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heart琅小
比興原本是《詩經》的兩種表現手法,「比」就是譬喻,是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徵更加鮮明突出。「興」就是起興,即借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比興後來成為中國詩歌創作和批評的一條重要藝術原則,即不僅僅指一般的「寄情於物」、「情景交融」,同時要達到「托物以諷」、「比類切至」的目的。
也就是要在物的描寫中寄寓現實社會的內容和深厚真摯的情感。
二者的區別:
1、概念不同:比興是一種藝術原則,起興是一種表現手法2、含義不同:比興包含了「寄情於物」、「情景交融」,「托物以諷」、「比類切至」等多種手法,起興只是敘事之前的鋪墊
2樓:熱心網友
詩集傳:「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 比,是比喻,借助具體形象的事物,來說明事理。以現代修辭學來說,比分為明喻、暗喻、借喻。
明喻(像、一般、似):小明像乙隻頑皮猴子。
暗喻(是、變成、成為):小明是乙隻頑皮猴子借喻:那只猴子真頑皮!
(猴子=小明,而不是真猴子!)起興作為一種表現方法. 所謂「起興」,就是借鑑古典詩歌中「興」的表現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也」。
具體來講,就是在闡述事理前,先說乙個事情,然後在此基礎上引發開去,從而把相關道理闡述透徹。
所謂賦、比、興,是《詩經》主要的表現手法。「賦」,是鋪陳的意思,對事物直接陳述,不用比喻。「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
「興」,就是聯想,觸景生情,因物起興。這種藝術表現手法,是詩歌創作地主要形象化方法,對後世詩歌創作,產生了至深至遠的影響。
擴充套件資料以《詩經.秦風.蒹葭》為例
- 比興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
- 興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3樓:匿名使用者
比興是古代詩歌的常用技巧。有的詩是個別地方採用比,而有的則是整個形象都是比,就像後代的詠物詩;「興」就是起興,是借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有的「興」兼有發端與比喻的雙重作用,所以後來「比興」二字常聯用,專用以指詩有寄託之意。
起興,又叫「興」。「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 朱熹《詩集傳》)。就是說,先說其他事物,再說要說的事物。
它一般用在詩章或各節的開頭,是一種利用語言因素建立在語句基礎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藝術表現手法,它有起情,營造作品氣氛,協調韻律,確定韻腳和音步,拈連上下文關係等的作用。
簡單來說,比興是借與主體事物有關的事物起筆,引出並展示主體事物的手法。起興,是借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
4樓:蕭樊
所謂比興原本是《詩經》的兩種表現手法,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比即以此物比彼物也。比興後來成為中國詩歌創作和批評的一條重要藝術原則,即不僅僅指一般的「寄情於物」、「情景交融」,同時要達到「托物以諷」、「比類切至」的目的。也就是要在物的描寫中寄寓現實社會的內容和深厚真摯的情感。
什麼是比興?
詩集傳:「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 比,是比喻,借助具體形象的事物,來說明事理。以現代修辭學來說,比分為明喻、暗喻、借喻。
明喻(像、一般、似):小明像乙隻頑皮猴子。
暗喻(是、變成、成為):小明是乙隻頑皮猴子
借喻:那只猴子真頑皮!(猴子=小明,而不是真猴子!)
- 興分起興和寄託兩種:先寫乙個事物(如寫景)用來引起某種思想感情,放在開頭,具有發端的作用,就是起興;用這個事物寄託某種思想感情,便是寄託。興在表現上比「比」更曲折幽隱,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也更為深遠,耐人回味。
興和比常常合一,既是興又是比,「興中有比」。
2.如何把賦比興發揮到最好的效果?
- 比/興: 或寓情於景,或託物言志,夕陽秋風、雲山霧水、香草美人、花鳥樹木、淡月疏星等等都是詞人感情和心志的寄託,卻很少把他們的心靈之窗敞開,讓讀者直接窺視。這樣,表面看來是寫風花雪月、閨房兒女,其深層含義就有可能是身世感慨、君臣大義、家國興廢、人格操守,這就形成了詞的婉約風格,讀詞也更有味道
3.有沒有好例子?
