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稱字】
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絡。字是為了便於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於禮貌和尊敬。
如稱屈平為屈原,司馬遷為司馬子長,陶淵明為陶元亮,李白為李太白,杜甫為杜子美,韓愈為韓退之,柳宗元為柳子厚,歐陽修為歐陽永叔,司馬光為司馬君實,蘇軾為蘇子瞻,蘇轍為蘇子由等。
【稱號】
號又叫別號、錶號。名、字與號的根本區別是:前者由父親或尊長取定,後者由自己取定。號,一般只用於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
【稱諡號】
古代王侯將相、高階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後被追加的稱號叫諡號。
如稱陶淵明為靖節徵士,歐陽修為歐陽文忠公,王安石為王文公,范仲淹為范文正公,王翱為王忠肅公,左光斗為左忠毅公,史可法為史忠烈公,林則徐為林文忠公。而稱*臣秦檜為繆醜則是一種「惡諡」。
【稱齋名】
指用齋號或室號來稱呼。如南宋詩人楊萬里的齋名為誠齋,人們稱其為楊誠齋;姚鼐因齋名為惜抱軒而被稱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稱蒲松齡為聊齋先生,梁啟超為飲冰室主人,譚嗣同為譚壯飛(其齋名為壯飛樓)。
【稱籍貫】
如唐代詩人孟浩然是襄陽人,故而人稱孟襄陽;張九齡是曲江人,故而人稱張曲江;柳宗元是河東(今山西永濟)人,故而人稱柳河東;北宋王安石是江西臨川人,故而人稱王臨川;明代戲曲家湯顯祖被稱為湯臨川(江西臨川人);清初學者顧炎武是江蘇崑山亭林鎮人,被稱為顧亭林;康有為是廣東南海人,人稱康南海;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被稱為袁項城(河南項城人)。清末有一副飽含譏刺的名聯:「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
」上聯「合肥」指李鴻章(安徽合肥人),下聯「常熟」即指出生江蘇常熟的翁同解。
【稱郡望】
韓愈雖係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但因昌黎(今遼寧義縣)韓氏為唐代望族,故韓愈常以「昌黎韓愈」自稱,世人遂稱其為韓昌黎。再如蘇軾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時自己戲稱「趙郡蘇軾」、「蘇趙郡」,就因為蘇氏是趙郡的望族。
【稱官名】
如「孫討虜聰明仁惠」,「孫討虜」即孫權,因他曾被授討虜將軍的官職,故稱。《梅花嶺記》有「經略從北來」、「謂顏太師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句,「經略」是洪承疇的官職,「太師」是顏真卿官職「太子太師」的省稱,「少保」則是文天祥的官職。《與妻書》:
「司馬春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司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馬。把官名用作人的稱謂在古代相當普遍,如稱賈誼為賈太傅;「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官至右軍將軍,至今人們還稱其王右軍;王維曾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遺,故而被稱為杜拾遺,又因任過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被稱為杜工部;劉禹錫曾任太子賓客,被稱為劉賓客;柳永曾任屯田員外郎,被稱為柳屯田;蘇軾曾任端明殿翰林學士,被稱為蘇學士。
【稱爵名】
《訓儉示康》「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寇準的爵號是萊國公,萊公是省稱。《梅花嶺記》「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清代多鐸被封為豫親王。《柳敬亭傳》「寧南南下,皖帥欲結歡寧南,致敬亭於幕府」,寧南是明末左良玉爵號寧南侯的省稱。
再如諸葛亮曾封爵武鄉侯,所以後人以武侯相稱;南北朝詩人謝靈運襲其祖謝玄的爵號康樂公,故世稱謝康樂;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鄭國公,故世稱魏鄭公;名將郭子儀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因功封爵汾陽郡王,世稱郭汾陽;大書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世稱褚河南;北宋王安石封爵荊國公,世稱王荊公;司馬光曾封爵溫國公,世稱司馬溫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劉基封爵誠意伯,人們以誠意伯相稱。
【稱官地】
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來稱呼。如《赤壁之戰》:「豫州今欲何至?
