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曉龍修理
火把節快樂:[du1 ze4 hei1 sa3 ],火把節是[du1 ze4],快樂是[hei1 sa3]
火huǒ,聲母內h,韻母uo,聲調3。
把bǎ,聲母b,韻母a,聲調3。
節容jié,聲母j,韻母ie,聲調2。
快kuài,聲母k,介母u,韻母ai,聲調4。
樂lè,聲母l,韻母e,聲調4。
火把節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雲南各民族關於火把節的傳說,各有各的特色內容。彝族關於火把節的傳說,實際上是以游牧為主轉為以農耕為主之後,新的文化形態對原有文化形態的揚棄。這個傳說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火把節**的原始資訊,也是最接近火把節源頭的乙個傳說。
關於彝族火把節的句子
2樓:鬥愛
1、《惜牡丹花二首》
唐代:白居易 翰林院北廳花下作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2、《蝶戀花·雨霰疏疏經潑火》
宋代:蘇軾
雨霰疏疏經潑火。巷陌鞦韆,猶未清明過。杏子梢頭香蕾破。淡紅褪白胭脂涴。
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緒厭厭,渾似年時個。繞遍迴廊還獨坐。月籠雲暗重門鎖。
火把節在彝族稱為什麼
3樓:舞璇瀅
火把節在彝族稱為都則。
火把節,為彝族的傳統節日,日期為每年農曆的六月二十四日,歷時三天。火把節在涼山彝語中稱為"都則"即"祭火"的意思;在儀式歌《祭火神》、《祭鍋莊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績敘述。火把節的原生形態,簡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徵。
節日期間,人們身著盛裝,集中在村寨附近的平壩或緩坡上,唱歌、跳舞、賽馬、鬥牛、鬥羊、摔跤、選美等,活動的內容豐富多彩,熱鬧非凡。早上,人們要殺牲祭祖;晚上,要舉著火把在莊稼地中轉遊,意為燒死害蟲,祈求莊稼豐收。
擴充套件資料
火把節的慶祝活動:
1、火把節第一天:祭火。這一天,村村寨寨都會宰牛殺羊,集體分享,並備酒肉祭祖。
夜幕降臨時,臨近村寨的人們會在老人們選定的地點搭建祭台,以傳統方式擊石取火點燃聖火,由畢摩(彝族民間祭司)誦經祭火。
2、火把節第二天:傳火。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聚集在祭台聖火下,舉行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活動。
小伙們要效仿傳說中的阿體拉巴,賽馬、摔跤、唱歌、鬥牛、鬥羊、鬥雞。姑娘們則效仿傳說中的阿什嫫,身著美麗的衣裳,撐起黃油傘,跳起「朵洛荷」、達體舞。
3、火把節第三天:這一天夜幕降臨時,人人都會手持火把,競相奔走。最後人們將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歡樂的人們會聚在篝火四周盡情地歌唱、舞蹈。
4樓:mr蕎
彝族稱為:都則 意為:祭火 每年農曆6月24舉行。
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場面最壯觀、參與人數最多、最富有濃郁民族特徵的節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彝族火把節是所有彝族地區的傳統節日,流行於雲南、貴州、四川等彝族地區。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族也過這一節日。
火把節多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節期三天。
5樓:丶
從此,彝族人為了紀念這一天,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這天便要以傳統方式擊打燧石點燃聖火,燃**把,走向田野,以祈求風調雨順、來年豐收。人們載歌載舞,普天同慶抗災的勝利,歌唱黑體拉巴的英勇和妮璋阿芝的聰明美麗。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彝家一年一度的火把節。
彝族火把節一般歷時三天三夜,分為迎火、玩火、送火三個階段。
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場面最壯觀、參與人數最多、最富有濃郁民族特徵的節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彝族火把節是所有彝族地區的傳統節日,流行於雲南、貴州、四川等彝族地區。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族也過這一節日。
火把節多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節期三天。
火把節表達了彝族人民的什麼?
