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甫桂蘭仝雨
比如《題西林壁》中「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句,從字面上解釋是:廬山從正面看是雄偉奇特的大嶺,從側面看又成了高挺峻峭的山峰,無論是遠看、近看、高處看、低處看,廬山的模樣都是不同的。
儘管學生對文中意思是明白了,但憑有限的經驗難以想像這種景象,也很難體會詩人的情懷、理解詩中的哲理。我借助多**逐一出示廬山的正面圖、側面圖、遠景、近景、高空俯檢視、山腳仰檢視,學生不僅領略了廬山千變萬化的美景,更是領悟了「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深刻含義。然後我讓學生想像:
如果你身在廬山中,能看到廬山千變萬化的姿態嗎?這是為什麼呢?多**演示:
詩人漸漸走近廬山;詩人邊登廬山,邊環顧左右,卻只看到山石叢林,不由慨嘆「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接著開展討論:怎麼樣才能看清廬山真面目呢?
從而揭示更深刻的道理: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要多方面、多角度地觀察。
2樓:樺燁碟
這是作者初遊廬山時,題在西林寺壁上的一首詩。
正看廬山,高嶺橫空;側看廬山,峭拔成峰;遠近高低,形象各異。
為什麼總看不清廬山真面目呢?恐怕只是因為自身在這山中的緣故吧!
此詩寓理於情景,巧妙地道出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哲理。
要從不同的方面看問題,才會有不同的詮釋。
3樓:匿名使用者
看問題要全方位。多角度冷靜客觀的深入觀察與分析,否則就容易因為個人的侷限被區域性現象所迷惑,對事物就難有全面正確的認識。
4樓:我是你有才哥
物體從不同的一面看,其本質也不同。
5樓:匿名使用者
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就會有不同認識。
《題西林壁》這首詩告訴我們什麼,題西林壁這首詩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題西林壁 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這首詩告訴我們乙個道理 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 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題西林壁這首詩告訴我們什麼道理?1 題西林壁 這首古詩告訴了我們 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
《題西林壁》這首詩告訴我們什麼,《題西林壁》這首詩告訴我們乙個什麼道理
題西林壁 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這首詩告訴我們乙個道理 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 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題西林壁 這首詩告訴我們 要想看清事物的本質,就要從多角度去觀察,認真 冷靜的思考,還要找到他的原因。題...
題西林壁這首詩告訴我們人生哲理的詩句是什麼
詩詞原文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哲理 人們觀察事物的立足點 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侷限,置身廬山之外,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它告訴我們這樣乙個道理 現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