」因劉備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稱之。再如賈誼曾貶為長沙王太傅,世稱賈長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稱孔北海;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世稱陶彭澤;駱賓王曾任臨海縣丞,世稱駱臨海;岑參曾任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韋應物曾任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稱柳柳州;賈島曾任長江縣主簿,世稱賈長江,他的詩集就叫《長江集》。
【兼稱】
如《遊褒禪山記》「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前兩人兼稱籍貫、姓名及字,後兩人先寫與作者關係,再稱名和字;《五人墓碑記》「賢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吳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長姚公也」,前兩人兼稱官職、字和姓,後一人稱字和姓;《梅花嶺記》「督相史忠烈公知勢不可為」,兼稱官職與諡號,「馬副使鳴騄、任太守民育及諸將劉都督肇基等皆死」,兼稱姓、官職和名;《促織》「餘在史館,聞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雞者事」,兼稱官職、籍貫和尊稱。
古代文言文中表尊稱的詞語
2樓:
【稱字】 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絡。字是為了便於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於禮貌和尊敬。 如稱屈平為屈原,司馬遷為司馬子長,陶淵明為陶元亮,李白為李太白,杜甫為杜子美,韓愈為韓退之,柳宗元為柳子厚,歐陽修為歐陽永叔,司馬光為司馬君實,蘇軾為蘇子瞻,蘇轍為蘇子由等。
【稱號】 號又叫別號、錶號。名、字與號的根本區別是:前者由父親或尊長取定,後者由自己取定。
號,一般只用於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 【稱諡號】 古代王侯將相、高階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後被追加的稱號叫諡號。 如稱陶淵明為靖節徵士,歐陽修為歐陽文忠公,王安石為王文公,范仲淹為范文正公,王翱為王忠肅公,左光斗為左忠毅公,史可法為史忠烈公,林則徐為林文忠公。
而稱*臣秦檜為繆醜則是一種「惡諡」。 【稱齋名】 指用齋號或室號來稱呼。如南宋詩人楊萬里的齋名為誠齋,人們稱其為楊誠齋;姚鼐因齋名為惜抱軒而被稱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稱蒲松齡為聊齋先生,梁啟超為飲冰室主人,譚嗣同為譚壯飛(其齋名為壯飛樓)。 【稱籍貫】 如唐代詩人孟浩然是襄陽人,故而人稱孟襄陽;張九齡是曲江人,故而人稱張曲江;柳宗元是河東(今山西永濟)人,故而人稱柳河東;北宋王安石是江西臨川人,故而人稱王臨川;明代戲曲家湯顯祖被稱為湯臨川(江西臨川人);清初學者顧炎武是江蘇崑山亭林鎮人,被稱為顧亭林;康有為是廣東南海人,人稱康南海;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被稱為袁項城(河南項城人)。清末有一副飽含譏刺的名聯: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上聯「合肥」指李鴻章(安徽合肥人),下聯「常熟」即指出生江蘇常熟的翁同解。 【稱郡望】 韓愈雖係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但因昌黎(今遼寧義縣)韓氏為唐代望族,故韓愈常以「昌黎韓愈」自稱,世人遂稱其為韓昌黎。
再如蘇軾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時自己戲稱「趙郡蘇軾」、「蘇趙郡」,就因為蘇氏是趙郡的望族。 【稱官名】 如「孫討虜聰明仁惠」,「孫討虜」即孫權,因他曾被授討虜將軍的官職,故稱。《梅花嶺記》有「經略從北來」、「謂顏太師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句,「經略」是洪承疇的官職,「太師」是顏真卿官職「太子太師」的省稱,「少保」則是文天祥的官職。
《與妻書》:「司馬春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司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馬。
把官名用作人的稱謂在古代相當普遍,如稱賈誼為賈太傅;「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官至右軍將軍,至今人們還稱其王右軍;王維曾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遺,故而被稱為杜拾遺,又因任過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被稱為杜工部;劉禹錫曾任太子賓客,被稱為劉賓客;柳永曾任屯田員外郎,被稱為柳屯田;蘇軾曾任端明殿翰林學士,被稱為蘇學士。 【稱爵名】 《訓儉示康》「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寇準的爵號是萊國公,萊公是省稱。《梅花嶺記》「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清代多鐸被封為豫親王。
