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從到年,曾經七次下

2021-03-06 22:50:45 字數 5066 閱讀 2152

1樓:月落烏啼

明朝時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揚明朝國威和尋找建文帝 ),從(1405)到(1433 )年,曾經七次下西洋。他最遠到達了(非洲東海岸 ),當時的皇帝是(朱棣\朱瞻基),設定特務機構(東廠 )。

聰明的樓主,你自己篩選一下吧,乙個括號裡可能有兩個正確答案

2樓:

目的:為了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絡。

1405~1433

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明成祖東廠

錦衣衛是明成祖設的。是為了監管對臣民的監視、偵查。

3樓:辛巴

2023年7月11日(明永樂三年)明成祖命鄭和率領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員組成的遠航船隊,訪問了許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加深了中國同東南亞、東非的聯絡。每次都由蘇州劉家港出發,一直到202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遠航了有七次。

從劉家港出發,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東廠,官署名。即東緝事廠,中國明代的特權監察機構、特務機關和秘密警察機關。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2023年)設立東緝事廠(簡稱東廠),由親信宦官擔任首領。

東廠是世界歷史上最早設立的國家特務情報機關,其分支機構遠達朝鮮半島。 地點位於京師(今北京)東安門之北(一說東華門旁)。 明中葉後期錦衣衛與東西廠並列,活動加強,常合稱為「廠衛」。

東廠權力在錦衣衛之上,只對皇帝負責,不經司法機關批准,可隨意監督緝拿臣民,從而開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4樓:匿名使用者

尋找建文帝,揚大明國威,為皇帝蒐羅珍寶,當時鐵木耳大帝集結百萬大軍準備攻打大明,下西洋是為了尋求海外盟國

1405--1430

紅海明成祖錦衣衛

5樓:天下無賊

明朝時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1405--1430 ),曾經七次下西洋。他最遠到達了(非洲東海岸 ),當時的皇帝是(朱棣 ),設定特務機構( 宦官和錦衣衛)。

6樓:總則

1405-1433,非洲東海岸,朱棣

7樓:洛河有魚

明朝時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宣揚大國國威,出於政治目的的需要)從(1405 )到( 1433)年,曾經七次下西洋。他最遠到達了( 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當時的皇帝是(明成祖朱棣 ),設定特務機構(東廠 )。

8樓:天下

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 2023年7月11日是第一次下西洋,最後一次,也就是第七次是 宣德五年六月九日 2023年6月29日

在永樂年間,朱棣派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為了尋找建文帝(大家都知道,建文帝在那場大火當中是生是死是個謎,當年朱棣又是以不正當手段登基當皇帝,史料記載是專程為了找朱允文);而在宣德五年下西洋是為了互通邦交。

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專家鑑證)

9樓:常欲純

明朝時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找建文帝從1405到2023年,曾經七次下西洋。他最遠到達了古里,當時的皇帝是明成祖太宗文皇帝朱棣,設定特務機構東廠。

10樓:匿名使用者

目的是宣傳中國文化

1405--1430

紅海明成祖錦衣衛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歷史意義(作用)是什麼?

11樓:※淡茗

1、目的: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廣州等沿海的大都市十分繁榮。在經濟獲得良好的發展之後,發展海外交通和海外的**已經是十分迫切的事。

中國的絲織品、瓷器受到西洋諸國的歡迎,贏得了很高的聲譽。而中國對不能自行生產的香料等物,也有較大的需求。

除經濟原因以外,還有為了通好他國,懷柔遠人,踐行中國傳統政治理念的想法,同時宣揚大明威德,而令蠻夷國家畏威懷德、輸誠納貢。

2、歷史意義:

政治方面,鄭和下西洋,使明王朝在東南亞全面建立起華夷政治體系,鄭和船隊展示了明帝國的政治和軍事優勢,加之經濟利益的刺激,明廷主導的朝貢體系的規模大為擴充套件。

經濟方面,鄭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來的禁海政策,開拓了海外**。鄭和下西洋為中國輸入了新的工藝產品、原料、技術,從而影響了中國國內的手工業生產。

