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寄託和信仰有什麼區別信仰和信念有什麼區別

2021-03-05 07:57:48 字數 3833 閱讀 7512

1樓:天風海雨樓主

信仰是行為準則,而精神寄託是精神的支柱。

精神寄託"可以理解為多種意思的,一就是你的精神的支柱,他可以給你某種無形的動力,另一中說法就是,你在寂寞的時候,想找乙個物件來宣洩一下自己的情緒或者是思想,這也是精神寄託。

信仰指對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或某人極度相信和尊敬,並把它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信仰帶有情感體驗色彩,特別體現在宗教信仰上。

信仰成為乙個議題源於古希臘,蘇格拉底雲:"未經審視的生命不值得活。"即為佳例。

2樓:匿名使用者

大多數中國人或者非信仰認識,都認為 宗教信仰就是精神寄託,整天過著清規戒律的生活,一心向善,三不五時去敬拜神。 大多數 我身邊的朋友,要麼是 有信仰的朋友,要麼是無神論者。信仰的朋友 有的信仰**教有的假崇拜 道教或者佛教。

無神論者的朋友,根本不知道 在重大傳統節日上做的什麼,說自己是無神論者,每逢黑白喜事喪失的時候,還不是 跟隨著封建時期的 蓋紅紙,燒紙錢這樣照做嗎?他們說自己沒有信仰,身上還是 跟隨潮流得 頸項上手腕上 帶著 偶像的飾品。 所以 無不否認 沒有乙個人 可以誇口自稱自己沒有信仰或者沒有 精神寄託的表現。

否則 就是欺騙。 而我身邊 大多數這樣的 傳統半封建無神論者比較多。都會有 或多或少 中國傳統佛教,道教或者封建民俗的影響。

但是 有乙個問題,他們也許不曾想過,什麼是信仰。乙個信仰一心向善的佛教徒,在要求他們的 戀愛物件進行 性行為或者 同居意願的時候,就沒有想過 這是你的信仰給予你的嗎? 難道 他們的信仰就沒有 公義、信實、貞潔、寬容、犧牲嗎?

如果 乙個人 活不出他自己的信仰的話,那麼 他所謂的信仰就是精神寄託。因為他們有生命的更新也沒有完全的進入到他的信仰中去。 不要 告訴我 婚前性行為或者其他羞恥的罪惡跟 信仰沒有關係!!

信仰是什麼,在你的生命中,是你的光是你的力量,是你的生命的源泉,如果連這些最基本的 連小孩子都知道 的吸菸有害健康,貪婪是罪惡的,姦淫是羞恥的 那麼 還有什麼理由說 自己沒有做錯呢? 每個人都是一樣的,面對一樣的時代一樣的環境,一樣的** 。我也是,但我願意 承認並且認罪悔改,因為我相信 神 是 信實公義的,我相信他一定會為我預備最好的,最適合我的 生命道路。

以上的 是我 突然明白的道理,與大家分享。

3樓:匿名使用者

信仰是精神生活的高度,是人生的最高信念。人類的時代永遠是信仰的時代,世界也會永遠被有信仰的人所支撐。對於人類來說,信仰決不是一種精神上的奢侈品,而是人類的基本精神和依託。

真正的信仰可以將人的精神生活提公升到最高境界,在乙個人的生命中起到重要作用,為人生提供奮鬥的方向和目標,賦予人生以意義和動力,充實人的精神生活。任何人時期地方大到維護國家民族團結統一,小到維護家庭單位的安定和諧,都應樹立自己的信仰,有個人的精神追求和目標。

實則要分析何為信仰,何為精神。如果按老馬的理論,或者說中國化的老馬理論,精神是人的世界觀,而信仰呢則是哲學觀。精神世界可以說與生俱來,不斷地變化,有廣度的變化和深度的變化,而信仰要達到一定的判斷能力下做出的精神選擇,選擇信仰上帝,信仰佛,信仰道教,還是伊斯蘭教等等。

精神層面表現出來的是基本的認知,信仰卻更為實際,往往會驅使人去做某些事,姑且稱之為修行吧,修行之說在每一種宗教裡都有反映,並且可以這樣說,是其主體部分。精神是想的話,信仰就更多的是做,不是簡單的停留在想的低水平階段。當然,也有例外,譬如柏拉圖式的愛情,滿足於幻想,於夢境裡發生該發生的,於夢境裡去完成現實難以實現的愛情,但畢竟是少數。

阿拉伯帝國的擴張,血腥的十字軍東征,以及小到苦行清靜,都表現出行的哲學。然而,真要深入討論何為信仰?為什麼會有很多人認為中國人沒有信仰?

近年來中國人也開始反思,也認為或者說是一種擔心,我們有沒有信仰?我們該怎麼辦?這幾個問題是現階段普遍存在的,並非是大學生,並非是學界,並非是一片片工作人士,似乎是烏雲籠罩一般。

這不是駭人聽聞,想想現階段出項的違背良心的事情,頻頻出現,竟出現了好事不敢做,好人不敢當的現象,讓人擔憂。想此,真有必要重新詮釋信仰。信仰一定是宗教嗎?

