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真祖
你好,此為泰戈爾的園丁集中的詩句,
主要告訴了我們 過猶不及的道理,各事物都要把握分寸和度。
2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題西林壁這首詩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3樓:叫那個不知道
1、《題西林壁》這首古詩告訴了我們:「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區域性現象所迷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2、原文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3、白話譯文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身處在廬山之中。
擴充套件資料
1、這首詩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語言卻異常淺顯。深入淺出,這正是蘇軾的一種語言特色。蘇軾寫詩,全無雕琢習氣。
詩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種質樸無華、條暢流利的語言表現一種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這意境又是不時閃爍著熒熒的哲理之光。
2、從這首詩來看,語言的表述是簡明的,而其內涵卻是豐富的。也就是說,詩語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邏輯性的高度統一。詩人在四句詩中,概括地描繪了廬山的形象的特徵,
同時又準確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領的道理。鮮明的感性與明晰的理**織一起,互為因果,詩的形象因此昇華為理性王國裡的典型,這就是人們為什麼千百次的把後兩句當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3、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遊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遊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4、結尾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遊山的體會。之所以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是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侷限,
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區域性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這兩句奇思妙發,整個意境渾然托出,為讀者提供了乙個回味經驗、馳騁想象的空間。
5、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史稱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_
題西林壁
4樓:
這首詩通過寫詩人在廬山因為觀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廬山也不相同,告訴我們乙個道理,觀察事物時,從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樣子會不同.「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區域性現象所迷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語: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5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古詩告訴了我們:「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區域性現象所迷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6樓:匿名使用者
《題西林壁》這首詩告訴我們觀察乙個事物要從多個角度觀察,不能只從乙個方面去觀察,也就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7樓:匿名使用者
告訴我們對複雜的事物,要多角度,多方面去觀察了解,還需親自去體驗
8樓:匿名使用者
觀察事物時,從不同的角度看樣子也不一樣
9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蘊含的道理是想要對某個事物要全面的符合實際的認識,就必須站在客觀的立場上,這個道理與語俗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意思相近。
10樓:匿名使用者
前2句告訴了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的結果也不同。
11樓:匿名使用者
人們觀察事物的立足點、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侷限,置身廬山之外,**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
12樓:匿名使用者
看問題要全面,不能被區域性現象所迷惑,這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13樓:匿名使用者
要想對某個事物有全面的實際的認識,就必須站在客觀的立場上。
14樓:匿名使用者
要想對某個事物有全面的符合時際的認識就必須站在客觀的立場上。正所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15樓:蘇愛英的春天
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就有不同的結果。
16樓:yan開開心心
葛根嘿嘿名額陪你你爹給你
17樓:匿名使用者
||丨!1|1丨丨|
18樓:匿名使用者
我想要我想要籃球婪頭肌,然後一起去東京和巴黎我的完美
19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
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鬱鬱蔥蔥連環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雲端。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後兩句寫出了作者深思後的感悟:
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說,只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廬山的真正儀態。全詩緊緊扣住遊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
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鬱鬱蔥蔥連環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雲端。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後兩句寫出了作者深思後的感悟:
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說,只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廬山的真正儀態。全詩緊緊扣住遊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20樓:匿名使用者
最複雜的事情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斷出其他方面
21樓:匿名使用者
很喜歡吵架好好幹活換個頭像是吧?tfboys
雪梅這首詩告訴了我們乙個什麼道理?
22樓:睢寧一指禪
《雪 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詩人借雪梅爭春,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
23樓:潘財芳
雪梅這首詩告訴了我們,任何事物都要一分為二的看待,有長處就有短處,我們要正確看待事物的長處和短處。
24樓:匿名使用者
雪梅古詩帶拼音,這首古詩蘊含著人生哲理,是作者告訴世人的道理
25樓:匿名使用者
任何事物都要一分為二的看待,有長處必然也有幫助。
26樓:g用事實說話
沒有看過他的詩哦,真的不知道他說的是什麼道理,你能把他的事寫出來給我看一下嗎?
