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欲勿求于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該怎麼理解與回覆

2021-03-03 20:26:58 字數 5382 閱讀 8846

1樓:匿名使用者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此語出於《論語·顏淵篇》,是孔子經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華之處。意思是說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孔子所強調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應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現。

2樓:匿名使用者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孔子所強調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應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現。

「 己所欲勿求于人」,此話引申於上邊,同一道理:自己喜歡的東西,別人也一定會喜歡千萬不要去索取。要善解人意,不要強人所難。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的含義?

3樓:匿名使用者

拼 音: 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

釋 義: 欲:想做的事;勿:不要;施:強加。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

反義詞匯:禮尚往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孔子經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華之處。中國的《論語》就如同西方的《聖經》一般,是對乙個民族或乙個區域文化的概括和統領。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孔子所強調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應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現。

「恕」道是「仁」的消極表現,而其積極表現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所闡釋的仁以「愛人」為中心,而愛人這種行為當然就包括著寬恕待人這一方面。《論語》中提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巨集大量,寬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討厭的事物,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係,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於人。

當然,孔子所道出這麼一句話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定理。若凡事都從這個原則出發的話,很多事情都會卡在中間,難以前進。倘若兩人舉槍對峙,生命危在旦夕,甲為正,乙為邪,這時如果甲恪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豈不慘哉!

甲當然不會想被殺掉,難道就不殺不想被殺的乙了麼?任何道理,任何定律都是在一定條件,一定環境下才適合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儒家思想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條,然而在現實中許多人都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信條,一切以個人利益為中心,只顧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無論是在處理人際關係,還是政治關係方面都應當毫不猶豫地認識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條經久不衰的人際關係原則的重要性。

4樓:熱詞替換

出自《論語》。意思為自己不喜歡的言行,就不要以那種言行對待他人。 自己不願意做的事,不要強加在他人的身上。 自己不願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5樓:萌比槿宸鬱櫻希

如果自己不喜歡或做不到,不要強加於別人。

6樓:lxm曉明同學

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不要逼著別人去做

7樓:小凱弱受奶源攻

自己不願意承受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的身上

8樓:王兵遠

自己不想幹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9樓:匿名使用者

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施加給別人做

10樓:李亮廣黛

自己不喜歡的事就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在人際交往中,將心比心,我們也應該避免去傷害別人,造成別人的痛苦,要善解人意,對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態度。

結合實際,談談你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的理解。

11樓:匿名使用者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此語出於《論語·顏淵篇》,是孔子經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華之處。中國的《論語》就如同西方的《聖經》一般,是對乙個民族或乙個區域文化的概括和統領。《論語》分二十篇,其中的《顏淵篇》主要講述了孔子對「仁」和「恕」的解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孔子所強調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應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現。

「恕」道是「仁」的消極表現,而其積極表現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所闡釋的仁以「愛人」為中心,而愛人這種行為當然就包括著寬恕待人這一方面。《論語》中提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

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巨集大量,寬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係,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

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於人。 以上所理解的「人」是廣義的,是指大眾,然而《論語》誕生的那個時代「人」的定義通常是指狹義那方面,也就是指士以上的人,和「民」是相對而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前面寫著的是「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這是在同一句話中敘述的,很明顯這裡的「民」是指被剝削階級,勞動人民。

用現在的語言來說,狹義的「人」是指奴隸主,即剝削階級,而「民」是指奴隸,即被剝削階級,所以這句話當然也就可以理解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種人際關係原則適用於剝削階級,而剝削階級與被剝削階級的關係卻未必如此。這種理解並非無稽之談,也並非完全不具可能性,然而,眾所周知,孔子是鼎力推崇「仁」之士,此處的「人」應當是指廣義的。 孔子所道出這麼一句話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定理。

若凡事都從這個原則出發的話,很多事情都會卡在中間,難以前進。倘若兩人舉槍對峙,生命危在旦夕,甲為正,乙為邪,這時如果甲恪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豈不慘哉!甲當然不會想被殺掉,難道就不殺不想被殺的乙了麼?