文化方面,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促進了明朝對外界的了解。鄭和下西洋,還留下了《鄭和航海圖》,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航海圖集,也是遠洋航行的寶貴資料。

12樓:匿名使用者

(1)、目的:為了加強和海外各國的聯絡。

(2)、意義(作用):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偉大航海家。鄭和的遠航,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係。

13樓:燁世兵權之軍督

主要目的:

鄭和下「西洋」的動機和目的,也是明成祖派遣他出使「西洋」的動機和目的。可以在國外顯耀兵力,向海外各國誇示中國的富強,宣揚明朝的威德。招徠各國稱臣納貢,與這些國家建立起上邦大國與藩屬之國的關係。

另外,還有乙個目的,便是在海外尋找建文帝下落。

歷史意義(作用):

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國國力的強盛,中國的海軍縱橫大洋,實現了萬國朝貢,盛世追跡漢唐;加強了中國明朝**與海外各國的聯絡,向海外諸國傳播了先進的中華文明,加強了東西方文明間的交流;這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件世界性的盛舉,從此,再沒有此類的壯舉。改變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來的禁海政策,開拓了海外**。

14樓:匿名使用者

目的及意義:

目的:鄭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宣揚國威,另說還有乙個目的是尋找建文帝的行蹤.當時明朝相對於周邊和西歐國家來說是發達的,為了宣揚明朝的繁榮明成祖才讓鄭和下西洋,宣揚國力昌盛富強與海外各國交流.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與西方開闢新航線的目的不同,單求政治目的而不是經濟目的.但他下西洋的行為具有深遠的影響和重要意義:

鄭和下西洋加強了我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將我國的文化和技術傳到了海外,宣揚了國威.同時也取的了一定的經濟收益,和經濟交流.但經濟收益是很少的.

意義:鄭和下西洋所體現的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睦鄰友好、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

揭開了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序幕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明初鄭和出使西洋揭開了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序幕,是中國擁抱外部世界的象徵;鄭和以多元宗教文化為先導,打通東南亞海上絲綢之路的實踐,將中國的航海事業銘刻在世界航海史的里程碑上。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鄭一鈞在主題為《人類歷史轉軌時期偉大的和平實踐》報告中提出,2023年,鄭和首次下西洋,揭開了世界性大航海活動的序幕。鄭一鈞說,由於世界性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東西方交通為之大變,促進了世界各國之間的往來,逐漸打破了全球東西方之間、各大洲不同地區之間相對封閉隔絕的狀態。

這對人類社會與國際關係,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導致人類社會日益具有世界性,從此進入乙個帶根本性的歷史轉軌時期。在這個人類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發生於東方的鄭和航海壯舉,讓大批中國人走出國門,走向海洋,在人類文明交匯的大舞台上,以偉大的和平實踐,譜寫了十五世紀初人類文明史上的壯麗篇章。台灣中華鄭和學會理事王桂巖與鄭一鈞觀點相近。

王桂巖說,鄭和率領兩百餘艘船隻、兩萬七千餘人員的龐大艦隊出使遠航,是世界航海史的空前首航,是了不起的偉大成就,同時也將海上交通推上高峰,震驚了西洋的航海冒險家,激起了他們東來的慾望,進而使世人認識了海洋,開闢了海上航道,增進了世界經濟繁榮及文化交流。

嘗試建立和平和諧的國際社會秩序

專家們認為,與同時代的西方大航海不同,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人大航海,推動大批中國人以空前的規模走向海洋,是為了以中國人傳統的政治道德理念,嘗試建立和平與和諧的國際社會秩序。鄭一鈞說,中國傳統的政治哲學,是以「仁」、「恕」為核心的價值理念。鄭和使團在海外努力傳播中華文教,與古代志士仁人所追求的大同理想,追求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和諧發展,是一脈相承的。

這種「大同」與「和諧」的理想,也是各國人民嚮往「世界大同」理想的一種表現,反映了海外各國人民嚮往美好幸福生活的願望。印度尼西亞三寶壟市儒學會會長林義彪從自己家鄉人民對鄭和的崇拜來表述鄭和下西洋和平之旅的意義。林義彪認為,鄭和下西洋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創舉,是中外關係的豐碑。

