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古建築與現代城市的融合,古建築設計與現代建築設計如何融合的?

2021-03-04 08:54:44 字數 5412 閱讀 9580

1樓:羽扇綸巾我的愛

應該保來留 因為老建築具有獨特的自藝術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而有一些老建築更是中西方文化結合的結晶(如開平碉樓、廣東特有的騎樓等),如果老建築全被現代建築取代了,那這個民族還有什麼值得自豪的歷史、文化?所以不能一味的「破舊立新」

古建築設計與現代建築設計如何融合的?

2樓:憔悴孤單鮮嫩

古建築設計與現代比較

從建築材料來看,在古典建築是以木材來做房屋的主要構架,屬於木結構系統。遠景設計院指出現代建築都由堅固的鋼筋混凝土做框架,木材已經退出了建築歷史的大舞台。木結構確實有著很多問題,砍伐樹木會導致森林減少,同時木房屋也存在防火,防蟲,防潮等大量問題。

材料的轉變也帶來了結構上的轉變,鋼筋混凝土在抗壓抗拉能力上遠遠高於木材,所以建築才可以越建越高,既節省空間又開創了一種建築的新格局,同時在安全性上也得到了保證。 建築形態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了很大變化,古建的特點如前文所述,就空間上來說古建在平面上講究圍合,即房屋包圍院子。房屋、牆垣等圍合成院落,以院為中心。

而現代建築受西方建築的影響,為了節省空間主要以樓房為主,形成乙個功能完善的小區(即包含多個建築),樓與樓之間配以綠化。也就是說中國建築由平面向豎向延伸發展。

思想上的融合

「中國固有式」建築具體而言指運用西方建築技術手段,同時又具有中國古代官式建築的某些形式特徵與視覺效果的近代建築。這一階段的建築師們紛紛提出「依據舊式,採取新法」,即在思想上仍然在中國古建築的設計思想上,但在材料和技術上邁出了新的一步,可以說受到西方文化的薰陶,建築師的思想開始有了轉變。

「民族形式」建築所處的特殊歷史背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際形勢與社會的不穩定使得建築師們有著各種各樣的思想,出現了以宮殿式大房頂來表現民族形式的建築。設計師們拋開低矮的木式建築,將古代中國式的屋頂架在磚與水泥的結合體上,以襯托「民族」特色。

中國古建築與現代建築結合

3樓:梅太太

你是想寫那個方面的?是古建築和現代建築在外形上的結合,還是理念上的結合?不是很明確,給你一篇寫風水的吧,不過真的用的話最好還是在加加減減,弄成自己的東西,給你推薦看看「中國古建築演繹現代超設計 06上海雙年展揭幕」,看了這個活動,找點靈感自己發揮吧~現成的東西不好弄啊

《 再談中國古建築及現代仿古建築規劃中的風水設計學理論與實踐 》

前言——天地人失序,人生浮躁無歸,心如棄兒,是社會追求過度的物慾的結果,現代建築風水學的原則,也許能為社會找到一種和諧的秩序和安靜,一種自得其所的人生享受——

一. 中國風水學的基本架構:

整體上說,中國古建築由三大理論系統構成,即中國古風水學、中國建築營造學和中國造園學構成。其中中國古風水學是最重要的部份,體現著中國人靈魂深處的生活理想追求,直接影響著王朝興衰、政治風雲、家族繁衍、區域變遷、個人命運、富貴貧*。故此風水術士一直對中國社會有著神秘的影響,言者鑿鑿,聞者恭如。

雖乞兒聞吉言而雀躍,誠王侯聽危詞而動容。

中國風水學宣稱其理論依據是易理易構,弘揚天人合一的思想。概論之,其由形法和理法構成,萬法歸宗,羅盤是這一龐雜理論體系的最後表徵物,因此,不通羅盤即不諳風水。人們通常把不識羅盤的風水看法,當成街尾巷議,不會太認真對待。

梳理古風水學的內在結構,其理論架構主要為天、地、人三才的處理方法。天理中涉及季節變遷、災情變化、氣流風向、雷電、太陽、月亮、星辰和方位等對人間影響的規律。

在地理層面上,主要研究山川、河流、樹木、潮汐、地形、土壤等方面對人居的直接、間接的影響。

在生命層次上,則主要關注人的生老病死的變化週期性和內在規律。

中國傳統思想認為,生為寄居、死為永歸,生於世上是乙個暫時的旅程,因此,死的歸宿地有時比生更重要。由此,中國風水術又分堪定陰宅和陽宅二類。而且陰宅常常比陽宅工程更大,更輝煌。

如秦始皇陵等。

複雜的風水理論,都恪守天人合

一、陰陽平衡、五行生剋三大古典的原則。無論是千尺為勢、百尺為形的分類,還是以羅盤為導向的巒頭法:覓龍、察砂、觀水、點穴、取向,以及尋求整體上的內斂向心,圍合調場的追求,可以明確地找到其理論根據,無非是以下一組傳統文化理論工具:

