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丨誰是英雄丨
樹真好。可以讓小鳥在樹枝上唱起歡樂的歌。樹真好。可以讓我們感到春天已經來到了我們身邊。
樹真好。能擋住大風,不許風沙吵吵鬧鬧,到處亂跑。
樹真好。能開出五顏六色而又美麗的花兒,顯得萬物生機勃勃。
樹真好。能結出又香又甜的果實,讓我們品嚐。
樹真好。可以幫助我們驅散聲波,為了讓我們休息好。
樹真好。人人都來種樹,人人都來保護它,讓大樹連成片,森林真美呀,這世界真美妙!
如何學好文學?
2樓:白開水
a 文學分類
一、 詩歌
我國最早出現的一種文學體裁,源於原始人的勞動呼聲,是一種有聲韻、有歌詠的文學。
古詩多四言,如《詩經》,東漢魏晉以後多五言、七言。唐代有古體和近體之分,"五四"有了新詩。
我國古代將合樂的詩歌稱為歌,將不合樂的詩歌稱為詩。無論合樂與否,都具有很強的**美。
詩歌按時代分為古體詩、近體詩和新詩;按表達方式分為敘事詩和抒情詩;按內容分為田園詩、山水詩、科學詩和詠物詩四類。
1、古體詩
又稱"古詩""古風",指唐以前(主要是漢魏)的詩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詩歌創作的作品。它由民歌發展而來,不求對仗、平仄,用韻自由。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樂府的形式創新題,稱新樂府,仍屬古體詩的範圍。
2、近體詩
與古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樣式,又稱"今體詩""格律詩",句數、字數、平仄、用韻都有嚴格的規定。分律詩和絕句兩類。
3、律詩
近體詩的一種體式,分五律和七律。它在音韻、平仄、句式、對仗上都有一定規格和要求。全詩八句,分為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
4、絕句
近體詩的一種體式,分五絕和七絕,四句一首,一般認為是"截律詩之半"而成。
5、楚辭
詩歌的一種體式,因產生於戰國時期南方楚地而得名,以屈原《離騷》為代表,又稱"騷體"。
特點:熔匯大量神話故事,富於幻想和浪漫氣息;除抒情外,大用鋪陳的方法;句式比較散文化,大量用"兮"字。
6、新詩
又稱"現代詩",指中國"五四"運動以來產生的新體詩歌。它在形式上打破了舊體詩歌格律的限制,採用了較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語的白話,便於反映社會生活和表達思想感情。
新詩要求做到精練、押韻,大體整齊。
7、歌行體
樂府民歌的一種體式。歌是總名,鋪張本事而歌稱行,與"吟""曲""引""嘆""篇""調"等均稱"樂府歌行體",其間無嚴格區別。
特點① 有固定的詞調,而大多篇無定句,句無定字,以雜言為主,語多口語化,通俗生動;②音韻節奏上押韻比較自由,不講平仄、對仗;③表現手法:除比興外,多用排比鋪陳,敘事曲折淋漓,長於對話和細節描寫來刻劃人物,塑造形象。
二、賦本為一種文學的表現手法,為《詩經》"六義"之一,漢代形成一種特定的體制。成為一種介於詩和散文之間的講究鋪陳,重視詞藻、對偶、押韻的文體。以鋪敘事物為主的是"大賦",以抒情為主的叫"小賦",接近於散文的稱"文賦"。
它有別於今天的散文標題的"賦",已不是鋪陳的字眼,而是"贊""頌"意。
古人"辭""賦"合稱,是因二者都體形靈活,篇幅長短不限,句子以
四、六言為主,且允許有錯落參差;從風格上看,都講究文采,多用鋪張手法。二者的區別是:"辭"在句中或結尾多用"兮"以調節音節,而"賦"則較多的使用散文句式,甚至整篇韻文中夾雜完全不押韻的散文語句。
三、駢體文
是以雙句(即儷偶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和聲律,與散文相對的一種韻文。最大特點是,全文用對偶句組成,構成字數相等的上下聯,句法結構對稱,詞性、詞義相互合對。而偶句通常用四字和六字組成,互相交替(四六文),如"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
起於漢末,形成於魏晉,盛行於南北朝。唐初仍沿習此,到韓、柳繼起後,這種文體才衰落。
和韓、柳倡導的古文相比,古文講"氣勢",駢文講"氣韻";古文講通暢,駢文講含蓄;古文講古樸,駢文講典麗。
四、詞古代適合合樂歌唱而產生的一種新詩體,(即"倚聲填詞")。又叫"曲子詞""長短句""樂府"等。
每首詞都有乙個表示**的曲調名(曲牌),它規定了可供演唱的詞的**,也規定了作為歌詞的"詞"的字數、句數、韻數、韻位等。大部分都分為片(段),"片"也叫"遍"或"闋",是**唱完一遍的意思。
詞概括樂調長短,分為小令、中調、長調(慢詞)。
詞遠在梁代時已有雛形,晚唐定型,盛於宋朝。
五、**