27樓:匿名使用者
人,各有所長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道理
28樓:匿名使用者
告誡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要懂得互相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道理。
29樓:匿名使用者
不管是人還是事物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我們要發現別人的優點,彌補我們的缺點。
30樓:淺時語
告訴我們長處必有短處
31樓:匿名使用者
《雪 梅 》〔宋〕盧鉞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詩人借雪梅爭春,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
32樓:匿名使用者
告訴我們: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道理。關於這首詩的名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33樓:匿名使用者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要取長補短
34樓:匿名使用者
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脰。
35樓:匿名使用者
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
勸學這首詩告訴我們的是個什麼道理
36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顏真卿《勸學》: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年輕人要抓住機會勤奮學習,不要到老了的時候後悔。
第一句用客觀現象寫時間早,引出第二句學習要勤奮,要早起。第
三、四句寫的是年輕的時候不好好學習到了年紀大了,在想要學習也晚了。
37樓:博達國學
《勸學》是唐朝詩人顏真卿所寫的一首古詩,以短短28個字便揭示了乙個深刻的道理。
此詩勸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壯年華,少年時代要知道發憤苦讀,勤奮學習,有所作為,否則,等到老了以後再想讀書就遲了,後悔已晚,應該珍惜時光。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暫,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38樓:佳人醉月
勸學 顏真卿《勸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壯年華,勤奮學習,有所作為,否則,到老一事無成,後悔已晚。》
39樓:欲笑無痕
《勸學》是荀子一書的首篇。又名《勸學》篇》,《勸學》是鼓勵學習。本篇較系統地論述了學習的理論和方法。
前一部分,論述學習的重要性,後一部分講述了學習的步驟,內容,途徑等有關的問題。《勸學》全文的中心思想是學不可以已。用心一也學也者,固學一之也。
荀子認為,學習首先需要修養品德氣質,保持專一的品質,專門學習一門技術才能速成,然後保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是正確的學習方向要善始善終,切忌半途而廢,以期達到完全而純粹的精神境界。荀子是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他的學生中最優秀的是法家韓非子。秦朝丞相李斯,漢朝丞相張蒼。
40樓:匿名使用者
n冊網可用刀從╳辦vr
春日這首詩告訴我們乙個什麼道理?
41樓:課文你來說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於亂世中追求聖人之道的美好願望。
詩中的「泗水」暗喻孔門,「尋芳」暗喻求聖人之道,「東風」暗喻教化,不露說理的痕跡。這是朱熹的高明之處。
《春日》--朱 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題西林壁》這首詩告訴我們乙個什麼道理?
42樓:薄荷之風
《題西林壁》這首古詩告訴了我們:「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區域性現象所迷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43樓:素年小椴
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44樓:南堅談幼安
看待問題時要從各方面來考慮,方能客觀公正地解決問題
45樓:巨集原藏容
任何事物可以從不同角度來看,橫,豎,左,右不同角度來看有不同的樣子。
登鸛雀樓這首詩告訴我們乙個什麼的道理
46樓:匿名使用者
乙個人只有不斷努力,才能得到進步,才能走向成功。也就是不能固步自封。
47樓:匿名使用者
有詩人的向上進取的精神、**遠矚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遠的哲理。
48樓:匿名使用者
站的越高,看的越遠。
49樓:匿名使用者
欲窮千里目,回帖佔層樓!=.=
《成功的花》告訴我們什麼道理,《成功的花》這首詩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成功的花 告訴我們的道理是 要想成功就要堅持不懈,只有付出了,才會有收穫,要不敗挫折與磨難 勇往直前 堅持到底。成功的花 這首詩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這首詩,表達了這樣的乙個意旨 不要只驚羨別人的成功,更應該知道別人的成功是艱苦奮鬥乃至犧牲的結果,並從中吸取成功的經驗。而且給我們啟示 花的成功尚且如此,...
《題西林壁》這首詩告訴我們什麼,題西林壁這首詩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題西林壁 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這首詩告訴我們乙個道理 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 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題西林壁這首詩告訴我們什麼道理?1 題西林壁 這首古詩告訴了我們 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
《題西林壁》這首詩告訴我們什麼,《題西林壁》這首詩告訴我們乙個什麼道理
題西林壁 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這首詩告訴我們乙個道理 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 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題西林壁 這首詩告訴我們 要想看清事物的本質,就要從多角度去觀察,認真 冷靜的思考,還要找到他的原因。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