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一、《楊氏之子》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1、寫出下列帶點的漢字的讀音,並填空。
孔君平詣其父( ), 「詣」的意思是 ;為設果( ),是 為 設果;兒應( )聲答曰( )。
2、「惠」通假字是( ),「甚聰惠 」是說楊氏子 從文中 這一句話可以看出。
3、楊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
二、《伯牙絕絃》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絃,終身不復鼓。
1、成語 出自這個故事。這個故事中 是
是知音,從
這兩句可以看出。
2、人們常用「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感嘆
3、高山流水比喻
人們把知音比作 的人。
4、你是怎樣理解伯牙絕絃的:
三、《學弈》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1、理解詞語意思
誨: 惟: 援: 俱:
「之」在古文中有不同的意思,在本文中出現多次,我知道在「之」 通國之善弈者也意思是 ,惟弈秋之為聽是指 :
思援弓繳而射之是指 ;是雖與之俱學是指 。
2、理解句子的意思。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3、回答問題
那你知道後者為什麼學不好嗎?從他身上你得到了什麼啟示?
四、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1、去人近 及日中 孰 為汝 多知 乎
「為」是多音字,文中的「為」如:此不為讀( )孰為讀( )。
2、聯絡課文,把下面句子的意思寫出來
孔子不能決也。
孰為汝多知乎?
兩小孩辯鬥的原因是一兒認為原因是一兒認為原因是
3、科學知識。我知道早晨和中午的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是
早晨的太陽之所以看起來比中午的大這是視覺的
造成的中午的氣溫比早晨高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陽 射大地中午太陽 射大地
五、精衛填海
《山海經》
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1、填空。「精衛」的樣子是
它是2、精衛填海這個故事象徵了中華民族 的精神。
六、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1、楚人刻舟求劍的結果 原因是(文中原話)
2、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七、夸父追日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1、理解詞句意思。
夸父與日逐走,
渴,欲得飲, 鄧林是指
2、夸父追日象徵著
八、鄭人買履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謂曰:
「吾忘持度!」返歸取之。及返,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
「寧信度,無自信也。」
1、理解詞句意思。
履: 度: 遂:
何不試之以足?
寧信度,無自信也。
2、這是一則 故事,告誡我們做事
九、晏子使楚(原文)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
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
」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
「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
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1、理解詞句意思。
短: 更讀音( ): 不肖讀音( ):
使狗國者,從狗門入。
齊無人耶,使子為使?
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這三個成語運用了 修辭手法,我知道成語( )的意思是
這三個成語運用了 修辭手法來表現齊國人多。
2、這兩個短小的故事,告訴我們晏子(用三個以上成語或四字詞)
的人。十、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 吾盾之堅 , 物莫能陷也 。」又譽其矛曰:
「 吾矛之利, 於物無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 , 何如 ?
」 其人弗能應也。
1、填空,理解詞句意思。
鬻( ): 譽: 其矛:
其人:其人弗能應也。
2、這個寓言告訴我們
十一、揠苗助長
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註釋:1.閔(mǐn):同「憫」,擔心,憂慮。長(zhǎng)——生長,成長,
揠(yà)——拔。 2.芒芒然:疲倦的樣子。 3.病:精疲力盡,是引申義。
4.予:我,第一人稱代詞。 5.趨:快走。往——去,到……去。
6.槁(gǎo):草木乾枯。
1、根據註釋把全文寫成白話文。
2、「予」在文中指「我」讀音( )。這個寓言故事教育我們做事要
十二、《為學》 彭端淑(1699—1779),清代四川人。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缽足矣。」
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1、理解詞句意思。
本文第一段使用了 、 修辭手法。「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句子的意思是
2、作者講述了 的故事,告訴人們做事、求學問只要
就 的道理。
十三、女媧補天
——《淮南子覽冥訓》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
火爁燚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
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
蒼天補,四極正,**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
1、讀故事我知道女媧以 補天,我覺得女媧是的人。
30篇課外文言文及答案
2樓:匿名使用者
這有很多,78篇,但沒上面的那個好,隨便再選10篇吧
3樓:精鋼石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損其家口,充狙之慾。
俄而匱焉,將限其食,恐眾狙之不馴於已也,先誑之曰:「與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從狙皆伏而喜。
宋朝有個叫狙公的人,喜歡猴子,成群的養它們(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知道他的意思.(狙公)減少家裡的口糧來滿足猴子的食慾.
不久(糧食)不夠了,打算限制猴子的食量,擔心猴子們將不馴服與自己先騙它們說:"給你們橡果,早上四顆晚上三顆,滿足嗎?"猴子們都高興地拜倒在地上.
