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大師王守仁的生平情況如何,李商隱的生平情況如何?

2021-03-04 08:48:37 字數 5004 閱讀 1921

1樓:易書科技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餘姚(今浙江餘姚)人。曾在會稽山陽明洞隱居養病,故自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他是明代著名的理學大師及教育家、書法家,也是明代出身於文人的著名將領之一。

王陽明於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考中進士,隨後在兵部、刑部任職。武宗正德元年(1506)冬,因反對宦官劉瑾,被責打了四十棍,貶謫為貴州龍場驛(今貴州修文)丞。劉瑾被朝廷處死後,王守仁由廬陵知縣,歷任南京刑部主事,考功郎中、南京太僕少卿、公升遷為鴻臚卿。

正德十一年(1516),王守仁任右僉都御史,巡撫南安(今江西大餘)、贛州(今江西贛縣)、汀州(今福建長汀)、漳州(今福建龍溪)等地。當時,南、贛等地有多處農民起義,王守仁在巡撫此地時,聯合福建、廣東兩省軍隊,鎮壓了大庾(今江西大餘)、樂昌(今廣西樂昌)、郴州(今湖南郴州)等地農民起義。十四年,率吉安知府伍文定等平定「宸濠之亂」。

世宗嘉靖元年(1522),公升任為南京兵部尚書,封新建伯。六年,王守仁總督兩廣兼巡撫,赴廣西田州(今廣西田陽)平息當地少數民族騷亂,又指揮官軍擊破八寨、斷藤峽的土匪。最後,他病死於往返江西南安府大庾縣(今江西大庾)的路途中,時年五十七歲。

贈新建侯,諡文成。

王守仁是明中葉著名的教育家,從三十四歲開始講學活動,直至去世,歷時二十三年。在這期間,除六年是專職從事講學之外,其餘均是一面從政,一面講學。他所到之處,除熱心於講學外,還熱心於教育設施的建設,並且不拘形式,既建書院,也設定社學和興辦學校,這在客觀上對明中葉以後書院學校的發展、講學之風的興起起了積極的倡導作用。

在哲學方面,他是宋明時期主觀唯心主義的集大成者,認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他的學說以反傳統的姿態出現,流行達150年之久,形成陽明學派,謂之「陽明心學」。不僅在本土影響極大,還流傳到日本等國。

他的學說雖然起過某種衝擊聖賢偶像的積極作用,但空談心性之風的流行,也影響了明中葉以後學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他一生著有《傳習錄》、《大學問》、《陽明先生文錄》等,後人輯成《王文成公全書》三十八卷傳世。

李商隱的生平情況如何?

2樓:易書科技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奚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李商隱初學古文,十九歲以文才得到令狐楚的賞識,改從令狐楚學駢文章奏,被引為幕府巡官,後經推薦,於開成二年(837)登進士第。次年,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因愛其才,舉薦其為掌書記,又將愛女許之為妻。

由於令狐楚為牛黨人物,而王茂元為李黨人物,牛黨之人罵他「背恩」,李商隱捲入到了牛、李黨爭的政治鬥爭中。此後牛黨執政,他一直遭到排擠,在各藩鎮幕府中過著清寒的幕僚生活,大中十二年(858),潦倒而死。

柳宗元的生平情況如何?

3樓:易書科技

柳宗元(773~819),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字子厚。是北魏侍中濟陰公的後代,曾伯祖柳奭(shi)曾在高宗朝任宰相,父親柳鎮是太常博士。柳宗元出生於長安,也是在那裡長大的。

有的書上稱他為柳河東,有時他也自稱晉人,其實這只是沿用祖籍的習慣說法罷了。由於晚年被貶往柳州並最終客死於此,因而人們又稱其為柳柳州。

古代人物柳宗元少年時就很聰慧,尤其精通西漢詩賦,寫得異常精美,為時人所稱道。他兒時的文化知識主要是由他母親盧氏教的,盧氏出身於涿郡范陽的大族,祖上也世代為官。受家庭的影響,柳宗元從小就以讀書做官作為努力的目標。

他父親為官清正,剛正不阿,對他的影響也是很大的。他於貞元九年(793)春考中進士,貞元十四年又通過了博學巨集詞科考試,被任命為校書郎、藍田尉。貞元十九年任監察御史。

順宗即位時因患嚴重風疾而不能正常處理國事,朝政由順宗為太子時的親信王叔文、韋執誼執掌。這二人都很欣賞柳宗元的才華,經常在一起討論政事。「二王八司馬」事件爆發後,柳宗元被貶為邵州刺史,還未到任又遠貶為永州司馬。

