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甲午戰爭時期談談中國國防歷史對我們的啟示

2021-03-05 08:00:07 字數 4936 閱讀 9454

1樓:匿名使用者

我也想知道,正在考試

2樓:匿名使用者

啟示一 富國強軍,增強復興意識

中日甲午戰爭是在「中窮日富、中弱日強」的背景下爆發的,是一場窮國與富國、弱國與強 國之間的戰爭。說當時的中國是乙個「窮國」和「弱國」,這一點也不誇張。當時的中國雖然是 乙個泱泱大國,但「窮」在意志上,「弱」在鬥志上。

由於當時的清朝**腐朽無能,逆歷史潮 流而動,無心與日本交戰,一再姑息投降,故而被乙個蕞爾小國所擊敗,使中華民族蒙受歷史上 喪權辱國之恥。由此可見,乙個國家、乙個民族在面對侵略戰爭時必須要有「志」,要有威武不 屈的意志,要有敢於亮劍的矢志,要有克敵制勝的壯志,首先在「志」上戰勝侵略者。此外,要 使中華民族不再蒙恥,還必須要走富國強軍的民族復興之路,並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意識轉化 為「力」,即民族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國家的綜合國力和發展潛力,軍隊的戰爭實力和戰備潛力。

可以堅信:乙個意志堅定、矢志不渝、壯志凌雲的民族,乙個國力盛、民力富、軍力強的國家, 何懼任何形式的侵略者,何懼任何形式的侵略戰爭?

啟示二 陸海統籌,增強海洋意識

中日甲午戰爭是從海戰打響的,儘管當時中國清朝軍隊的總體軍力強於日本軍隊,但在海戰 力量對比上,日本海軍卻處於相對優勢,清軍的北洋水師處於明顯劣勢,這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 清軍的北洋水師建於 1888 年,初建時曾一度號稱亞洲第

一、世界第六,但腐敗的清廷統治者漠 視海洋,輕視海軍,奉行「大陸中心主義」,無意經營這支海軍力量,致使北洋水師制度腐敗、 經費不足、訓練低下、武備不力、戰法落後,在短短的六年中卻被後發崛起的日本海軍所趕超。 在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儘管湧現出一批英勇驍戰的將士,但卻難以扭轉頹敗的大勢,難逃全軍 覆沒的厄運。由此可見,乙個擁有廣袤海洋疆域的國家必須同時擁有足夠的海洋意識,自上而下 地形成牢固的國家海洋觀。

在執行****戰略和發展戰略時,要樹立「陸海並重」的現**念, 要始終堅持陸海統籌、陸海一體、陸海互補、陸海共榮的海洋戰略。特別是在我國面臨的主要安 全威脅發生「從陸到海」的戰略性轉移之際,更要以海洋為重,以海洋安全為重,傾全力建設海 洋強國。

啟示三 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

日甲午戰爭的爆發並非偶然,早在戰前就出現了日本準備大舉入侵中國的種種明顯跡象, 但當時的中國清朝**卻對此熟視無睹、淡然處之。特別是清朝**在經歷過兩次鴉片戰爭後, 仍對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不以為然。更有甚者,1872 年日本侵占了中國附屬國琉球,1874 年日本侵占了中國台灣,但這兩次重大事件都未能引起清朝**的警覺。

清朝**偏安一隅,偷 安一時,終於被日本打了個措手不及,在甲午戰爭中敗北。由此可見,在當前這個危機頻發、戰 亂迭起的世界裡,乙個國家、乙個民族必須始終保持高度的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枕戈待旦。而 有了全體國民的憂患意識,有了舉國上下的戰略警覺,有了保家衛國的戰爭準備,我們的國家和 民族才能防患未然,才能遏制戰爭。

啟示四 應對突變,增強危機意識

中日甲午戰爭的爆發在戰略上雖非偶然,但在戰術上卻有其突然性、突發性。1894 年 7 月 25 日,日本不宣而戰,在朝鮮豐島海面襲擊了增援朝鮮的清軍運兵船「濟遠」號和「廣乙」號, 突然挑起了豐島海戰,致使清朝**措手不及、北洋水師猝不及防,毫無應對之策,只能任由日 本聯合艦隊擊沉了清軍借來運兵的英國商輪「高公升」號,從而引發了中日甲午戰爭。由此可見, 在戰略上,一場戰爭的爆發有其前兆,即戰略上的必然性,但在戰術上,即何時爆發、在何地爆 發、由何故誘發,卻有其突然性。

