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一詞的來歷是什麼

2021-03-13 23:06:57 字數 1543 閱讀 2692

1樓:匿名使用者

中華正史典籍中“宗教”一詞,最早見於《宋史·儒林傳》之《呂祖謙傳》,中有“(祖謙)蔭補入官,後舉進士。復中博學巨集詞科,調南外宗教”之語。一覽便知,此處宗教乃官名。

“宗”、“教”分別作為一詞,在漢語中皆出現為時甚久,應用廣泛,尤多見於佛門。特別是南北朝至隋唐之際,佛教天台宗、華嚴宗之學者在註解經典時,多從名、體、宗、用、教等5個方面予以闡釋說明,後“宗”與“教”逐漸被連綴成“宗教”一詞而用之,乃指佛教之教理。

《景德傳燈錄·圭峰密宗禪師答史山人十問》之九有云:“佛滅度後,委付迦葉,展轉相承一人者。此亦蓋論當代為宗教主,如土無二王,非得度者唯爾數也。

”《續傳燈錄》七《黃龍慧南禪師》雲:“老宿號神立者,察公倦神沒,謂曰:‘吾位山久,無補宗教,敢以院事累君’。

”不難看出,所謂“宗教”者,即為詮表佛教的特殊要義而使用的各種語言文字。另,在漢傳佛教中,稱由佛**所創立且擁有信眾之佛教支派為“宗”; 而以佛祖釋迦牟尼之學說為“教”,合稱“宗教”,並有“自證為宗、化他名教”之說。由此看來,宗教一詞源於佛教亦是專指佛教。

時至近代,學界在翻譯外來文獻時,將英文religion 譯為“宗教”,但在漢語中,“宗教”一詞之內涵外延與英文religion之含義原本並不對等。再後來,“宗教”一詞又被擴充套件為所有宗教信仰(religious believes)之泛指,詞義在不斷變化、延伸。當今時日,宗教可簡稱為“教”,而當時“教”與“宗教”絕難混為一談。

如中國古代雖早有“三教(儒釋道)”之目,但道教信眾卻從不用“宗教”一詞稱呼自己;而儒教之教乃教化之教(education),與佛教之“教”亦大相徑庭。

而英文中“宗教”對應之詞religion乃由拉丁詞“re”和“legere”演變來的,為“再次”與“聚集”之結合,意即“一群人為了一個目的聚集在一起”,引申為“有同一信仰、同一信念併為信仰而相聚並不畏生死”之群體。簡而言之,宗教乃一種對社群所認知主宰之崇拜和文化風俗之教化。按當今被普遍接受的定義,宗教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多數宗教是對超自然力量、宇宙創造者和控制者的膜拜與尊敬,並給予信眾以心靈依託並延續至死的信仰體系。

而對宗教進行研究的學科則被稱為宗教學。

綜上所述,“宗教”一詞,在中華古籍中曾被佛門廣泛應用,後又用於對應西文之religion、religious believes等概念,遂使國人耳熟能詳,因而屬於古詞新用,順勢變通。

2樓:匿名使用者

最早的意思:宗即宗法,教為教化.即效法教化的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文化認為:有一個創始人、有崇拜物件為“宗”;有一群追隨者,有一定的祭祀儀式為“教”;西方文化的宗教religion是從拉丁詞“re”和“legere”演變來的,意思是“再”和“聚集”,就是一群人為了一個目的聚集在一起的意思,發展到有同一信仰,同一信念,為了這一信仰而到了不畏生死的地步。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文中,宗教這個詞,與英文的religous beliefs的含義本來並不對等。

本來在中文中的宗教,是佛教的術語,並不是現在的內涵和外延。比如歷史上,中國的道教,即不用這個名詞來稱呼。宗教這個詞用來泛指所有宗教信仰乃是由翻譯造成的詞義變化。

宗教這個詞作為佛教專門術語的含義,即自證為宗、化他名教反而被忘卻了

「華胥境」一詞的來歷,華夏 一詞的來歷是??

華胥境 參見人事部 睡夢 華胥夢 宋陸遊 睡覺作 之一 世言黃帝華胥境,千古蓁荒孰再遊。華胥夢 列子 黃帝 黃帝即位十五年,晝寢而夢,游於華胥之國。華胥之國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齊國幾千萬裡,蓋非舟車足力之所及,神遊而已。其國無帥長,自然而已。其民無嗜慾,自然而已。不知樂生,不知惡死,故無夭殤...

公司一詞的來歷,公司一詞的由來?

公司 一詞,並非舶來之詞,實則為明末清初福建農村中的一種帶有幫會性質的組合形式。後來這種名稱,又為閩粵兩省的 洪門 即 天地會 在海外華僑社會中首先使用。當時從廣東潮州 梅州 海陸豐各地到南洋婆羅洲掘金謀生的華僑,已有七萬多人。他們分成二十幾個集團組織,而這些集團的成員,大都是 洪門 子弟,他們的組...

同志這一詞的由來,“同志”一詞的來歷嗎?

同志指志同道合的人 交際時常用 不顯生疏 也不會被指套近乎 魯迅那時開始出現 後來逐漸廣泛 從我記憶裡找的,但大概就是這樣 如果不準確請勿見怪哈 你是想問同性戀 gay 是怎麼和這個扯上關係的吧他們是不會說嘀 文人是清嘀 文人是高嘀 當然文人也是酸嘀 同志同志志同道合 性別相同 志趣相同 志同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