鄭和航海圖也被以後的西方航海家所利用。他說,鄭和下西洋,向各國推廣中國的農業和手工業的先進技術,傳播了文化文明,促進了各國經濟的發展。

播撒文化理念的「香料之旅」

鄭和下西洋,固然有其**上的貢獻,因為當時明代的陶瓷、絲綢、錢幣等,多為東南亞各地人民所喜愛及需要;而產自南洋各地的香料、染料等,也為國內所需要,這種各取所需的現實,使鄭和的遠航彰顯了**的重要性。但專家們認為,鄭和遠航影響之持久深遠的,還是在文化交流方面。澳大利亞雪梨大學海洋科技系教授瓊斯把鄭和下西洋傳播東方文化的旅程稱為傳播文化理念的「香料之旅」,稱其比穿越中亞的絲綢之路影響更為深遠。

王桂巖則認為,一方面,就中華文化的西傳而言,鄭和所到之處,往往立石紀功,宣揚中國文化;另一方面,西洋**教大量傳入中國,同時使西洋的數學、理化、天文等學術教材也隨之傳入,使西洋現代化的科技學術啟蒙了當時的高階**及知識分子,這也是鄭和出使對東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貢獻

15樓:

鄭和的艦隊是朱元璋用幾十年時間攢的滅國艦隊。明初,北方草原實力橫行,東面日本敵對,蠢蠢欲動,南面安南侵占雲南。朱元璋先親征滅了北方威脅,然後打造滅國艦隊對日本和安南(胡朝)。

但他死的早艦隊沒造完。直到永樂帝當朝,才派出艦隊。鄭和先下東洋,日本誠服納貢,將敵對中國的一幫人全押解送出,未戰。

於是接下來就下西洋,別人見了這樣的艦隊,都不用打,全誠服了。所以周邊國家都投降納貢了,都做了番屬國了。鄭和10萬海軍,地球最強。

16樓:匿名使用者

不僅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而且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

17樓:匿名使用者

鄭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宣揚國威,另說還有乙個目的是尋找建文帝的行蹤.當時明朝相對於周邊和西歐國家來說是發達的,為了宣揚明朝的繁榮明成祖才讓鄭和下西洋,宣揚國力昌盛富強與海外各國交流.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與西方開闢新航線的目的不同,單求政治目的而不是經濟目的.但他下西洋的行為具有深遠的影響和重要意義:

鄭和下西洋加強了我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將我國的文化和技術傳到了海外,宣揚了國威.同時也取的了一定的經濟收益,和經濟交流.但經濟收益是很少的.

不能長久的原因是因為這一行為是不記經濟收益的單純為政治目的,由於封建社會對與海外通商的限制他不能發展成為大的經濟交流.單純依靠明朝國力支援這樣肯定是不能長久的.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多種說法,1.揚明朝天威 2.尋找建文帝 3.打通到歐洲的海上 航線,發展和擴大海外 4.實現海內外大一統的太平盛世。在這種巨集偉目標的指引下,鄭和奉明成祖朱棣的旨意出使海外諸國,為實現世界 大同 與 和諧 的理想追求作了不懈的努力。但上面的答案基本是經不起推敲的。比如,明朝後來怎麼不下海了?鄭和去...

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在於,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麼?有哪些歷史意義?

鄭和七下西洋,經歷了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鄭和遠航,促進了我過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係和經濟交流。鄭和是我果也是世界上的偉大的航海家。揭開了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序幕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明初鄭和出使西洋揭開了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序幕,是中國擁抱外部世界的象徵 鄭和以多元宗教文化為先導,打...

鄭和下西洋用的哪種指南針,鄭和下西洋時,船隊是如何進行導航的?

那時 叫羅盤。鄭和下西洋船隊的每艘船上,均配有羅盤,由二十四名官兵掌管航船的方向,這種羅盤的精度很高,採用二十四個方向,各以天干地支與八卦五行命名,標記方位,這是當時最先進的航海技術。自從西元前三世紀中國 四大發明 之一的指南針問世以來,很快便用於航海。到了明代,各項技術指標已經相當完整,因而為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