陰陽五行、相生相剋、干支生肖、四時五方、河圖洛書、八卦九宮、七曜九星、四季節令、星象分野、北斗七星、二十八宿、原始傳說。

理氣法追求形以目觀,氣須理察、體用相順;符鎮法則分二類,一類為方位符鎮,一類為時間符鎮,前者對不吉處設定避邪物趨利避害,後者多利用文字元,對特定的日子、特定的行為(如動土日、出行日之說)進行規避。

講求藏風收水、天人合一的風水學思想,我們發現,其內在的價值追求,用現在時髦的語言可以概括為:

追求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和諧統一;

追求人工環境與自然觀境的和諧統一;

追求人於天地間的自然協調,同頻共振。

例如對住宅的理想追求,要先察住宅的出入,當有自然的風口,明暗隱掩要適宜,最好水口要曲折有情;地勢宜前低後高;最好的住宅方位應背山、麵水、向陽。

居者當卜宅而居,擇地而建。其地當土色堅厚、四面之風不衝,尤其沒有地下風,追求山的深藏周納,地勢高燥,水噹環流而不近浸,這是風水的基本意義。

此外要追求整體建築的和諧,用建築的布局、空間分割、方位調整、色彩運用、圖案選擇種種風水學中特有的隱喻和象徵,達到身心之和。

中國古風水學的內在結構,剝開層層迷霧,可以簡單概括為如下中國哲學意義上的追求,以及在住宅與建築中的直接運用:

(1)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2) 同天地的順取逆避;

(3)人生短暫當生活至上;

(4)行止之中當身心諸安。

但令人遺憾的是,這種追求因為掩蓋在幾千年的歷史塵埃中,被各種神秘的說法左右,反而失去了明確的指引和形態。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文化的一大遺憾。如果風水學有乙個明確的框架跨越歷朝歷代的話,中國目前的村舍田疇就不致如此凌亂不堪了。

現實的混亂正是理論混亂的具體表現。

二、風水學理論的現代探索——理想的建築景觀不應成為建築垃圾

風水學在科學昌明的今天已式微。一般的社會公眾並不會把它當成一種認真的學問。然而,現在人們開始從新的審視角度研究,完全是受西方當代社會思潮影響的結果。

歐美經過工業革命後,從獨特的角度開始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

現代生活中的**問題,即貧窮、人口和環境問題(poverty / pollution / population)讓西方的智者們認識到:住宅不僅是裝滿各種電線和裝置的機器,建築本身是有靈性的,有生命的。

學者們在此思想驅動下,發現的確存在一種「住宅病」,即人體30多種疾病直接同住宅有關。

城市規劃學者們也發現,城市內的熱光聲處理和綠化、水體、風向以及人聚環境和休閒環境設計,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甚至城市的興衰。

因此中國嚴肅的建築學者們也開始認真研究中國風水學問題,並由此逐漸形成了關於理想景觀研究的成果,這也是對當今社會變遷的一種回應。

比較研究發現,西方建築強調視線通暢,對制高點和視控點有偏好,而中國風水建築中則強調隱藏及遮蔽性的空間結構。

如傳統語言描述的好風水為: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要求玄武垂頭,朱雀翔舞,青龍蜿蜒,白虎馴俯。用現代語言可翻譯為:

穴場於山脈止落處,背依綿延山峰,附臨平原明堂,穴周清流屈曲有情,兩側護山環抱,眼前朝山,案山拱揖相迎。如北京十三陵為江西風水名師廖均卿費時二年堪定的皇陵選址,即按照這種思想原則。

好的風水,實際上是在圍護與遮蔽、界緣與依、隔離與胎息幾個因素中尋找協調,並注重豁口與走廊,利用小品與符鎮來調節,如亭橋閣塔門和風水林等,籍此達到一種心理上的滿足.因此,有學者把中國風水中的理想景觀歸納為一種形象的比喻:山中或山邊的葫蘆。

如崑崙山模式:高峻山上的孤島;蓬萊模式:海上的仙島;壺天模式:

小壺口式的入處加闊大壺腔;陶淵明模式:曲折的走廊,出現豁口,內裡有乙個盆地;以及山水畫式的丘壑內營。 這種理想模式隱含著庇護、捍域、隔離、空間辨識的幾重含義。

如風水亭、塔是關於領地的宣告,門、牌坊、照壁可以避邪祛兇,風水林可以聚風藏氣,四合院則強調自造理想居住環境。

應該說這種理想景觀的研究,是傳統風水學的極大進步。但是,對比古典風水學的內容而言,也有明顯的不夠,即其所涉及的層次和範圍遠比傳統風水學要小,要淺層次,尤其不能全面體現傳統風水學的哲學層面及人生觀的追求,對現實的指導性也不明確。無論如何,作為乙個好的開端,這種研究開創了風水學的現代研究方向。