6樓:衡水遊龍
火是彝族
追求光明的象徵。
彝族的圖騰崇拜是火,象徵似火一般的熱情和生生不息,彝族舉行火把節是圖騰崇拜的一種儀式。
火把節由來傳說不一。一說天神與地神鬥爭,人們用火把助地神滅蟲戰勝天神。一說出自《南詔野史》及師范《滇系》。
這兩書載:南詔首領皮羅閣企圖併吞另五詔,將會五詔首領集會於松明樓而焚殺,鄧賧詔妻慈善諫夫勿往,夫不從而被殺,慈善以精明的智慧型和對丈夫執著的愛戀,找到丈夫的屍體並順利安葬,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石林彝族撒尼人視火把節為紀念民眾與惡魔鬥爭勝利的節日;武定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穀穗像火把一樣粗壯。
後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彝族火把節是彝族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彝族各村寨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驅除**,祈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體現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規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
火把節一般歷時三天三夜,第一天為"都載",意為迎火。這一天,村村寨寨都會打牛宰羊殺豬,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婦女還要趕製蕎饃、糌粑面,在外的人都要回家吃團圓飯,一起圍著火塘喝自釀的酒,吃坨坨肉,共同分享歡樂和幸福。夜幕降臨時,臨近村寨的人們會在老人選定的地點搭建祭台,以傳統方式擊打燧石點燃聖火,由畢摩(祭司)誦經祭火。
然後,家家戶戶,由家庭老人從火塘裡接點用蒿杆紮成的火把,讓兒孫們從老人手裡接過火把,先照遍屋裡的每個角落,再田邊地角、漫山遍野地走過來,用火光來驅除病魔災難。最後集聚在山坡上,遊玩火把,唱歌跳舞,做各種遊戲。
火把節第二天為"都格",意為頌火、贊火,是火把節的高潮。天剛亮,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帶上煮熟的坨坨肉、蕎饃,聚集在祭台聖火下,參加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活動。成千上萬的人聚集在一起,組織賽馬、摔跤、唱歌、選美、爬桿、射擊、鬥牛、鬥羊、鬥雞等活動。
姑娘們身著美麗的衣裳,跳起"朵洛荷"。在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莫過於彝家的選美了。年長的老人們要按照傳說中黑體拉巴勤勞勇敢、英俊瀟灑的形象選出美男子。
選出像妮璋阿芝那樣善良聰慧、美麗大方的美女。當傍晚來臨的時候,上千上萬的火把,形成一條條的火龍,從四面八方湧向同一的地方,最後形成無數的篝火,燒紅天空。人們圍著篝火盡情地跳啊唱啊,一直鬧到深夜,場面盛大,喜氣濃烈,因此享有"東方狂歡節"的美譽。
當篝火要熄滅的時候,一對對有情男女青年悄然走進山坡,走進樹叢,在黃色的油傘下,撥動月琴,彈響口弦,互訴相思。故也有人將彝族火把節稱作是"東方的情人節"。
火把節的第三天,彝語叫"朵哈"或"都沙",意思是送火。這是整個彝族火把節的尾聲。這天夜幕降臨時,祭過火神吃畢晚飯,各家各戶陸續點燃火把,手持火把,走到約定的地方,聚在一起,搭設祭火臺,舉行送火儀式,念經祈禱火神,祈求祖先和菩薩,賜給子孫安康和幸福,賜給人間豐收和歡樂。
人們舞著火把唸唱祝詞,"燒死瘟疫,燒死飢餓,燒死病魔,燒出安樂豐收年"以祈求家宅平安、六畜興旺。這時還要帶著第一天宰殺的雞翅雞羽等一起焚燒,象徵**的精靈和病魔瘟神也隨之焚毀了。然後找一塊較大的石頭,把點燃的火把、雞毛等一起壓在石頭下面,喻示壓住魔鬼,保全家人丁興旺,五穀豐登,牛羊肥壯。
最後,山上山下各村各寨遊龍似的火把聚在一起,燃成一堆大篝火,以示眾人團結一心,共同防禦自然災害。
7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人們希望來年風調雨順,確保五穀豐登,人丁平安,六畜興旺的心願
8樓:劉珉君
對美好生活的讚美和對未來的期盼
火把節的課文,火把節的課文
來吧,到我們大涼山來吧,來和我們彝家人一起歡度火把節!我為你砍好了蒿枝,我為你扎好了火把,我要帶著你滿山遍野地奔跑。我為你準備了彝家姑娘最喜歡的彩衣和頭帕,我為你準備了彝家小伙兒最喜歡的披氈和花包,我一定把你打扮成天底下最漂亮的人。我為你殺好了雞鴨,我為你宰好了牛羊,我為你買來了美酒和水果,我願陪你...
火把節之歌裡為什麼要寫火把節的由來
一 既然要描寫火把節之歌,就要交代火把節是什麼,要具體介紹這個節日的話,就必須把這個節日的由來寫明白。這就是為什麼要寫火把節的由來的原因。二 火把節之歌 是王充閭寫的一篇散文,文章介紹了火把節的由來和火把節的盛況,尤其對火把節盛況的描寫引人入勝,讓人彷彿身臨其境。三 火把節之歌 作者王充閭,筆名 汪...
《火把節》摔跤片段詳寫,《火把節》摔跤片段詳寫300字
一年一度的火把節到了,我很高興。因為,今天爸媽要給我做好吃的,晚上還要帶我到體育館參加火把節的各種活動。大多數民族的火把節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舉行活動。我們景東縣的主要活動是跳三跺腳和撒火把。聽老一輩的人們說,火把節還有傳說呢!從前善神阿番偷開天門,灑下五穀,使人的幸福生活超過天上。天神見了大怒,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