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北京凌飛貨架
鄭和七下西洋,經歷了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鄭和遠航,促進了我過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係和經濟交流。鄭和是我果也是世界上的偉大的航海家。
揭開了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序幕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明初鄭和出使西洋揭開了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序幕,是中國擁抱外部世界的象徵;鄭和以多元宗教文化為先導,打通東南亞海上絲綢之路的實踐,將中國的航海事業銘刻在世界航海史的里程碑上。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鄭一鈞在主題為《人類歷史轉軌時期偉大的和平實踐》報告中提出,2023年,鄭和首次下西洋,揭開了世界性大航海活動的序幕。鄭一鈞說,由於世界性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東西方交通為之大變,促進了世界各國之間的往來,逐漸打破了全球東西方之間、各大洲不同地區之間相對封閉隔絕的狀態。
這對人類社會與國際關係,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導致人類社會日益具有世界性,從此進入乙個帶根本性的歷史轉軌時期。在這個人類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發生於東方的鄭和航海壯舉,讓大批中國人走出國門,走向海洋,在人類文明交匯的大舞台上,以偉大的和平實踐,譜寫了十五世紀初人類文明史上的壯麗篇章。台灣中華鄭和學會理事王桂巖與鄭一鈞觀點相近。
王桂巖說,鄭和率領兩百餘艘船隻、兩萬七千餘人員的龐大艦隊出使遠航,是世界航海史的空前首航,是了不起的偉大成就,同時也將海上交通推上高峰,震驚了西洋的航海冒險家,激起了他們東來的慾望,進而使世人認識了海洋,開闢了海上航道,增進了世界經濟繁榮及文化交流。
嘗試建立和平和諧的國際社會秩序
專家們認為,與同時代的西方大航海不同,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人大航海,推動大批中國人以空前的規模走向海洋,是為了以中國人傳統的政治道德理念,嘗試建立和平與和諧的國際社會秩序。鄭一鈞說,中國傳統的政治哲學,是以「仁」、「恕」為核心的價值理念。鄭和使團在海外努力傳播中華文教,與古代志士仁人所追求的大同理想,追求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和諧發展,是一脈相承的。
這種「大同」與「和諧」的理想,也是各國人民嚮往「世界大同」理想的一種表現,反映了海外各國人民嚮往美好幸福生活的願望。印度尼西亞三寶壟市儒學會會長林義彪從自己家鄉人民對鄭和的崇拜來表述鄭和下西洋和平之旅的意義。林義彪認為,鄭和下西洋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創舉,是中外關係的豐碑。
鄭和航海圖也被以後的西方航海家所利用。他說,鄭和下西洋,向各國推廣中國的農業和手工業的先進技術,傳播了文化文明,促進了各國經濟的發展。
播撒文化理念的「香料之旅」
鄭和下西洋,固然有其**上的貢獻,因為當時明代的陶瓷、絲綢、錢幣等,多為東南亞各地人民所喜愛及需要;而產自南洋各地的香料、染料等,也為國內所需要,這種各取所需的現實,使鄭和的遠航彰顯了**的重要性。但專家們認為,鄭和遠航影響之持久深遠的,還是在文化交流方面。澳大利亞雪梨大學海洋科技系教授瓊斯把鄭和下西洋傳播東方文化的旅程稱為傳播文化理念的「香料之旅」,稱其比穿越中亞的絲綢之路影響更為深遠。
王桂巖則認為,一方面,就中華文化的西傳而言,鄭和所到之處,往往立石紀功,宣揚中國文化;另一方面,西洋**教大量傳入中國,同時使西洋的數學、理化、天文等學術教材也隨之傳入,使西洋現代化的科技學術啟蒙了當時的高階**及知識分子,這也是鄭和出使對東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貢獻
2樓:勇士強
鄭和下西洋的歷史眾所周知,其目的是為了發展中國經濟,外交,探索,使中國名聲遠揚。
3樓:邦公遺少
真實是為了穩固朱棣的統治,朱棣是靠篡位登上皇位的,他怕自己的統治遭到非議,就一定要做一些大事讓百姓認為自己才是正統,這是歷史上篡位登上皇位的皇帝的心態。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麼?有哪些歷史意義?
4樓:匿名使用者
1、推行和平外交,穩定東南亞國際秩序
2、震懾倭寇,牽制蒙元勢力,維護****
3、發展海外**,傳播中華文明。
4 、開拓海洋事業,鋪平亞非航路 。
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偉大航海家.鄭和的遠航,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係.