很多中國的憤青,認為中國人沒有,而實際這些憤青也是沒信仰的,因為他們認為信仰就是信宗教,但他們內心裡卻不信宗教,甚至厭惡。信仰並非宗教,信仰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原則,是對自己,對家人,達到對國家的原則。甚至在未來某一天可能的話,是對全人類的原則,對我們知道的所負責的原則。

《聖經》講的什麼,《佛教》的經典講的什麼,《古蘭經》又講的是什麼,統統都可以歸到原則,而這些原則多數是崇高的,多數是有利於大部分人的,有利於我們生活得更好的。教人向善,教人奮鬥,教人創新等等。好了,問題已經清楚,信仰歸於原則。

我們堅持這些崇高的原則,實際上就是堅持了信仰,而我們希望的也是進步的信仰,並非**的、利己的。談到這裡,中國傳統文化裡,我們民族骨子裡,難道沒有這些原則嗎,難道沒有這些信仰嗎?答案是我們有的。

西方沒有欺騙,西方沒有進攻,西方沒有犯罪,這都是錯誤的認識,連認識都談不上。但是為什麼會造成如此大的社會差異?可能現階段流行的西方好和東方壞,這是為什麼?

這樣的問題留給大家……

4樓:匿名使用者

看到你的問題,就知道你是乙個很有思想的人,有自己的內心的追求和用自己的方式生活的人,說實在的很欣賞你這樣的人!

我想什麼樣的生活追求,與自己的閱歷和環境,教育都有關係,有些人喜歡實實在在,坦坦蕩蕩,有人喜歡安安穩穩,衣食無憂;這都沒有什麼錯與對,我們畢竟大多數人是凡人,我們逃脫不了我們所處的社會和生活;

所以你想有什麼樣的生活追求和精神寄託以及信仰,都得問你的內心深處,當然了最好的境界就是坦然;做到了這一點你就很了不起了!

5樓:匿名使用者

精神寄託的說法比較理性信仰嘛 有些些偏激了

6樓:隆儉餘壬

可定不是了.......寄託會落空

而信仰則不然....信仰是我們追溯生命起源的必然之路

7樓:慄誠秦姬

也可以這麼說,但還是有些差異的,精神的寄託是一種逃避,信仰是精神的堅定,須依賴但不要寄託它會真的幫助你,理解還是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

8樓:藤玉蘭戲釵

可以這麼說,信仰其實就是一種堅定的人生信念。在廣義上的信仰,包含愛,比如母親為了孩子,可以忍辱負重,這也是一種精神的信念。

信仰和信念有什麼區別

9樓:上官三雲

信念是人們在一定認識的基礎上確立的對某種思想或事物堅信不疑並身體力行的心理態度和精神狀態.

對概念做一下解釋,首先,信念是以情感為要素的,人要接受一些信念首先在情感上接受它,但是只有情感還是不夠的,信念更重要的是要有理性作為支撐.只有理性思維才能使人擁有正確的認識,也才能形成堅定的信念.最後信念是以客觀的事實為條件的,信其真和其為真是兩回事.

這就是說信念有真實的和虛假的區分.1922—1971蘇聯哲學家科普寧認為,「信念是正確的或錯誤的,取決於它是否在某種事實中得到證實.」作為正確的信念是建立在對客觀事物科學認識的基礎上,它能經得起理性的論據、邏輯的推斷和事實的證明,經得起實踐的檢驗並在各種證明和檢驗後會愈發顯得不可動搖;反之,作為建立在對客觀事物錯誤認識基礎上的信念,是無法從理論和事實得到證明的,是經受不住實踐的檢驗的.

信仰,是指對人們對某種理論、學說、主義的信服和尊崇,並把它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和活動指南,它是乙個人做什麼和不做什麼的根本準則和態度.

信仰屬於信念,是信念的一部分,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現形式.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信仰是人對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等的選擇和持有.

10樓:於融捷雁卉

信念定認識基礎某種思想理論、說理想所抱堅定移觀念真誠信服與堅決執行態度信仰指某種理論、說、主義信服尊崇並奉自行準則指南做做根本準則態度信仰屬於信念信念部信念集、高表現形式信所望事實底未見事確據信仰觀、價值觀世界觀等選擇持

科學信仰和宗教信仰的區別

科學的信仰就是遵從人類道德規範,以科學真理為指導思想的源泉 宗教信仰是將人類的恐懼和敬畏寄託在自然界的某個物上 例如早期的圖騰崇拜 寄託在內心幻想出來的神明上,從敬畏到崇拜,再到信仰,後來發展到神仙天宮等等,其實就是一種化解人類內心無法逃避和解決的心靈憂鬱和無助,幻化出一層神聖的世界,保護自己脆弱的...

學者的心聲科學信仰和宗教信仰的區別

嚴格來說 科學其實與宗教連帶的也是一樣的,宗教一直在創造事物的可能性,而科學是一直在驗證著可能性,就是想法創新,與科學研究而已,其實是密不可分的,科學家必須要有宗教的信仰體驗才能創新。比如,是先有睡覺的感受,才有了不斷創新的床。創新必須要在想象的基礎之後,所以宗教一定是走在前面,之後才是求證與實踐,...

信仰與信念有區別嗎?有什麼區別呀

信仰 指對某人或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極度相信,拿來作為自己的行動的榜樣或指南。信念 自己認為可以確信的看法 在相信這個意義層面上,信念是一種廣泛的相信,包括極度相信 信仰是一種狹義的相信,特指極度相信。對某一事物,信念只意味著相信,而信仰不僅意味著相信,而且還意味著作為榜樣或指示。比如你確信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