自食其果」。而且,進一步說,你所釋放出來的每一種思想的後果,都會回報到自己身上。
因為你對其他人的所有行為,以及你對其他人的思想,都經由自我暗示的原則,而全部記錄在你的潛意識中,這些行為和思想的性質會修正你自己的個性,而你的個性相當於是乙個磁場,把和你個性相同的人或情況吸引到你身邊。 確切地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文明。
乙個人真正成為文明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因為這是很高很難做到的要求,所以我們目前的社會總是在反覆提倡「精神文明建設」。 我國產生過眾多的推己及人的先賢,「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立立人」和「己達達人」的崇高典範。
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務時,剛剛和涂山氏的乙個姑娘結婚。當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時,心裡就像自己的親人被淹死一樣痛苦、不安,於是他告別了妻子,率領27萬治水群眾,夜以繼日地進行疏導洪水的工作。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
經過13年的奮戰,疏通了九條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偉大業績。之後,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大禹治水》的民謠: 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為民解災難。
實地觀測搞調查,團結勤快聽意見。 三過家門而不入,廢寢忘食瀝肝膽。 河道疏通水患滅,灌溉農田萬民歡。
到了戰國時候,有個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談起這件事,他誇口說:「如果讓我來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讓洪水流到鄰近的國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嗎?
」孟子很不客氣地對他說:「你錯了!你把鄰國作為聚水的地方,結果將使洪水倒流回來,造成更大的災害。
有仁德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這就是成語「以鄰為壑」的由來。從大禹治水和白圭談治水這兩個故事來看,白圭只為自己著想,不為別人著想,這種「己所不欲,要施於人」的錯誤思想,是難免要害人害己的。
大禹治水把洪水引入大海,雖然費工費力,但這樣做既消除了本國人民的災害,又消除了鄰國人民的災害。這種推己及人的精神,多麼值得我們欽佩和效法。「推己及人」這種替別人著想的道德情懷不僅在中國,在全世界也有著廣泛的影響。
據說國際紅十字會總部裡,就懸掛著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語錄,體現了人類對美好人際關係的嚮往。中國有句俗語:「人和萬事興」。
推己及人的嘉言懿行,正是實現「人和」的潤滑劑。願我們所有的炎黃子孫,都能時時處處推己及人,使五千年燦爛文明之花,開得更加艷麗芳香。這一點推廣開來,對於整個社會,意義是很了不得的,那樣就經由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實現了全球的和諧、共榮。
這句話對當今是有現實意義的是對的。
4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話體現了孔子的思想核心——仁這句話,我認為非常正確,要構建和諧社會就需要這樣
5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禮」。這裡體現的是「仁」的觀點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體現了孔子的什麼思想?請你聯絡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想?? 快呀!
6樓:匿名使用者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體現了孔子儒家思想中的仁和恕思想。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孔子所強調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應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現。
「恕」道是「仁」的消極表現,而其積極表現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所闡釋的仁以「愛人」為中心,而愛人這種行為當然就包括著寬恕待人這一方面。《論語》中提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7樓:匿名使用者
仁愛精神
例子很多啊,比如,你自己買賣中,收到假錢,當你知道這個是假錢的時候就不要裝作不知道再去化掉。或者,不要借了別人的錢不還,因為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借錢給了別人,做了好人,別人卻不還給他,這樣既傷感覺,又不利於社會的和諧。
仁愛,從古自今,都是乙個永恆的話題。人與人之間就是因為有了相互關愛,相互為他人著想的精神,才能相互信任,相互幫助,更好的建立和諧社會。
8樓:匿名使用者
仁愛精神
比如你的壞凳子卻給別人做,你自己都不要的東西卻讓別人坐,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告訴了我們乙個怎樣的道理?結合生活實際,談談我們應該怎樣與他人
9樓:蹬可愛河岸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也就是,你要求別人做什麼時,首先自己本身也願意這樣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別人這樣了,那麼你的要求才會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別人去做到。
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巨集大量,寬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不想做的的,硬推給別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係,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能讓別人幫你做要自己做??
11樓:鄧稚智
自己不願意或者不喜歡的事情不要給別人增添麻煩和把事推給別人。
己所欲勿求于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該怎麼理解與回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此語出於 論語 顏淵篇 是孔子經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華之處。意思是說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孔子所強調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應提倡 恕 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現。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是指 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孔子所強調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應提倡 恕...
如何看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對於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這是孔子提倡的 忠恕之道 這句話意思是說 自己不希望或不想要的東西,不要強加給別人。這對於現今提倡的建設 和諧社會 有著一定的借鑑意義。應該是 自己做不到或者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硬塞給別人去做,強加在別人的身上。在生活中例如 自己不想做某事 掃地 就讓別人去做,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想做的事不...
為什麼無冤無仇卻總是想害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卻偏偏人你受害
找人套麻袋,揍他一頓解解氣,然後不跟他來往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什麼意思 意思 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強加給別人。出自 春秋 孔子 論語 衛靈公 原文選段 子貢問曰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釋義 子貢問孔子問道 有沒有乙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說 那就是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