參考資料:【歷史**】**鄭和航海之路及影響
5樓:銀大塵
鄭和下「西洋」的動機和目的,也是明成祖派遣他出使「西洋」的動機和目的。明朝初年,正是國勢向上發展的時期。這時在北方,蒙古的勢力已被驅逐出長城以外,明朝的封建統治已十分鞏固,加上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國勢日趨強盛,這就有可能使它向海外發展。
明成祖自認為是「奉天命天君主天下」的「供主」,要海外各國都來朝貢。和歷代功利主義的封建帝王一樣,明成祖也要宣揚國威,向外示富。
到了永樂年間,由於國力強盛,明成祖向異域顯示中國的富強,對明朝初期對海外的消極政策深表不滿,故朝廷對外政策為之一變,即位後便派宦官出國,召各國來朝,此舉無疑可以提高明成祖的威望。鄭和下西洋便可以在國外顯耀兵力,向海外各國誇示中國的富強,宣揚明朝的威德。同時他還想用揚威海外來緩和國內國內一部分人對他武力奪取皇位的不滿。
有些書上說的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是找尋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據說,「靖難之役」以後,朱允炆出走,不知所終。明成祖的皇位是發動靖難之變後,從侄兒建文帝手中奪得的。
這在猜忌心很重的明成祖看來,自然是一件最不放心的事。明成祖懷疑他逃到海外避難,恐怕他將來對自己構成威脅,所以派鄭和下西洋暗中偵察建文帝的蹤跡,以杜絕後患。
鄭和率領的龐大船隊,就其活動的性質來說,既不是一般的商船隊,也不是一般的外交使團,而是由封建統治者組織的兼有外交和**雙重任務的船隊。
他出使的任務之一,就是招徠各國稱臣納貢,與這些國家建立起上邦大國與藩屬之國的關係。為了完成這一任務,鄭和所到各國以後,第一件事便是宣傳明成祖的皇帝詔書。向各國宣諭:
明朝皇帝奉天乘命的上邦大國之君,是奉「天命天君」的旨意來管理天下的,四方之藩夷都要遵照明朝皇帝說的去做,各國之間不可以眾欺寡,以強凌弱,要共享天下太平之福。如果奉召前來朝貢,則禮尚往來,一律從優賞賜。
第二件事便是贈送禮物。賜各國國王誥命銀印,賜國王及各級**冠服和其他禮物,表示願意和那些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的關係。第三件事是與南海(今馬六甲海峽)國家建立友好關係。
⒈宣揚明朝國威(政治目的);
⒉擴充套件朝貢**(經濟目的);
⒊尋找失蹤的建文帝。
⒋出海目的是為迎佛牙
⒌加強同各國的聯絡。
6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就是去炫耀,順便幫皇室貴族做生意。這就是事實
7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目的是為了宣揚國威,顯示明朝的強盛。意義有促進了明朝與東南亞,非洲之間的交往和**往來,朝貢制度使得明國際地位提高。
鄭和下西洋有什麼歷史意義? 30
8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手機網友
為了與世界各國友好相處。
打海盜你可以去新加坡聖淘沙鄭和下西洋主題館去看一看,裡面有講的。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你,有可能我的回答不一定完全正確
9樓:小々業
主線任務是弘揚國威,加強多地交流,多招小弟,萬國來朝。
隱藏任務是尋找建文帝朱允炆。
10樓:百度使用者
最喜歡附近的時空駭客跟不上肯德基你說的那款
論述鄭和下西洋的原因,經過,極其歷史意義。(急)
11樓:匿名使用者
原因1.宣揚明朝國威(政治原因);
2.擴充套件海外**(經濟原因);
3.還有一說法是,明成祖為了尋找可能流亡海外的建文帝(軍事原因)
4.赴伊斯蘭教聖地麥加朝覲(個人原因)
鄭和七次下西洋的經過
時間為 1405-1433
2023年7月11日,滿載著2.7萬餘人的龐大船隊,從太倉劉家港出發。2023年秋,鄭和帶回了爪哇等國的朝貢使節和數十船商貿換回的異域珍品,完成首次航行。
幾個月後,鄭和二次出海。此次航行路線同前一次差不多,也是歷時兩年。
2023年夏,鄭和第三次統領船隊出國。此次航行仍以東印度洋為中心,並在滿刺加建立排柵城垣,蓋了倉庫,作為海上**的中轉站。在從古里回航途中,鄭和還在錫蘭跟亞烈苦奈爾國王打了一仗,凱旋歸來。
2023年11月,明成祖下達第四次航海命令。這一次,鄭和船隊繼續往西,將東非沿海列入了航程之內,進一步擴大同海外各國的交往與**。此次航海時間較長,鄭和於2023年回國,分遣船隊一年後返回。
2023年5月,鄭和船隊第五次出海遠航,這次出海的主要任務是護送19國使臣回國,鄭和船隊到了東非沿海最南的地區。
2023年7月,鄭和船隊六下西洋,護送16國使臣回國。鄭和親率的船隊到達了東非海岸慢八撒(今肯亞的蒙巴薩港)、竹步(今索馬利亞)等國,並在寶船上設宴招待各國賓朋,代表明成祖賜以絲、瓷、鐵器等物品,2023年返航時帶回香料等珍品。