文學作品的一大樣式。通過描寫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塑造多種多樣的人物形象,廣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會生活。
中國**淵源於古代神話傳說,經歷了六朝志怪、唐代傳奇、宋元話本、明清章回**和"五四"現代**的發展過程。
按篇長短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按內容不同分為社會**、神話**、歷史**、科學**和偵探**。
1、志怪**
指我國漢魏六朝的談鬼神怪異的一種舊**。起源於古代神話和傳說。如《搜神記》。
2、軼事**
用於記敘魏晉以來崇尚清談的知識分子的狂放傳聞和軼事是一種**。
3、傳奇**
是一種情節多奇、神異的古典**。一般指唐、宋人創作的文言短篇**。是元、明、清三代**、戲劇作家吸取題材的寶庫。其源出於六朝"志怪"。
4、話本**
指宋元說話藝人所用的底本。用通俗的語言把**、講史的內容記錄下來自己備忘或為傳授別人。後成為**的一種樣式,即話本**。它標誌著我國古典**的成熟。
5、章回**
我國古代長篇**的一種樣式。是在講史、話本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分章敘事的**。
特點是概括故事情節的發展和矛盾衝突的段落,劃分為若干回,並多用對偶句式作回目,揭示本回內容。每回開頭常有詩詞。最先一段重提上回內容,以便銜接本回內容;每回結尾,多在情節高潮時戛然而止留下懸念。
6、譴責**
以揭露社會弊病,並對封建官場和社會的種種病態進行鞭笞與譴責的一類**的總稱。產生於辛亥革命前後。
7、演義**
舊體長篇**的一種,。概括史書、傳說,用近代口語鋪敘成文。是由講史話本發展而來的。
六、散文
古代,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在內,概稱散文。現代散文是指與詩歌、**、戲劇並稱的文學體裁。
散文的特點是取材廣泛,"形散神聚";形式自由,寫法靈活;語言不受韻律限制,表達含蓄,意味深長。
按內容的差異和表達方式的不同,可分為:
記敘散文--以記人、事敘、狀物、寫景為主的散文。
抒情散文--通過對人物、事件或景物的記敘描寫,達到托物詠志、寓情於物的目的。常用象徵手法表達作者含蓄的激情,引導人們去追思和聯想。
議論散文--說理往往借助於事例的簡述,形象的描繪和感情的抒發來進行。不需要邏輯推理,和嚴密的論證。
1、古文
指以文言所寫的散體文,別於駢文而言。唐韓愈反對魏晉以來駢儷的文風,提倡先秦漢代所普遍使用的散體文,並稱散體文為古文,後用為散文的專稱。
2、記①碑記:古代一種刻在石碑上記敘人物生平事蹟的文體。
②遊記:是一種描寫旅行見聞的散文體裁。
③雜記:是古代因事見義,雜寫所見所聞不多加議論的散 文體裁。
④記……事:是古代記載人物生平事蹟的文體。
⑤筆記:古代以記事為主的篇幅短小,內容豐富的文體。《夢溪筆談》。
3、古議**體
①原:古代探源究理的議**體。《原君》(黃宗羲)
②辨;是古代明辨是非的議**體。
③說:是古代用以記敘、議論或說明等方式來闡述事理的文體。《馬說》《師說》
④論:古代析理推論的議**體。《六國論》
4、古代臣屬進呈帝王的奏章--屬議**體
①疏:是臣下向皇帝分條陳述意見的一種文體。又稱奏章、奏議。《論積貯疏》(賈誼)
②表:陳述某種意見或事情的文體。《陳情表》(李密)
③策:科舉考試問之於策而令應舉者作答被稱之為策問的文體。
④諷諫:古代用比喻暗示一類的方式委婉規勸別人接受下級意見的文體。《鄒忌諷齊王納諫》
5、序、跋
6、贈序
古代文體之一,是為贈別而寫的。《送東陽馬生序》
7、史傳
①本紀:傳記的一種,專門記述帝王事蹟。
②世家:主要敘述諸侯和特殊人物的事蹟。
③列傳:用於記述一般人臣和庶民的事蹟,也有用來記載少數民族和其他國家歷史的。
8、報告文學
散文中的一種新興樣式,是特寫、文藝通訊等的總稱。運用文學的表現手法,迅速及時的報道社會生活中人們關心的事物,具有新聞性、形象性和政論性的特點。被稱為文藝戰線上的"輕騎兵"。
中國報告文學的三部里程碑作品《包身工》、《誰是最可愛的人》、《哥德**猜想》。
七、戲劇
綜合性舞台藝術,是借助文學、**、舞蹈、美術、雕塑、建築等藝術手段塑造舞台藝術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社會生活的。
在中國,戲劇是戲曲、話劇、歌劇的總稱。也常專指話劇。在西方指話劇。
戲劇的基本要素是矛盾衝突。
戲劇的語言包括對白、獨白;舞台說明。
戲劇的結構:獨幕、多幕。
分類:按作品型別分有悲劇、喜劇、正劇;按題材分有歷史劇、現代劇、童話劇;按結構分有獨幕劇、多幕劇。
1、元雜劇
包括散曲和雜劇。
1)散曲
元代興起的一種新形式的韻文,是在金"俗謠俚曲"的基礎上發展成長起來的。分小令、套數二種。