《柳敬亭傳》「寧南南下,皖帥欲結歡寧南,致敬亭於幕府」,寧南是明末左良玉爵號寧南侯的省稱。再如諸葛亮曾封爵武鄉侯,所以後人以武侯相稱;南北朝詩人謝靈運襲其祖謝玄的爵號康樂公,故世稱謝康樂;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鄭國公,故世稱魏鄭公;名將郭子儀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因功封爵汾陽郡王,世稱郭汾陽;大書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世稱褚河南;北宋王安石封爵荊國公,世稱王荊公;司馬光曾封爵溫國公,世稱司馬溫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劉基封爵誠意伯,人們以誠意伯相稱。 【稱官地】 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來稱呼。
如《赤壁之戰》:「豫州今欲何至?」因劉備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稱之。
再如賈誼曾貶為長沙王太傅,世稱賈長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稱孔北海;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世稱陶彭澤;駱賓王曾任臨海縣丞,世稱駱臨海;岑參曾任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韋應物曾任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稱柳柳州;賈島曾任長江縣主簿,世稱賈長江,他的詩集就叫《長江集》。 【兼稱】 如《遊褒禪山記》「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前兩人兼稱籍貫、姓名及字,後兩人先寫與作者關係,再稱名和字;《五人墓碑記》「賢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吳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長姚公也」,前兩人兼稱官職、字和姓,後一人稱字和姓;《梅花嶺記》「督相史忠烈公知勢不可為」,兼稱官職與諡號,「馬副使鳴騄、任太守民育及諸將劉都督肇基等皆死」,兼稱姓、官職和名;《促織》「餘在史館,聞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雞者事」,兼稱官職、籍貫和尊稱。
請收集五個古代文言文中表示稱謂的詞語
3樓:匿名使用者
【稱字】 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絡。字是為了
便於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於禮貌和尊敬。 如稱屈平為屈原,司馬遷為司馬子長,陶淵明為陶元亮,李白為李太白,杜甫為杜子美,韓愈為韓退之,柳宗元為柳子厚,歐陽修為歐陽永叔,司馬光為司馬君實,蘇軾為蘇子瞻,蘇轍為蘇子由等。 【稱號】 號又叫別號、錶號。
名、字與號的根本區別是:前者由父親或尊長取定,後者由自己取定。號,一般只用於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
【稱諡號】 古代王侯將相、高階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後被追加的稱號叫諡號。 如稱陶淵明為靖節徵士,歐陽修為歐陽文忠公,王安石為王文公,范仲淹為范文正公,王翱為王忠肅公,左光斗為左忠毅公,史可法為史忠烈公,林則徐為林文忠公。而稱*臣秦檜為繆醜則是一種「惡諡」。
【稱齋名】 指用齋號或室號來稱呼。如南宋詩人楊萬里的齋名為誠齋,人們稱其為楊誠齋;姚鼐因齋名為惜抱軒而被稱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稱蒲松齡為聊齋先生,梁啟超為飲冰室主人,譚嗣同為譚壯飛(其齋名為壯飛樓)。
「文」在古代文言文中的意思,在古代文言文中「引」有幾種意思?
1 事物錯綜複雜所造成的紋理或形象 燦若 錦。2.刺畫花紋 身。3 記錄語言的符號 字 盲 以 害辭。4 用文字記下來以及與之有關的 憑。藝。體。典。苑。獻 指有歷史價值和參考價值的圖書資料 採 a 文辭 文藝方面的才華 b 錯雜艷麗的色彩 5 人類勞動成果的總結 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現象 天 ...
文言文對父母的尊稱是什麼,文言文中對父母或親人的尊稱有哪些
古代對父母是不可能出現謙稱的呀,樓主!所有對父母的稱呼都是尊稱,不管別人叫你的父母還是自己叫父母都是尊稱。令尊 父 令堂 母 家父 家嚴 家母 家慈 文言文中對父母或親人的尊稱有哪些 稱人之父曰令尊,母曰令堂。稱人之父曰令尊,母曰令堂。向人稱自父母,曰家嚴,曰家慈。見朋友之父,稱老伯,母稱伯母,自稱...
古代文言文中召對是什麼意思,古代文言文中的而是什麼意思
召對 君主召見臣下,令其回答有關問題。召,本義為召喚,古代常用於皇帝召喚臣下 對,指臣下對君主提出的問題的回答。古代文言文中的而是什麼意思 文言文中的 而 是乙個 多詞義多詞性的詞。而 r 名詞 頰毛。例1 而,頰毛也。東漢 許慎 說文解字.卷九.而部 例2 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鱗之而。周禮 考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