以《詩經.秦風.蒹葭》為例
- 比興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
- 興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5樓:還好不是你
「比」和「興」是《詩經》裡兩種不同的表現手法,就是「六藝」中「賦比興」的比興。其中」興「是指「起興」,比如「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6樓:縹宇
「比」是比喻
「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
比興與起興有何區別
7樓:憶江南憶夢
比興與起興的區別為:意思不同、側重點不同、出處不同。
一、意思不同
1、比興:比,以彼物比此物;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
2、起興:修辭格的一種。即用跟甲事物有某種相似之處的乙事物來說明甲事物。
二、側重點不同
1、比興:比興沒辦法單獨表達,無法擷取某個片段,需要看全文的意思和內容,然後來參照全文意境去進行理解。比興基本的藝術運思與表現方式。
2、起興:起興更加側重對事物的特徵進行描繪和渲染,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可感,以此引發讀者聯想和想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使語言生動形象,還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淺顯、具體地表達出來,起興側重在單個句子或意思的表達。
三、出處不同
1、比興:宋•王安石 《甘露歌》詞:「盡日含毫難比興,都無色可並。」
白話譯文:整天無所事事,毫無興致,都沒有可以一起玩的。
2、起興:《漢書•師丹傳》:「天下一統,而稱引亡秦以為起興,詿誤聖朝,非所宜言,大不道。」
白話譯文:天下統一之後,竟說秦國將亡,詆毀朝廷,這都是不該說的話,大不道的話。
8樓:百度使用者
起興作為一種表現方法. 所謂「起興」,就是借鑑古典詩歌中「興」的表現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也」。具體來講,就是在闡述事理前,先說乙個事情,然後在此基礎上引發開去,從而把相關道理闡述透徹。
所謂賦、比、興,是《詩經》主要的表現手法。「賦」,是鋪陳的意思,對事物直接陳述,不用比喻。「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
「興」,就是聯想,觸景生情,因物起興。這種藝術表現手法,是詩歌創作地主要形象化方法,對後世詩歌創作,產生了至深至遠的影響。
9樓:梭欏紀之軒
提問的,搞混了。比興是風雅頌賦比興六藝中的兩種,比——以彼物比此物也;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也就是通常說的起興。最常用的的例子就是《孔雀東南飛》,借徘徊反顧的孔雀起興。
孔雀向東南飛去,猶豫徘徊,不忍離開,再引出一場恩愛夫妻生死別離的人間悲劇。這是運用了托物起興的手法。它的作用是渲染氣氛,啟發聯想。
這裡借徘徊反顧的孔雀起興,一則以孔雀比喻仲卿夫婦,暗示他們的不幸遭遇,引起下文;再則藉以造成一種難分難捨、淒涼悲愴的氣氛和情調。在古詩中言夫婦別離往往用雙鳥起興。
起興與比興有什麼區別拜託各位了 3q
10樓:自由記瞧
文學創作中的兩種手法。比是比喻。興為寄託。
比、興兩法在我國詩歌創作中源遠流長,從《詩經》起就已開始運用。儒家詩論把比興列為風、賦、比、興、雅、頌「六義」的兩種。鄭玄說:
「比」是「見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類以言之」。「興」是見今美,嫌於媚諛.取善事以喻勸之」(見《周禮·春官宗伯·大師》注)。把比興與美刺聯絡起來加以解釋。
比興之法多用在舊體詩詞和民歌中,一般文學作品中極少運用或不用。 「比興」本來包含「比」和「興」兩種修辭手法,但人們談論古典詩歌和民歌時常「比興」連及,當以「興」為主,兼有比喻作用,有時即指「起興」一法。由於「起興」具有引發、聯想等作用,故常置於篇章的開頭。
《詩經·衛風·氓》兩章的開頭即用了興的手法:「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 《詩經·魏風·伐檀》內容是諷刺統治者不勞而食的,詩的每段開頭都以砍伐檀樹起興。漢樂府詩歌《孔雀東南飛》開頭用「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起興,用具體的形象來渲染氣氛,激發讀者想象,創造出纏綿悱惻的情調,又能引起下文的故事,起到了統攝全篇的作用。採納哦
《詩經》中起興的季節性,例舉詩經中賦比興手法的句子各三個
詩經 的藝術特點 賦 比 興的手法 句式的章法 雅 頌不同的語言風格 詩經 關注現實,抒發現實生活觸發的真情實感,這種創作態度,使其具 有強烈深厚的藝術魅力。無論是在形式體裁 語言技巧,還是在藝術形象和表現 手法上,都顯示出我國最早的詩歌作品在藝術上的巨大成就。賦 比 興的運用,既是 詩經 藝術特徵...
什麼是比興手法?有什麼作用,比興手法的作用?
比興是中國詩歌中的一種傳統表現手法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比就是譬喻,是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徵更加鮮明突出。興 就是起興,是借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說白了就是詩歌中用於比喻和抒情的手法 比興專用以指詩有寄託之意的哈 比興手法的作用?比...
古文中賦比興的概念是什麼
賦比興 詩經 的表現手法。南宋朱熹在 詩集傳 中解釋 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即鋪陳直敘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引譬設喻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也就是觸景生情,托物興感,啟發聯想和想象。詩經 中的民歌運用賦 比 興手法,形象鮮明生動,使鳥獸草木的神態色採 天地山川的萬千景象 人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