任何道理,任何定律都是在一定條件,一定環境下才適合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儒家思想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條,然而在現實中許多人都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信條,一切以個人利益為中心,只顧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無論是在處理人際關係,還是政治關係方面都應當毫不猶豫地認識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條經久不衰的人際關係原則的重要性。

這些可以嗎?

12樓:匿名使用者

你現在這種行為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哈哈哈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什麼意思

13樓:熱詞課代表

出自《論語》。意思為自己不喜歡的言行,就不要以那種言行對待他人。 自己不願意做的事,不要強加在他人的身上。 自己不願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14樓:暴走少女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不願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顏淵篇第二章》。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承接上文,克己復禮,天下歸仁。

——更加詳細的闡述「仁」中的恕道。字面上是說自己所不欲的,莫要施於人。其後句「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中的「怨」字,宜與「求仁得仁又何怨」句共同參詳理解。

15樓:一公尺八的脖子

意思是:自己所不願意接受的,不要施加到別人身上。

其:大概、也許。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欲:想,想做。

勿:不要。

施:施加。

己:自己的意思。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衛靈公》

原文: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譯文:子貢問孔子問道:「有沒有乙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說:「那就是恕吧!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16樓:樊廣中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孔子經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華之處。中國的《論語》就如同西方的《聖經》一般,是對乙個民族或乙個區域文化的概括和統領。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孔子所強調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應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現。

「恕」道是「仁」的消極表現,而其積極表現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所闡釋的仁以「愛人」為中心,而愛人這種行為當然就包括著寬恕待人這一方面。《論語》中提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巨集大量,寬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討厭的事物,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係,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於人。

當然,孔子所道出這麼一句話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定理。若凡事都從這個原則出發的話,很多事情都會卡在中間,難以前進。倘若兩人舉槍對峙,生命危在旦夕,甲為正,乙為邪,這時如果甲恪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豈不慘哉!

甲當然不會想被殺掉,難道就不殺不想被殺的乙了麼?任何道理,任何定律都是在一定條件,一定環境下才適合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儒家思想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條,然而在現實中許多人都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信條,一切以個人利益為中心,只顧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無論是在處理人際關係,還是政治關係方面都應當毫不猶豫地認識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條經久不衰的人際關係原則的重要性。

17樓:添過的血

拼 音: 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

釋 義: 欲:想做的事;勿:不要;施:強加。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

出 處:

1.《論語·顏淵篇》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2.《論語·衛靈公》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示 例: 同一不知,在卑人則毫無忿懟,在郡主則視若寇仇,恐亦非~之恕道也。

18樓:秋風de淚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衛靈公》。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 意思是:自己不願意做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

19樓:巫妖化淡妝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想到別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自己不願意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自己希望在社會上能站得住,能通達,就也幫助別人站得住,通達。總之,從自己的內心出發,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對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簡單地說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國民間常說的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別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乙個意思。

確切地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文明。乙個人真正成為文明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因為這是很高很難做到的要求,所以我們目前的社會總是在反覆提倡「精神文明建設」。

孔子說 己所不欲,勿欲於人 它體現了孔子的什麼思想 你認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是指 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孔子所強調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應提倡 恕 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現。恕 道是 仁 的消極表現,而其積極表現便是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孔子所闡釋的仁以 愛人 為中心,而愛人這種行為當然就包括著寬恕待人這一方面。論語 中提到 夫子之道...

如何看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對於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這是孔子提倡的 忠恕之道 這句話意思是說 自己不希望或不想要的東西,不要強加給別人。這對於現今提倡的建設 和諧社會 有著一定的借鑑意義。應該是 自己做不到或者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硬塞給別人去做,強加在別人的身上。在生活中例如 自己不想做某事 掃地 就讓別人去做,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想做的事不...

看見你就控制住你自己,所不欲勿於人怎麼?

看見你就控制住你自己,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都不想幹的工作,就不要強加於別人來替你完成我們每每個人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感情。看見你就控制住,你自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怎麼你可以跟他說我看見你了,我也會控制住我自己,因為我知道必須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讓自己的心態放好,這樣做什麼自己才不會去傷害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