近年來,世界上發生的那些區域性戰爭和武裝衝突,大多都是不 宣而戰。儘管這些戰事爆發之前都伴隨著危機公升級、戰爭威懾、戰爭準備等,但至於何時打響戰 爭、從何地發動攻勢等卻秘而不宣。因此,乙個國家、乙個民族既要有應對戰爭的戰略準備,更 要有應對突變的戰術準備,特別是在戰爭陰霾臨近時,更要保持高度的、強烈的、緊迫的危機意 識,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

要隨時準備應對危機公升級,隨時準備迎擊來犯之敵。

啟示五 眾志成城,增強國防意識

甲午戰爭時的中國貌似強大,但色厲內荏。腐朽的清廷造就了腐朽的國防體制,雖有國防, 但幾乎是有國無防。特別是在日本傾全國之力擴充軍備、戰爭危險日益迫近的緊要關頭,清廷反 而放鬆了國防建設,以財政緊張為由,削減軍費預算,從 1888 年開始停止購進**,1891 年停 止撥付海軍的器械彈藥經費,而這筆國防建設急需的費用卻被慈禧太后用來修建頤和園。

清廷的 腐敗導致了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從上到下誰還會想到國防建設? 由此可見,乙個國防意識淡漠的民族,乙個有國無防的國家,終將淪落為乙個被侵占、被瓜分的 國家,終將淪落為乙個被欺凌、被奴役的民族。只有全體國民樹立了牢固的國防意識,才能正確 處理好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關係,才能實現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統籌,富國又強軍。

因此,增 強國防意識、加強國防建設是對綜合國力的增值,是全體國民的福祉。

啟示六 常備不懈,增強戰備意識

早在甲午戰爭爆發前,日本就大行軍國主義之道,連年擴軍備戰,自 1890 年後,日本將國 家財政收入的 60%用於發展海軍、陸軍,不斷加強軍備、進行戰備,日本為發動這場甲午戰爭準 備了 26 年。而當時的清朝**在日軍磨刀霍霍的備戰中卻毫無戰備之意,肆意驕奢淫逸,清朝 軍隊也上行下效,除了少數主戰官兵還在進行戰備訓練外,大多清軍不是在官場爾虞我詐,就是 在情場聲色犬馬,要不就是在賭場揮金如土,毫無戰備之念。清軍的管理鬆懈、紀律鬆弛,直接 導致了戰備水平低落,戰鬥力低下,在戰時則不堪一擊。

由此可見,在戰爭危險尚未完全消除、 世界和平尚未最終實現的今天,乙個國家、乙個民族有必要保持常備不懈的戰備意識。同時,一 個國家、乙個民族有必要保持高度的戰備水平,這既是軍隊的常務,也是國家的要務,亦是全民 的義務。對軍隊來說,加強戰備就是要增強戰鬥力和威懾力,確保打贏、懾贏。

對國家來說,加 強戰備就是要完善、完備國防動員體制和機能,確保平時積蓄潛力、戰時擴充戰力。

啟示七 敢打善戰,增強必勝意識

在甲午戰爭中,確有一批中華民族愛國將士拋頭顱、灑熱血,英勇奮戰,敢打善戰,與日軍 了殊死的搏鬥。但也有相當多的清軍官兵貪生怕死、無心抗敵、臨陣脫逃。特別是當時的清 朝統治者「懼日恐戰」,奉行投降主義政策,喪權求和、**求榮、割地求安。

清廷和清軍的這 種「怯戰」心態,使甲午戰爭在爆發前就定下了中國戰敗的命運。由此可見,乙個國家、乙個民 族在面對強敵時必須要有「必勝」的意識和信念,要有敢打必勝的戰鬥精神,要有善戰決勝的戰 鬥意志,要在精神上壓倒強敵,要在士氣上先發制人。我們中華民族有著敢打必勝的光榮傳統, 70 年前我們中華民族打敗了日本侵略者,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70 年後的今天,我們中 華民族更有必勝的信心打敗一切侵略者。

啟示八 捍衛和平,增強責任意識

甲午戰爭是以當時的清朝**割地賠款的敗局而告結,但中日之間的戰爭並沒有告終。事隔 42 年後,日本再一次發動了侵華戰爭,而且這場戰爭持續了 8 年之久,中國大地再一次遭受了更 慘重的蹂躪。這表明,帝國主義、軍國主義就意味著戰爭,對擴張成性的侵略者決不能忍讓和妥 協。

今天,中國是乙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的責任就是捍衛世界和平,中國勇於承擔起這個造福 全人類的國際責任。中國可以負責任地向世界宣告:為了捍衛和平,中國時刻準備著!

甲午戰爭 的慘劇決不能重演!甲午戰爭的恥辱也決不會再現!