由於永州生活比較艱苦,因而不到半年他的母親盧氏便因病去世了。元和十年(815)又被貶為柳州刺史,這時他的好友劉禹錫由於寫詩得罪了當朝新貴們而被貶為播州(今貴州遵義)刺史,柳宗元不忍心劉禹錫母子別離,因為劉母年已八十餘,不可能隨其子長途前往,於是柳宗元就上疏請求讓自己去播州,劉禹錫去柳州。後經裴度在皇帝面前再三說情,才最終讓劉禹錫改去連州(今廣州北部)。

柳宗元在柳州期間嚴令禁止巫術,又廢除了典貼良人男女做奴婢的舊習俗。已設為奴婢的可按照時間計算應得的工錢,如達到所欠債務的數目則可以恢復自由。這項革新措施的實行,立即受到了當地廣大貧苦百姓的歡迎,而且這一措施對維護李唐王朝的統治也是有利的,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護了當時的社會生產力。

柳宗元初到柳州時,年紀並非很老,然而由於長期的貶謫生活,特別是母親的去世和剛到柳州堂弟就暴病身亡等事情,使他在精神上和身體上都承受了很大的痛苦和打擊,健康狀況越來越差。他在文學上成就很大,尤其是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鼓勵後學,許多考上進士的年輕人不遠千里向他學習。

元和十四年(819),憲宗皇帝因受尊號而實行大赦,經裴度說情,才同意召回柳宗元。然而遺憾的是詔書還未到柳州,柳宗元就於同年十月病逝了,年僅四十七歲。有文集四十卷傳世。

李白的生平情況如何?

4樓:易書科技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其先代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出生在中亞碎葉城(今托克馬克城)。中宗神龍(705~706)初,隨父潛回廣漢,居於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南太平鎮)清廉鄉。

一說李白生於蜀中。

李白李白少年時博覽經史百家,喜縱橫術,好擊劍任俠。開元十二年(724),詩人出蜀後漫遊江漢、洞庭、金陵、揚州等地。娶故相國許圉師之孫女為妻,遂留居湖北安陸。

據近人研究,李白於開元十八年夏,西入長安求官,從張垍、崔宗之等遊,並出入玉真公主別館。開元二十年,失意東歸。開元二十四年後,移居山東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惟明、陶沔等隱於徂徠山,時號「竹溪六逸」。

天寶元年(742),由玉真公主推薦,應詔入京,供奉於翰林。

天寶三載(744)春,因權貴讒毀,被玄宗「賜金放還」。出京後,與杜甫、高適相會於梁宋,同登吹台,慷慨懷古,後漫遊東魯。天寶十一載,北上塞外,遊幽薊,又浪跡天下,以詩酒自適。

「安史之亂」時,李白隱臥廬山,永王李磷東巡,召至幕中,隨軍東下。肅宗至德二載(757),永王謀亂兵敗,李白受牽連被關在潯陽獄,後被流放夜郎。乾元二年(759),遇赦東還。

往來於岳陽、潯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元年(762),前往當塗投靠縣令族叔李陽冰,不久病死,終年六十二歲。

張立道的生平情況如何?

5樓:易書科技

張立道,字顯卿,大名(今河北大名)人。起初,他做元世祖的宿衛。他一生主要的經歷是治理雲南和三使安南(今越南)。

龍紋金釵至元四年(1267),張立道奉命出使西夏,很好地表現了他的才能。皇子忽哥赤封為雲南王,張立道為王府文學,有善政。後來又與他人出使安南。

皇子忽哥赤被害,為之報仇,受到元世祖褒獎。至元八年,又出使安南,宣布建國號詔書。

至元十年,掌大司農事。因為他熟悉雲南,朝廷命他在雲南巡行勸農。在任期間,引水造良田萬餘頃,教當地人以先進的種桑、養蠶方法,使當地人漸漸富裕起來,也引來周圍一些少數民族歸降。

後又在雲南建孔廟,立學校,擇師教授當地子弟,習禮行禮,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當地的風俗。至元十七年,入朝力請雲南王子也先帖木兒襲王位。張立道被授臨安(今浙江杭州)廣西道宣撫使,兼管軍招討史。

在任期間,鎮壓了必思的反叛,二十二年,擴大兩江等地稅戶二十五萬戶,增加了當地稅收。又在建水路設孔廟,建學校。

至元二十七年,安南有變故,朝廷派張立道以禮部尚書身份第三次出使安南。到安南之後,他以安撫為主策,對安南世子陳日燇曉以利害,明以大義。感動得陳日燇流下眼淚,發誓死也不敢忘記大元天子的大恩大德。

至元二十八年到大德二年(1298)間,張立道分別在兩浙、四川、陝西、雲南等地任職。

張立道一生三次出使安南,在雲南做官最久,當地百姓都十分敬仰他,為他立祠以示紀念。

張珪的生平情況如何?