註釋 狙——音居,獼猴,一種猴子的名稱。
損——損失,減少的意思。
家口——本意是人口,這裡是家裡的糧食的意思。
充——充實,這裡是滿足的意思。
俄——俄頃,不久的意思,表示時間短暫。
匱——音潰,缺乏,不夠的意思。
馴——音尋,馴服,順從的意思。
誑——音狂,欺騙,瞞哄的意思。
若——文言人稱代詞,就是「你」、「你們」的意思。
茅——音敘,橡實,一種糧食。
評點 這個故事原來的意義,是揭露狙公於弄的騙術,告誡人們要注重實際,防止被花言巧語所矇騙。但是後來,這個故事的意義有了些變化,被引申為反覆無常,用來譴責那種說話、辦事經常變卦、不負責任的人。
鄭人買履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歸取之。
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
註釋 鄭——春秋時代乙個小國的名稱,在現今河南省的新鄭縣。
履——音呂,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奪,忖度,這裡作動詞用,即計算、測量的意思。後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詞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詞,這裡指量好的尺碼。
坐——同座,就是座位,這裡指椅子、凳子一類的家具。
操——操持,帶上、拿著的意思。
罷——罷了,完結的意思,這裡指集市已經解散。
無——虛無,沒有,這裡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
譯文 鄭國有乙個人,眼看著自己腳上的鞋子從鞋幫到鞋底都已破舊,於是準備到集市上去買一雙新的。
這個人去集市之前,在家先用一根小繩量好了自己腳的長短尺寸,隨手將小繩放在座位上,起身就出門了。
一路上,他緊走慢走,走了一二十裡地才來到集市。集市上熱鬧極了,人群熙熙攘攘,各種各樣的小商品擺滿了櫃檯。這個鄭國人徑直走到鞋鋪前,裡面有各式各樣的鞋子。
鄭國人讓掌櫃的拿了幾雙鞋,他左挑右選,最後選中了一雙自己覺得滿意的鞋子。他正準備掏出小繩,用事先量好的尺碼來比一比新鞋的大小,忽然想起小繩被擱在家裡忘記帶來。於是他放下鞋子趕緊回家去。
他急急忙忙地返回家中,拿了小繩又急急忙忙趕往集市。儘管他快跑慢跑,還是花了差不多兩個時辰。等他到了集市,太陽快下山了。
集市上的小販都收了攤,大多數店鋪已經關門。他來到鞋鋪,鞋鋪也打烊了。他鞋沒買成,低頭瞧瞧自己腳上,原先那個鞋窟窿現在更大了。
他十分沮喪。
有幾個人圍過來,知道情況後問他:「買鞋時為什麼不用你的腳去穿一下,試試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說:「那可不成,量的尺碼才可靠,我的腳是不可靠的。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這個鄭國人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他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不僅鬧出了大笑話,連鞋子也買不到。而現實生活中,買鞋子只相信腳碼而不相信腳的事,也許是不會有的吧?
但類似這樣的人,倒確是有的。有的人,說話、辦事、想問題,只從本本出發,不從實際出發;本本上寫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沒有寫但實際上存在著的,他就不相信。在這種人看來,只有本本上寫的才是真理,沒寫上的就不是真理。
這樣,思想當然就要僵化,行動就要碰壁。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2,初中課外文言文並帶譯文20篇,越多越好
一 1.故事中有兩處側面描寫,以襯托曹沖的非凡智慧型.1 從反面襯托的句子是 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鹹莫能出其理 2 從正面襯托的句子是 少聰察岐嶷,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 之智。2.有人說這個故事是杜撰的,請你查詢相關的資料.該典故出自 三國志 魏書 武文世王公傳 初中課外文言文並帶譯...
新概念閱讀,課外文言文拓展訓練中考專版你懂得,答案
在拍拍搜尋一下 四季書屋 希望對你有幫助 新概念閱讀課外文言文拓展訓練中考專版答案 鄒忌諷齊王納讕與宣王好射 這個,你得把文章具體的內容先發下,要不,你這麼提問很少有人不頭疼,別人不可能一頁一頁的找,很麻煩的,先發下內容吧。跪求新概念閱讀 課外文言文拓展訓練 七年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
初中新課標閱讀 文言文課外拓展訓練 師(甲,乙)答案
一字師 鄭谷 在袁州,齊已 因攜所為詩往謁焉 有 早梅 詩曰 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谷笑曰 數枝 非早也,不若 一枝 則佳。齊已矍然 不覺兼 三衣 叩地 膜拜 自是 士林 以谷為齊已 一字之師 選自 五代史補 2 註釋 鄭谷 唐朝詩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人。齊已 唐朝詩僧,本姓胡,名得生。謁 拜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