2023年初,明宣宗繼承祖父明成祖偉業和雄心,再次詔令鄭和出海。第七次下西洋歷時3年多,鄭和船隊走訪了近20個國家,還派出隨員特地到伊斯蘭聖地麥加朝聖。
意義鄭和下西洋不僅是中國史上的乙個重要事件,在世界航海史上也佔有極為顯著的地位。鄭和歷時二 十八年的航海活動,不僅表現出十五世紀初葉中國航海和造船技術的光輝成就,還發展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友好關係,增進了各國人民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長期 以來,國外學術界對這一事件極為重視。
自上世紀末,國外學者就開始對鄭和下西洋的背景、過程、航海造船技術以及史料、傳說等進行全面的**。其中許多研究 成果對於國內學術界曾起到一定的作用
鄭和下西洋的意義(簡述)
12樓:名字太難起了
1、建立政治秩序
在外交及軍事方面,鄭和下西洋頗有建樹。在總體保持和平的同時,鄭和船隊使用武力,打擊了斯里蘭卡錫蘭山國亞烈苦奈兒的統治。
消滅篡奪王位的蘇門答臘君主蘇幹剌,懲治海盜陳祖義,並在東南亞扶植由施氏華僑統治的舊港宣慰司。
2、開拓海外**
鄭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來的禁海政策,開拓了海外**。鄭和下西洋包括朝貢**、官方**和民間**等形式。朝貢**以奢侈品為大宗。
3、改進國內生產
鄭和下西洋為中國輸入了新的工藝產品、原料、技術,從而影響了中國國內的手工業生產。例如,性堅質細的海外硬木因鄭和下西洋而進入中國,使中國匠師們對於硬木操作逐漸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在陶瓷生產方面,明朝工匠們使用由鄭和下西洋而進口的蘇麻離青為呈色劑,形成了永、宣青花顏色濃重、暈散的風格、又吸收伊斯蘭文化、波斯文化的因素,產生了新器型和新紋樣。
4、宗教文化
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伊斯蘭教在印度尼西亞以及東南亞其他地區的傳播,《三寶壟華人編年史》被認為是這方面的一項證據。
在伊斯蘭教的輸入方面,鄭和船隊的分船隊曾經到達天方國,帶回了該國大清真寺的寫真畫本,加強了中國和伊斯蘭教文化區的聯絡。
鄭和船隊也在海外傳播佛教,《布施錫蘭山佛寺碑》就是這方面的例證。還有推測稱,以天妃信仰為代表的道教也隨鄭和船隊在海外傳播。
5、拓展朝貢體系
鄭和下西洋的過程中,鄭和船隊展示了明帝國的政治和軍事優勢,加之經濟利益的刺激,明廷主導的朝貢體系的規模大為擴充套件,這種朝貢體系是非霸權的強國國際政治體系。鄭和也被視為明朝的和平使者。
鄭和下西洋有什麼意義,鄭和下西洋的意義
公元1405 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公元1405年,在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一次震驚世界的壯舉,這壯舉無論是對當時的社會變革還是對以後的歷史發展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它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不僅在當時輝煌燦爛,即使在今天也依然光彩奪目,這就是鄭和下西洋。鄭和先後七次下西洋,經歷了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充分展示...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麼?有哪些歷史意義
為了加強和海外各國的聯絡。國前海軍軍官 海洋歷史學家孟席斯出版了 1421年中國發現世界 認為鄭和船隊先於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 大洋洲等地。證據出自於明永樂十六年 1418年 名稱為 天下全輿總圖 反映了天下諸番向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進貢的場景。地圖左上角有注文寫道 凡未加紅圈者皆原圖所未命名者 即圖上...
鄭和下西洋,鄭和下西洋時間
鄭和下西洋,是指自明朝永樂三年 1405年 至宣德八年 1433年 的二十八年間,鄭和率眾七次遠航的歷史。1405年7月11日 永樂三年 明成祖命鄭和率領龐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 二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組成的船隊遠航,訪問了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加深了中國同東南亞 東非的友好關係。每次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