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修身養性讀物佛學修身養性讀物

2021-03-07 19:37:37 字數 1354 閱讀 5808

1樓:魔_鬼囅

書法只是一種獲得靜的形式,但並非靜一定要靠書法來獲得。也許是你選錯了方式,也許是你的態度不對。再者,能具體說明下你覺得心的**還不平靜呢。

其實修身養性的基礎是靜,也就是你練習的書法。在靜之後,你需要去思考,反省,認知等等,來淨化你的心靈。如果你僅僅只是停留在靜,那麼是永遠不會進步的。

看書也不一定非要佛學,以我個人的認知,佛學中也有一些消極的東西,暫時不建議。可以看看下面介紹的。

《遇見未知的自己》《智慧型書》《菜根譚》書的難易按順序排的,建議依次閱讀。

2樓:夢島祭誓言不諾

般若蓮花處處開 - **生死書 - 菜根譚 - 佛教於人生 - 智慧型書

佛教核心:

富而不貪是一種布施,塵而不染是一種持戒,痛而不恨是一種忍辱,累而不懈是一種精進,思而不亂是一種禪定,顯而不著是一種智慧型。

有愛心的人,處處給人溫暖;有私心的人,處處給人冷漠。

貪者追逐名利,導致墮入餓鬼;行者少欲知足,生起出離之心,超越三界輪迴,獲得解脫自在。嗔者害人害己,導致墮入地獄;行者自利利他,圓滿菩提之心,普度有情眾生,成就色身佛果。痴者取捨顛倒,導致墮入畜牲;行者證得空性,圓滿法界智慧型,遠離一切戲論,成就法身佛果。

擁有少欲,才能生起小乘的出離心;擁有愛心,才能圓滿大乘的菩提心;擁有智慧型,才能證得金剛乘的大手印。有了出離心,才能做到諸惡莫作;有了菩提心,才能做到眾善奉行;有了大手印,才能做到自淨其意。出離心、菩提心和大手印之見地,是一切佛法的精髓,三藏十二部的要義,顯密佛教的核心。

3樓:囧帝

修身養性要靜下來,不要浮躁,看看南懷瑾先生的書我覺得不錯。

有時候我偶爾會聽聽很多佛樂,覺得一開始不習慣的話,像王菲和張智霖合唱的心經就不錯。

4樓:陸過人間

煩惱誰都有,也不可能消滅,只要------不理他!

學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你慢慢了解,慢慢學習,一生十生乃至百生千生都學不完,當你想要學習的時候,別的雜念放下,心下立時清淨!

5樓:一品香光

常唸佛,念「南無阿彌陀佛」。好好念,自然會看到適合你看的書。

6樓:

大力推薦《苦才是人生》《**生死書》《佛教於人生》《般若蓮花處處開》我覺得書法就像書寫人的一生,只有讀懂人生,那你就會把人生的經歷都表達在字型上!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7樓:匿名使用者

郵箱呢,我發幾本,包你喜歡

8樓:匿名使用者

**煩惱的秘訣、化淡性、了凡四訓、菜根譚都是實用很強的書和電影。

9樓:匿名使用者

金剛經,心經,楞嚴經,六祖壇經等等。

古代人修身養性的辦法,關於古人修身養性的名言有哪些

一般都是冥想,漢時,女人們常常會燭,談一些趣事,基本不出家門,這是一天唯一出來玩的機會,男人一般喝酒,聊天,作詩,逛街,唐時女人們白天常騎馬遊玩,男人則比較喜歡戴花,摸胭脂,連唐玄宗也一樣,明清時期,女人們只能在家,決不出家門,對他們而言,這就是修身養性了 就是反省自己,誠實守信 自省,品茶,談棋,...

《論語》中有關修身養性的句子,《論語》中關於修身養性學會做人的句子

學而篇第一 裡孔子曾說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意思是說 君子飲食不求滿足,居處不求舒適,勤勉做事而說話謹慎,道有賢德的人那裡去匡正自己,可以說是好學的了。幾千年前他就用如此精煉的語言闡述了我一直隱而不能發的人生感悟。論語 中關於修身養性 學會做人的句子 ...

修身養性的古書古詩古詞,關於修身的古詩詞

道德經 也許是你想要的 反覆讀 其中包含的哲理太多了 寧靜可以致遠copy,淡泊可以明志 諸葛亮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於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孔子夫志,氣之帥也 氣,體之充也 孟子 家住閩山東復東,山中日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