軍事理論中國國防歷史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3樓:小俊七七

1、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是國防強大的關鍵

凡是國家統

一、民族團結的時期,國防就是鞏固、就強大;凡是國家**、****尖銳的時期,國防就虛弱、就頹敗。

晚清時期,在西方列強的進攻面前,不僅不敢發動反侵略戰爭,不依靠、不支援人民群眾進行戰爭,反而認為「患不在外而在內」、「防民甚於防火」。對人民群眾自發組織的反侵略鬥爭實行殘酷的鎮壓,最終造成對外作戰中屢戰屢敗,割地賠款,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經濟發展是國防強大的基礎

經濟是國防的物質基礎,國防的強大有賴於經濟的發展。早在春秋時期齊國的政治家管仲就提出「富國強兵」的思想,這一觀點抓住了國防強大的根本所在。我國古代凡是有作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王朝,無不強調富國強兵。

秦以後的漢、唐、明、清各代前期國防的強盛,都是與民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的結果;與此相反,以上各朝代的衰敗,也都由於經濟的衰落導致政治腐敗和國防孱弱所至。無數歷史史實證明經濟發展是國防強大的基礎。

擴充套件資料

國防建設的基本內容

其基本內容包括:國防領導體制 和軍隊指揮體制的確立;國防資源(包括人力、財力,物力)的投入、使用和管理;國防教育的實施;國防科學技術和**裝備的發展;國防工程設施;

常備軍戰鬥力和戰備水平的提高;國家動員體制的建立和健全;國防立法以及國防理論的研究等。提高常備軍實戰水平和增強國家威懾能力,是國防建設的基本任務。

人民網-深刻認識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地位作用

4樓:匿名使用者

1、經濟實力決定國防力量

乙個經濟發達的國家往往擁有強大的國防力量,因為它可以從龐大的國民收入獲取更多資源來投入到國防建設上,如果乙個國家經濟實力力弱,但還要把大量的資源通入到國防裡,透支財政,是國民的生活水平長期得不到提高那這個**裡倒台已經不遠了,新中國初期由於八年內戰,國民經濟凋敝,黨面臨著艱鉅的任務,既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又要應對國外反動勢力的顛覆,最終黨英明決斷將國防建設放在首位,鞏固了新生政權,但在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到了侷限。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同時我國國防建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裝備更加先進。

2、穩定的政局是國防安全的保障

**是組織國防建設的主要推動力,所以政局穩定與否直接影響國防安全。抗日戰爭初期,日本侵略軍三個月就侵占了東北三省,還厚顏無恥的建立了他的傀儡政權偽滿洲國。在全國的聲討聲討蔣**的不抵抗政策的壓力下,蔣介石又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並又開始了新的對蘇區的武裝圍剿,侵華日軍趁機將魔掌伸向華北,攫取多項侵略權利。

中共提出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口號,得到了許多人士的認可,經過七七事變後蔣介石才決定聯共抗日並在正面戰場積極地防禦,使日軍快速滅亡中國的計畫徹底破產,為最終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同時證明了我國的國防實力不容小視。

黃海海戰的海戰背景,甲午戰爭的背景

1904年2月8日日本聯合艦隊的魚雷艇偷襲駐旅順口外錨地的 太平洋艦隊,日俄戰爭爆發。雙方在旅順港外都制定了相應的水雷封鎖戰術,雙方有多艘戰艦觸雷沉沒。4月18日俄太平洋艦隊的旗艦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觸雷沉沒,艦隊司令斯捷潘 奧西波維 馬卡洛夫遇難,從此俄軍喪失了爭取黃海制海權的自信心。6月日軍從陸...

甲午戰爭為何只有淮軍參戰,真相是什麼

甲午戰爭為何只有淮軍參戰,是因為其他軍隊的戰鬥力和軍事力都沒有淮軍強大,加上兵為將有,淮軍正好是李鴻兵的私兵。因為當時清朝已經引進了先進的裝備用在軍隊,淮軍在裝備上 人數上都是非常有優勢的,清 非常有自信,所以就只有淮軍參戰,沒想到竟然大敗。因為當時駐紮在那裡的北洋水軍都是湘軍籍,所以當時可以算是只...

電影甲午戰爭有感左右作業用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看了 甲午風雲 這部電影 我為鄧世昌濃弄的愛國情意所感動。電影描述了1894年,日本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北洋大臣李鴻章極力主張求和。致遠號 管帶鄧世昌主動請纓,海戰中,鄧世昌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 致遠 號官兵英勇戰鬥,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後來因為炮彈已經打完了,鄧世昌做出了乙個重大的決定 撞沉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