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半山樹
(1)黃河帶來bai的泥沙,在水流速du度減慢是沉積zhi
形成了寧夏平dao原和核河套平專原。這些平原都是當屬地重要農業生產基地,每年能夠提高大量的糧食和其他農產品,有「塞上江南」之稱。黃河更是塑造華北平原的主力。
華北平原更是我國北方地區重要的工農業生產基地;
(2)黃河流經第
一、第二階梯,第二,第三階梯過渡帶時,由於地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現在這些地方建了很多座水電站,例如李家峽、龍羊峽、劉家峽、小浪底等,為我國北方地區人民生產和生活提供了豐富的電能。
(3)黃河流域氣候比較乾旱,農業生產依靠灌溉。黃河豐富的水滋潤著兩岸的土地,養育著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
(4)黃河水在滾滾東流的過程中,塑造著兩岸的地貌,形成千姿百態的侵蝕地貌。這些優美的風景都成為今天極具吸引力的旅遊資源,例如壺口瀑布等。
黃河給周邊人們帶來的好處
2樓:繁人凡人
黃河給周邊人們帶來的好處:
1、 黃河塑造了素有「塞上江南」美稱的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而且還是我國三大平原中的華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
2、 黃河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給黃河上、中游地區的工農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水能。
3、 黃河流經乾旱、半乾旱地區,這些地區大多降水不足,黃河水提供了豐富的灌溉水源,使這裡的土地出現了生機。
3樓:鏡葉環
水土流失 黃河流域在西元前3000-2023年間(黃河流域仰韶文化時期至安陽殷墟)的地理環境適宜於植被的生長與人類生產生活活動的開展,高出約2℃的氣候環境為農作物和植被的發展創造了優良的條件。在這一時期,黃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澤、大野澤等大量的湖泊存在。《孟子·滕文公上》曾記載黃河流域「草木暢茂,禽獸繁殖」,關中平原直到中國戰國時期依然有著「山林川谷美,天才之力多」(《歷史時期黃河中游的森林》,史念海,2023年)。
戰國以後隨著鐵農具的廣泛使用和秦國經濟中心向關中遷移,黃河流域與黃土高原的植被開始遭到破壞。由於黃河流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是中國文明的中心之地(《中國歷史地理學》,藍勇,2002 年),加之以古代中國重農輕牧的現象,黃河流域植被破壞成為長期、大量的現象。隨著公元11世紀氣候轉冷的開始,伴隨著中國經濟中心的南遷,黃河流域的生態破壞開始減少,然而森林覆蓋已經難以恢復到西元前3世紀的狀況。
並隨著植被的破壞,黃土高原開始受到黃河的侵蝕而被卷走大量的土壤,形成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 斷流 從2023年起黃河經常出現斷流的情況[1]。斷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全球變暖。隨著近年來全球變暖情況的加劇,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發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熱量,造成內陸區域性氣溫低於往常,這就減小了內陸和海洋之間的溫差,進而造成季風減弱,缺少了季風從海面帶進內陸的水汽。
雖然全球變暖使得冰川融化加大了上游水源的流量,但卻抵消不了蒸發量的提高和季風減弱的影響效應。最終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減少。 2.
植被破壞。黃土高原地區植被破壞嚴重,缺少了植被涵養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發量變得更高,土地乾燥地下水需要不停的吸收流經河道才能得以補充。 3.
灌溉方式落後。黃河中上游流經的多為經濟較不發達的老少邊窮地區,缺少節水灌溉的技術和資金,多為大水漫灌,黃河水浪費嚴重。 河道變遷 據歷史記載,在2023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間,黃河受到近1593次氾濫威脅,而因氾濫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
最近的一次黃河大改道是在2023年(清咸豐帝5年)。在那次黃河大改道之前,黃河下游流經路線,按照現時中國行政區域劃分,大體上經過河南的滎陽、鄭州、原陽、延津、封丘、中牟、開封、蘭考、濮陽,後經山東的曹縣、單縣,再經安徽的碭山、蕭縣、最後入江蘇的豐縣、沛縣、徐州、邳縣、睢寧、宿遷、泗陽、淮安、漣水、阜寧、濱海然後入黃海。但在改道後,於銅瓦廂缺口後,黃河衝破原有的河道,改東北走向,在山東境內借大清河入渤海。
黃河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哪些好處?