小令是一支單調的曲,簡短精練,在格律上不像詞那樣嚴格,常用以抒情寫景,如元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套數是由兩支以上的曲子按照一定的規則聯綴起來的組曲,又叫"散套""套曲"。全套必須屬於同一宮調。套數可用於敘述較完整的情節、事蹟或夾議論,如元睢景臣〔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
2)雜劇
是包括**、歌舞的綜合藝術。分曲詞、賓白、科迅三部分。
曲詞由散曲中的套曲組成,供演員歌唱之用。每折由一人獨唱,其他演員只有對白。科迅是動作、表情。
結構:"四折一楔子","楔子"是說明或介紹人物,聯絡情節的。折是**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發展的自然段落。
元雜劇的角色:"末""旦"等。
b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學習修辭常識的目的是為語言實踐服務。
首先能在語言中辨識各修辭方法,繼而理解其適用效果;同時要會用這些修辭方法,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修辭方法又稱修辭格。據專家研究,漢語修辭格可達70種之多,常見的有10多種。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體的、淺顯、熟悉的事物或情境來說明另一種抽象的、深奧、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種修辭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本體)如(喻詞:像、似、若、猶、好像、彷彿)乙(喻體)。
暗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是(喻詞:成、變成、成為、當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關係,暗喻則是相合關係。借喻:只出現喻體,本體與比喻詞都不出現。
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2)借代。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關係的名稱來替代,如以部分代全體;用具體代抽象;用特徵代本體;用專名代通稱等。如:
①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針一線代群眾的一切財產)
②不要大鍋飯。("大鍋飯"代抽象的"平均主義")
③花白鬍子坐在牆角裡吸旱煙。(花白鬍子是以特徵代本體)
④千萬個雷鋒活躍在祖國大地上。("雷鋒"以具體的形象代抽象的共產主義思想)
(3)比擬。把人當物寫或把物當人來寫的一種修辭方法,前者稱之為擬物,後者稱之為擬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翹尾巴,也不可夾著尾巴。(擬物)
②蠟炬成灰淚始乾。(擬人)
(4)誇張。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描繪的一種修辭方法。如:
父愛內容的週記,父愛內容的週記
我愛我的父親,他是王我的依靠是我的最愛但我生氣了,他在我的身邊我很開心。初二 關於父愛的週記 媽媽的愛 愛像春天的暖風,吹拂著你的心 母愛像綿綿細雨,輕輕拍打著你的臉面,滋潤你的心田 母愛像冬天的火爐,給你在嚴冬中營造暖人心意的陽光。記得我小的時侯,有一年冬天,天氣很冷。爸爸出差了,媽媽既要照顧店裡...
週記寫作格式,週記的格式怎麼寫
格式。週記的題目 寫作範圍 讀後感 見聞 趣事 數學週記。1.記事。2.自評 優,缺 3.解決措施。4.下週計畫。5.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週記所寫的是學生自己的所見所聞 所思所感,個人的主觀性超過了社會的共同性,行文上明顯地帶有主觀感情偏向。所以,感情的真摯成為評價週記優劣的標準之一。週記的關鍵是要...
週記對一週的總結的作文,週記對一週的總結的作文500字
在諸多作文教學形式中,我獨推崇於週記.把一週的思緒整理一下,把一週的心情抖落開來,用慧眼去發現,用慧心去體驗,用慧筆去描述,那感覺,簡直讓人賞心悅目.幾年來,我一直堅持這種作文教學形式.每逢週一,翻開案頭上或大或小,參差不齊的一本本週記,心便融入其中,與我喜愛的學生們一同去體驗他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