三、風水智慧型的現代指導原則:天、人、物的統一和諧

——我因工作的關係,到過世界上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感觸最深的莫過於歐洲的山區,感覺最強烈的是教堂建築。作為社群的中心和致高點,它極好地實現了提綱契領,統領整個社群的作用,從而成為整個社群的靈魂。當教堂的鐘聲響起時,社群被籠罩在一種安詳的關照與撫慰之聲中。

離開宗教信仰層次,教堂建築作為社群之魂含義深刻:沒有向心點和核心的建築群落就是一盤散沙。

但目前中國式社群建築又不可能建設教堂式建築,那麼,這種社群凝聚力如何在中國社群中表現呢?這個問題促成重新思考中國古風水學的思想。

只有把中國古典風水學中的深刻思考,條理清晰地總結出來,剝除那些神秘的外衣,合理地發展對現代生活有用的原則,真正對現實生活有指導作用,方為上策。

歸到根上,東西方對環境、居所的追求,其實是一種最終的生活哲學的體現,它以物質形態的屋房為載體,以選擇與規劃社群思想為經緯,最後呈現給世界的是此世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雜亂無章的社群正顯示其居民精神追求的貧乏,當即時的、淺層次的滿足成為人們追逐的浮光時,追求神聖的寧靜和感覺便被人們指斥為虛無和浪費,從而遇拋棄。物慾的過度追求其代價便是破壞人與自然的協定和最終的和諧。

當我們已失去了各種宗教信仰後,我們當如何塑造社群的中心和凝聚力呢?現在建築似乎不再關心對永恆世界的叩向,包浩斯運動的結果,使房屋與建築甚至城市都變成了速朽的消費品,像洋快餐一樣由生產線生產,隨時可推倒重來,巴黎、羅馬式的永恆都城和建築已經過時了。儘管科學與宗教的爭論並未停止,人們對生命的追問比任何時代更迫切,也更迷惘。

由是,如何為社群營造一種向心力,一種安心的感覺呢?

其實這是乙個沒有答案的問題,但如果能夠意識到這一點,也許我們的建築和規劃會稍好一些。

在德奧的山中沉思,通過東西文化的比較,我發現處理人與自然關係上,東西方兩者均有人對自然的核心原則:

——順取逆舍、趨凶避害、倚重得當、身心諸安。

以此出發,對於現**想的風水環境,便有如下的基本判斷:

屋有所倚、眼有所望、閉合有度

動靜適宜、家有所養、心有所歸。

按現代人生活環境的特點,現代風水應該從簡單的規則出發,能夠讓普羅大眾把握和運用,在這個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霍金對時空的研究都能夠科普化的時代,這是一門見得陽光的科學理應走的路。

順乎自然,應該是風水判別景觀的基本出發點和原則。在具體的場景觀察中,應依「辨七向一景」作為過入點,即: 辨七向:

為山向、水向、風向、聲向、光向 、路向。一景:是指周圍景觀及環境。

按照陰陽燮理的原則,當七向明了時,自然環境中對人的影響的主要方面均已包羅無遺。

所以,把古典風水學思想現代生活化的思路,如果概括起來,可以用如下的原則表述:

光為向陽,聲為和鳴,山為拱衛,水為致遠。

風為除濁,樹為聚氣,家戶有*,錯落有致。

散亂有序,清濁有別,公升降有道,動靜有度。

最是凝重,社群之心,全民之求,不可不慎。

念念在口,時時在眼,人神分明,禮法有規。

神界人界,各得其居,安神養身,永保康寧。

古建築榫卯結構古建築榫卯結構與斗拱結構

1 穿斗式 漢時成熟,南方各省多用。沿進深方向布柱,柱比較密,而柱徑略小,不用梁,用 穿 貫於柱間,上可立短柱,柱頂直接承檁。優點是用料較小,山面抗風性能好 缺點是室內柱密而空間不夠開闊。2 抬梁式 春秋時成熟,北方各省多用。沿進深方向布置石礎,礎上立柱,柱上架梁,樑上立瓜柱,架短梁,最上是脊瓜柱,...

亞洲有哪些著名的古建築與現代建築

很多了,古建築長城 故宮 天壇 十三陵 四合院,現代的鳥巢 水立方 北京站 北京西站 人民大會堂了,看你在那兒多久了,這些要看三四天了,故宮 天安門 人民大會堂一天,長城 十三陵一天,天壇 四合院一天,剩下來的也要一天了,一大半間花在做車上了,最好有個車,可以節約一半時間了 亞洲有哪些著名的古建築與...

我家鄉的古建築作文,我家鄉的古建築作文

我的家鄉就坐落在新安江畔,是乙個千年古鎮 梅城。它歷史悠久,共有1700多年的歷史。在我的家鄉有許多有名的建築物。雙塔凌雲 就是其中兩座有名的建築物。南峰塔和北峰塔是兩座七層磚塔,它屹立在新安江,富春江和蘭江的匯合口,隔江相望,構成 雙塔凌雲 其中南峰塔高57公尺,為七層八角空心磚塔,始建於隋唐,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