4樓:超酷的張浩天
1、孕育了中華文明
由於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水溫條件優越,有利於農作物生長,先民們便定居在這裡。
2、提高附近的經濟核心
中國文明初始階段的夏、商、周三代以及後來的西漢、東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金等幾十個強大的王朝,其政治經濟活動的核心地區也都在黃河中下游一帶;
反映中華民族智慧型的許多古代經典文化著作,也產生於這一地區;標誌古代文明的科學技術、發明創造、城市建設、文學藝術等也同樣產生在這裡。
3、帶來文化公升級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造紙、活字印刷、指南針、火藥,都產生在黃河流域。
4、產生文學經典
從詩經到唐詩、宋詞等大量文學經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都產生在這裡。北宋以後,全國的經濟重心逐漸向南方轉移,但是在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程序中,黃河流域及黃河下游平原地區仍處於重要地位。
5、水力資源
黃河帶來了巨大的水力資源,如:
(1)西霞院反調節水庫是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的配套工程,位於小浪底壩址下游16公里處的黃河幹流上,下距鄭州市116公里。
(2)小浪底水利樞紐,位於河南省洛陽市以北40公里的黃河幹流上,南岸屬孟津縣,北岸屬濟源市,上距三門峽水利樞紐130公里,下距焦枝鐵路橋8公里,距京廣鐵路鄭州黃河鐵橋115公里。壩址以上流域面積694155平方公里。
(3)三門峽水利樞紐,位於黃河中游下段幹流上,兩岸連線豫、晉兩省,在河南省三門峽市(原陝縣會興鎮)東北約17公里處。壩址以上流域面積68.8萬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積的91.5%。
5樓:高中專業生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給流域的人們做出的巨大貢獻主要有:
(1)黃河帶來的泥沙,在水流速度減慢是沉積形成了寧夏平原和核河套平原。這些平原都是當地重要農業生產基地,每年能夠提高大量的糧食和其他農產品,有「塞上江南」之稱。黃河更是塑造華北平原的主力。
華北平原更是我國北方地區重要的工農業生產基地;
(2)黃河流經第
一、第二階梯,第二,第三階梯過渡帶時,由於地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現在這些地方建了很多座水電站,例如李家峽、龍羊峽、劉家峽、小浪底等,為我國北方地區人民生產和生活提供了豐富的電能。
(3)黃河流域氣候比較乾旱,農業生產依靠灌溉。黃河豐富的水滋潤著兩岸的土地,養育著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
(4)黃河水在滾滾東流的過程中,塑造著兩岸的地貌,形成千姿百態的侵蝕地貌。這些優美的風景都成為今天極具吸引力的旅遊資源,例如壺口瀑布等。
6樓:帝獵
水土流失 黃河流域在西元前3000-2023年間(黃河流域仰韶文化時期至安陽殷墟)的地理環境適宜於植被的生長與人類生產生活活動的開展,高出約2℃的氣候環境為農作物和植被的發展創造了優良的條件。在這一時期,黃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澤、大野澤等大量的湖泊存在。《孟子·滕文公上》曾記載黃河流域「草木暢茂,禽獸繁殖」,關中平原直到中國戰國時期依然有著「山林川谷美,天才之力多」(《歷史時期黃河中游的森林》,史念海,2023年)。
戰國以後隨著鐵農具的廣泛使用和秦國經濟中心向關中遷移,黃河流域與黃土高原的植被開始遭到破壞。由於黃河流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是中國文明的中心之地(《中國歷史地理學》,藍勇,2002 年),加之以古代中國重農輕牧的現象,黃河流域植被破壞成為長期、大量的現象。隨著公元11世紀氣候轉冷的開始,伴隨著中國經濟中心的南遷,黃河流域的生態破壞開始減少,然而森林覆蓋已經難以恢復到西元前3世紀的狀況。
並隨著植被的破壞,黃土高原開始受到黃河的侵蝕而被卷走大量的土壤,形成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 斷流 從2023年起黃河經常出現斷流的情況[1]。斷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全球變暖。隨著近年來全球變暖情況的加劇,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發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熱量,造成內陸區域性氣溫低於往常,這就減小了內陸和海洋之間的溫差,進而造成季風減弱,缺少了季風從海面帶進內陸的水汽。
雖然全球變暖使得冰川融化加大了上游水源的流量,但卻抵消不了蒸發量的提高和季風減弱的影響效應。最終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減少。 2.
植被破壞。黃土高原地區植被破壞嚴重,缺少了植被涵養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發量變得更高,土地乾燥地下水需要不停的吸收流經河道才能得以補充。 3.