6樓:易書科技

張珪,字公端,易州定興(今河北守興)人,他是張弘範的兒子。一方面,張珪家族三代人為蒙古滅金、滅宋,立下汗馬功勞;另一方面,張珪從小受業名師,所以在他十七歲時就以管軍萬戶的身份鎮守建康(今南京)。有一次奉命征討地方武裝,乙個士兵擅殺民家豬並傷其主人,張珪立斬此兵卒,以嚴明軍紀,很快平息了這些地方的叛亂。

因為他的文韜武略,至元二十九年(1292),元世祖拜他為鎮國上將軍、江淮行樞密院副使。之後,歷成宗、武宗、仁宗、英宗、泰定五帝,皆有政績。

大德年間,張珪在任上調查民間疾苦,濟救貧弱百姓,罷黜**汙吏。在任浙西肅政廉訪史期間,**罷免郡長吏以下三十多人,其他官府小吏數百人,獲髒物以億計,浙西政風為之一變。

仁宗對張珪非常信任,還在做太子時,仁宗就說:「一定要任命乙個真正的尚書中丞的話,非張珪莫屬。」延祐二年(1315),仁宗任張珪為中書平章政事。

皇太后想讓鐵木迭兒為太師,別薛為參知行省政事。張珪進言:「鐵木迭兒沒有文化,任太師一職不稱職;別薛沒有功勞,沒有資格任參知行省政事。

」皇太后非常生氣,杖責張珪,幾乎斃命。

英宗即位,張珪又得重用。有一次,丞相拜往問張珪:「做丞相應當以什麼為重?

」張珪回答說:「最重要的是正國君之心,不給邪臣機會;最急迫的是廣開言路,兼聽則明。」有一次,朝廷討論弭災之法,張珪直言:

「要想消災免禍,首先應當搞清楚災禍由什麼引起。漢朝時,冤殺東海孝婦,當地三年沒有下雨。鐵木迭兒利用國家賦予的丞楣之權報私怨,冤殺蕭拜位、楊朵兒只、賀伯顏,這難道不是導致天災的根源嗎?

人死不可復生,但給死者正身份,平反昭雪是可以的,朝廷應該給這些人平反昭雪,以示天下正義。」

泰定元年(1324)六月,張珪與人上疏泰定帝,認為當時「弒逆未討,奸惡未除、忠憤未雪,冤枉未理,政令不信,賞罰不公,賦役不均,財用不節,」這些政治上的失策,導致民怨神怒,傷了天地和氣,建議朝廷要想消災免禍,必須從這些地方做起。可惜這些合理的建議沒有被泰定帝採納。泰定二年夏,張珪因年老體病回到了老家。

三年春,泰定帝一定要見張珪,專派使者召張珪回朝。泰定帝見到張珪之後,問道:「你來的時候,民間的情況怎麼樣呢?

」張珪回答說:「我年齡大了,到我家看望我的人也不多,太遠的地方我也不知道,就我家鄉的情況而言,老百姓餓得很厲害,朝廷雖有賑濟,但一半多的人沒有得到救濟,陛下一定要可憐他們呀!」

張珪向幾個皇帝的進諫,都是切中當時天下的弊端,不管採納與否,張珪都直言不諱,敢忤權要,唯以天下為慮,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幾經挫折,矢志不移,痴心不改。

王守仁是哪個朝代的,王守仁是誰?

王守仁 1472年10月31日 1529年1月9日 漢族,幼名雲,字伯安,號陽明,封新建伯,諡文成,人稱王陽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 文學家 哲學家和軍事家。王陽明不僅是宋明心學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稱之為 真三不朽 其學術思想在中國 日本 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國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遠的...

賞析下王守仁得《羅舊驛》,王守仁的詩歌

羅舊驛 一詩是作者王守仁被貶貴州龍場驛途中而寫的。由於作者鬱悶的心情對仕途回 不是很樂觀,加上思鄉的答悽苦,筆下自然呈現了一種鬱鬱寡歡,在這樣的心境下看山石溪幽,鳥啼雨暗,然而作者的心胸豁然開朗,就有了 身在夜郎家萬里,五雲天北是神州 之境界,顯得格外坦蕩。本詩來是作者王守仁被貶貴州龍場驛途中源而作...

王陽明有幾個徒弟,王守仁有哪些徒弟

中國門徒 冀元亨,王陽明入室 王龍溪,王陽明入室 錢德洪,王陽明入室 徐愛,王陽明入室 王艮 號 心齋,王陽明入室 創立了陽明學分支 泰州學派。黃宗羲 為追隨者,梨洲學派。劉宗周 為追隨者,蕺山學派創始者。聶豹 王守仁編外 心學忠實擁護者,後傳授徐階心學以致用。王棟 出自泰州學派。朱恕 出自泰州學派...