灌溉方式落後。黃河中上游流經的多為經濟較不發達的老少邊窮地區,缺少節水灌溉的技術和資金,多為大水漫灌,黃河水浪費嚴重。 河道變遷 據歷史記載,在2023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間,黃河受到近1593次氾濫威脅,而因氾濫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
最近的一次黃河大改道是在2023年(清咸豐帝5年)。在那次黃河大改道之前,黃河下游流經路線,按照現時中國行政區域劃分,大體上經過河南的滎陽、鄭州、原陽、延津、封丘、中牟、開封、蘭考、濮陽,後經山東的曹縣、單縣,再經安徽的碭山、蕭縣、最後入江蘇的豐縣、沛縣、徐州、邳縣、睢寧、宿遷、泗陽、淮安、漣水、阜寧、濱海然後入黃海。但在改道後,於銅瓦廂缺口後,黃河衝破原有的河道,改東北走向,在山東境內借大清河入渤海
黃河對中國的重要性 5
7樓:匿名使用者
1、黃河展示了中國遠古文明的發展過程
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於原始人類生存。
黃土高原和黃河沖積平原,土質疏鬆,易於墾殖,適於原始農牧業的發展。黃土的特性,利於先民們挖洞聚居。
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為我國古代文明的發育提供了較好的條件。早在110萬年前,「藍田人」就在黃河流域生活。還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在流域內生息繁衍。
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遺址遍布大河上下。這些古文化遺跡不僅數量多、型別全,而且是由遠至近延續發展的,系統地展現了中國遠古文明的發展過程。
2、黃河是我們炎黃子孫的「根」.
早在6000多年前,流域內已開始出現農事活動。大約在4000多年前,流域內形成了一些血緣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黃帝兩大部族最強大。後來,黃帝取得盟主地位,並融合其他部族,形成「華夏族」。
後人把黃帝奉為中華民族的祖先。
在黃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鄭市有黃帝宮,在陝西省黃陵縣有黃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都把黃河流域認作中華民族的搖籃,稱黃河為「母親河」,為「四瀆之宗」,視黃土地為自己的「根」。
3、黃河文化是我們名族驕傲
從西元前21世紀夏朝開始,迄今4000多年的歷史時期中,歷代王朝在黃河流域建都的時間延綿3000多年。中國歷史上的「七大古都」 ,在黃河流域和近鄰地區的有安陽、西安、洛陽、開封四座。殷都(當時屬黃河流域)遺存的大量甲骨文 ,開創了中國文字記載的先河。
西安(含咸陽),自西周、秦、漢至隋、唐,先後有13個朝代建都,歷史長達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東周遷都洛陽以後,東漢、魏、隋、唐、後梁、後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陽建都,歷時也有900多年,被譽為「九朝古都」。
位於黃河南岸的開封,古稱汴梁,春秋時代魏惠王遷都大樑,北宋又在此建都,先後歷時約200多年。
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 ,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一直在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地區是全國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發展最早的地區。西元前2023年左右,流域內已出現青銅器,到商代青銅冶煉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同時開始出現鐵器冶煉,標誌著生產力發展到乙個新的階段。
在洛陽出土的經過系列處理的鐵錛、鐵斧,表明中國開發鑄鐵柔化技術的時間要比歐洲各國早2000多年。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造紙、活字印刷、指南針、火藥,都產生在黃河流域。
太陽給人們帶來哪些好處,雨會給人們帶來哪些好處?
太陽可以給迷路的人指路。雨會給人們帶來哪些好處?總的來說.雨可以灌溉農作物,利於植樹造林,利於水庫蓄水,能夠減少空氣中的灰塵,能夠降低氣溫,可以補充地下水,可以補充河流水量利於發電和航運,可以為戀人制造浪漫氣氛,可以隔絕嘈雜的世界營造安寧的環境,可以催眠,可以洗刷街道.1.雨,是地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交通給人們帶來了那些好處,交通給人們帶來哪些好處?
便於人們出行,好的交通設施,給為從舒適,省力,省時,提高效率,減少人的體力付出,快捷的生活,使人們體驗了工作和生活不再同乙個城市的樂趣。是古時候神話的傳說變成現實。出行便利啊,讓人們可以自由地想去哪兒就去哪兒,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交通給人們帶來哪些好處?1,出行方便 2,促進經濟發展 3,便利於物...
勞動能給人們帶來什麼好處森林能給人們帶來什麼好處?
首先,勞動創造了一切。不管是什麼行業都離不開我們勞動者的辛勤勞動,沒有普天下偉大的勞動者的辛勤勞動,就沒有今天我們所有的一切。其次,勞動使人進步。人類在勞動過程中,一方面通過行為方式的變換與思維方式的變換來形成資訊,通過價值判斷與價值評價來選擇資訊,並通過經驗和能力等方式來貯存和傳播資訊。另一方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